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0章 福报自至,警世流芳(全文完)

冬去春来,钱塘江的潮水再次裹挟着暖意,拍打着仁和县的石岸。鲁正的“鲁氏木艺”铺子,依旧开在城南那条巷弄里,看似与往常无异,但只有鲁正自己知道,内里已是焕然一新。

沈老爷并未因那段不堪的往事而疏远鲁正,反而因他勇于认错、诚心悔改的品格,对他更为敬重和信任。开春后,沈老爷那位在京城的同窗,果然派人送来书信和定金,并附上了上好的海南黄花梨木料,正式委托鲁正制作床榻。这一次,鲁正心无杂念,全身心投入,将所有的祝福与祥瑞的意念,都倾注于刻刀之下。他打造出的黄花梨木榻,虽形制与“百福千祥榻”不同,但气韵更为沉静高雅,工艺愈发纯熟精湛。京城那位官员收到后,喜爱不已,不仅付清了丰厚的工钱,更是将鲁正的手艺在京中同僚间广为宣扬。

自此,鲁正的名声,不再仅仅局限于临安府。通过沈老爷及其京城关系的引荐,陆续有来自各地的订单找上门来,其中不乏官宦人家、文人雅士。他的生意愈发兴隆,远非昔日可比。

然而,鲁正并未因此而骄矜自满。他始终牢记那次的教训,对待每一位主顾,无论贫富贵贱,皆以诚相待,认真听取需求,用心制作器物,绝不偷工减料,也绝不因对方态度而动摇本心。他收费合理,童叟无欺。若有经济拮据的街坊邻里求助于他,他也常常只收些材料成本,甚至分文不取。他将技艺视为修心的途径,将每一件作品都看作是对自己品格的锤炼。

他与沈家的关系,也并未因那场风波而断绝,反而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历经考验后的深厚情谊。沈老爷时常会来他铺子里坐坐,品茶论艺,不再只是主顾,更似友人。沈文轩赴京赶考前,还特意来向鲁正辞行,感谢他当初(虽然后来得知真相)打造了那张助他安眠读书的床榻。后来,沈文轩果然高中进士,消息传回仁和县,鲁正听闻,心中亦是充满了欣慰与祝福,仿佛自己也间接为这位年轻人的前程,尽了一份心力。

关于“木匠误做镇煞榻,阴差阳错反成安神宝榻”的故事,不知怎的,还是在临安府一带慢慢流传开来。人们口耳相传,添枝加叶,故事愈发具有传奇色彩。有人惊叹于鲁正那神乎其技的木工手艺,有人津津乐道于那朱砂描纹、木片卡机关的巧合,更有人从中悟出了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

这个故事,警示着世人:人与人相处,贵在信任与沟通。切莫因表象的些许变化,或是他人的片面之词,便轻易心生猜忌。猜忌如同毒草,一旦生根,便会滋生出难以想象的恶念。善恶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常怀善心,以诚待人,纵然一时遭遇误解或困境,终会得到福报;反之,若心存恶念,算计他人,纵然一时得逞,终将害人害己,难逃因果之网。

鲁正听闻这些流传的故事,只是淡然一笑。他依旧每日在他的小铺子里,与他的木头和刻刀为伴。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木香,刨花如雪般落下,刻刀游走,留下的是岁月的痕迹,也是一颗洗净铅华、回归本真的匠人之心。他的作品,因这份心境的蜕变,而拥有了超越技艺本身的灵魂与温度,继续在这江南一隅,静静地流传着关于诚信、宽恕与天意的古老训诫。

——全文完——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奇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