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3章 暗流汹涌,初露锋芒

中国古代奇闻录 第3章 暗流汹涌,初露锋芒

作者:仁德之心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4 15:08:14 来源:全本小说网

赫连战在京城并未停留太久。北疆军情如火,朝堂争论数日后,孝文帝最终采纳了赫连战主动出击的策略,授其节度北疆诸军事,即刻整军备战。

临行前夜,赫连战依旧在书房忙碌至深夜。冯瑶亲自下厨,做了几样清淡精致的小菜,并熬了一盅安神补气的汤羹,命人送至书房。

这一次,赫连战没有拒绝。他甚至罕见地在用完后,对侍立一旁的冯瑶说了一句:“味道甚好,有劳。”

语气依旧平淡,但相较于新婚之夜的冰冷,已算温和。

翌日,天色未明,赫连战便披甲出征。他没有惊动冯瑶,只在离去前,对早早起身等候在府门的李忠交代了几句,无非是“守好府门”、“遇事……可禀报夫人”等语。最后那句略显迟疑的交代,让李忠心中明了,将军对这位新夫人,已初步建立了信任。

冯瑶站在内院的门廊下,听着府门外军队开拔的脚步声、马蹄声、甲胄碰撞声渐渐远去,最终归于沉寂。偌大的将军府,仿佛瞬间空荡了下来,同时也意味着,真正的考验,此刻才刚刚开始。

赫连战一走,府中那根紧绷的弦似乎悄然松弛,一些潜藏的暗流开始涌动。

起初还只是些细微的迹象。冯瑶吩咐下去的事情,执行起来总会慢上几分;一些仆役在她经过时,虽依旧恭敬行礼,眼神却带着闪烁与窃窃私语;厨房采买的食材,品质似乎不如从前,账目上也出现了一些模糊不清的小额支出。

李忠将这些情况禀报给冯瑶时,面色凝重:“夫人,老奴已严加管束,但似乎……府中人心,有些不稳。”

冯瑶平静地听着,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她深知,自己一个外来者,年轻且出身高贵,突然成为这座充满行伍气息的府邸的女主人,难免会引来猜疑、不服,甚至是有心人的试探。赫连战在时,尚能以其威势镇压一切;他一定,牛鬼蛇神自然按捺不住。

“李管家可知,府中仆役,哪些是将军从边军带回来的老人,哪些是后来在京中采买的?又有哪些……是他人‘举荐’入府的?”冯瑶端起茶盏,轻轻拨弄着浮叶,语气不疾不徐。

李忠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冯瑶的意思。他仔细回想,一一禀明。将军府仆役不多,核心岗位如护卫、马夫等,多是赫连战的旧部或其后代,忠诚可靠。但一些负责采买、洒扫的粗使仆役,则来源较杂,其中确有几位是朝中一些官员“好意”举荐而来的。

冯瑶记在心中,并未立刻发作。她先是带着翠儿和李忠,亲自巡视了整个将军府,从厨房、库房到马厩、柴房,事无巨细,皆一一过问。她态度温和,询问细致,对府中旧制表示尊重,但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几处管理上的疏漏,提出了改进建议,条理清晰,令李忠暗自佩服。

随后,她命李忠将府中近半年的所有账目都搬到她的书房。一连数日,她闭门不出,只带着两个识字的、由司徒府带来的陪嫁丫鬟,一笔一笔地核对账目。她心算极快,对数字异常敏感,很快便从那些看似零散的小额不清支出中,发现了几处固定的、有规律的漏洞。这些漏洞金额不大,但累积起来却也可观,且手法隐蔽,显然是内行人所为,目的并非单纯贪墨,更像是一种持续的、试探性的消耗与捣乱。

与此同时,府中的流言蜚语开始变本加厉。先是传出冯瑶“克夫”,称她刚过门将军就奔赴险地,恐有不祥;接着又说她出身名门,瞧不起将军府寒酸,暗中与旧日倾慕者往来;更有人窃窃私语,说她管理账目是想中饱私囊,补贴娘家……

这些谣言恶毒而卑劣,意图很明显:败坏冯瑶的名声,离间她与赫连战本就薄弱的关系,动摇她在府中的地位。

翠儿听到这些传言,气得直哭,要去与那些人理论,却被冯瑶拦住。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此时争辩,反而落人口实。”冯瑶神色平静,眼中却闪过一丝冷光,“况且,蛇既已出洞,正好看看,它究竟想咬向何处。”

她并未直接处理谣言,而是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她以将军夫人的名义,宣布因将军出征,为稳定府中人心,所有仆役月钱增加一成;同时,她亲自调整了厨房的食谱,在保证节俭的前提下,让大家的伙食有所改善;她还拿出自己的嫁妆银子,给府中每位仆役都做了两套新衣。这些实实在在的恩惠,立刻赢得了大部分底层仆役的好感,人心逐渐安定。

另一方面,她暗中吩咐李忠和两名绝对忠心的老兵,密切留意那几个来源可疑的仆役,特别是负责部分采买工作的赵三和常在府中传播谣言的仆妇钱婆子的一举一动。

这一日,冯瑶正在书房查看一幅北魏全舆图,兄长冯承借着探亲的名义来访。

冯承在吏部任职,虽官职不高,但消息灵通。屏退左右后,他面带忧色地对冯瑶说:“瑶儿,你在府中可要万事小心。近日朝中有人向陛下递了密折,弹劾赫连将军‘拥兵自重’、‘战事不利,空耗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奇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冯瑶心中一沉,面上却不露声色:“可知是何人所为?”

冯承压低声音:“虽无确凿证据,但背后隐约有太尉王靖的影子。王靖与赫连将军素来不睦,且其与柔然……”他话未说尽,但意思已很明显。

王靖!冯瑶眸光一凝。此人乃是朝中重臣,门生故旧遍布,与冯家也因政见不合素有嫌隙。若他在背后捣鬼,那府中这些风波,恐怕也只是冰山一角。他的目的,恐怕不只是针对自己,更是想通过在后方搅乱将军府,影响前线赫连战的心态,甚至为日后扳倒赫连战埋下伏笔。

送走兄长,冯瑶意识到事态严重。必须尽快肃清府内,稳住后方,同时要将京中的情况告知赫连战。

她再次审阅了那些有问题的账目,并结合李忠等人的观察,基本确定了赵三和钱婆子就是内鬼。赵三利用采买之便,虚报价格,中饱私囊,并与外部某些商号有不清不楚的往来;钱婆子则负责散布谣言,挑拨离间。

冯瑶没有打草惊蛇。她设下一计,故意让李忠放出风声,说夫人已查出账目问题,并掌握了关键证据,明日便要彻查严办。

果然,当夜,赵三便鬼鬼祟祟地溜出府去,与一名形迹可疑的商贩在暗巷接头。早已埋伏在旁的老兵当场将其擒获,并从其身上搜出了尚未转移的赃银以及与王靖府中一名管事往来的密信。与此同时,钱婆子也在房中慌乱地焚烧一些字纸时被当场拿住。

人赃并获,冯瑶当即下令,将赵三和钱婆子捆了,关入柴房,严加看管,等候将军发落。其余有牵连的仆役,则根据情节轻重,或遣散,或罚俸,或警告。

府中上下为之震动。谁也没想到,这位平日里看起来温婉柔美的新夫人,动起手来竟如此雷厉风行,手段果决。一时间,所有暗地里的动作都消失了,谣言也戛然而止。众人看向冯瑶的目光,充满了敬畏。

处理完内鬼,冯瑶立刻回到书房,点燃灯烛,铺开信纸。她需要写两封信。

一封是给赫连战的。她用简洁隐晦的语言,说明了府中已肃清内奸,京中一切安好,让他无需挂心。同时,她委婉地提醒他,朝中有人对他不利,需提防后方掣肘,尤其在粮草补给方面,要多留一个心眼。她没有直接提及王靖,但相信赫连战能明白。

另一封则是给父亲冯敬的。她在信中并未提及自己被谣言中伤及府内争斗之事,只以关心国事的口吻,提到近日京城粮价似有波动,恐有奸商囤积居奇,影响民生,甚至可能波及边关军需,建议父亲以司徒身份关注此事,上奏陛下,平抑物价,稳定人心。

她相信,以父亲的敏锐,定能从中嗅出异常,并采取行动。只要朝廷开始调查粮价,王靖及其党羽就很难再在后勤上做手脚。

写完信,她用火漆仔细封好,唤来那名擒获赵三的老兵,郑重交代:“此信关系将军安危,务必亲手交到将军手中。沿途凶险,多加小心。”

老兵感受到夫人的郑重,肃然领命:“夫人放心,属下万死不辞!”

看着老兵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冯瑶走到窗前,望着北方漆黑的夜空。赫连战,我能为你做的,目前只有这些了。望你……旗开得胜,平安归来。

府内的风波暂时平息,但冯瑶知道,与王靖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奇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