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章 暗流涌动:龙庭内的艰难抉择

建德三年(574年)五月,长安城上空笼罩着一层灰蒙蒙的云雾,连往日喧嚣的市井也显得格外沉寂。北周皇宫深处,武帝宇文邕独自站在雕花木窗前,远眺城中星罗棋布的佛寺塔尖。他的眉头紧锁,形成一道深深的沟壑,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窗棂。

“陛下,已是酉时三刻,该用晚膳了。”内侍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宇文邕仿佛没有听见,他的目光依然凝视着远方最大的那座佛塔。那是先帝为文宣太后修建的大兴善寺,高耸入云,金顶在夕阳余晖下闪着刺眼的光芒。他的母亲生前最喜在那寺中礼佛,每每至此,他心中便涌起复杂的情感。

“报——”殿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侍卫跪在门前,“陛下,卫元嵩大人已在宫外等候多时。”

宇文邕这才转过身来,脸上瞬间恢复了往日的威严:“宣他进来。”

片刻后,卫元嵩缓步走入殿内。这位还俗僧人如今已是皇帝身边的重要谋士,他身着朝服,却仍保持着僧人特有的沉稳步伐。他躬身行礼,抬头时敏锐地捕捉到皇帝眉宇间的一丝犹豫。

“元嵩,你上次所奏‘寺汰僧减’之策,朕思之再三,仍觉有所不妥。”宇文邕开口道,声音沉稳却带着不易察觉的波动。他走向案几,手指轻轻划过堆积如山的奏折,“这些皆是各地报来的灾情和军需。河北大旱,关中蝗灾,与突厥战事又起…国库空虚,朕如何不知?”

卫元嵩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关键时刻。他上前一步,声音坚定而清晰:“陛下明鉴。然今国之寺院四千有余,僧尼逾百万之众。这些寺院不纳赋税,僧侣不服兵役,占据良田沃土,隐匿壮丁劳力。每遇灾年,百姓流离失所,而寺院仓廪充实却不愿开仓济民。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宇文邕的指尖在一份奏折上停顿了一下。那是并州来的急报,请求增拨军粮。他的内心剧烈挣扎着:一方面是富国强兵的迫切愿望和身为帝王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对社会震荡的担忧和对母亲信仰的复杂情感。他仿佛又看见母亲跪在佛前虔诚祈祷的身影,听见她温和的教诲:“我儿将来若得天下,当时常怀慈悲之心。”

“陛下,”卫元嵩见皇帝犹豫,再向前一步,“臣非是要灭佛法,而是要整饬佛门。当下许多寺院奢华无度,一些僧人不行正道,已背离佛法本真。臣建议不仅整顿佛教,亦需规范道教,以示公允。如此既可充盈国库,又可显陛下公正之心。”

殿内烛火跳动,在宇文邕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他踱步至墙边,那里悬挂着一幅北周疆域图。他的目光从长安移到北方边境,那里正有突厥铁骑虎视眈眈;又移到关中和河北,那里旱蝗肆虐,民生凋敝。

忽然,他猛地转身,眼中闪过决断之色:“传朕旨意,三日后于太极殿召集百官、高僧、道士,共议儒释道三教优劣!”

内侍领命疾步而出。卫元嵩深深一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但很快又变得凝重。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待殿中只剩一人,宇文邕再次走到窗前。夜幕已降,城中佛寺的灯火星星点点,如同天上的繁星。他喃喃自语:“母亲,若您在天有灵,会理解儿的苦衷吗?国家危难,儿不得不行非常之事...”

这个夜晚,北周皇帝书房中的烛火一直亮到天明。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奇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