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事件带来的冲击余波未平。
张成被紧急送医,但林可和杜恒都心知肚明,河豚毒素中毒,尤其是达到那种程度的症状,生还几率渺茫。
校方再次迅速介入,初步结论指向“误食来源不明的河豚制品或受污染食材”,强调加强食堂监管,试图将事件再次定性为“意外”。
……
“张成的遗物。”杜恒的声音在两人临时碰头的废弃器材仓库里响起,低沉而坚定,打破了压抑的沉默。
仓库里弥漫着铁锈和机油的味道,空气阴冷。“他是关键。食堂的毒药是即时投放的,很难留下指向性证据。但他接触过的东西…特别是他随身携带的物品,可能残留有我们之前忽略的东西。”
“你是说…图书馆那张涂改的草稿纸上,除了氰化物的思路,可能还有别的?”林可立刻明白了杜恒的意图。食堂投毒是新的手段,但张成本身,很可能早已是苏韵的目标,他身上或许藏着更早被下毒的痕迹,或者指向凶手动机的线索。
“对。氰化物路径被我们打断,但不代表他之前没有接触过其他‘东西’。”杜恒的眼神锐利起来,“我们需要他留在图书馆旧期刊区座位上的那个笔记本。还有他宿舍里可能存在的其他研究资料。”
两人立刻分头行动。
……
林可负责图书馆。
她利用对图书馆布局的熟悉和人脉关系,在管理员换班的间隙,装作寻找自己“遗落”的参考书,快速而自然地接近张成在旧期刊区的座位。那个深蓝色的硬壳笔记本果然还孤零零地躺在桌上,旁边放着一支廉价的圆珠笔。林可心脏狂跳,迅速将笔记本塞进自己带来的帆布包里,动作流畅得仿佛那本就是她的。离开时,她甚至“看到”张成匆匆离开图书馆去“确认名额”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这是他们亲手导演的“安全”假象,此刻却充满了讽刺。
杜恒的目标是张成的宿舍。
张成性格孤僻,室友关系疏远。杜恒利用高超的开锁技巧,在室友上课、宿管巡查的空档,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张成的床位区域。他的目标明确:所有与研究、笔记、化学相关的物品。在一个上锁的抽屉里,他找到了几本写满复杂公式和实验构想的笔记本,一些打印的文献摘要,还有一个装着少量不明白色晶体的自封袋(被小心标记着“S-7样品”)。杜恒毫不犹豫地将所有可疑物品扫入带来的背包。
……
十点五十分,两人在仓库再次汇合。
“东西都在这里了。”林可将笔记本递给杜恒。
杜恒迅速检查了所有物品,目光最终落在那包“S-7样品”上,眉头微蹙。“需要分析。立刻。”
“去哪?正规实验室需要申请,而且苏韵…”林可担忧道。
“不去正规的。”杜恒果断地说,“去‘老地方’。”
他指的是化学楼地下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一间堆满淘汰老旧仪器的备用实验室。那里位置偏僻,监控死角,只有少数几个负责维护的老技工会偶尔过去。
杜恒不知何时摸清了那里,甚至偷偷修复并调试过其中一台勉强能用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那台仪器虽然型号老旧,噪音巨大,但核心功能尚存,足以进行高灵敏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时间紧迫。
两人像潜入敌营的特工,避开监控和偶尔路过的学生,悄无声息地潜入了昏暗、布满灰尘的备用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陈腐的机油味和电子元件老化的焦糊味。
杜恒打开仪器,预热,启动电脑。屏幕亮起幽蓝的光,映着他专注而略显苍白的脸。他熟练地连接电路,调整参数,老旧的风扇发出不堪重负的嗡鸣。
林可则负责样品前处理。
她戴上手套和口罩,在通风橱里小心翼翼地操作。她首先处理的是那包“S-7样品”。取微量白色晶体,用超纯水溶解,过滤,装入样品瓶。然后是张成笔记本的封皮边缘、内页纸张的空白处、甚至那支圆珠笔的笔夹缝隙——这些地方都可能沾染极其微量的接触残留。她用超微量的溶剂进行擦拭提取,每一步都谨慎得如同在拆除炸弹的引信。
“样品准备完毕。”林可将一排小小的样品瓶递给杜恒。
杜恒接过,眼神凝重。“重点筛查目标:氰化物衍生物,河豚毒素类似物…以及任何异常未知峰。”他将样品瓶依次放入自动进样器。
仪器开始运行。泵送流动相的声音低沉而规律,色谱柱开始分离复杂的混合物。电脑屏幕上,代表基线噪声的曲线开始平稳地爬行。
……
等待结果的过程异常煎熬。
每一秒都伴随着老旧仪器的嗡鸣和两人沉重的呼吸声。失败的阴影和对未知的恐惧在狭小的空间里弥漫。
色谱图开始出现。一个个代表不同化合物的峰形在时间轴上依次出现。杜恒紧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放大、对比、检索数据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致命重生:化学物语请大家收藏:()致命重生:化学物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笔记本封皮的谱图…有常见的塑化剂、灰尘成分…
纸张空白处…微量的纤维素分解产物…
圆珠笔缝隙…油脂和金属离子…
“S-7样品”的峰很明确,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盐助剂,与氰化物或河豚毒素无关…
林可的心一点点沉下去。难道…真的什么也没有?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希望时,杜恒的目光骤然锁定了“S-7样品”谱图基线上一处极其微小的、几乎被噪声淹没的凸起!那凸起的位置,在保留时间 12.73 分钟的地方,峰高低得可怜,如果不是杜恒将纵坐标放大到极限,根本不可能被发现!
“这里!”杜恒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激动,他迅速切换到该时间点对应的质谱图界面。
质谱图显示出一片低强度、杂乱的碎片离子峰,这是微量复杂混合物背景干扰的特征。但在那一片混沌之中,杜恒锐利的目光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弱、却异常“干净”的信号簇!
一个分子离子峰 [M H] ,对应的 m/z 值极其罕见: 328.1975。
几个碎片离子峰: m/z 310.1850 (失去 H?O?), m/z 284.1722, m/z 156.1018…
更关键的是,这些微小峰的同位素峰分布模式…非常诡异!不像是自然界常见元素(如Cl、Br)的典型簇,更像是一种…模拟出来的“完美”分布?或者说…是某种极其特殊的标记?
“这是什么?”林可凑近屏幕,看着那几乎贴在基线之上、如同幽灵般的微小峰簇,心提到了嗓子眼。
“不知道!”杜恒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数据库里没有完全匹配!这个分子量…这个碎片模式…非常陌生!而且浓度低到仪器几乎无法稳定捕捉!它就像…就像依附在‘S-7样品’上的一个幽灵!”
杜恒飞快地操作,试图进行更精细的提取离子流图(XIC)和二级质谱(MS/MS)分析,但信号太微弱了,二级谱图几乎全是噪声。
“无法进一步解析结构。浓度太低了,低到…像是无意中沾染的极其微量的污染物,或者…某种刻意留下的、难以察觉的‘印记’。”杜恒盯着那幽灵般的峰,镜片后的眼神灼灼发亮,“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异常!张成接触过某种我们未知的、极其微量却可能致命的物质!”
“未知物质…”林可喃喃道,巨大的寒意再次袭来。氰化物?河豚毒素?都不是!是另一种更隐蔽、更诡异的东西?苏韵的手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可怕!
就在这时,杜恒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看了一眼屏幕,脸色微变:“下午的《现代仪器分析》课,快开始了。陆浩宇主讲。”
两人迅速清理现场,将所有物品恢复原状,带着沉重又充满疑虑的心情离开了昏暗的备用实验室。
……
下午的《现代仪器分析》课,在明亮的阶梯教室进行。
陆浩宇教授依旧风度翩翩,优雅地讲解着质谱(MS)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屏幕上展示着各种复杂的质谱图。
“同学们,质谱解析如同侦探破案。”陆浩宇的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峰都代表一个线索。但有时,我们也会遇到‘幽灵’——那些微小的、难以捉摸的峰。”他微笑着,随手点开一张放大后基线噪声明显的图谱,“比如这里,这个微小的凸起。它可能是残留溶剂干扰、柱流失杂质、甚至是样品瓶污染带来的假象…如何辨别这些‘鬼峰’,排除干扰,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分子离子峰和特征碎片,是质谱解析的核心挑战…”
林可坐在座位上,如坐针毡。陆浩宇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敲打在她心上。幽灵…鬼峰…排除干扰…他讲得如此自然,如此专业,仿佛只是在阐述一个普通的学术难点。但林可的脑海里,全是地下室里那张质谱图上,那个 m/z 328.1975 的微小凸起!那个被杜恒称为“幽灵”的未知物质!
她忍不住悄悄看向讲台上的陆浩宇。他正指着屏幕上那个被放大的“假峰”,侃侃而谈排除方法,神情专注而从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镀上一层温润的光晕。
林可却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
陆浩宇…他知道吗?他知道这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种如同“幽灵”般、难以被常规手段捕捉、却能无声无息置人于死地的未知物质吗?他此刻讲授的“排除鬼峰”的技巧,是否…正是掩盖某些真相的手段?
那个质谱上的幽灵,是否也与他有关?与一年前那场吞噬了陈重的爆炸有关?
林可低下头,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掌心一片冰凉。讲台上陆浩宇温和的声音,此刻听起来,如同来自深渊的低语。
杜恒坐在她旁边,同样沉默。
他微微低着头,似乎在认真记笔记,但镜片后的目光,却如同冰冷的探针,牢牢锁定了讲台上那个优雅的身影,以及屏幕上那个被当作教学案例的“鬼峰”。
无形的硝烟,在平静的课堂下无声弥漫。
质谱图上那个幽灵般的微小峰,如同投入深潭的第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正悄然扩散,指向深不见底的黑暗。
喜欢致命重生:化学物语请大家收藏:()致命重生:化学物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