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既定,行动如同上紧发条的精密钟表,开始无声运行。
机会出现在一堂安排宽松的自由阅读课上。图书馆的宽敞阅览区坐满了埋头书本的学生,空气中弥漫着纸张、油墨和旧木架混合的独特气味。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带着些许灰尘的窗户,在布满岁月划痕的深色木质地板上投下斑驳而温暖的光影,却驱不散某些角落自带的清冷。沧澜依旧如同蛰伏的幽灵,占据着那个光线相对昏暗的靠墙角落,面前摊开着一本厚实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着作——深色封皮上,《量子场论导论》的烫金字体在昏暗中隐隐反光,与他身边那些捧着青春文学或习题集的同学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林可(奈瑶)和杜恒(若阳)在借阅台前短暂交汇,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杜恒微微颔首,目光沉静,随即随手从架上拿起一本近期的《科学》杂志,步伐平稳地走向了沧澜斜对面那个恰好空着的位置。林可则如同游弋的鱼,悄无声息地移动到不远处一个既能清晰观察到他们互动,又恰好被一排厚重的工具书遮挡住大部分身形的书架旁停下,指尖假装拂过书脊,像是在认真挑选,实则全部的感官都如同张开的雷达,敏锐地捕捉着来自那个角落的每一丝动静。
杜恒坐下,并未急于求成。他像任何一个普通学生一样,安静地翻开手中的《科学》杂志,目光落在页面上,仿佛完全沉浸其中,只有偶尔翻动书页的细微声响。时间在阅览室的静谧中流淌了大约十分钟,足够消除任何刻意的嫌疑。然后,他才状似无意地、仿佛被书中某个观点触发般抬起头,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对面沧澜面前那本极具分量的《量子场论导论》上,随即用一种恰好能被对方清晰捕捉、却又不会惊扰到其他读者的、近乎自言自语般的低音量,带着一丝思索的沉吟,喃喃道:
“……拓扑序的稳定性,宣称能完全规避局域扰动的影响……但理论上的完美,在引入非阿贝尔统计的复杂性后,是否真的能在其边缘态上,抑制住所有可能被激发的、无法预测的集体激发模式?这种模式的涌现,会不会反过来成为体系新的脆弱点……”
他的声音不大,低沉而清晰,但在一个充满了简单知识点和基础概念的阅览室里,诸如“拓扑序”、“非阿贝尔统计”、“集体激发模式”这些高度专业且前沿的词汇,如同几颗冰冷的石子骤然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虽无声,却足以让敏感的鱼儿警觉。
果然,一直如同雕塑般低着头的沧澜,翻动书页的修长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动作凝固在半空。他没有立刻抬头,视线依旧停留在书页密密麻麻的公式上,但握着书页边缘的指尖,因微微用力而显得有些发白,暴露了他内心并非毫无波澜。
杜恒没有看他,仿佛刚才真的只是一次无意识的思维火花迸溅,他重新低下头,将注意力放回手中的杂志,留给对方消化和反应的空间。
短暂的、几乎令人窒息的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
然后,沧澜做出了反应。他“啪”地一声,用一种与他之前缓慢节奏不符的力道,合上了面前那本艰深的着作,书页闭合的声音在寂静的阅览室里显得异常清晰。他抬起头,厚重的眼镜片后,那双平日里总是显得有些涣散、仿佛焦距于无限远处的眼睛,此刻如同被精准调校的镜头,清晰地、锐利地聚焦在杜恒的脸上。那眼神里没有了被打扰阅读时常见的不悦,也没有普通高中生听到超出认知范畴词汇时的茫然与尴尬,而是一种……被某种关键信息瞬间点燃的、混杂着强烈探究**和冰冷锐利审视的光芒。
“你刚才说,”沧澜开口,声音带着久未开口的干涩,语速平缓,似乎不常与人进行这类深度交流,但每个字的吐露却异常平稳,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着,“非阿贝尔统计下的集体激发?”
杜恒这才仿佛被他的声音从阅读中惊醒般抬起头,脸上迅速切换出属于“若阳”这个身份的、恰到好处的腼腆,以及一丝遇到意外知音的惊讶:“啊?哦……我、我就是随便瞎想的,看杂志上提到拓扑量子计算,就胡思乱想了一下。”他故意让自己的表述显得零碎,逻辑链条不完整,像一个兴趣广泛、思维跳跃但知识体系尚未系统化的聪明学生,“就是觉得,如果信息真的能承载在那种受拓扑保护的边缘态上,一旦引入非阿贝尔任意子来进行量子操作,它们之间‘编织’产生的那些集体行为模式,会不会……反而给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带来新的、不可控的变量?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进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
沧澜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镜片后的目光如同探测器,仔细分析着杜恒话语中的每一个信息点。等杜恒带着一丝“不确定”的语气说完,他推了推鼻梁上滑落少许的眼镜,目光先是扫过杜恒手里那本《科学》杂志的封面,似乎在确认信息的可能来源,随后又落回杜恒的脸上,带着一种近乎解剖般的审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致命重生:化学物语请大家收藏:()致命重生:化学物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