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殖民大明 > 第325章 矿监

殖民大明 第325章 矿监

作者:尚大嘴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1 17:12:02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三娘子的八千骑兵,都是弓马娴熟的老兵,跟着王鼎进入北京之后,今年王鼎还特意给他们全部换装了不锈钢胸甲,全员还装备两把燧发手铳。

就算猝然遇袭也不至于被打的大败啊!

王鼎送走了李成梁之后,立即把张富贵叫过来:“张提督(张富贵的官职现在是北京九门提督),你立即让张副将(张富贵长子张大彪)带领两万部队去西山煤矿,直接把所有参加煤炭行会的所有矿主抓了,严加审讯,看看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背后有没有人指使,抓捕过程中如遇反抗格杀勿论。

至于那些矿工,西山煤矿所有煤窑暂时进行军管,采出的煤炭全部交给范昌琦平价销售,平抑京中煤价。”

张富贵想了想说:“要不要和内阁那边沟通一下?”

王鼎却说:“你不用管了,我和沈一贯说。”

王鼎让张寀把门口等候的李乐怡叫了进来说:“你现在负责的是报纸发行,这几天在报纸上宣传西山煤矿那些黑心矿主哄抬物价和武力抗税,让记者深挖他们草菅人命的事情。”

后世法治社会,那些私人煤窑每年都经常死人,时常有死亡家属到政府告状,王鼎就不信这个时代的西山煤矿都那么干净,先要把他们背后搞事情的人气焰压下去。

大明朝的西山煤窑原来基本都被勋贵垄断,但是经历万历皇帝出逃一事,北京勋贵基本都被送到战俘营修城墙去了,王鼎一时也没顾得上管西山煤矿,结果就闹出事情来。

要是没有三娘子这档事,王鼎也许就派人慢慢查,尽量不冤枉一个好人。

现在出了这样的大事,王鼎也顾不得京西民变背后有没有阴谋了,直接先把所有相关人员控制起来,免得生变。一时半会查不清真相,那么先把敌人爪牙控制起来也是一个常用手段。

然后利用报纸舆论导向压制北京士林风评,一切等王鼎回来再说。

王鼎又派车把沈一贯、沈鲤、朱赓内阁在京城的三人全部接了过来,三人见面都是大为惊奇,因为三人平时轮流在内阁值守,很少会被一起叫来大城堡。

张月茹站在大城堡停车场等候三位阁老,沈一贯低声问:“张秘书长,不知今日,出了何事?王爷把我们都叫了过来?”

张月茹对沈一贯一躬身说:“主要还是为了西山煤窑之事!”

沈一贯却有点皱眉,不由多看了张月茹两眼,西山煤窑的民变,内阁已经给了处理意见,王朝带人到煤矿闹事,引起民变,造成数十死伤,王朝斩首,煤矿那边几个领头矿主的全部流放三千里。

这是从嘉靖以来,内阁针对有太监参与案件的常规处理,所有案件只要有太监参与其中,不管双方对错,内阁意见一律太监重罚,其他人轻判。

要不是造成了数十人死伤这样的恶**件,煤矿方面可能连流放都不会有!

不过以前这些太监有皇帝护着,就算判了砍头也执行不了,最多也就是回宫反省。不过现在万历皇帝实际上已经被软禁在了紫禁城,沈一贯就把内阁意见发了上去,准备糊弄张月茹盖章。结果没到秘书处,直接在司礼监就被打回了,这件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之所以内阁给的意见这么激烈,还是因为沈一贯作为浙党领袖,想趁着矿监王朝引发民变这件事大作文章,趁机废除天下矿监。

矿监是怎么来的呢?

太祖立国之后,强本节用,劝课农桑,推行宝钞、禁用银两,屯田制度也随之推广到全国。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朝国富民强,直接就是受益于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但是到了正统年以后,国家开始出现各种问题,屯田制度逐渐被破坏,许多屯田被诸王、外戚、宦官、军官等霸占,士兵开始大规模逃亡,军队的粮饷不得不仰仗中央的拨给。

嘉靖以后更是“耗财之道广,府库匮竭”,这迫使大明朝廷加大搜刮、开拓新的财政来源以弥补不足。

明朝财政从嘉靖中期急转直下,之后边事起,官员便以搜刮为能事。

造成明朝财政严重不堪局面的原因包括:皇帝挥霍、四方多事、官员无能。

加上在嘉靖之前国家财政本身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而未能及时处理,量变到质变,造成“岁入不能充岁出之半”的局面,庸君庸臣只能采取竭泽而渔的野蛮方式,“加派于是始”嘉靖。而加派是以江南富裕之地为先,之后随着大明朝廷财政恶化,逐渐扩展全国。

嘉靖一朝急速恶化的财政,直到在嘉靖死前,也没有得以有效解决,于是积累到后代子孙,他的儿子孙子则是“增额如故”,也就是只能在嘉靖的基础上继续增加。

因为他们也和嘉靖朝一样都是些庸君庸臣,对于国家财政赤字束手无策。

好不容易万历朝出了一个几百年不遇的能臣张居正,可惜好景不长,张居正突然猝死,而边事又起,万历二十年爆发了宁夏之役和朝鲜战争,在万历二十七年,又爆发了播州之役,军费的增加让国库捉襟见肘,甚至还出现了因为欠饷,而屠杀戚家军的惨剧(蓟州兵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殖民大明请大家收藏:()殖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一个人根本挑不起大梁,底下官员也没有什么能臣干吏,除了继承了前人的加派外,对日益严重的国家财政危机依旧束手无策。

另一方面天下太平,万历皇帝愈发骄奢淫逸,对银子的需求与日俱增,奢侈和挥霍程度是明朝皇帝之冠。

史料记载“靡于英宗、继以宪、武,至世宗、神宗而极。”

换言之,皇帝需要用钱来享受生活,需要用钱来建造宫殿,军费都可以再放一放,但他自己不能多等一秒。

万历二十五年,皇宫的皇极殿、建极殿、中极殿发生火灾,三个宫殿全部被烧毁,没了宫殿,那就要重新修。

可是张居正励精图治,给万历皇帝留下的那些钱早已挥霍得差不多了,于是万历派出众多太监,以开采银矿的名义到各处征税,矿税监就此兴起。

但是天下哪里有那么多银矿,太监到地方征税,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搜刮钱财,中饱私囊,比如说万历皇帝派到山东地区的两位太监,陈增和马堂,这两位在山东搜刮了无数钱财,而上缴皇帝的不过十分之一。

当地知县吴宗尧曾弹劾陈增:“陛下所得十一,而增私囊什九”。这话说的其实说的有点太假了,不过也说明太监们搜刮之多。

马堂同样如此,他每年在山东征银十五万两,而他每年交给万历皇帝的只有七万八千两,剩下的全部进入他自己的腰包。

陈增这些人到了山东,为了能够为所欲为,一到山东就开始各种弹劾地方官员,将不服者全部扳倒,但是山东才有几个银矿?于是他们将黑手伸向了商家富户。

太监找不到银矿,他便说某富户地下有银矿,要求富户掏钱,富户地下明明没有银矿,也只能吃个哑巴亏,将足额的钱交给太监。当然了,其中也有不交的,结果便是家破人亡。

史料记载“诬大商巨室藏违禁物,所破灭什伯家,杀人莫敢问。”

陈增到山东十年间,山东的商贾百姓苦不堪言,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万历对太监们的宠信和对金钱的贪婪。

万历二十七年,御马监太监陈奉奉命征收荆州店税,兼任兴国州矿洞事宜,事实上,在此之前,陈奉已经臭名昭着。

到了荆州,陈奉等到了不是盛大的欢迎仪式,而是几千名商人,拿着板砖要揍他,好在陈奉跑得快,才幸免于难。

由于陈奉的这次不良经历,他便将罪过扣在当地官员身上,诬告当地知府、推官、知州等人在山东作乱。

万年皇帝见到奏折马上答复,并将此类官员逮捕,效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史料记载“奉吓诈官民,僭称千岁。其党至直入民家,奸淫妇女,或掠入税监署中。王生之女、沈生之妻,皆被逼辱。以致士民公愤,万余人甘与奉同死,抚按三司护之数日,仅而得全。”

也就是说陈奉除了搜刮官员、商户,陈奉的属下还抢掠百姓、侮辱妇女,一度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当地百姓组织了一万多人,引发了民变,要和陈奉同归于尽,官府保护了陈奉数天,才得以保全性命。

与此同时,陈奉还喜欢挖坟掘墓,将其巨额财宝收归己有,陈奉曾掘了唐朝宰相李林甫妻子的坟墓,从中找到了巨量黄金。唐朝权相李林甫何曾受到如此侮辱?安禄山在其手下都要俯首帖耳,却被明朝的一个太监掘了妻子坟墓,想必李林甫泉下有知,一定会找陈奉托梦的。

陈奉的所作所为,已经算得上罪大恶极,当地百姓对其恨之入骨,朝廷官员对其的弹劾奏章也从来没有断过,可是万历对此置之不理,任其胡作非为。

万历年间宦官荼毒天下,最大责任人就是万历皇帝,这所有的一切,都跟他的纵容和贪婪有关。

史料记载“神宗宠爱诸税监,自大学士赵志皋、沈一贯而下,廷臣谏者不下百余疏,悉寝不报。而诸税监有所纠劾,朝上夕下,辄加重谴。”

众所周知,万历的怠政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是独一无二的,几十年不处理政务,朝廷上下一片鸡毛,然而,这里不包括宦官的奏折。

内阁大臣赵志皋、沈一贯经常上疏皇帝,一百多封奏折,万历皇帝一封也不看,而一旦收到矿税监的奏折,他的效率是极高的,上午收到奏折,下午马上批复,速度之快,着实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尚膳监太监高淮,奉命去辽东征税,高淮的收税“标准”更是高人一等,不仅将官员、百姓得罪一空,就连辽东的大兵都想要喝尔之血,食尔之肉。

同陈奉类似,弹劾高淮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飞到了万历的案头之上,万历却对此不予理会。高淮曾嫉妒辽东总兵马林的官职过高,便上奏万历,诬告马林,很快马林就被罢了官。

本来已经被万历皇帝哄到北京软禁的李成梁,就是借着这件事回到辽东的。

给事中侯先春上疏皇帝给马林辩护,反而被降为杂役小官。

高淮以一己之力,将辽东搞得一地鸡毛,后来女真人的崛起、辽东的沦陷,都跟他有脱不开的关系。

万历是不是昏君其实朝廷上下都清清楚楚,所以才有后来明亡于万历的说法!

那么为什么王鼎上台之后没有裁撤矿监呢?

喜欢殖民大明请大家收藏:()殖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