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殖民大明 > 第56章 土默特

殖民大明 第56章 土默特

作者:尚大嘴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1 17:12:02 来源:全本小说网

现在格鲁派(俗称黄教)一众大喇嘛一起给三娘子施压。要求三娘子出兵讨伐佛敌禾木丹。

作为从俺答汗时代就纵横草原的老牌政客。三娘子一直在权衡利弊,迟迟没有答应。

首先由于四世**是俺答汗的孙子,所以整个黄金家族(也就是铁木真的嫡系子孙)普遍亲近藏传佛教。

但是底层牧民多半供奉不起喇嘛,所以都更喜欢成本更低的,有太阳能读经器的新圣教。

现在榆林北边的草原。基本已经被新圣教占领,鄂尔多斯草场也有三分之一的牧民在摇摆不定,摇摆不定的意思是,他们既向喇嘛庙奉献贡品,又听《原道经》。还天天对着太阳能读经器跪拜祈祷。

主打一个哪个神都不得罪。

不过喇嘛是一个数量很庞大的群体。

草原上的喇嘛庙也多。喇嘛全靠牧民供奉为生,牧民们不但得供奉牛羊,有时候还得供奉妻女帮助佛爷们解决生理问题。

其实这也是印传佛教,藏传佛教逐渐衰落的一个原因。

不管印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有一个问题就是,那些僧侣,除了偶尔念念经,骗你点钱花,吃肉喝酒玩女人,一样不缺。因此成为了一众牧民人人向往的职业。

可是僧侣不事生产啊。当僧侣的人多了,就会导致生产的资源不足。

那么僧侣们就只能更多的剥削下层牧民。

底层牧民生活压力极大。

破虏堡的新圣教,既不不要求牧民们供奉牛羊,也不用供奉妻女。

就是要求虔诚向上帝嫡子,新圣人(就是王鼎)祈祷和阅读《原道经》,按照原道经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

陈洁在写《原道经》的时候参考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认为人们只要虔诚向新圣祈祷。就能得到圣灵的祝福。只要遵照《原道经》的行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就能得到新圣的救赎,最终在死后能够到达新圣的天国永享太平。

不必非要去教堂祈祷,通过神父或者僧侣为中介才行。大大简化了祈祷的仪式。减轻了牧民们的信仰成本。

但是这样一来,就显得整个喇嘛群体都性价比不高了。牧民们就开始逐渐减少了对喇嘛们的供奉。

草原上喇嘛庙众多,这一段时间收入锐减,自然不满。

这也让三娘子和扯力克都很头疼。

第一破虏堡是一座明朝的要塞。一但贸然攻打,容易引起明廷的反击。

第二破虏堡已经确定拥有6000铁甲骑兵,这可能已经比草原上所有的铁甲加起来都多了。

一旦打起来,不管胜负蒙古人损失必然惨重。

而且卜失兔回到土默特就说了他在破虏堡的见闻。破虏堡现在至少有四万人。其中至少有一万五千是壮年男子。加上分散在榆林北部草原受到破虏堡控制的牧民加起来至少七八万人。马匹数量更多,肯定不少于十万匹。

这样的话破虏堡最多可以拥有三万多的骑兵部队。

而且卜失兔说他天天在大城堡窗口观察破虏堡的工厂,每天进进出出的长刀,长枪,箭头无数。

虽然他没看到制造铁甲,但是肯定也不少。

而且破虏堡拥有完整的城墙,草原上树木比较少,很难建造什么大型攻城器械,到时候牧民只能蚁附攻城。没有二十万以上的兵力肯定攻不下破虏堡。

现在蒙古右翼三万户土默特,鄂尔多斯加上一个摇摆不定的永谢布。总兵力也就是十几二十万。如果倾巢而出。

被一直被土默特压制的左翼蒙古三万户来个西征,占了右翼的草场,就麻烦了。

而且现在草原上的烟酒糖茶铁器罐头大部分来自破虏堡,如果战事一起,必然贸易断绝。他们这些贵人们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而且现在牧民改信新圣教,其实对于草原上的贵人们没什么实际影响,反而有好处。

比如以前对着蒙古贵族们趾高气扬的喇嘛们,终于对草原贵族低下了头颅。生怕他们也跟着改信新圣教。

所以最后结果就是三娘子当着大喇嘛们的面,写了一份诏旨,派人送到破虏堡申饬王鼎和禾木丹。让他们及早回归佛国,不要信奉邪教。

不过卜失兔从破虏堡回来带来了十台高级收音机,高级收音机就是外壳是镀金的收音机,一台五十个银币。

像卜失兔这些贵人们自然不能听那些两个银币的收音机,会降低身份的。

卜失兔大汗自然先给奶奶三娘子和爷爷扯力克一人一台,父亲晁兔台吉也是给了一台。卜失兔还教他们怎么使用,怎么调台。

当三娘子和扯力克真的听到收音机里面传出声音。扯力克大汗直接跪到了地上给收音机磕头。三娘子也是紧张的不行。破虏堡那个神的力量太强了,居然能够深入草原这么远。

收音机就是那个神的法器!

三娘子精通华夏语,虽然收音机里面的音调很怪,但是听多了也能听懂一些,似乎是《三国演义》。

真正让三娘子动容的是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娘子华夏文学功底很好,一听就知道是杨慎的《临江仙》,但是这个曲调和配乐却是没听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殖民大明请大家收藏:()殖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娘子不由自主也跟着唱了两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娘子唱着唱着,便想起当年俺答汗活着的时候是何等威风,南压大明,东压左翼蒙古,西压青海诸部,册封三世**喇嘛。大有复兴蒙元的迹象。

而如今却已经死去将近二十年,只留下她一个人勉力维持着草原安宁。不由得嚎啕大哭。

从此三娘子像疯了一样天天听收音机,什么扯力克,什么晁兔台吉,什么卜失兔全都不管了。

三娘子每天早上听《原道经》,然后听《滚滚长江东逝水》,最后听《三国演义》。还让一个侍女专门候在收音机旁边,一但收音机开播就叫她。她一定准时回来听。

卜失兔又送给她一个太阳能读经器。三娘子又开始拿着《原道经》跟着读经器天天读。

听说三娘子喜欢听三国演义,底下的那些蒙古贵族自然也跟着听,都从卜失兔那里买了收音机和读经器。

大部分草原贵族是不识字的,不管是蒙文还是华夏文字都不认识。

草原上文字是由喇嘛庙垄断的。

那些贵族听不懂华夏语,只好从牧民中挑选出来懂华夏语的汉奴给他们翻译着听。

三国演义的魅力不用说了,几天功夫就征服了大半个土默特草原。

大家依然信奉喇嘛教,但是不妨碍他们听收音机和读经器。

随着收音机的推广《原道经》在草原上迅速推广开来。

破虏堡这段时间扩军速度明显缓了下来,现在基本兵力是破虏堡守备队两千人,铁甲骑兵九千人。

以现在破虏堡控制的人口计算已经是极限了。

于是赵大强开始了雄心勃勃的火力升级计划。

首先赵大强让王鼎购买了大量的九毫米无缝钢管。然后利用破虏堡的设备切割成八十厘米一根,这是因为每根钢管总长度为2.4米。开始制作燧发枪前装燧发枪。这些燧发枪都不带膛线,使用米尼弹。

这个时代明军的主要武器还是三眼火铳和鸟铳。

这两种火器都是需要明火点燃的。

三眼火铳总长在一点五米左右,其中铳身长度大约三十厘米。后面是长长的铳杆。使用的时候,利用三个铳口引线长度不同可以进行连发,不过由于铳口较大,铳身较短一般打不远,而且内部填装一般是铁砂和铁珠,杀伤力实在不大,一般杀伤距离在十步到三十步之间。较长的铳杆可以避免因为炸膛导致使用人员伤亡。三发子弹打完三眼铳还可以当重锤使用。

由于这个时代的武器质量普遍比较差。所以安全性比较高的三眼铳非常受明军喜爱。

而鸟铳一般铳管比较长,可以达到80厘米以上,制造难度非常大,良品率比较低。而且明军往往临战才下发火器,导致鸟枪平常无法得到及时的保养,所以极易炸膛。

一般明军士卒为了避免炸膛,都会减少火药使用量。

所以鸟铳实际杀伤距离只有四五十步,甚至无法对穿了双重甲(铁甲加棉甲)的敌人造成伤害。

这导致几百年来边军普遍不喜欢鸟铳,他们更相信自己手里的刀剑和弓箭。

鸟铳再一次大规模出现在九边,是戚少保(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的时候,他的戚家军带来的。但是这种武器使用繁琐,非得心理素质好的老兵才能使用,而且需要布阵,还不能是密集队形(避免火星乱飞,互相引燃火药)。

稀疏的阵型在蒙古人的快马面前不堪一击。

还有一点就是火器保养费用高,必须经常用油脂擦拭。在这个时代根本没有矿物质油。所以用来擦拭火铳的油脂一般都是猪油。

在这样一个缺乏油脂的时代,能够用在火器上的油脂可想而知。于是就是各种炸膛。

赵大强准备先生产两千支燧发枪出来。先把破虏堡守备队火器化。

但是一个问题出现了,火药不足。

硝酸甘油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炸药。不过不适合当发射药。

后世有一种常见的发射药就是硝化棉。

王鼎记得默罕默德采购过一批新疆棉,那就应该能够生产硝化棉。

于是王鼎联系了默罕默德,默罕默德听了王鼎的要求,二话没说,给王鼎派了一个叫阿里的人过来。

阿里到了海奇岛之后,王鼎让赵大强在离海奇岛远处一处大礁石上建造了两座简易房作为硝化棉的制造基地。

结果王鼎发现这位阿里用的工具,几乎都是普通民用工具。居然很快就生产出来很多优质的硝化棉。

然后又用酒精和乙醚对硝化棉进行处理,最后得到了颗粒话的硝化棉,这种颗粒化的硝化棉也是一种优质的无烟火药,阿里说这样就可以直接作为发射药使用了。

不过默罕默德这家伙也不知道客气,直接让阿里在海奇岛的作坊里大量开始生产硝化棉,然后直接用船运走。生产的时候弄的王鼎心惊胆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殖民大明请大家收藏:()殖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后来王鼎才知道这位阿里先生有另一个名字,加扎伊尔。是四十国通缉的恐怖分子。

不过这位阿里先生非常专业,精通各种武器制造。还给了赵大强不少启发。

随着燧发枪的大规模制造,破虏堡的外面,每天的守备队开始扛着燧发枪,进行队列的训练,然后射击,这种战术在后世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排队枪毙。

这种战术看起来不怎么先进,可是这种前装燧发枪加排队枪毙的战术一直用到南北战争时期。

王鼎看着这些拿着燧发枪的战士,心中充满了安全感。

当年,八里桥一战英吉利六千龙虾兵对战僧格林沁三万草原骑兵,僧格林沁部下战死三千,英吉利战损是个位数的。

僧格林沁是清朝晚期清廷最锋利一把刀。结果还是这样惨败,可以想象武器代差对战斗力的影响。

等着这两千燧发枪兵练成,加上九千铁甲骑兵,王鼎有信心对付五万以上的披甲兵。至于草原骑兵至少可以对付十万以上。

不知不觉王鼎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一年了,寒冬都过去了一半,马上就是大年夜了,除了放鞭炮之外王鼎决定开放水晶宫的一层大厅,在其中一面墙上放了一面投影布,播放《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版。

为了效果好,王鼎还专门买了4k版本的和一套大音响,一个4k电影级别的投影仪。

破虏堡众人都惊讶目光中,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配合着屏幕上的各种图像,彻底震撼了众人。接着就开始了三国最经典的一幕桃园三结义。

桃源三结义之所以被世代称颂,是因为兄弟三人互相扶持,不离不弃。

喜欢殖民大明请大家收藏:()殖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