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职场小聪明 > 第785章 讨厌一个人的原因,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讨厌他本身

人是因为讨厌了,他所做的事就会惹人讨厌,而不是他的行为惹人讨厌,所以他惹人讨厌。就像你喜欢某个人,那么他的行为都是有趣的,你讨厌一个人他的所有行为都惹人讨厌。

你这段话非常深刻,直指阿德勒心理学中“主观意义决定感知与关系”的核心理念。我们可以从知觉心理学、关系心理学和阿德勒的动机论三个维度,来进一步拆解和丰富你这个观点。

?

一、“讨厌”不是结果,而是先入的立场

你说:

“不是他的行为惹人讨厌,而是因为我讨厌他,他的行为才变得讨厌。”

这与阿德勒的观点高度一致。在阿德勒看来:

? 行为本身没有固定意义;

? 意义是我们赋予它的;

? 而我们赋予的意义,取决于我们想要如何对待这个人。

例子:

? 你喜欢一个人,他迟到你会说“他一定很忙”“他真的尽力赶来了”;

? 你讨厌一个人,他迟到你会说“他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太自私了”。

也就是说,情绪先行,判断在后。

这揭示了一个现象:

我们不是“因为某人做错了事才讨厌他”,而是“先讨厌他,再找出他哪里做得不对”。

?

二、行为并不引发关系,而是关系决定对行为的解读

这一点,在亲密关系、职场、家庭教育中尤其明显。

1. 夫妻之间

? 恋爱时:对方放屁都可爱,说“他真自然不做作”;

? 争吵时:对方呼吸都烦,说“你看你多懒散粗鲁”;

? 明明是同一个行为,关系改变了,行为就变了味道。

2. 职场中

? 上司喜欢的员工迟到:是“加班太辛苦”;

? 不喜欢的员工迟到:是“不守规矩,没责任感”;

? 这是情绪主导下的标签化知觉。

阿德勒强调:我们不是“因为看见了某种事实才做出判断”,而是根据我们对这段关系的立场,来选择性看见某些事实。

?

三、阿德勒如何解释这种心理结构?

阿德勒心理学关注目的性而非因果性。

1. “我讨厌他”不是因为“他不好”,而是因为我有某种目的——

? 想疏远他;

? 想否定他;

? 想证明自己更好;

? 或者因为我感受到威胁、比较、羞耻。

于是,我便开始用选择性的眼光去“证明”:他确实值得被讨厌。

2. 所以,行为不是重点,“我想如何看待他”才是根本

在阿德勒看来:

“我们不是根据他人的行为做出判断,而是根据我们对关系的目标来诠释他人的行为。”

这种动机结构决定了:

? 如果你内心决定想靠近某人,你会自动寻找“靠近”的理由;

? 如果你内心决定想远离某人,你会自动寻找“远离”的借口。

?

四、换个角度:如何用这点来改善人际关系?

知道了“情绪决定知觉”,我们就可以反过来操作:

1. 不要轻易相信“行为很烦”的判断

? 每当你觉得某人“惹你烦”“特别假”“没教养”,试着暂停一秒问:

? 我是因为他这样我才讨厌他,还是因为我已经讨厌他,所以他什么都惹我烦?

? 这不是让你否定感觉,而是帮你看清自己的主观立场。

2. 主动调整情绪立场,行为就会自动变“好”

? 如果你重新设定一个“我想改善这段关系”的目标,那么:

? 你会自动放大对方的好意;

? 你会对某些行为宽容解释;

? 你会注意到他并非总是讨厌的。

所谓“相由心生、人由己调”,在人际关系中,就是这种心理机制在运作。

?

五、结语:讨厌,是关系的“情绪滤镜”

你总结得极其精准:

“喜欢的人行为都可爱,讨厌的人行为都惹烦。”

这不是情绪化的偏见,而是我们心灵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也是一种“确认偏差”的运作方式。

阿德勒给我们的启发是:

? 别被自己的感觉欺骗,它不是事实本身;

? 真正有力量的人,不是判断别人好坏的人,而是愿意调整自己立场的人;

? 当你改变了“关系的角度”,你看到的对方,也会随之改变。

?

喜欢职场小聪明请大家收藏:()职场小聪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