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 第82章 来看新闻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第82章 来看新闻

作者:酒神葡萄绿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09-20 23:26:01 来源:全本小说网

等早上的天幕一结束,赵煦在朝会上就和大臣们商议讨论了召回苏轼和沈括这两位老臣的事情。

毕竟他们都各上三次天幕了,妥妥的大宋幸运儿,年纪都不轻了,还是回中央别浪费时间。

他们大宋有钱,有科技,医生也不缺,现在需要的就是发展天幕上那些火器,这个可以提高工匠待遇,能研究出来的直接封官都可以;但是更重要的,关于武将、监军制度,还有已经不像样的军队问题,以及北边汉人的问题,才是最令人头疼的。

天幕是大宋国境都有,几天的时间,已经知道了辽和西夏都看不到,在大宋国境的外地人也看不见,但是一到直播的时间,其他人看见宋人一个个什么也不敢,就看天上,那花点钱也能知道现在宋都有什么奇遇了,这几天那几家的探子也都紧盯着大宋呢。

他们的确是天幕说的花钱买了这么多年和平,但是现在已经知道了未来的金是什么恶狼,也不是很想被俘虏去北边一游的朝臣们难得齐心。

他们这时候的科举已经行使百余年了,赵煦没说关于变动科举,或者办什么新学的问题,只说要提高匠人们待遇,大家都觉得没问题。

苏轼虽然不得两党喜欢,但他也是文人一份子,还是知名文人,回来也没问题。

只是关于军队问题,大家还是吵着,没得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以前不怎么上场,皇兄登基后也是做一个闲散宗室的赵似看他们这架势,已经觉得皇帝这工作高压不好做了。

赵佶和他儿子已经没了,以防止自己早死,赵煦已经把另一个弟弟简王赵似带在身边了。

现在不是管不管弟弟什么心思的问题,是一定不能让赵家宗室成为千古之耻的问题。就算赵似这弟弟都有点害怕了,赵煦也必须以防万一给大宋留一个正常点的继承人。

深吸一口气,赵煦想想自己派人去军队探查的结果,已经觉得头开始疼了。

在他这时候军队就已经不像样了,难怪到了赵佶那混账的时候输的那么快。

至于学后世的军队,不可能的。

按主播的话来说,后世的兵又不是给封建地主卖命,而他们个顶个的都是属于封建地主,性质不一样,注定了军队不会像后世的兵一样。

他是真的很想问问主播她能不能帮忙找点解决办法,但是主播那边的历史已经是大宋那么屈辱地输给异族了,这再问就怕问不出什么还要被继续鄙夷。

除此之外,他们大宋海贸也发达,出海寻找良种的事情也可以办。

但是如果有机会,他还是想问问主播,他们的兵都是什么训练方式,好歹能把兵先练起来再说。

而在汴京以外,尤其是靠近边境的城市村镇,民众早就自发结社练武,对官府的不信任,还有各国的探子,早就让整个大宋暗流涌动。

四个明朝,也就朱元璋和朱棣的朝代能直接开始上手改科举内容,开始想办法直接办新学堂,还有出海寻找良种回来培育。

玉米土豆是吧,美洲他们去定了。

朱厚照这边才登基,势单力薄,曾经的老师个顶个都是好名声的大儒,他没办法办新学,更别提是该科举了,只能自己拉着一些小太监学学。

不过下午的时候他传召那位亳州的幸运秀才和他孩子,也看见了那本主播的书,觉得这种白话书写的故事有趣极了。

看着文字脑补神秘的海洋,再看看自己住的紫禁城,小皇帝真的很想跑。

嘉靖是自己学,也没想一时半会儿改科举,但是他都登基这么些年,安排人出海去找良种是可以做的,寻找靠谱的水利官员和农业人才,试着去从源头治黄河也是可以做的,至少也已经找人去寻摸那些个耐干旱的作物了。

而在明清位面的西北人,不少人也开始学着天幕展示的各种种树法子,尝试着农闲时候开始种树,也有出身哪里的行商们,自己出门在外注意打探那些耐旱好活的植物,或者拜托其他商人平时注意注意。

清廷上,关于反贼孙酉的通缉逮捕令果然已经下达了,康熙听着现在下层旗人的消息吗,越听越是脸色难看。

他知道现在八旗开始糜烂,所以也经常会搞木兰秋狝,提醒大家不要松懈武备。

但入关这才多少年,旗人间都已经贫富差距这么大了,下层旗人只能卯吃皇粮,拿到的那点分利有时候也会被克扣,他们还得花钱找汉人作坊去把这些粗粮再加工一下。

这么想想,再过个百年,旗人们越多,朝廷开支势必越大,下层旗人们也只会过得越惨,出现那种满人带头反清的情况也未必不可能。

朝廷的官职就那么多,军队里的官职也一样,大部分旗人只能做个普通兵丁。

康熙不可能再开国库来养这么多旗人,上层的旗主们权利已经不如入关前了,对底下旗人的关心也就一般,指望他们掏点家底来接济这些旗人压根不可能。

财富是有限的,唯一能补贴这些旗人的方式,又势必会挤压汉人的空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本来因为天幕的出现,不安分的汉人们就又活跃起来了,再来想从他们身上掏钱,只靠八旗军队的大清,还真不好说会成什么样子。

一桩桩事情,想的康熙就头疼,唯一好点的消息就是玉米、土豆这些东西大清都有,就是想办法培育他们要花个几十年而已。

那个李卫他也接见过了,资质还行,只是现在朝廷的形势这样,要不要用他,怎么用,也是个麻烦。

烦闷的康熙让人去问问二儿子怎么样了,毕竟是最疼的儿子,现在气消了他又开始愧疚了,加上老二是唯一上过天幕的满人,他怎么着都不可能对儿子置之不理。

听见老二现在这两天躺着舒舒服服,缺什么都大大方方直接问内务府要,每天自己跟着天幕学学东西,教教还在身边的儿女,康熙真的都后悔废太子了。

他一个被废的太子,过得好越来越舒服,这像话吗?

北方农村里,董家村也在年前召开了一场小型会议,商量怎么能把手头上有的粮食作物,大家一起努力研究,培育成高产作物。

这样的集体讨论不止在董家村,也在未来出了李登海的莱州,还有无数个时空的小村子里。

从前他们可能一个村子,一个宗族都供养一个读书人去科举,但是现在他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培养人才了。

书当然要念,但是能让大家都吃饱饭更重要。

知道自己铁定会被鞑子盯上的孙酉也已经乔装打扮,偷偷坐上了去南洋的船。走之前他和帮会兄弟们一一告别,带着更重要的任务走出家乡。

所有时空都抓紧时间忙碌下,日暮落下,期待已久的天幕终于亮起,早就饭都吃完的大家,要么一大家子或者一村子聚在一起,要么各自在房间里开着窗,直到看见熟悉的主播。

【离七点钟还有五分钟,已经吃完饭的小小坐在沙发上,“晚上好,现在晚上6:55,现在都是广告,再过五分钟新闻联播就开始了。”

林红萍把切好的一块块哈密瓜放在茶几上,有点无语:“看个新闻而已,有几天没看了也不至于这么激动吧。”

小小只能尴尬一笑:“就当我傻了吧。妈,吃瓜,吃瓜。”】

看着给女儿拿了水果就又走了的主播母亲,不少人这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好像主播父母并不知道她在给这么多王朝直播。

完全也没见过这种椭圆形网纹哈密瓜的古人:这又是什么瓜?

听着广告的大家渐渐反应过来广告是什么了,都是介绍各种各样的商品。

漆黑发亮的车子直接击中了大家的心,流畅的线条,反光的镜面,透亮的车窗,还有里面能让妻儿都躺下来的宽敞空间。

看着他在路上缓缓开动,手里有钱的人是真的很想找主播花钱买一辆。

后面那个千年竹叶青和茅台,一滴滴透亮的酒液也看的好酒人士直流口水。

商人们:懂了,这就是叫卖,就是叫卖放到这种人人都能看到的平台上。像主播这样的人家有多少,大家打开这个电视就能有多少户人家看到,名声一传千里。

【这时候从书房走出来的诸葛浩然问道:“小小,看见爸的书了吗,怎么好像那本三国不见了?”

小小:“那本《三国史话》还有其他几本书我都送给网友了。”

平时也不见她爸有多少时间翻书,她一送,她爸就要看了,运气这么寸的嘛。

“那你把送出去的书记一下,回头我看看需不需要再买。”诸葛浩然坐下来,拿了一块瓜说道。】

网友诸葛亮:好吧,都叫小友了,他是网友也没有什么。但比起其他的书,明显这本三国反而是内容含金量最低的,你完全不在意其他书的是吗?

他翻了一下书的背面,看着背后的书籍金额,好吧,按他们那一个西瓜一斤的物价,这些书的确也是不贵。

【不放心的父亲又问道:“那儿的网友啊,零花钱够寄快递吗?”

“四川网友,运费不贵。”想了想,小小试探性问道:“我寄给诸葛亮呢,老爸。”

诸葛浩然听了直接一笑,压根不信:“那下次我再买几本三国的书,直接去武侯祠偷偷烧给他。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在武侯祠里背书,要不你下次也背一个?”

“不了不了,武侯祠那么多人,我不要。”小小疯狂摇头。】

又一次被CUE的诸葛亮:谢谢,还是寄给我吧,烧了我才是压根收不到。而且武侯祠这个这种地方人为什么很多啊,你们后人又为什么要在那里背书?

也喜欢去武侯祠祭祀或者去游玩题诗的历朝历代:背书什么的,就别这么打扰武侯了吧。

刘彻给自己灌了杯酒,心酸的很:烧了能直接拿到的话,他不介意后人给他烧。

没看过电视的大家连广告都看得津津有味,这个车子、那个酒,还有这个城市,一个个都目不转睛。

直到主播提醒新闻快开始了,他们就先听见一个旋律响起,切好的副屏上蓝色的地球开始转动,先后出现了金色立体的电视台的名字和节目名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完全记得主播第一次直播什么样子的一些人:果然,还是主播那种燃烧的字更神威些,这立体的字毫无美感,也不如主播直播的震撼。

[片头结束,穿着正装一男一女两个人出现在视频上,先是和大家打招呼晚上好,再是说了现在的日期时间和农历时间,欢迎大家收看。

“首先为您介绍今天主要的节目内容……山西调研……中小企业用电采购指标……各地加强秋粮作物田间管理……部分中小河流水位超警……美国政府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以下来看详细报道。”]

“他们说话、吐字,都好很清楚啊。”

注意到这点人不由开始思考。

他们在天幕的帮助下能听得懂后世官话,对比起来,明显主播讲的官话还会带一点她家乡的口音和说话习惯,但是这个新闻上两个人的吐字和念话毫无口音。

如果是所有人都能家里随时看到这个新闻,有这个节目的帮助,那不是所有人都听得懂、会说官话了。

也有人记下来了这些节目内容,发现的确如同主播所说,有国内民生,也有国际政治。

这才七月份,农历还五月呢,就已经开始关注秋粮秋收和河流水位了,还把这些工作全都放到新闻上给所有人看……这政务公开的,是不是也有点过分了。

做官的人里,不爱好名声的人一想就觉得不对,这样一来,那不是每个官员具体要做什么事情都会被百姓知道,以后没做的不是也让他们知道那个官员懒政了?

什么大事那都是朝廷的事,什么时候也要让下面的百姓跟着知道的一清二楚了?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