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 第69章 赵光义 下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第69章 赵光义 下

作者:酒神葡萄绿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09-20 23:26:01 来源:全本小说网

[赵光义逃回涿郡,战乱之中其他人也不知道他是生是死,就想着拥立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不过他本人很坚定的推拒了,还呵斥了那些想要拥立他的人,

听到这个消息的赵光义当然是快速赶回京师,而且还没有赏赐在太原之战中立下战功的将士,反而要追究幽州战败之责任。

这时候才被赵光义记住的赵德昭建议:当先行太原之赏,再行幽州失律之罚。

但是赵光义很恼火,直言:待汝自为天子,赏未晚也。

朝堂之上,赵光义公开这么说,赵德昭惶恐不安。回到府邸后,我们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害怕还是羞愤,拔剑自刎而死。嗯,扶苏第二啊。]

很好,大儿子的死因知道了。

赵匡胤看着面前这个瑟瑟发抖的弟弟,心里骂大儿子废物的同时也在想具体怎么料理他。

听到前面德昭去为将领们讨封赏,猜到大侄子就会倒霉的赵廷美心里也为三哥的狠辣冷了心。就算德昭不自杀,他三哥恐怕也不会让他好看。

其他君王将领:这个赵光义到底什么毛病啊,都回京时了,就算你伐辽输了之前打北汉的军工也不能不封啊,你这是到底多自信,觉得手底下军队那么听话啊。

鄙夷的同时,大家也对这个皇帝心里有了个图画,是个心狠手辣,自己皇帝位置最重要的‘人才’。

当然,那个赵德昭也有点问题,你本身就是先帝长子,礼法上最合适不过的储君了,都差点被将士拥立,这时候还敢自己去出头给将士们讨封赏,这谁看了不觉得你是踩着皇帝收买人心啊。

本来吃瓜吃的正开心的秦朝人:什么第二?

嬴政侧头,看着在旁边也吃瓜吃到惊愕的大儿子,脸色看不出喜怒,问:“我如果也这么说你,你也会和那个赵德昭一样?”

先不管这个上面说的扶苏是不是他儿子,虽然很大概率就是了,也不管后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扶苏自刎的情况,他倒是要看看,这儿子会做什么选择。

扶苏设身处地的想了想,如果是他父皇这么和他说,他……还真说不好。

看他低头沉默的反应,嬴政深吸一口气,拿起干透的竹简就往他头上扔。

他在儿子心里是那种会杀子的父亲吗?如果不是这种形象,那扶苏这么选择不是自己赌气就是懦弱无能,哪一种都让他生气。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优待曾经跟随他的兄弟们,但是收拢的兵权他没有下放文官,对军事依旧十分上心。

而北宋初年的武将是赵匡胤的班底,赵光义自己有伐辽失利,这种情况下,他可能是有种‘总要刁民想害朕’的心理,也可能是因为心虚,觉得伐辽失利不是他的锅,都是武将们的错。

‘朕每出兵攻伐,意颇精密,将兵之人丁宁谕之,不听者多至败事’。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决定‘将从中御’和‘驻派监军’,把军权一分为三:枢密院可以调派军队,但是不能统辖管理;三衙掌管军队,但是不能调派人事;最高军事指挥权,只掌握在皇帝本人手中。

至于怎么调兵遣将,在战争爆发前研究好情况,然后制订策略,命人送到前线,再派监军负责管理。]

本来看到这个兵权三分还眼前一亮的皇帝们统统沉默了。

最高军事指挥权在皇帝手里是好,但是具体也不是皇帝打仗。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不然怎么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在战争爆发前制定策略让武将就按照这种方式打,还派一听就知道是干什么的监军看着,这能打个什么啊?

想也知道,监军和武将天然就是两边的人,人家只管自己监军的活,就算是有点什么问题将军想变变,他们一个不同意,两边就会有矛盾。

“就这样的军政,这宋居然还能撑到从辽到金?”李世民陷入怀疑:“难怪说是澶渊之盟花钱买的和平让他们形成了路径依赖。”

这种打又不能放开打的军队,一直没被北边的辽人灭了,不是辽那边也菜的旗鼓相当,就是人家要每年稳定的岁币,留着宋定时打钱呢。

[每次打仗,将士们都要用赵光义的作战计划,即使临时军情再紧急,也必须请示他才能修改,这是个正常将领都知道皇帝什么意思,渐渐的都开始‘但求无过’了。

而认为武将比外患更严重的赵光义,发扬了科举选拔政策,打造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文臣队伍。由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升迁极快,后面已经有了固定的升迁步骤和升迁惯例。

而武将,则是完全失去了以前的地位,‘宋人叱武如叱狗’、‘好男不当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宋的军队里都是什么兵,还不包括各种造反后招安的‘好汉’。]

宋朝以前的武将们,一个个都捏紧拳头想要骂人了。

他们自己顶头上司都对文武还算是不错,哪怕是有些心里有小九九的,对比一下宋朝皇帝,都觉得自己上头的老板和蔼可亲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叱武如叱狗,真要是他们这里有这种情况,哪个武将能好好坐着?所以到底为什么,那些个宋朝的武将那么听话?

皇帝和文官们也看出了这种重文轻武风气的后果。

怎么当兵也没什么升迁途径,还要被社会视作底层,人才都不会不往军队里去;现有的兵没有战斗的冲劲,将领们也都‘但求无过’,长此以往,这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就算是宋朝已经和赵匡胤喝了一轮酒的将领们,听到上面的内容,一个个也觉得赵光义气量狭小,欺人太甚。

几个武将们在自己家里,决定明天就进宫主动和赵大喝杯酒,怎么都得让他放弃这个弟弟。

[又讲了赵光义没能处理好党项问题,促使西夏坐大难治的历史后,视频收了个尾。

宋太宗赵光义,不能说是一点本事没有,文治和司法也还能看一看,但是军事能力、人品道德都比他哥哥差的远。

即使他和文人关系比较好,宋史还努力夸他,我们伟人后面补充的三个字也足以概括他的生平了。

‘帝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但无能’。

但很可惜,就这样的一个平平无奇的甚至骂名更多的皇帝,也已经是大宋皇帝能力排行榜里,就排在他哥之下的第二位了。]

其他朝代的人就看个热闹,尤其是看见宋史的评价和后人的补充后,一个个笑的捧腹。

比不上他哥他能认,可‘但无能’几个字一直在眼前徘徊,赵光义气得胸口发闷,哆嗦着就要骂出话来,对上自己哥哥更是沉如墨的脸色,又闭上嘴不敢说话。

而终于知道多出来的西夏是怎么一回事的赵匡胤听着天幕的最后一句话,气得什么都不想说。

听见别人夸是应该开心的,但是参照对象是自己的废物弟弟,这就算是做了第一也觉得丢脸的很,尤其是就算是他弟弟,也能在后面宋的皇帝里头排个第二,可想而知后面都是群什么废物,难怪后面能出赵佶那些个废物。

【对赵光义本人事迹也不清楚的小小跟着听的津津有味,听到伟人评价后也不由跟着笑出声。

“好了,第八号幸运观众可以说话了。”】

哲宗时期的魏洛也是一个出身不错的读书人,准备明年考进士。他尊敬主播、尊敬天幕,但对后世这么看待太宗和宋颇有微词。

于是他写了一篇不长的小短文,否认了烛影斧声的子虚乌有,夸了一下宋太宗的文治,问为什么后世那么看他们宋和宋的皇帝。

【魏洛不是喷子,写的文字也很平和,不是求名,只是单纯想和主播交流沟通而已。

小小把他的文字贴出来,也礼貌回道:“魏先生,关于烛影斧声我们也没有承认他就是真实历史,只是宋太祖的死实在太突然了,关于具体死因一直都众说纷纭。

动手杀了兄弟的李世民,我们只会觉得这是他身上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黑点。就算赵光义真的杀兄篡位,逼死弟弟和侄子,但如果他的功绩和能力有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半,我们看他也不会是这种态度,以至于说他是最差劲的太宗。

不同时期评价历史的角度不一样,可能在你们文人看来几个宋朝的皇帝已经很好了,但是我们看皇帝不是看史书上他仁不仁慈,是看具体功绩的。

疆域面积、对外交往、人口数量,思想文化、赋税程度这些。

我们也是公认宋朝是历史上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朝代,但不妨碍我们称它为‘弱宋’。比如澶渊之盟,有些事情不是钱就能算的清楚的经济账,而是整个民族的耻辱。

你们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了吗,拿回被外族侵占的土地了吗,靖康耻雪了吗,高额的赋税逼得平民活不下去起义不断,这些你们都解决了吗?”】

魏洛也沉默了。

事实上就是从开国到他现在,燕云一直没有收复,澶渊之盟至今也在每年给辽送岁币。

他就算说他们宋朝也有还行的皇帝,但是仁宗皇帝在位期间,也的确达不到一点后人眼中的功绩,他们一点不在意仁宗的为人,更是觉得这种史书上名声好的皇帝只是和文臣关系好而已。

对仁宗还是很有感情的,或者的北宋文人大佬们:不要这么刻薄吧,仁宗还是挺不错啊,后人们别只看功绩啊。

赵煦觉得自己悟了,干什么一直要根据祖宗历史忍朝堂上的大臣,好名声对他能有什么用,能让北宋别亡吗?以仁宗皇帝为例,他算是赵家口碑最好的皇帝了,搞不好主播没说的地方,后人看他觉得是废物,其他宋朝皇帝更废。

而确定自己的确是唐太宗的李世民:就很心情复杂。

你们后人的肯定我收到了,别的不提,一定会干的比赵家皇帝要好的。

吃瓜又吃到唐朝的李渊也心情复杂,感情这种杀兄弑弟的事情,后世人都觉得在老二身上不叫个事。

等等,他突然想到,如果老二的确干的很好,后人觉得他功绩足够了,赵家人能到他一半都是了不起,那这种情况下,后人是怎么看他李渊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治心里给主播点赞,没错,他阿耶就是这么厉害,上位方式只是无足轻重的一个小黑点而已。

朱棣也觉得自己悟了,他终究还是觉得自己上位不太光彩,但是现在后人已经给他明牌了,对家人再残暴,功绩够高就什么都不是事。

永乐年间的林永芝人很大胆,仗着自己没什么名气,同名的人也多得很,躲在家里偷偷摸摸问主播:“唐太宗李世民尚且还尊君父,我朝皇帝后人又是如何看待呢?”

【小小:“明成祖朱棣啊……虽然整体评价比不上唐太宗,不过靖难之役,也算是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了。《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五征漠北,永乐大帝含金量也是有的,整体评价都很正向。”】

并没有很开心的朱棣:接下来会努努力争取赶超唐太宗的,但我为什么是成祖?

把祖宗抬到成祖的嘉靖突然心里一咯噔,开始慌乱。

“唯一造反成功藩王,厉害啊你,老四……”洪武朝的朱元璋气得眉毛竖起,抄起手边最近的家伙就要揍儿子,马皇后立刻伸手拦人,小朱棣转身就跑。

而其他时空心思都很多的藩王们瞬间躺平,都认证了历史上就那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他们还是洗洗躺了。

明朝的周沁不想要别的,只想要那些黄土沙地上的治沙植物,求主播能再让她看看,可以的话她想自己亲自去找这些植物,带回老家,让他们也能扎根在黄土地上。

【这点小事小小很乐意,把今天一起长见识的那些旱地植物都找了出来,名字、图片、生长习性、植物特性还有原产地都一清二楚,挂在上面十几分钟,直到下播。

“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明天见,大家晚安!”】

主播下播了,但是几个时空的皇宫里,揍弟弟揍儿子的不在少数。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