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 第48章 快速提问 四

同样北宋初年的陈伍看大家貌似也都是问一些寻常问题,聊天似的,他也就随便问了。

“主播,那个电视剧都是假的,那是怎么看起来那么真的?”

【“这是有专业的影视工作者制作的。”小小拿起自己的手机,点开摄像头随便录了几秒钟的视频,放给他们看。

“像这样,这是录制东西的工具,布好场景、换好服装,然后演员开始表演。表演也不是一次性演完的,都是分阶段拍摄录制,最后还会剪辑。就比如这个场景忽然换到了下个场景,就是剪辑。”

她再三强调:“都是假的,有功夫,但没有那么神奇的武功,看上去神奇的东西都是后期的特效。”】

看着主播自己现场用手机录了段视频再播放,不少聪明人很快反应过来,可能这就跟主播在给他们直播的原理一样,都是有东西拍下她,不过那个是还有各种复杂的表演和制作,主播这个是直接把她自己呈现出来。

问题来了,那个能录下来东西,能千里传音,还能有导航和查找各种东西的轻薄小方块,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永乐年间的谷怀庆是个匠人,他下午的时候试着造出了一个也能立起来转动的地球。一开始他想用手头上闲置的便宜木头做,可是都不够大,做出来了中的呢,他又觉得不够轻。

后来脑子一转,用竹条编了个圆球套上,不会很重,也不会很轻。在胡糊上纸,看着也像那么回事。

纸上他连经纬线都画好了,只是实在记忆有限,不知道该怎么填画地图。

所以他问主播,能不能再转一次那个地球仪,要慢一点。

【这事好说,小小同意了。又扶着桌子柜子,跳到旁边扯下罩布,慢慢地转给他们看。】

详尽清晰的地球仪再次出现在天幕副屏上,按捺下激动的心情,谷怀庆眼看天幕,手拿笔,飞快的开始记录。

在他周围的地上,还有好几个做好了的,糊上了纸的竹条球,他准备晚点再一并做了,明儿一大早,就拿进城里卖卖看。

丁小乙也是永乐年间人士,还是个正在苦读的少年郎。

他很用功,书院其他人都沉迷在新奇有趣的电视剧的时候,他一直都在看主播作文。

于是他问道:“主播,你这么用功念书,是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吗?”

【这问题一听就是个有科举的时代问得出来的话。

“是需要考试的。我们这边小孩基本7岁开始就要念书,小学一年级念到六年级,一年两个上下两个学期,中间会有寒暑假三个月休息。

平时有随堂测验,每个学期还会有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六年小学读完后小升初考试,升上中学。中学分为三年初中和三年高中,一样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

小学到初中这三年是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无论男女都必须要读书,初中三年后会有中考,只要通过中考的才能继续读高中,基本上是一半的升学率的吧。

考上高中又是三年,高三读完统一会有高考,考完了按成绩统一去报大学或者其他职业技术类学校。

我现在就是高二暑假,过两个月就高三,马上要高考的阶段。基本上是没什么课,就是每天复习刷题。”】

本来还在想科举考试是什么的秦汉人,还有唐以后在认真听的古人们边听边动脑子算,越算惊骇。

问出这个问题的丁小乙就简单算了一下,从七岁开始念书,一年期中期末考试就有四次,上了初中开始月月考,到了主播说的高考,基本上12年都在念书、考试。

一场考试都还没去考的少年郎看着天幕上的主播,有点心生敬意了。

而其他人,更关注的是所有孩子,不论男女,7岁开始就必须要读书读满九年的这个政令。

哪怕是文风鼎盛、经济发达的宋朝,赵煦也不觉得读书就是个便宜事了,所以后世的朝廷,是怎么能让所有孩子都去念书的,还强制必须念书,这穷苦人家怎么能负担的起?

【“我的高考只是决定以后能不能念大学,念什么大学,不算科举。目前和科举类似的,我们这里应该是公考,不过公考我不熟悉,考试难度和压力还有填报单位都很难。嗯,希望我以后不会也想考公吧。”

连高考都没过关的小小不是很想以后还要天天头悬梁看书,这时候她是压根不知道大学里各门专业课考试挂科是有名额的,上了大学也不是就自由放飞了。】

每天头悬梁锥刺股就为了考科举的学子们心里跟着戚戚然,他们科举可不就是很难吗。押题,猜题意,还要猜考官的心思和文风,不能太个性被打掉,又不能太没个性泯然众人,有点什么乱子被害了,人在不在不好说,一不小心就是革除功名,这么多年的书读的都前功尽弃。

刘三听着上面主播的话,脸色复杂地问:“主播,可否请你详细说说那九年义务教育?”

他是个小商贩,只在儿时趴在镇上私塾外头听里面孩子背书过。他也想进去念书,但是家里孩子多,送不起那么多,送谁念都会说偏心出乱子,就干脆一个不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想不出来有什么官府会让所有的孩子都去读书,他们也会像小吏征税那样,让他们强制交一笔束修吗?

【“义务教育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以及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全国范围内的义务教育是九年,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有个别地方是十二年,能考上的话高中三年也算在内。

义务教育的九年里,学费开支基本都是国家财政直接支付的。基本上不怎么需要学费,就是一些学杂费,几百块钱左右。放现在应该是普通人一个月工资都足够支付,早些年的时候可能一些偏远地方还拿不出来,不过我们国家关于教育上的投入和关注一直都在增加。”

小小记得书房里有他爸特意剪下来的报纸。她在抽屉里翻了翻,拿出来给大家念了念。

“2008年9月1日,一个必将被历史所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

看着报纸上写着“这一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74亿元”,哪怕觉得自己格外重视文治的皇帝,看着报纸上政策详尽的文章、数字、教育人口,也没法蹭上去说一声自己也重文。

无论是皇帝、官僚贵族、世家乡绅,都只好奇几件事情,一个是后世的朝廷到底有多富庶,能光是这一项教育就投入这么多钱,供应的起这么多人念书;二是到底为什么要让所有人都读上书,就不怕他们读得多了心思也多了吗?

早点的豪门世家本能就觉得难受,因为在这时候,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算是被他们垄断的,没几个大儒名士不是出身好的。

“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泥腿子们怎么能也能人人读书呢,都残疾了,为什么还要让这种人也念书?

哪怕是为科举疯狂的明清人,有条件咬咬牙都会想送孩子念书试一试,也没想过有一天,读书这种事情可以那么稀松平常,由官府直接从小督办,买书都不要花钱。

所有朝代的人,都看见了上面“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几个字,还是有《义务教育法》专门的法律规定。

普通人都不敢相信,怎么会有一个地方,朝廷官府不止不要钱,还会出钱让他们这些拿不出束修,买不起笔墨的人念书。

“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念着这句顺口溜,朱元璋心思复杂。

他从小就是在汉人地位最下等的大元长大,家里种过田,长大后也做过和尚,要过饭,哪怕他有心建立一个不输前人的国家,也没想过可以做到这种地步。

后世的农人,不忧愁没有粮食,不担心官府征税,生下来就有饭吃,有书念,委实是他都不敢想的生活。

只是大家想不明白,如果后世朝廷连田税都不收了,还每年花这么多钱帮助全国那么多人念书,他们到底哪来的那么多的钱?

正德年间的渔家女张玉萍看着天幕,无比感激神奇的天幕能让书都没念过的她也能看的懂字,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

在没轮到她之前,她正趴在渔船上,用手沾着河里的水在甲板上,模仿着写自己的名字,想要用这种方式学会写字。

她连诸葛亮都是听天上主播说的,也不知道主播在的世界算是他们的未来,看着能写字看书,父母也不会觉得不应该的主播,她只觉得天上真好。

她问主播:“真的所有人都要去念书,不要钱,连女孩都可以去吗?”

【“当然。”

小小指着报纸上面的法律条文说道:“按法律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只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男孩女孩满了年龄都要去念书。如果不去,是违反法律的。”】

到了年纪不去念书就是犯法,天底下就没人听过这种法律,但是谁能说这法律不好呢,不想也能跟着那纸上图画里的孩子一样,举起书本笑的开心呢?

19号嘉靖年间的温笃行身上有个秀才功名,他也被天幕上后世而震惊,直到主播喊了两遍十九号,他才反应过来。

原本想问的大学内容咽了下去,他特别想知道:“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钱,让所有人都读书呢?”

读书好吗,当然好,识字明理,科举做官,有个功名就可以在原本的生活群体里截然不同。

但是花那么天价的钱,让乡野山间的农家孩子甚至身体有疾的孩子也去念书,真的就不会浪费吗?

【“让人接受教育,明辨是非,对个人来说好处当然不用提;对国家来说,只有全体国民的综合全面提升,才能提高劳动效率。

通俗点来说吧,就光是我桌上的电脑,手里的手机,发光的电灯,都是人为制造的,而制造这些,无论是从设计者还是工厂落实,都需要人来完成,需要的都是读过书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能培育出高产又美味的农作物的农学家们,也是要经过基础教育再大学选择专业去系统性学习深造,这些身边随处可见的方便工具,都是需要大量受教育人民一起劳动创造的。”】

温笃行记得,之前主播说过,她桌上的灯运行原理以后讲那什么“物理”的时候会说到。

这就是他们后世朝廷花再多钱也会让所有人读书的原因吗,只有让全民开智,才能造出这些神奇的东西?

仅仅只是主播所在的家里,就已经有这么多神奇到可称之为神迹的物品,那外面,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清朝的张三就是成都人,也为他们成都的武侯祠自豪。

他别的什么也不敢问,就是想起之前主播家里来的两个老人,忍不住问道:“那主播的奶奶,外婆,他们也都是读书写字过的吗?”

那个还从乡下带东西来城里看孙女,一看像是家境不错,但身上气息和他们那么接近的老太太,也是念过书的吗?

【小小点头:“我姥姥、姥爷在城里都念完了高中,一个后来念得大专,一个也是念得师范学校,以前那时候爷爷奶奶乡下条件有限,初中都没念完,不过也都是念过书的。”】

所以,是从前两代人还不能念完初中,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已经做到让所有孩子都能念完九年书了吗……

天幕下的古人们一时心头或怅然、或羡慕,却不知自己这股心情到底是为什么。

【小小对着他们挥了挥手,“第一天正式直播就这么结束了,大家,明天早上见”。】

天幕恢复成了白色,大家也该合眼睡觉了,只是脑子里,那份报纸上的东西仍然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