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 第39章 日不落帝国 四

[飞梭……

动力织布机……

“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极大地提高了手工工厂的效率,并最终促使了现代工厂的诞生。但是这些工厂都有局限性,他们无一例外都选择了靠近河流的地方作为厂址。”

欧洲最大的水轮动力,巨大的轮子在水流的推动下慢慢旋转……]

一开始看的时候心里觉得这些无用的人,也被上面快速成型的织布场景给惊呆到。

男耕女织四个字不是空穴来风,家里有点家底的人家也都会有一台织布机,大户人家直接专门养人织布,自给自足。

他们织布,梭子穿梭一下,在摆动织布机,接着继续梭子穿梭,整个过程不快,织出的布也就够家里人自己穿而已,所以衣服珍贵,哪怕是麻布的大家也很珍惜。

这还不是机械化电气工厂织布,大大超出他们对织布认知的场景,已经让所有人都一个个目不转睛。

秦汉时期的墨家人见手头上没有帛布,竹简也不好记录,直接扯下自己的衣服,摊开,记录下来上面纺车和织布机的样式。

上面的织机,比他们自己试图改良的要厉害的多,而且利用不会停歇的流水快速又节省人力。

水、水……

几个墨家子弟记录着,聚在一起讨论,说起之前主播说过的‘运动’,好似明白了什么。

赵煦时期的宋还有明清时期是商品经济发达时期,对水的利用也比往前多得多,不少人瞬间明白这是什么原理,有点实力的织布坊看的兴奋异常,赶紧让人记下来,自己也眼睛眨都不眨地看着,准备回头就召集匠人研究出来。

[黑白画面上,蜘蛛在慢悠悠地结网,毛驴迈着步子向前。

“这种依靠自然界提供的动力源,严重制约了生产。因此,哪个国家能最先造出适应工业化需求的动力机器,那它就将在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

沈括坐在窗边仔细思索:“生产……动力……风力和水力有限,到了时节也会消失;人力和畜力倒是终年生产,但是力还没有水的动力大。

所以这英国是有了可以摆脱这些动力全新方式?”

朱元璋也在思索到底为什么东方失去了领先地位,让这个小国领先世界两百年。

他很清楚现在的大明确实不会有这种东西,因为没有人会想怎么做这些事情,真正的人才都会想读书做官,而不是钻研这些工匠该做的事情。

这种工具的改进确实于国于民有用,能让织布的速度快上不少,布匹也多出不少,但是仅仅这些,就能让一个国家达到天幕上夸的高度吗?

[“1773年三月,瓦特先生的合伙人破产了……”

泛光的书信纸张被压得很平,从上面依稀可以看出时光流逝的痕迹。

“英国,这片让瓦特现实沮丧的故土,此时,也许会让一个不成功的商人离开,却不会让一个,将会带来无限商机的发明家,走出自己的视野。

因为,它早已准备好了将聪明才智纳入使用轨道的各种机制。这些机制,如同一张巨大而细密的网,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都搜罗到了英国。

其中,专利保护就是最重要的一项措施。”]

聪明人都意识到了,就是这个专利保护,留下的瓦特,而他将会改变之前已经足够快的生产方式,带来更不一般的东西。

也有晚期的腐儒冷脸,这种做这种工匠之事,哪里就能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人才了。

大家都看着天幕,等着那位瓦特到底会做出什么。

[“马修·博尔顿极力挽留瓦特……在瓦特之前发明的蒸汽机……”

密密麻麻的齿轮转动,沉笨粗大的铁家伙们在工人的摇动下运转。

“在近代科学诞生前的几千年当中,人类的活动基本上遵循这样一个模式:生产、技术、科学。

也就是凭经验进行生产、在漫长的生产过程当中提炼出技术,然后再改进技术的过程当中产生科学。

这是一个凭经验办事的过程,所以走了不少弯路和错路。”]

沈括仔细思索,发现这话说得极对。从天文历法、纺织耕种、造纸印刷这些,都是在进行的过程中一代代凭借经验在慢慢改进,但是至今为止,他仍然不知道这个科学是什么。

所以他们是就停在了经验这一步,离科学就差临门一脚了是吗?

之前主播讲天文的时候也有说过科学家,能观测宇宙、算出行星运行轨迹和质量的是科学家,能改进作物提高产量的是农业科学家,能改进纺织技术的也是科学……这科学,似乎全然都与人息息相关。

[“瓦特没有走人类几千年走过的弯路,为了对旧式蒸汽机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瓦特曾钻研过力学、数学、化学,做过系统的实验,并仔细计算过气缸的热效能……

近代科学的巨人艾萨克牛顿……”]

墨家人听着这位之前主播也讲过的牛顿的事迹,一个个若有所思。

年轻的师弟喃喃道:“对啊,为什么苹果会往地下掉呢,这些问题为什么没人思考过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守仁长一口气眼神复杂:“对着竹子格物,我什么什么都没格出来,这位牛顿对着苹果格物,却格出了如此非同一般的知识……”

这位牛顿悟出的四条定律揭露了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生活本质,是从未有过的天才。

他清楚自己为什么格物格不出来牛顿的这些东西,因为他从未想过这些是可以质疑并探索的,他看竹子看三个月也不会去想竹子为什么往上节节攀升,而不是长在天上向下生根。

不只是他,整个大明没有人重视这些。农人忙着种地,商人忙着做生意,读书人读经史子集忙着考功名,官员们平衡朝廷和自身的利益。

谁会来思考为什么苹果会掉在地上呢?

和他想到一起去的人不少,其他人仿佛都明白了为何武侯后人的主播书柜里,一本“圣贤书”都没有了。就像现在的他们会认为这些东西无用一样,儒学,怕是在后世也是无用之学。

[“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

出殡的那天,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涌向街头为他送行,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官。

在教堂合唱的哀歌中,王公贵族、政府大臣和文人学士们一起向这位科学巨人告别。

目睹了这场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为之深深感动,他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边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

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

古老的地砖上还刻着几个大字:这里安睡着艾萨克·牛顿爵士。]

中原大地所有时空的人都沉默了。

普通人钦佩与这位牛顿的聪明,震惊于他能靠着头脑封爵,死后也备受敬仰无限哀荣。

而统治者们,则是从里看到了东方和西方的不同。

遇上这样的天才,他们能做到和英国一样重视他吗?

沈括摇头。他是自己兴趣使然去自己钻研学习,但是大宋上下却没有一个地方和那‘大学’一样会教导讨论这些。

就算是中原有了牛顿一样的天才,也悟出了不得了的定律,他也不一定能得到当地官员的赏识。就算侥幸得以带着学说面圣,谁又能对这些新鲜学说提起重视呢?

这些学说也能够记载成书,刊印下来流传后世吗?

天才能在朝廷得到重视,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生前封爵,死后国葬哀荣吗?

他们知道,能有眼光的看见,并且给出赏赐就已经是难得的圣明君主了,至于封爵国葬?

绝无可能。

墨家人看着这位牛顿的故事,大秦一统后就不再受重视的他们忽然有了前进的目标。

长者指着天幕说道:“我墨家,如果无法让‘兼爱非攻’为君王接受,也应当学习这位先生,去破解世界的真理。”

年轻人们纷纷点头,他们也为那些不一样的学说而痴迷,也为牛顿先生能获得的成就而羡慕。

沉迷跟着主播抄题做题的墨卫尚抬头:“师叔,等主播写完,我们就出发吧。”

天下将变,那位陛下,恐怕现在也着急想见他们呢。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