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庞万春的震撼与领悟
三天期限,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驱使着天策府四司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而其中压力最大、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庞万春。
作为作战司主事,他负责的是最核心也最繁杂的人员整编与数据统计。头两天,他几乎是不眠不休,带着几个勉强识字的亲信,举着火把,在或坐或卧的士卒间穿行。汗味、血腥味和草药味混合在一起,熏得人头晕,但更让他烦躁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不习惯”。
“姓名?”
“王二。”
“籍贯?”
“睦州……青溪县……具体哪个村忘了。”
“年龄?”
“呃……大概……二十五六?”
“有何特长?会使什么兵器?”
“特长?力气大算不算?兵器……刀、枪都凑合,以前在村里打过猎,会使弓,但不太准……”
类似的对话重复了无数次。许多老弟兄对他这种“刨根问底”显得很不耐烦,觉得圣公这是在折腾人。有人嬉皮笑脸,有人含糊其辞,更有人直接抱怨:“庞将军,这都啥时候了,搞这些虚头巴脑的有啥用?不如多睡会儿,攒足力气明天砍官兵!”
庞万春心里也憋着一股火。他习惯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习惯了凭经验和威望指挥,何时做过这种文书吏员才做的琐碎工作?他觉得这纯粹是浪费时间,有这功夫,不如多操练几遍阵型,或者加固一下洞口工事。好几次,他都想撂挑子,但一想到方腊那双平静却不容置疑的眼睛,以及那句“休怪我不讲情面”的警告,又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直到第三天下午,当他和手下将最后一份按了手印(或画了押)的名册碎片汇总起来,开始进行最后的整理核算时,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开始慢慢浮现。
他原本以为,手下能战之兵,大概在四百二三十人左右。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印象。但当一个个具体的人名、年龄、籍贯、特长被罗列出来,经过反复核对加总后,一个确切的数字摆在了他面前:四百五十七人。
比他预估的多了近三十人!这三十人,大多是些平时不声不响、或因轻伤被忽略的士卒。在以往的模糊管理下,他们很可能就被淹没在“大概四百余人”这个数字里,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分配。
更让他心惊的是人员构成的分析。四百五十七人中,经历过起事初期血战、可称“老兵”的,实际只有二百八十九人,而非他印象中的“七成”(按四百三十人算应是三百零一人)。其余一百六十八人,多为后期加入或投降收编,战斗经验和忠诚度都需打上问号。这部分人的数量,远超他的估计!
而在特长统计中,明确标注“善射”或“有狩猎经验”的,仅有三十一人。这使得他对弓箭队的组建和运用,必须重新评估。而登记为“工匠”或“会手艺”的,竟然有十七人,包括三个木匠、两个铁匠(虽然水平有限)、几个会编筐制绳的……这些人在以往,根本不会被注意到。
看着那厚厚一叠写满歪扭字迹和符号的名册,看着那一个个原本模糊的面孔被赋予了具体的数字和特征,庞万春拿着名册的手,微微有些颤抖。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见”了自己所统帅的这支队伍!它不再是印象中一团模糊的“四百多人”,而是由四百五十七个具体的人组成,他们有不同的来历,不同的能力,不同的状态!
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如同冰水浇头,瞬间席卷了他。
他回想起以往的战斗,很多时候兵力调配就是凭感觉,觉得哪里吃紧就把人往哪里填,经常出现有的地方精锐闲置,有的地方新兵挡锐,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分配任务时,也多是“你带一队人如何如何”,至于这队人具体什么情况,并不清楚。原来,自己一直在指挥着一支自己并不完全了解的军队!
“精确到个位数……”庞万春喃喃自语,之前的不解和烦躁,此刻化作了深深的后怕和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悟。圣公要的,不是数字本身,而是这数字背后所代表的、对自身力量的绝对掌控!多出来的近三十人,是潜在的力量;被高估的老兵比例,是潜在的隐患;被忽略的工匠和射手,是可能被挖掘的宝藏!
这薄薄的名册,仿佛具有了魔力,让他穿透了以往经验的迷雾,真正触摸到了这支队伍的“骨骼”与“肌理”。
他迫不及待地开始对照名册,重新思考防御部署。他将那三十一名善射者单独列出,思考如何将他们有效配置在洞口和鹰嘴岩,最大化弓箭的威慑力。他将那十七名工匠召集起来,询问他们能否利用洞内有限的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防御器械,比如加固盾牌,或者制作一些陷阱。他甚至开始根据名册上标注的轻伤员情况,考虑是否可以将其中恢复较好的,适当补充到二线防御位置……
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很多以往凭感觉、拍脑袋的决定,现在有了依据。虽然时间仓促,很多想法还无法立刻实现,但他已经看到了方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请大家收藏:()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天期限一到,庞万春捧着那本凝聚了三天心血、墨迹未干的名册,再次来到方腊面前。与三天前的茫然和抵触不同,此刻他的眼神里,充满了震撼过后的清明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将名册呈上,然后退后一步,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诚恳:“圣公,末将……愚钝!直至今日,方知圣公深意!这……这数据,实乃领军之瑰宝!末将以往,实是……有眼无珠!”
他详细汇报了最终统计出的确切数字,以及他根据这些数据产生的一些新想法和部署调整。
方腊接过名册,仔细地翻阅着,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微微颔首。他知道,庞万春这块最硬的骨头,终于开始被啃动了。数据的价值,不在于纸面,而在于它如何改变决策者的思维。
“看来,你这三天,没有白费。”方腊合上名册,看着庞万春,“现在,你还觉得这是‘虚头巴脑’吗?”
庞万春老脸一红,用力摇头:“末将不敢!末将已然领悟,知己知彼,首在‘知己’!若连自己麾下几何,战力如何都不清楚,何谈破敌?这精确数据,便是‘知己’之基石!”
他的领悟,发自肺腑。这不仅仅是对圣公命令的服从,更是他作为一名将领,在认知层面上的一次飞跃。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运筹帷幄”,什么叫做“料敌先机”的基础。
数据的震撼,如同在他心中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更加清晰也更加残酷的战争世界。而这份领悟,将深刻地影响他未来的每一个决策。
喜欢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请大家收藏:()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