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针途 > 第3章 旧雨新知皆是客

针途 第3章 旧雨新知皆是客

作者:爱吃苹果绿茶的谢礼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3 21:06: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医学堂的食堂是一座宽敞的旧式厅堂,木梁高悬,桌椅整齐。每日用膳时分,这里便成了各种思潮碰撞的场所。林闻溪与室友们端着食盘,寻了张长桌坐下。

“听说昨日生理课后,有人连夜写信回家,说要退学呢。”周振邦压低声音说。

赵大勇扒拉着碗里的米饭,闷声道:“若不是家里期望高,我今日就想收拾行李...”

“大勇兄何出此言?”一个清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众人转头,见一位身着湖蓝色长衫的青年站在那儿,眉目清秀,气度不凡。

青年自来熟地坐下:“在下顾静昭,杭州人氏。方才无意听到诸位交谈,冒昧插话,还望海涵。”

周振邦挑眉:“顾兄有何高见?”

顾静昭微笑:“我只是觉得,既入医学堂,当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觉悟。西医虽奇技淫巧,然其中亦有可鉴之处。”

这话引起了邻桌一位西装革履的学生注意。他转过身来,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闪着锐利的光:“顾兄此言差矣!医学唯有科学一途,中医玄虚之说,迟早被时代淘汰。”

顾静昭不慌不忙:“还未请教兄台大名?”

“鄙人梁启远,广州人。”推了推眼镜,“家父是博济医学校毕业的西医,我自幼接触的是解剖、细菌、生理学。中医那些阴阳五行之说,虚无缥缈,如何能与科学相比?”

林闻溪忍不住插话:“梁兄,中医历经千年验证,若全然无效,何以能传承至今?”

梁启远转身正视林闻溪:“这位同学,传承久远不等于科学有效。放血疗法也曾流行数百年,如今证明害人多于利人。”

顾静昭轻笑:“梁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医辨证施治,因人制宜,岂是简单粗暴的放血可比?”

眼看争论渐起,一位一直安静吃饭的瘦弱学生忽然抬头:“诸位之争,犹如盲人摸象,各执一词耳。”

众人皆看向他。那学生放下筷子,徐徐道:“在下沈惟敬,家祖父、父亲皆是中医,然舅父留学日本习西医。故自幼兼习二者,略知长短。”

沈惟敬声音平和:“中医长于整体观和功能调节,西医强于局部诊断和病原治疗。譬如昨日麦克莱恩博士所讲心脏,西医见其结构,中医究其功能,本可相辅相成。”

这番公道话让激烈的气氛缓和下来。越来越多学生围过来听这场自发形成的辩论。

一个粗布衣衫的学生激动地说:“俺爹是乡下郎中,用草药治好无数人!洋人的药贵得很,普通百姓哪用得起?”

另一个穿着时髦洋装的学生立即反驳:“科学无国界!日本维新后全面引进西医,如今国强民健。中国若固步自封,只有继续挨打!”

林闻溪静静地听着各方观点,忽然注意到食堂角落独自坐着一个身影。那是个面色苍白的青年,对周围的争论充耳不闻,专注地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那是谁?”林闻溪低声问周振邦。

周振邦瞥了一眼:“哦,他叫秦若虚,怪人一个。据说出身医学世家,但性格孤僻,从不与人交往。整天就是写写画画,不知在研究什么。”

午餐结束后,林闻溪特意绕到秦若虚刚才坐的位置,发现桌上遗落了一本笔记。他拾起来,只见封面上工整写着“医道探赜”四字。翻开内页,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病例分析,中西医观点并列对比,还有精细的人体解剖草图。

林闻溪匆匆追上已经走到门口的秦若虚:“秦同学,你的笔记。”

秦若虚愣了一下,接过笔记,微微颔首:“多谢。”转身便要离开。

“请留步,”林闻溪忍不住问,“我看笔记中你将中西医观点并列比较,很有见地。为何不参与大家的讨论?”

秦若虚目光低垂:“喧哗之争,无益于医道精进。”言毕匆匆离去。

下午是中医药理学课程,由陈景尧监事亲自讲授。教室设在东苑的传统书斋内,与西苑的现代化教室形成鲜明对比。

陈监事须发皆白,身着长衫,开场便道:“今日我们讲《本草纲目》药物分类法。有同学或许认为这是老古董,不如西医药理科学。”他目光扫过全班,“但我要问:李时珍将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十六部,依据何在?”

学生们面面相觑。梁启远站起来:“按照现代科学,这种分类法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陈监事微笑:“那么请问梁同学,西医的药理分类法又是如何?”

“按药物作用机理分类,如抗生素、降压药、镇痛药等。”

“很好。”陈监事点头,“李时珍的分类法基于药物自然属性和来源,你们的分类法基于药物作用机制。二者角度不同,各有所长。现代中药学研究也已经开始借鉴西医分类法,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这节课让林闻溪受益匪浅。陈监事不仅精通中医,对西医也颇有了解,讲课时常中西对照,令人耳目一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针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课后,林闻溪和周振邦按照计划前往麦克莱恩博士的办公室请教陈姓患者的病例。

麦克莱恩仔细听了症状描述后,皱起眉头:“发热、咳嗽、胸痛、咯血...确实像肺结核。但你说中西医治疗均无效,且传染异常迅速?”

林闻溪点头:“患者家中已有三人出现相似症状。”

麦克莱恩沉思片刻:“有可能是肺鼠疫。近年来东北有过疫情,若传入江西也不意外。鼠疫杆菌感染肺部时,症状与肺结核相似,但进展更快,传染性更强。”

“鼠疫?”周振邦震惊,“那不是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

“是的。”麦克莱恩神色严肃,“若真是肺鼠疫,必须立即隔离消毒,否则可能在城中蔓延。”他站起身,“我需要向学堂和卫生局报告此事。你们提供的消息很重要。”

离开麦克莱恩办公室,两人心情沉重。没想到一个看似普通的咯血病例,可能是如此凶险的传染病。

晚自习时,林闻溪将日间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他注意到医学堂的学生大致可分为几派:以顾静昭为代表的“崇古派”,坚信中医优越性;以梁启远为首的“崇西派”,主张全盘西化;以沈惟敬为代表的“融通派”,试图中西结合;还有如秦若虚般的“独行派”,不参与争论独自探索。

而他自己,该属于哪一派呢?林闻溪尚未有定论。

熄灯前,孙明远带来最新消息:“陈姓患者家已被卫生局隔离了!听说真是鼠疫,官府已经派人全面消毒。”

李文瀚推推眼镜:“《瘟疫论》有云:‘疫者,感天地之疠气...邪从口鼻而入’。倒是与西医细菌学说有相通之处。”

赵大勇害怕地问:“那我们那晚去陈家,会不会已经染上了?”

这话让宿舍里顿时一片寂静。五个年轻人面面相觑,突然意识到他们可能已经暴露在危险之中。

周振邦强作镇定:“那晚我们只是远远观望,并未接触患者,应当无碍。”

然而不安的情绪已然蔓延。在这个医学知识尚不完备的时代,鼠疫几乎是死亡的代名词。

林闻溪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他想起了青囊镇的乡亲们,想起了祖父的教诲,想起了医学堂里各式各样的同窗。不同背景,不同观点,却都选择了医学这条路。

黑暗中,他轻声问:“若真是鼠疫,我们学医的该怎么办?”

周振邦的声音从对面床铺传来:“自然是尽力救治。医者使命如此。”

“但若可能牺牲自己呢?” “那就看个人选择了。”周振邦叹道,“我家三代行医,祖父就是在救治瘟疫时染病去世的。父亲说,祖父临终前言‘此生无憾’。”

孙明远低声接话:“我学医是为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但若真遇疫情...我不知道自己有无勇气上前。”

李文瀚吟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治国,良医治人,其济世一也。”

赵大勇嘟囔:“俺还没娶媳妇呢,可不想这么早死...”

各种回答,映照出各自的人生观和医道观。林闻溪默默想着,若真面临抉择,自己会怎么做?

窗外忽然下起雨来,雨滴敲打着窗棂,如同命运敲打着每个人的选择。在这秋雨之夜,医学堂的这群年轻人第一次直面医学道路上的生死考验。

旧雨新知,皆是人生过客;而医道漫漫,方才刚刚启程。林闻溪不知道,这场可能的鼠疫疫情,将成为检验每个学医者初心的第一块试金石。

雨声中,他渐渐入睡,梦中不再是青囊镇的青山绿水,而是省城医院里忙碌的身影和患者期盼的目光。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针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