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 第87章 铁火织网,暗潮迭起

诏狱最底层的石室,闷热潮湿,唯有铁壁上插着的火把投下摇曳不定的光晕,将人影拉得忽长忽短,扭曲如鬼魅。骆养性没有坐在堂上,而是亲自提着一盏防风的牛角灯,站在刑架前。架上的人早已不成形状,那是晋商范家的一名核心账房先生,在严酷的审讯下,精神已然崩溃。

“说清楚,送东西过去,是谁接的头?在什么地方?几次?送的什么?图上面画的到底是什么?”骆养性的声音不高,却像冰冷的锥子,一字一句钉入对方的耳膜。

那账房眼神涣散,断断续续地呻吟着:“……三次…都是…在开原外的野狐岭…有个破败的山神庙…接头的是个…瘸腿的鞑子,但…但说一口辽东汉话…带着几个凶悍的披甲兵…东西…主要是…图…” “什么图?!”骆养性逼问。 “…好像是…一种火铳的…构造分解…还有…一种…叫‘万人敌’的火雷…怎么配比…怎么点燃…还有…炼焦炭的土窑…样子…” “他们看得懂?拿了图就能造?”骆养性追问细节。 “好像…不全懂…”账房喘着气,“那瘸腿鞑子每次都会问很多…很细的问题…比如铁料怎么炼才够韧…钻孔用什么工具…弧度怎么把握…还抱怨…说他们试做了…不是炸膛…就是哑火…浪费了好材料…”

骆养性眼神一凝。这与之前掌握的情况吻合,建奴获得了部分技术,但缺乏工业基础和技术积累,消化吸收极其困难。他稍稍放心,但旋即又提起心肠:正因为难以仿制,他们才会更加疯狂地想要获取更完整的技术,甚至…工匠本人!

“除了图,还送过什么?有没有…活人?”骆养性的声音压得更低。 账房茫然地摇头:“…活人?没…没有…那次瘸子倒是提过一嘴…说要是能请到真会做的老师傅过去…大汗赏千金,给庄子女人…但我们哪敢…” 就在这时,一个番子悄无声息地进来,凑到骆养性耳边低语几句。骆养性面色不变,对行刑的档头吩咐:“让他画押,看好他。”随即转身离开石室。

来到另一间稍干净的讯问室,这里关着一位衣冠略显狼狈、却仍保持着些许文人傲气的官员,原是四夷馆的一个通译。他并未受刑,但脸色惨白,精神压力极大。 “李通译,”骆养性坐下,语气平淡,“你想清楚了吗?那些倭人使者,除了向你请教诗文,还问了些什么?你又‘借’了哪些馆藏图书给他们阅览?他们抄录了哪些部分?” 李通译嘴唇哆嗦:“骆…骆指挥…下官…下官只是一时糊涂,贪图他们的倭刀和金银…他们…他们主要问的是…是《武备志》里关于水战舰船和海防的内容…还有…《筹海图编》里沿海的山川地形、港口水深…哦,还有…他们特别关心《本草纲目》里哪些药材可以大量种植,有何妙用…” “妙用?”骆养性捕捉到这个词。 “是…他们总问…哪些药能止血生肌见效快…哪些能解毒…哪些…能让人力大无穷或不知疼痛…”李通译的声音越来越低。 骆养性心中寒意更盛。倭人的目标极其明确:军事技术、地理情报、以及支撑军队的医药!其野心昭然若揭。他让李通译详细列出所有被抄录的内容和接触过的倭人,随后将其收监。

连续的高强度审讯,让骆养性也感到一丝疲惫,但精神却高度亢奋。一条条线索被厘清,一张由贪婪、无知和野心编织成的巨网渐渐浮现,网的另一端,连接着四面八方虎视眈眈的饿狼。他走到诏狱院子里,深吸了一口滚烫的空气,抬头望向夜空。陛下是对的,这不仅仅是一场盗窃,这是一场战争,一场发生在阴影里的文明存续之战。

福建泉州,夕阳给繁忙的港口镀上一层金色。一艘悬挂着郑家令旗的快船缓缓靠岸,船上下来的使者趾高气扬,直接来到了泉州府最大的海商陈氏宅邸。 陈家厅堂内,气氛微妙。家主陈老员外看着郑芝龙使者送来的“谕令”,眉头紧锁。上面要求泉州海商今后凡出海贸易,必须向郑家缴纳“护航饷”,数额比以往朝廷的市舶税高出三成不止,且须用现银或紧缺的火硝、硫磺支付。 “这…这怕是于法不合啊…”陈老员外斟酌着词句,“朝廷那边…” 那使者冷笑一声,打断他:“朝廷?朝廷的水师在哪?能挡住红毛鬼还是‘秃尾龙’?眼下这海面,是我家龙头说了算!交了饷,保你平安出海,满载而归。不交?”使者嘿嘿一笑,露出腰间的短铳,“那海上风急浪高,出了什么事,可别说咱郑家没提醒!” 使者走后,陈老员外长叹一声。管家凑上来低声道:“老爷,登莱、浙江的官军战船最近常在左近洋面合操,声势不小,听说…是冲着郑家来的。咱们是不是再观望一下?” “观望?”陈老员外苦笑,“郑芝龙是眼前的狼,官军是远处的山。狼饿了立刻就要吃人,山却未必能及时挡在你前面。这饷…恐怕还是得交。但可以拖一拖,哭哭穷,看看风色。你悄悄去一趟市舶司刘太监那儿,打探一下朝廷的风声到底有多硬。” 类似的情景在东南沿海各大港口不断上演。郑芝龙凭借武力,正在强行整合海上秩序,抽取巨额利益。而沿海的商人们则在朝廷权威与地方豪强之间艰难摇摆,试图在夹缝中求存。他们的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东南的局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辽东,热浪逼人,扑打在凤凰城兵仗局工匠们黝黑的脸上。胡八一**着上身,看着又一批新打造好的“焦钢”铳刺和手斧被装箱,准备运往前线。皇帝额外赏赐的银子确实发下来一些,工头们的鞭子也稍微松了点,但活计却一点没少。 “胡头儿,这新钢打的家伙,真那么神?”一个年轻工匠搓着手哈着白气问道。 胡八一拿起一把寒光闪闪的手斧,用手指弹了弹,发出清脆的嗡鸣:“是好东西,够硬,够韧!就是…太费功夫,也太费料。”他压低了声音,“听说前线试用了,劈建奴的棉甲像劈柴,但崩了口也难修。” 正说着,一名穿着普通夜不收号衣、眼神却异常锐利的军官带着几个随从来到工坊,直接找到了主管太监。片刻后,胡八一和几个技术最好的老师傅被叫了过去。 那军官拿出几件损坏的兵器:一把崩了口的“焦钢”手斧,一支略显变形的铳刺,甚至还有一小块扭曲的、似乎是火炮耳轴的金属。 “这些都是前线送回来的。”军官声音低沉,“东西是好东西,但用起来还有些毛病。经略大人令,让你们看看,毛病出在哪儿,是钢火没到位,还是设计本身有问题?能不能改?” 军官又拿出几张粗糙的草图:“另外,经略大人问,用这新钢,能不能试着打制一种更轻便、能两人扛着走的小炮?或者…一种带尖刺能架在壕沟前的铁网?前线弟兄们需要这些东西。” 胡八一和老师傅们围着那些残件和草图,讨论起来。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直接地接收到前线的反馈和需求,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他们仔细检查崩口、分析变形原因、讨论小炮的壁厚和支撑结构… 技术的改进,就在这闷热的工棚里,围绕着冰冷的钢铁和具体的需求,一点点地向前推进。而此刻,一支由吴三桂亲自挑选的百人精锐骑兵,正借着夜色掩护,悄然离开大营,如同小石头设想的那样,试图绕过沈阳正面,向着更远的后方进行一次大胆的侦察和破袭,试探建奴的反应和虚实。

京师,乾清宫西暖阁。 朱常洛仔细阅读着孙传庭呈上的《改善匠户待遇试点章程》。章程建议在凤凰城兵仗局和京师军器局选取部分作坊试行:适当提高月饷和赏格;依据“实名追溯”评定工匠等级,给予技术拔尖者“大匠”名号及额外津贴;允许工匠子弟入官办学堂识字算数;甚至提议试行“轮休法”以保证工匠得到休息。 朱常洛提起朱笔,略作修改。他尤其强调了“技术等级”与待遇挂钩,以及“子弟入学”两条。“要让匠人看到奔头,看到子孙后代能凭技艺改变命运,而不仅仅是世代服役。”他对侍立一旁的王安说道,“就在凤凰城和京师大明兵仗局先试起来。阻力肯定有,但必须做。” 处理完政务,他信步来到文华殿偏殿。却发现沙盘前并非空无一人。朱由检和小石头正凑在一起,低声争论着什么,李自成和张献忠则在一旁蹲着,用木棍在地上画着看不懂的图案。 “父皇(陛下)!”见到皇帝进来,四人连忙行礼。 朱常洛摆摆手,好奇地问:“在争论什么?” 朱由检答道:“回父皇,儿臣与文耀在推演,若派奇兵深入敌后,该如何选择路线才能既隐蔽又快速。” 小石头抢着说:“我觉得就该走最难走的山路!建奴肯定想不到!” 朱由检反驳:“山路难行,一旦被发现,难以脱身!不如沿河谷潜行,虽有遭遇风险,但进退皆宜。” 李自成忽然插嘴:“要俺说,管他山路水路,能跑到地方就行!跑到了就狠打一顿,抢了就跑,让他们乱!” 张献忠补充:“对!还得派几个人在外面接应,闹出点动静,吸引注意!” 朱常洛看着这四个身份、性格、思路迥异的少年,听着他们稚嫩却充满活力的争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帝国的未来,需要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才能。他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鼓励道:“都有道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多思多想是好事。记住,最好的策略,永远是因地制宜,因敌变化。” 他让四人继续讨论,自己则站在一旁,目光再次投向那巨大的沙盘,心中思考着如何为这些雏鹰,搭建更广阔的翱翔天空。

暗处的谍战、东南的博弈、辽东的较量、内部的革新、人才的培育…无数条线在朱常洛手中交织。他如同一个最高明的织工,在帝国这幅巨大的锦缎上,同时操控着无数根针线,试图在危机四伏的格局中,织出一片崭新的山河。每一步都需谨慎,每一刻都不敢懈怠。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