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 第205章 秋声肃杀 砥柱中流

泰昌十五年的深秋,金戈铁马之声渐息,取而代之的是各方势力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更深层次领域的激烈博弈。秋风卷起枯叶,仿佛也带来了帝国肌体深处传来的细微裂响。

北疆,第一场雪尚未降临,但寒意已深入骨髓。朱由检推行的文化融合政策遭遇了顽强抵抗。几个较大的归附部落头人联名上书,以“ 祖宗之法”为由,婉拒了派遣子弟入社学的建议,反而请求明朝尊重其“草原传统”。

更严重的是,边境贸易中接连发生了几起汉商以次充好、欺诈牧民的事件。虽然总督府迅速惩处了涉事商人,但流言如同草原上的野火般蔓延开来:“汉人无信,明法不公”。一些部落开始减少与官市的交易,转而通过隐秘渠道与北方罗刹势力接触。

李永芳的夜不收截获情报,罗刹人正在漠北频繁活动,以更优惠的价格收购毛皮,并暗中许诺向某些部落提供武器。朱由检站在沙盘前,手指划过那些蠢蠢欲动的部落方位,眼神冰冷。

“传令,”他声音低沉,“边市税收减免三成,持续三个月。同时,以总督府名义,组织‘诚信商队’,由军中老卒护送,携带足量盐茶布匹,深入各部落聚居地,平价交易,重塑信誉。”

“另,”他补充道,目光锐利,“告诉李永芳,对那几个与罗刹接触频繁的部落,盯死。若有异动,先发制人。”北疆的安定,不仅需要怀柔,更需要随时准备出鞘的利刃。

龙安州,柳文耀推行的“工坊仲裁所”勉强平息了劳资纠纷,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随着蒸汽机应用的普及,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部分工坊出现了产品积压。州内市场趋于饱和,而通往外界、尤其是江南富庶地区的商路,却因高昂的运费和地方保护主义而困难重重。

几家大工坊主联合施压,要求州衙出面,强制压低工匠工钱以降低成本,增强对外竞争力。与此同时,州衙府库因持续投入基础建设和补贴工坊而日渐空虚,柳文耀试图推行“产业分类指导”和“联合商队”的计划因缺乏资金和各方扯皮而进展缓慢。

屋漏偏逢连夜雨,连接水西煤矿的“煤铁大道”因秋雨引发的山体滑坡而局部中断,煤炭供应再度紧张,部分工坊面临停产威胁。

柳文耀焦头烂额,但他深知此刻绝不能退缩。他一方面紧急征调民夫抢修道路,另一方面,强行通过了《龙安州产业引导令》,明确州衙将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依赖蒸汽动力的新兴行业(如精密器械制造),对于过度竞争的传统纺织业,则不再提供额外补贴,迫使其要么转型升级,要么向外开拓市场。

“龙安不能永远靠补贴生存,必须自己学会在风浪中航行。”柳文耀在州衙大会上,面对质疑的声音,斩钉截铁地说道。他顶着巨大压力,从所剩无几的州衙经费中挤出一部分,作为风险基金,鼓励工匠和商人组建联合船队,探索沿长江东下,开拓湖广、江南市场。

东南广州,英吉利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展现出与早期西夷截然不同的耐心与狡黠。他们并未因明方的冷淡而退缩,反而递交了一份极其详尽的贸易清单和一份《关于建立平等外交与贸易关系的建议书》,其中甚至引用了部分欧洲新兴的国际法概念,要求与大明“基于相互尊重主权与利益的原则”进行交往。

张献忠拿着这份文绉绉的建议书,只觉得头皮发麻。“妈的,这英夷是来考状元的不成?”他看不懂其中深意,却本能地感到威胁。更让他警惕的是,有迹象表明,英吉利人正在暗中接触与荷兰、葡萄牙关系不睦的南洋土王,试图建立自己的贸易据点,绕开大明控制的主要航道。

“不能让他们在老子眼皮底下另起炉灶!”张献忠下令水师加强对南海诸岛的巡弋,并对所有未经报备进入大明宣称水域的外国船只进行盘查。同时,他要求“海贸咨议司”必须在半月内,拿出应对英夷这种“文攻”策略的方案。

“告诉那些读书人,别跟老子掉书袋,就说这英夷想干嘛,老子该怎么应对!”张献忠的耐心在复杂的文书往来中逐渐耗尽,海疆的局势因新对手带来的全新博弈方式而变得更加诡谲。

日本长崎,表面冻结的局势下,一丝微弱的裂痕终于出现。德川家光虽已亲政,但其母浅井氏及其外戚势力依旧把持部分权柄,与以酒井忠世为首的辅政老臣集团矛盾日益公开化。双方在如何处理西南战后事宜、以及如何应对大明等外交问题上意见相左。

孙传庭(融合范仲淹武魂)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线机会。他通过潜伏在江户的暗线,将一份关于“海外白银大量流入导致日本金银比价波动、物价上涨”的分析报告,巧妙地同时递到了幕府两大派系头面人物的案头。报告中并未提出任何建议,只是客观陈述了现象及其对幕府财政和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

这份报告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幕府内部激起了涟漪。主张维持锁国的一派认为应进一步收紧贸易;而另一派则开始私下讨论,是否应有限度地调整政策,通过官方渠道引导贸易,以稳定物价、增加税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杨涟(融合于谦武魂)与孙传庭据此判断,幕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裂痕已然出现。他们决定继续潜伏,等待这裂痕在内部压力下自然扩大,而非贸然行动,打草惊蛇。

紫禁城,秋日的阳光带着一丝清冷。朱常洛看着各方送来的奏报,嘴角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北疆的离心、龙安的困境、海疆的新挑战、东瀛的裂痕……这一切,似乎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北疆部落反复,乃常情。定王处置得当,剿抚并用,分寸拿捏尚可。然罗刹窥伺乃心腹之患,令其不可懈怠,需加紧筹备冬防,必要时可先发制人,以儆效尤。”

“龙安柳文耀,能于困局中另辟蹊径,推行产业引导,魄力可嘉。然开源节流乃根本,着户部酌情协调,助其打通南下商路。联合船队之议,风险与机遇并存,准其试行。”

“海疆英夷,狡黠异常,非匹夫之勇可应对。着枢密院精选通晓西夷事务、熟知律法之干员,火速派往东南,协助张献忠应对。告诉张献忠,遇事多问,多谋而后动,不可逞一时之快。”

“东瀛使团,能于无声处听惊雷,把握幕府内斗之机,播撒疑虑之种,深合朕心。令其继续静观,待其内斗加剧,再谋后动。”

他的旨意,依旧沉稳,于纷乱中牢牢把握着帝国的航向。处理完政务,他信步走到殿外,望着庭院中那棵叶子已落尽的老槐树。

“北疆需刚柔并济,龙安需破茧重生,海疆需智勇双全,东瀛需静待其时……”朱常洛低声自语,“这帝国,便是在这永不停息的应对与调整中,艰难前行。为君者,无需事必躬亲,只需知人善任,把握大势,于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抉择即可。”

秋风萧瑟,卷起他的龙袍下摆。帝国的掌舵者,目光已然越过眼前的纷扰,投向了更远的、波澜壮阔的未来。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