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 第159章 风起朝鲜 砥柱各砺锋

泰昌九年的春天,在反复的倒春寒中姗姗来迟。然而,自然界的寒意,远不及人间权谋与铁血带来的冰冷刺骨。大明帝国对朝鲜布下的罗网,正随着寒风的吹拂,逐渐收紧,激起的涟漪与浪涛,开始猛烈地冲击着这个半岛古国的命运。

朝鲜国都汉城,景福宫内,气氛比殿外尚未消融的积雪还要冰冷凝固。国王李倧面色灰败地坐在御座上,手中紧握着使者金尚容带回的《抚慰朝鲜并共御外侮事宜条款》文本,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下方,满朝文武分立两侧,原本就存在的“北人党”与“西人党”之争,此刻更是彻底爆发,演变成一场关乎国运的激烈争吵。

“王上!此条款名为援助,实为吞并!”一位白发苍苍的北人党老臣,须发皆张,捶胸顿足地嘶吼,“开放港口,允其驻军,查阅武备……这与将国之命脉拱手让人有何区别?我朝鲜立国数百年,纵是蒙元之时,亦未受此奇耻大辱!臣请斩金尚容此误国之徒,整饬武备,与北虏海寇血战到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荒谬!”西人党首领,领议政(首相)李元翼立刻出列反驳,他面色沉凝,语气却带着现实的冷酷,“金大人忍辱负重,带回天朝旨意,何罪之有?尔等空谈气节,可曾见过北境村庄被焚的惨状?可曾听过南方沿海百姓的哭嚎?建奴凶残,海寇肆虐,以我国如今之力,若不借天朝之势,何以自存?难道真要等到社稷倾覆,宗庙不保,尔等才肯面对现实吗?!接受条款,虽损颜面,尚可保宗庙社稷,徐图后计!此乃存亡之道,岂容尔等迂腐误国!”

“李元翼!你分明是贪生怕死,欲卖国以求荣!”

“老匹夫!你是要拖着全国百姓与你一同殉葬吗?”

朝堂之上,唾沫横飞,互相攻讦,几乎要演变成全武行。李倧看着下方乱象,心中一片悲凉。他何尝不知条款苛刻?但正如李元翼所言,现实是冰冷的。北方的多尔衮部在得到某种默许甚至纵容后,活动越发猖獗,不断有边镇被攻破、军民被屠戮的消息传来。南边,虽然大明水师进驻后,大规模的海寇袭扰减少了,但那种被人扼住喉咙的感觉,更加令人窒息。俞咨皋的舰队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而那名为赵士桢的兵部主事,在勘察各地城防武库时,那审视与不屑的目光,更是刺痛了他作为国王的尊严。

“够了!”李倧猛地一拍御案,声音嘶哑,带着无尽的疲惫与挣扎,“条款……容朕……再思量几日。退朝!”他无力地挥挥手,在内侍的搀扶下,踉跄着离开了如同战场般的宫殿。

然而,拖延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在李倧犹豫不决之际,坏消息接踵而至。平安道急报:建奴骑兵数百,突破边防,深入境内百里,洗劫了三座城镇,兵锋一度威胁到平壤外围!几乎同时,庆尚道传来消息,一小股未被俞咨皋舰队覆盖到的海域,再次遭遇“海寇”袭击,损失惨重!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汉城蔓延。原本一些中立观望的官员,也开始倾向于接受条款。西人党的声音逐渐占据了上风。李倧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下,终于病倒。朝鲜的国运,已然风雨飘摇,走到了悬崖边缘。

与朝鲜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西南龙安州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柳文耀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尤其是合作社与蒙学堂,开始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田野间,农夫们按照合作社的统一规划,种植着引进的高产作物和本地特产。新修的水利设施确保了灌溉,龙骨水车在溪流边吱呀作响,将清冽的河水提上高田。孩子们在新建的蒙学堂里,用稚嫩的声音跟着先生诵读《三字经》和简单的算学口诀,他们的父辈或许一辈子都未能离开这大山,但他们眼中,已开始闪烁对山外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柳文耀没有坐在州衙里听汇报,而是像往常一样,轻车简从,深入田间地头。他挽起裤脚,踩着泥泞,查看秧苗的长势,与老农讨论施肥的时机,甚至亲自上手调试新推广的、由格物院改良的轻便犁具。

“国舅爷,这新犁好用!比老式的省力,犁得还深!”一个老农咧嘴笑着,露出稀疏的牙齿。

柳文耀点点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好用就好。州衙还会陆续引进一些好用的农具,让大家种地更轻松,收成更好。”

他来到一处桐油合作社的榨油坊,看着新安装的水力锤正在有节奏地捶打着油饼,出油率比以往人力捶打提高了近三成。合作社的头人兴奋地向他汇报着今年的收购计划和预期的收益。

“很好。”柳文耀赞许道,“但要记住,账目一定要清晰,收益分配要公平。唯有诚信,方能长久。”

他那份岳武穆之魂所赋予的,不仅是治军的严明,更有一种“爱民如子”的深沉情怀与务实精神。他深知,龙安的安定与繁荣,不仅在于刀剑的锋利,更在于仓廪的充实与民心的凝聚。他将练兵的部分事务交由副手,自己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民生经济与教化之上。因为他明白,一个稳固、富足、教化的龙安,才是帝国在西南最坚实的堡垒,才能在未来可能到来的更大风浪中,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粮饷和忠诚的子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朝鲜,釜山港。俞咨皋的“巡防”行动愈发积极主动。他不再满足于被动等待海寇上门,而是主动派出多支由快船和“猎隼船”组成的小分队,沿着朝鲜海岸线进行拉网式巡逻和侦察。他手中的海图越来越精确,对朝鲜沿海的水文、暗礁、可登陆地点了如指掌。

这一日,他接到赵士桢从汉城附近发回的密报,言及朝鲜朝堂争吵激烈,国王李倧病倒,局势微妙。俞咨皋冷笑一声,召来麾下将领。

“朝鲜人还在做梦。”他指着海图,“看来,给他们的压力还不够大。传令下去,自明日起,我们的巡逻范围,向北扩展至江华岛附近,向南覆盖济州岛以西所有航道。凡遇不明船只,无论悬挂何旗,一律登船检查!若有抵抗,视为海寇,立地击沉!”

“将军,这是否……过于强硬?恐引朝鲜不满。”一副将谨慎提醒。

“不满?”俞咨皋眼中寒光一闪,“他们现在还有资格不满吗?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彻底明白,离开了大明的保护,他们连一片舢板都保不住!唯有让他们感到彻骨的寒意和绝对的依赖,他们才会乖乖在这条款上签字画押!执行命令!”

“是!”

随着俞咨皋一声令下,大明水师的巡逻范围骤然扩大,态度也愈发强硬。几艘试图靠近朝鲜海岸进行小额走私的日本商船和疑似南方海盗的船只,接连被扣押或驱逐。消息传回汉城,更是加剧了恐慌。大明水师用实际行动宣告:整个朝鲜半岛的海上生命线,已完全掌控在他们手中。朝鲜,退无可退。

就在朝鲜局势紧绷到极致时,北疆靖安堡,朱由检等待的机会,似乎出现了。

根据夜不收和归附部落的最新情报,多尔衮部因在朝鲜境内劫掠获利颇丰,部分头领产生了骄矜之心,其一支约五百人的主力骑兵,脱离了长白山密林区的庇护,竟然大胆地西进,试图绕过靖安堡的正面防线,骚扰更后方的屯田区域。

“机会!”朱由检接到情报,眼中精光爆射。他立刻召集“铁血骑”所有把总以上军官。

“多尔衮部五百骑,已至卧狼沟一带,距我靖安堡西北一百二十里。”朱由检的声音冷冽如冰,“彼辈孤军深入,地形开阔,正是我‘铁血骑’扬威之时!”

他没有过多动员,因为长期的严酷训练早已让这支军队如同绷紧的弓弦。简单的任务布置后,八百“铁血骑”一人双马,携带五日干粮和充足的弹药,在朱由检亲自率领下,如同离弦之箭,悄无声息地驰出靖安堡,没入初春仍显荒凉的草原与丘陵之中。

朱由检一马当先,玄色披风在身后猎猎作响。他面容冷峻,心中却燃烧着熊熊战意。这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对他数年心血、对这支新式骑兵、对他自身能力的检验。他要证明,北疆的安定,可以由他亲手打出来!

经过一日一夜的急行军,次日黄昏,探马回报,发现敌军踪迹,正在卧狼沟一处背风坡地宿营,戒备松懈。

“很好。”朱由检观察着地形,果断下令,“全军休整一个时辰,喂饱马匹,检查武器。子时出发,拂晓前发起攻击!李永芳,你带两百人,绕至其侧后,截断退路。其余人,随我正面突击!记住,我要的是全歼,不要活口!”

冰冷的命令下达,空气中弥漫起肃杀之气。帝国的北疆之剑,即将饱饮仇寇之血,一试锋芒!

北京,魏国公府的书房内,烛火依旧。徐允贞面前,那份关乎帝国未来人才格局的名单已初步审定。她正伏案撰写最终的呈报奏疏,不仅要列出名单和任免建议,还需阐述其选拔标准与考量,以备皇帝垂询。

她的笔尖在纸上游走,字迹娟秀而有力,逻辑严密,辞藻精准。无论是推荐某人出任某职,还是建议对某人进行观察或外放磨砺,她都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这份奏疏,不仅是一份名单,更是一份对未来帝国官僚体系生态的深远规划。

写完奏疏最后一字,她轻轻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窗外,夜色深沉。她知道,此刻的朝鲜想必正处于惊涛骇浪之中,北疆或许已燃起烽烟。但她这里,必须保持绝对的冷静与清晰。

皇帝将如此重任交予她,既是信任,也是考验。她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她要确保,无论外间风云如何变幻,帝国的人才选拔与储备,都能沿着一条稳健、高效且忠诚的道路前行。唯有根基牢固,大厦方能屹立不倒。

她拿起那份沉甸甸的奏疏,仔细封好。明日,它将被送入宫中,呈递御前。而她,将继续在这看似平静,实则至关重要的岗位上,为帝国的航船,充当一名沉稳的舵手之一。

春夜寂寥,帝国的各方砥柱,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应对着时代的浪潮,砥砺着各自的锋芒。风暴,已然来临。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