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343-1章 金线晶株经过滋养

针灸鼻祖涪翁传 第343-1章 金线晶株经过滋养

作者:字游世界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9:07:0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破晓时分,天际刚泛起一线鱼肚白,薄雾如纱,笼罩着涪水村静谧的药圃。

那株神秘的金线晶株,经过一夜月华的滋养,愈发显得神异非凡。

在它华盖般的顶端,七滴晶莹剔C的露珠悄然凝结,宛如七颗悬空的钻石。

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精准地照射在露珠之上时,它们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依次垂落,滴入早已备好的白玉盏中。

每一滴露珠落入盏底,都荡开一圈肉眼可见的淡金色微光,氤氲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赵篾匠神情肃穆,亲自主持着这神圣的仪式。

村民们屏息凝神,排着队,由他用一根细长的竹管按户分取这救命的甘霖。

就在分发到第六滴时,所有人都见证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最后一滴露珠,竟悬在了晶株的尖端,迟迟不落。

它非但没有下坠,反而开始在空中缓缓旋转,表面光华流转,如同一面被擦亮的微型水镜。

紧接着,一幅清晰的影像在水镜中浮现:村西头的王寡妇家,她正对着灶台上的药罐手忙脚乱,灶膛里的火烧得过旺,黑色的药汁在罐中剧烈翻滚,一股焦苦的气味仿佛穿透了影像,直扑众人鼻尖。

“这……这是什么仙法?”村民们惊得目瞪口呆。

赵篾匠却浑身一震,双目陡然射出精光,心中一个尘封已久的念头豁然开朗!

师父!

原来您留下的,不止是能疗愈肉身的药,更是能洞察人心、预知祸患的“天眼”!

他猛然醒悟,这露水,不止能疗身,更能察心!

“快!”他来不及解释,对着旁边几个半大孩子急声喝道,“吹《编筐调》,三短两长,用最大的力气!”

一个机灵的孩童立刻掏出怀里的陶哨,鼓起腮帮子用力吹奏起来。

尖锐而独特的哨音“啾啾啾——啾啾——”瞬间划破晨雾,以一种奇特的韵律穿过竹林,直奔村西而去。

正在灶前急得满头大汗的王寡妇,正要拿起勺子去搅,那穿林而来的哨音仿佛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在她后心点了一下。

她手中木勺“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整个人如遭雷击,怔怔地抬起头。

窗外,清晨的竹影随风摇曳,但在她眼中,那竹影竟如三根银色的长针,对着她的药罐虚虚连刺三下!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她想起了昨夜的梦,脱口而出:“我……我梦见李先生就站我锅前,一个劲儿地摇头!”那梦境与眼前的异象重合,让她瞬间泪流满面。

她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却又涌起一股莫名的勇气,本能地扑上前,飞快地撤掉灶膛里的柴火,又慌忙舀来清水兑入药罐中。

滚沸的药汁渐渐平息,那股焦糊味也淡了下去。

她瘫坐在地,望着窗外,泣不成声。

正午时分,烈日当空。

邻村的几个壮汉用门板抬着一个少年,跌跌撞撞地冲进了涪水村。

那少年约莫十五六岁,双目赤红如血,嘴角挂着白沫,身体疯狂扭动,口中发出野兽般的嘶吼。

带头的老者一脸绝望:“赵师傅,求您救救这孩子!前村的郎中看了,说是‘鬼上身’,扎针喂药都没用,眼看就要没命了!”

赵篾匠负手而立,并未靠近,只远远打量了一眼,眼神平静如水。

他没有理会“鬼上身”的说法,沉声道:“抬进祠堂,但不要落地。”

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

赵篾匠指挥众人取来九根浸过井水的粗麻绳,在祠堂空旷的地面上,依照“三阴三阳”的方位,结成一张疏而不漏的大网。

绳网铺好后,几个壮汉才小心翼翼地将那癫狂少年轻放在网中央。

少年一接触绳网,挣扎得更加剧烈,仿佛那绳子是烧红的烙铁。

赵篾匠在绳网北首的“坎水位”盘腿坐下,双目微闭,口中开始低声默诵《诊脉法》的开篇总纲。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特的节拍。

周围的村民在他的示意下,伸出手指,随着他的诵经声,有节奏地轻轻拍打着绳网的各个节点。

“啪……啪……啪……”

每一次拍击,都像是一滴水珠落入平静的湖面,荡开一圈无形的波纹。

片刻之后,整张绳网开始微微震动起来。

突然,其中一个绳结猛地绷紧,发出“咯”的一声脆响,将周围的绳线都拉扯得变了形!

赵篾匠双眼蓦地睁开,厉声道:“就是那里!”

那个绷紧的节点,正对应着人体足少阳胆经的络穴所在!

他抓起早已备好的一把谷粒,看准方位,手臂一扬,金黄的谷粒不偏不倚,沿着那条紧绷的绳线,在地上撒出一条清晰的金色痕迹。

“取井水来!”

一盆冰凉的井水被泼洒在地上。

奇迹发生了,水珠并未四散开去,而是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铁屑,自动顺着那道金色的谷线游走,最终在少年身体下方对应的位置,汇聚成一个小小的漩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篾匠眼神一凛,低喝出八个字:“火郁于肝,气逆冲窍!”

他随即取出一根艾草,点燃后,并不靠近少年,而是悬于那水旋涡上方三寸之处。

不触碰,不熏烤,仅仅是借助艾草燃烧产生的热流,巧妙地扰动着那一小片空间的空气。

所有人都紧张地看着,不明白这隔空取火究竟有何用。

半炷香的功夫悄然而过,那癫狂的少年喉咙里发出一声长长的、不似人声的嚎叫,随即身体一软,竟沉沉地昏睡了过去。

等到他再次醒来,已是半个时辰后。

他茫然地坐起身,双目赤红尽褪,神志清明,只是满脸虚弱:“我……我这是在哪里?”

围观的邻村村民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噗通”一声,齐刷刷跪倒一片,对着赵篾匠磕头如捣蒜,声音里充满了敬畏与颤抖:“神仙!神仙啊!这不是跳大神,这是……这是在用地气扎针啊!”

第三日,天降暴雨,电闪雷鸣。

入夜,一道惨白的闪电撕裂夜幕,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精准地劈在了涪水江畔一棵早已枯死的百年老树上。

枯树应声而裂,被从中劈作两半,轰然倒地。

焦黑的断面上,竟缓缓渗出了一缕缕淡青色的汁液,在雨水的冲刷下散发出奇异的草木清香。

赵篾匠不顾倾盆大雨,提着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江畔。

他蹲下身,看着那焦黑木心中新生的青液,鬼使神差地伸出指尖,沾了一滴,送入口中。

一瞬间,一股温热的气流从喉间炸开,直冲脑海。

他浑身剧烈一震,一段被遗忘多年的记忆,如同被雷电劈开的顽石,轰然显现——那是师父李青针当年在酒后,带着几分醉意口述,却从未记录在任何书册上的一段秘语:

“风从八方来,针自五土生。石可载气,木可通神,凡能承力者,皆可为针。”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赵篾匠激动得浑身颤抖,雨水和泪水混杂在一起。

师父,您早就将“无针之针”的最高总诀,藏在了这风雨雷电的自然显化之中!

他连夜召集村中所有核心的青壮年,在祠堂的烛火下,将自己的领悟倾囊相授。

他开创了一门全新的法门,名为“观物辨经”:看屋檐滴水的快慢缓急,就能知晓肺气的盛衰;听灶膛里柴火爆裂的声音,便能判断心火的旺平;甚至连村里母鸡啄米的节奏,在有心人眼中,都能对应上人体脉搏的强弱跳动!

从这一夜起,涪水村的医道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他们不再问“哪个穴位该扎”,只问“天地万物,何处该动”。

第五日,一队官差护送着一架马车来到了村口。

郡府派了新任的医官前来“验术”。

医官带来了朝廷颁布的标准针灸铜人模型和一卷卷经穴图,态度倨傲,要求涪水村的村民当众演示“正规针法”,以正视听。

赵篾匠看着那闪闪发亮的铜人,只是笑了笑,不接话。

他反倒客气地请那位医官站到祠堂前那块被村民们称为“听脉桩”的青石板中央。

“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赵篾匠淡淡道,“不妨先听一首我们村的《编筐调》,解解乏。”

说罢,他向村民们递了个眼色。

几十名村民立刻围着青石板站开,齐声唱起了那首熟悉的歌谣。

歌声此起彼伏,看似杂乱,却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声波韵律,通过地面,缓缓渗入青石板中。

医官本是嗤之以鼻,但歌声响起不过片刻,他忽然觉得胸口一阵发闷,呼吸不畅,额头上瞬间冒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心中一惊,连忙从药箱里掏出自己的脉枕,给自己搭起脉来。

这一搭,他顿时骇然失色!

他发现自己左右手的脉象竟然截然相反!

左手脉弦紧如刀割,是肝气郁结到极致之象;右手脉却滑利如流水,分明是湿热内蕴之兆。

一刚一柔,一阴一阳,竟在自己体内形成了剧烈的冲突!

这……这是“阴阳离决”之兆!乃是医书中记载的死症前兆!

他脸色惨白,身体摇摇欲坠。

赵篾匠的声音适时响起,依旧平静无波:“大人,您常年伏案批阅公文,左肩习惯性下压以稳住笔杆,气血凝滞于左;右手手腕却需不断运墨书写,气血过分流于右。日积月累,气血早已偏废。若不信我这‘地针’之法,您总该相信您自己的脉象吧。”

医官瘫坐在地,冷汗浸透了官服,良久无言。

最终,他颤抖着站起身,将带来的考核册和经穴图,亲手投入了祠堂前的火盆中。

熊熊火焰吞噬了那些“规矩”,他则对着赵篾匠,深深叩首,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去。

然而,福兮祸所伏。

第六日黄昏,那株作为一切神迹源头的金线晶株,突然停止了生长。

它顶端含苞待放的花苞开始萎缩,遍布株身的金色丝线也变得黯淡无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篾匠心头一沉,立刻赶到药圃,将手掌贴在地面上,闭目感知。

片刻后,他脸色大变。

他感觉到,埋设在地下的七枚“地维石”,其震动变得紊乱不堪,尤其是对应东南“脾土位”的那枚,震动最为微弱,几乎就要停滞。

“不好!”他带上几个精壮村民,朝着东南方的山坡狂奔而去。

赶到那里,眼前的一幕让他目眦欲裂。

只见那片山坡上,一个巨大的土坑赫然在目,那是郡中某个豪族为了烧砖,私自在此掘取陶土,竟已将山腹挖穿!

而在那深坑的底部,一块半露的巨石上,金色的纹路已然龟裂,如同一张布满皱纹的垂死之人的脸,正微弱地喘息着。

那正是当年李青针亲手埋设的七枚“地维定穴石”之一!

赵篾匠的愤怒在瞬间达到了顶点,却又在下一刻化为冰冷的平静。

他知道,愤怒无用。

他立刻命人回村,取来全村各家各户的灶膛灰,又寻来刚生产不久的产妇,取其产后排出的少量污血,将两者混合,小心翼翼地涂抹在龟裂的石面上。

做完这一切,他又召集来村里十二名最年幼的孩童,让他们围着巨石坐下,教他们吟唱一支童谣。

那童谣的曲调和节奏,正是孩子们平日里玩耍时,无意间模仿李青针走路、踱步的节奏所自创的。

稚嫩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纯净而绵长,带着新生的气息和对先师最本能的模仿。

歌声持续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破晓时分,奇迹再次发生。

那布满裂纹的石缝中,竟缓缓渗出了晶莹剔透的液体,那液体如同活物一般,慢慢修复着裂纹。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巨石上时,上面的金色纹路“嗡”的一声,重新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第七日凌晨,药圃中雾气氤氲。

一道瘦长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药圃边缘。

正是消失已久的李青针。

他凝视着那株恢复了光彩的晶株,良久,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

他没有上前,也未发一言,只是从江边随手折来一根中空的芦苇杆,缓步走到径株三尺之外,将芦苇轻轻插入了湿润的泥土中。

就在芦苇入土的刹那,整株金线晶株骤然大亮,万道金光仿佛找到了宣泄的出口,顺着地下的无形经络疯狂奔涌而出,齐齐贯入那根纤细的芦苇杆中!

一瞬间,原本平平无奇的苇身变得通体透明,宛如玉石雕琢。

在其中,无数流光溢彩的文字奔腾流淌,清晰可见——那竟然是传说中早已失传的《针经》第六卷,“草木为针篇”的全文!

赵篾匠在山坡上感应到异动,发疯似的奔回药圃,刚想开口呼喊,却见李青针已经转过身,背影萧索而孤高,几步之间便融入了浓重的晨雾,再也寻觅不见。

那根承载着无上医道的芦苇,在晨风中轻轻摇摆,仿佛在向他点头致意。

赵篾匠双膝一软,重重跪倒在地,双手颤抖地捧起那根芦苇,仰天嘶喊,声震四野:“师父!我们懂了!我们懂了!针不在手,而在眼、在耳、在脚踩的地、在开口的声!”

话音未落,他手中的芦苇似已完成了使命,自行“啪”的一声折断,化作万千飞絮,被风一吹,飘向了四面八方,融入了这片刚刚苏醒的大地。

涪水村的传奇,自此才真正开始。

然而,赵篾匠和他村民们都未曾料到,这飞散的芦苇絮,不仅带走了李青针最后的教诲,也仿佛将一个惊人的消息,送到了这片土地的权力中心。

他那声嘶力竭的呐喊,其回音仿佛还在山谷间飘荡。

仅仅三日之后,一阵急促到几乎要踏碎村口石板路的马蹄声,便彻底撕裂了涪水村的宁静。

一名来自郡城的信使滚鞍下马,浑身沾满尘土与霜露,脸上写满了无法掩饰的惊惶与绝望,他冲到赵篾匠面前,嘶哑地喊出了一句让整个村庄都陷入死寂的话:

“赵神医!速速驰援郡城!天大的事……天大的事!”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