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319章 最后一个背书的人,终于忘了词

清晨的第一缕天光穿过薄雾,照进柳家小院。

自那日她感觉自己化身为镜后,整个世界在她眼中都变得不同寻常。

天地间的气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玄说,而是如丝线般清晰可辨的脉络。

她能看到风拂过柳梢带起的淡青色气旋,能听到晨露滴落惊扰的土黄色地气,万物都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与她对话,而她自身的存在感,却在这场盛大的交响中日渐稀薄。

今日是清明,她如常坐到妆台前,拿起黄杨木梳,望向那面陪伴了她十余年的铜镜。

镜面上空无一物,像被一层驱不散的寒气笼罩,任凭她用软布如何擦拭,都只是一片混沌的昏黄。

她没有半分恼怒,只是平静地凑近了些,那片模糊的光影深处,似乎有一个极淡的轮廓,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悲悯又欣慰的笑意。

她忽然想起,幼时跟在涪翁身边学采药,那位总是醉醺醺的老人曾指着涪水中的倒影说过:“丫头,记住,镜不照人,非镜之过,乃因人已不在局中。”

何为局中?

何为局外?

当年的她不懂,如今却隐约触到了答案。

她不再强求看清自己的脸,只是随手将长发挽起,用木梳自额前向脑后,不偏不倚,不多不少,利落地梳了三下。

第一下,梳断了为人妇的柴米俗念;第二下,梳断了为人女的膝下承欢;第三下,梳断了作为“柳妻”这个身份与红尘的最后一缕牵绊。

三梳完毕,她放下木梳,起身出门,再未回头看那铜镜一眼。

也正是从这一天起,涪水村中,无论新旧,无论贵贱,所有的镜子都失去了映照人脸的功用。

人们对着镜子,只能看到一团模糊的光,仿佛隔着深重的岁月浓雾。

只有那些心智未开的孩童,在追逐打闹中偶尔惊鸿一瞥,会指着镜子大叫,说看到一个银发披散的老爷爷,正坐在水边,一边补着渔网,一边对着他们笑。

涪水绕村而过,几个半大的村童正在岸边玩着打水漂的游戏。

其中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屏气凝神,手腕一抖,一片扁平的石子贴着水面疾速飞出。

一、二、三、四、五、六、七!

石片连击七下,水面上荡开的涟漪不再是寻常的同心圆,而是一圈圈暗合着某种特殊韵律的波频,如同琴弦拨动,向着四方无声地传导。

异变陡生!

岸边那群正在埋头啄食的家鸭,竟在同一瞬间停下动作,齐刷刷地转过身,嘎嘎叫着,迈着整齐的步子冲到水边。

它们没有下水,而是沿着涟漪扩散的边缘,自发地排成一道完美的弧形队列。

随着水波的起伏,鸭群的翅膀时而张开,时而并拢,其开合的节奏与位置,竟与医者切脉时的寸、关、尺三部指法别无二致。

更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

队列最前方的几只肥鸭,仿佛接到了无声的指令,依次将头没入水中。

片刻之后,它们再度浮起,每一只鸭子的喙中,都衔着一株湿漉漉的草药。

一个孩童认得,大声喊道:“是柴胡!”另一个跟着叫:“还有郁金!我娘用它泡水喝!”……柴胡、郁金、香附、合欢皮,无一不是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良药。

不远处的青石上,柳妻正摊开簸箕晾晒新采的草药。

她看着这奇特的一幕,脸上没有丝毫惊讶,只是在鸭群散去后,才缓步走过去,将那些被留在岸边的药材一株株轻轻拾起,放入自己的簸箕中。

做完这一切,她将簸箕端到了村中学堂的窗台下,让那午后的阳光,带着草木清气,一并照进孩子们读书的房间。

午后,柳妻独坐院中,用那把跟了涪翁几十年的紫砂陶壶煎水。

水汽氤氲,将她的眉眼都熏染得有些模糊。

水将沸未沸之际,壶嘴喷出的气流带着尖锐的鸣响。

起初只是寻常的水沸声,杂乱无章,但很快,那声音渐渐变得有序,高低转折,抑扬顿挫,竟串成了一段清晰可闻的旋律。

柳妻端着茶勺的手,在空中微微一顿。

这旋律,她太熟悉了。

那是她早已遗忘在记忆深处的《汤头歌诀》最后一段:“……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干葛茯苓甘草桔,风寒表实无汗时……”

壶嘴的鸣响如同一位严苛的老师,一字一句,一板一眼,将整段歌诀吟唱得清晰无比。

柳妻没有去接下一句,也没有任何动作,只是静静地听着,任由那源于沸水的歌声在小院中流淌,直至最后一个音节落下。

歌诀唱罢,壶盖在沸水的顶托下,清脆地跳动了三下,而后,一切鸣响戛然而止,只剩下炉火安静燃烧的噼啪声。

柳妻站起身,端起滚烫的陶壶,没有将茶水倒入杯中,而是走到院角的泥土地上,手腕一斜,将整壶沸水尽数泼入土中。

蒸腾的热气扑面而来,她轻声喃喃,像是在对那壶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你唱完了,我也听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是夜,暴雨倾盆,黑沉沉的夜幕被一道道惨白的闪电撕裂,雷声如同巨兽在云层中咆哮。

柳妻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

雨点击打着屋顶的瓦片,起初她并未在意,但渐渐地,她察觉到了异常。

那雨声,并非杂乱无章的噼啪乱响。

仔细听去,每一滴雨水落在瓦面上的声音,都蕴含着一种奇异的节律。

这节律并非固定不变,而是由村东头的第一户人家开始,以一种固定的频率敲击,随即传递到第二户、第三户……如同有一只无形巨手,在以整个村庄的屋顶为琴,弹奏着一曲浩瀚的乐章。

她凝神细辨,脑中无数医经典籍的字句如流星般划过。

最终,她的心神猛地一震!

这哪里是什么乐章,这分明是《针经·引气篇》的全文!

每一户屋顶滴水的节奏,都对应着经文中的一个字句音律,全村数百户人家的屋顶共振,合奏出的,便是一篇完整无缺的上古医典!

天地为师,风雨为教。

她没有披衣起身,只是翻了个身,将耳朵更紧地贴向冰凉的墙壁,任由那天地诵读之声,穿透砖石,灌满她的耳廓,涌入她的胸膛。

一夜无眠,直至天光破晓,暴雨初歇,她的双耳微微泛红,嘴角却勾起一抹满足的浅笑。

谷雨的清晨,空气中满是雨后泥土的芬芳。

柳妻最后一次踏上了村外的沙洲。

不知何时,巨大的沙洲上,被人用沙土堆出了一个硕大无比的“承”字,笔锋古拙,气势磅礴。

她脱下鞋履,赤足缓步走上这个字,每一步,都精准地踏在笔画的转折中枢。

当她的脚尖,落在“承”字最后一捺的尽头时,异变再次发生。

她脚下的沙土,连同整个巨大的文字,忽然间无声无息地下陷,如同被一只无形巨口吞噬,迅速沉入大地深处。

沙洲之上,只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沟槽,其形状,恰如一条干涸的河床。

面对这天崩地陷般的奇景,她依旧面色平静,没有惊慌,也未发一语。

她只是默默地从怀中取出一枚锈迹斑斑的铜针。

那是涪翁离世前,留给她唯一的信物。

她弯下腰,将这枚铜针轻轻插入那“承”字沟槽的正中心。

铜针没入大半,针尾稳稳地直立于地,不偏不倚,顶端在晨风中微微颤动,仿佛连接着大地深处某种宏大的脉动。

日上中天,正午的阳光将涪水照得波光粼粼。

柳妻一步步走入江中,冰凉的江水漫过她的脚踝,没过她的膝盖,淹至她的腰际,最后抵达她的胸口。

她没有回头看一眼岸上的村庄,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随着她越走越深,她的身影在阳光下开始变得透明,从凝实变得虚幻,最终化作一缕与江风无异的薄雾,彻底消散在涪水浩渺的烟波之中。

就在她身影消失的同一瞬间,岸上沙洲,那枚铜针插入之处,那巨大的“承”字沟槽的中心点,骤然喷涌出一股清冽的泉水!

泉水越涌越多,汇聚成溪,顺着那早已成型的沟槽奔流而下,蜿蜒着,咆哮着,奔向涪水的主流。

当惊闻异动的村民们赶到岸边时,无不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沙洲之上,凭空多出了一条崭新的河流。

更奇的是,那新河的河床走势,蜿蜒曲折,赫然是一个巨大无比、笔走龙蛇的反写“承”字!

清澈的河水奔流其上,如浓墨走笔,为这片大地,写下了新的生机。

而那枚曾经激活了这一切的铜针,早已被初生的激流冲刷到了下游的岸边,静静地横卧在湿润的泥沙里,针尾朝东,不偏不倚,正对着那轮喷薄而出的朝阳。

新河初成,水流奔腾不息。

入夜,月华如水,洒满河面。

村民们渐渐散去,唯有几个胆大的孩子,仍守在岸边,看着这白日里生成的神迹。

河水初生,其性未定,时而湍急,时而平缓,不断冲刷着两岸的沙土。

一个眼尖的孩子忽然指着对岸的沙洲,发出一声惊呼。

在月光下,那奔涌的河水,正以一种奇特的韵律反复冲刷着一处河岸,仿佛有一支无形的笔,正借着水流,要在沙洲上,一笔一划,写下新的篇章。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