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230章 火熄之后,谁来点灯?

焚毁脉流图的第三个夜晚,涪水沿岸的寒意仿佛凝成了实质,刺入议政堂每一个医者的骨髓。

堂内,死寂如坟。

那盏象征着医道传承的七芯琉璃灯,油尽灯枯,最后一缕青烟袅袅散去,将满堂的愁容与绝望彻底吞入黑暗。

唯一的微光,来自柳姓医者那位刚毅的妻子手中高举的蜡烛,烛火摇曳,将一张张苍白失措的脸映照得如同鬼魅。

“图已焚,法无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医者终于打破了窒息的沉默,声音嘶哑得像是被沙砾磨过,“先祖心血付之一炬,我们……我们拿什么去教下一代?拿什么告诉他们,何为经,何为络?”

一声叹息,如同一块巨石砸入深潭,激起的不是波澜,而是更沉重的死水。

柳妻贝齿紧咬,向前一步,手中烛火随之晃动,似乎想说些什么。

可她环视一周,触及的尽是躲闪、游移的目光。

那些平日里德高望重,为一字一句医理争得面红耳赤的守言人们,此刻却像被抽走了脊梁,竟无一人敢应声,更无人敢为这无凭之法,定下新的章程。

他们怕了。

怕承担这断代的罪名,怕在没有图谱的指引下,走错任何一步,成为医道的千古罪人。

“呵。”

一声极轻的冷笑,自堂外檐下传来,清晰地钻入每个人耳中。

众人惊愕回头,只见涪翁不知何时已立于廊下,夜风吹动他灰白的布袍,身形如同一柄饱经风霜、即将归鞘的古剑。

他没有看任何人,目光穿过黑暗,仿佛在审视着堂内所有人的灵魂。

“你们怕的不是无图,”他声音平淡,却字字如针,扎在众人最懦弱的痛处,“是无胆。”

话音未落,一个谁也未曾注意到的角落里,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那个双目失明,终日只知在沙盘上用指尖划拉的痴傻童子,竟缓缓站起了身。

他不过七八岁的年纪,衣衫褴褛,脸上还带着沙土的痕迹。

他摸索着走到大堂中央,在众人惊疑的注视下,将瘦小的手掌轻轻覆在自己的心口。

“天地之始,一气化三,人身法之,亦有三田……”

他开口了,低声吟诵的,竟是早已被奉为医道总纲,却因其玄奥难解而鲜有人能通晓的《针歌》第一节。

他的声音稚嫩,却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静韵律。

就在他吟出第一个字的刹那,异变陡生!

他按在心口的手掌之下,一层微弱却温润的光芒,竟透过他单薄的皮肉,莹莹地亮了起来。

那光芒并非烛火的映照,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生命之光,如萤火,如星辰,在他胸膛的方寸之地,随着他的吟诵声,缓缓流转。

“心为君主,神明出焉……”

盲童的吟诵还在继续。

他蹲下身,将那只发光的手掌,轻轻按在了地上用来推演的沙盘之上。

嗡——

沙盘上的细沙,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竟随着他口中的歌律,开始微微起伏、震颤。

众人屏息凝神,眼睁睁地看着那细沙在他掌下自行汇聚、流动,勾勒出一条条纤细而精准的线路。

“我眼不能视,但心能感。”盲童的声音在寂静的堂内回响,清晰而纯粹,“你们忘了,祖师们最先诊脉的,是手指,不是书。”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所有医者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们呆呆地看着那沙盘。

盲童每吟一句,他掌下的沙线便延伸一分,那线路蜿蜒曲折,时而汇聚,时而分散,竟与他们记忆中那幅被焚毁的脉流图,有着惊人的暗合之处!

不,甚至比那图谱更加灵动,更加鲜活,仿佛那不是沙,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体内,正在奔腾不息的血脉!

涪翁深邃的他没有再多言,转身便踏入了茫茫夜色,朝着江边自己的那艘乌篷船疾步而去。

他知道,男孩的演示只是一个开始,一个答案的引子。

真正的根源,那失落的“道”,必须找到确凿的证据。

船舱内,油灯昏黄。

涪翁没有片刻迟疑,直接打开了那个从天禄阁大火中抢救出来的残破木箱。

里面尽是些劫后余生的古卷,大多被水浸泡,被火燎烤,字迹模糊。

他一卷卷地翻检,指尖拂过那些残缺的竹简与泛黄的纸页,神情专注到了极致。

当他拿起一卷墨迹半褪的《黄帝内经·别录》时,指尖忽然传来一丝异样的触感。

他目光一凝,小心翼翼地揭开一处被水汽黏连的夹层。

夹层之内,竟藏着半页薄如蝉翼,边缘已经炭化的竹简!

竹简上,仅有八个以利器刻下的古篆,笔锋苍劲,力透简背——

“心火通神,神守则脉自明。”

心火通神!神守则脉自明!

涪翁瞳孔骤然收缩,这八个字,与那盲童方才的惊人表现,竟是完美的印证!

他指尖轻抚上那八个古字,就在触碰的瞬间,他体内那枚唯有历代医道宗师才能拥有的“医道传承印”,猛地一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股灼热的气流自印记中涌出,在他丹田之内,一枚全新的印记虚影,竟缓缓浮现。

这枚新印的纹路残缺不全,模糊不清,唯有一个古老的“心”字篆文,在虚影中央若隐若现,散发着与盲童胸口别无二致的温润光芒。

“原来如此……”涪翁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喃喃自语,“原来你们烧的,只是纸,不是道!”

他紧握着那半页残简,转身重返议政堂。

此刻的堂内,众人依旧围着沙盘,对着那幅由盲童“画”出的脉络图,或惊叹,或迷茫,或窃窃私语,争论不休。

涪翁的归来,让所有声音戛然而止。

他没有理会任何人,也没有出示那枚竹简。

他只是走到大堂中央,在盲童身边盘膝而坐,双目微闭。

随即,他伸出右手,并起食指与中指,以指为针,隔空虚点在自己胸前的膻中穴上。

“混沌未分,道生一……”

他开口了,口中诵出的,正是《针歌》全篇!

他的声音不再平淡,而是如同深山中的松涛,如同江河的奔流,雄浑而苍劲。

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奇特的律动,直接穿透耳膜,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师父……”盲童第一个感应到,他毫不犹豫地跟随着涪翁的韵律,清脆的童音融入那雄浑的歌声之中,如同一条溪流汇入大江。

紧接着,是柳妻。

她眼中含泪,也跟着低声吟诵起来。

然后是沙盘村的几个年轻医者,是青石沟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医……

一村起,百村应。

起初只是堂内的数人,渐渐地,歌声仿佛长了翅膀,顺着夜风飘出议政堂,飘向涪水两岸的百里村落。

那些在深夜里为医道前途辗转反侧的医者们,仿佛听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召唤,一个个推开门窗,不约而同地朝着议政堂的方向,应和着这首古老的歌谣。

夜风穿堂而过,百村的歌声竟逆流汇聚而来,与涪翁的领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无形的洪流。

那堂外的涪江之水,竟也起了波澜,水波的起伏节律,竟与《针歌》的韵律遥相呼

应,仿佛整条大江,都化作了一条正在被针灸唤醒的巨大经络!

当歌声诵至终章,最后一个音节落下的刹那,涪翁体内的传承印骤然大亮!

那枚新生的、残缺的“心”字印记,与不远处盲童心口那团微光,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一道若有若无的银色丝线,在虚空中将二人连接。

涪翁猛然睁开双眼,目光如电,直视盲童:“你从未正式拜师,更未曾听我完整传授过《针歌》,为何音律、节拍,分毫不差?”

盲童抬起没有焦距的双眼,脸上露出一个纯净的微笑。

“我听见了……”他轻声说,“是您在江边教我的,三年前,您每次在船头练针时,都会唱。”

三年前!

涪翁心头巨震。原来,这颗种子,早已在不经意间埋下!

翌日清晨,天光乍破。

议政堂的争论早已平息,一种前所未有的氛围在涪水两岸弥漫。

各村的孩童们,竟自发地聚集到了村外的涪水滩上。

他们没有医书,没有图谱,甚至没有一根像样的银针。

他们只是学着大人们的样子,捡起光滑的石子当作针,将柔软的沙地当作病人的身体,歪歪扭扭地模仿着施针的动作。

那盲童,自然而然地站在了所有孩子的中央。

他没有动,只是静静地站着,掌心向上。

忽然,一阵秋风吹过,一片火红的枫叶打着旋,悠悠然飘落,不偏不倚,正好落入他的掌心。

枫叶上的脉络,在晨光下清晰可见,一如人体的经络。

盲童的指尖轻轻拂过叶脉,随即手腕一抖,将那片枫叶轻轻掷入身前的溪流之中。

奇异的一幕发生了。

那片枫叶,并未随波逐流,而是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玄奥的轨迹,时而急转,时而停顿,竟在方寸水面之上,自行绕行了足三里、合谷、内关等七大人体大穴的方位轨迹!

崖上,一直默默注视着这一切的涪翁,浑浊的眼中终于泛起一丝湿润的笑意。

他喃喃自语,声音轻得仿佛随时会散在风里:“火熄了,可火种……早就像蒲公英一样,被风吹进了每一个孩子的眼睛里。”

风,忽然大了起来,吹得滩涂上落叶纷飞。

成千上万的叶片在空中盘旋、飞舞,叶脉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远远望去,竟似万针待发,只待一声号令。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