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 第5章掌教首席 旭日新生证己道

宋从心其实不是擅辩之人,但两世的记忆交杂在一起,平日里又时常翻阅天书,致使她拥有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独特视角。

司马迁之父太史公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中曾详细的描述过六家要义,从诸子百家的起源传承来看便能看出来,墨家是匠人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儒家是文士看待世界的角度,法家是执掌律法的君主,纵横家是说客,阴阳家是方士,兵家是将士,农家是农民。

不同的学说流派源自不同身份的人们看待世界、看待社会以及看待君主与家国的角度,而在这其中,道家的视角是十分特别的。

道家起源于史官。

《汉书·艺文志》曾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因为看尽了世事变迁,王朝更换,读尽人间生死,离合悲欢。

故而“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自此诞生了广博而又包容、无为而又无所不为的“道”

这是宋从心的不幸,也是她的大幸。

虽然利用这种视角去看待当下世事时会像写下《酒狂》的阮籍一样,时常因为自己的“与时不合”

而感到痛苦以及心焦。

但道家所追求的正是这一种超脱世俗与时空的“局外人”

的法象思维与宏观视角,从中领悟成败存亡福祸生死的古今之道,方得虚静之心,谦卑自守。

面对天地万物,才不会生出矜骄与傲慢。

宋从心真的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原命轨中即便没有她与佛子,东海归墟灾变依旧不会爆发,因为灾厄被姬既望以及海民们用血肉之躯挡下了。

没有三十年前牺牲在东海中的先烈,三十年后的人们便不会发现残酷的真相;没有海民们上下求索的钻研与摸索,便不会有那一剂甚至能令神陨落的毒药;没有探索队炸毁龙骨沉没重溟城的魄力,没有吕赴壑喝下毒药后以身饲魔的牺牲……如今的局面,都不会是眼下这般乐观的模样。

或许会有大能觉得宋从心这个后生实在狂妄,但宋从心的这份“狂妄”

本是来源于对这片天地与凡人的敬畏,源自她对己身的谦卑。

因此,图穷匕见之后,七曜星塔内的“三方会审”

逐渐演变成了无极道门鉴明院内的辩论,并朝着失控的方向一去不复返了。

各方:你们无极道门手都伸到陌州去了,都能决定一城之主的继任和更迭了,还说不是强权迫人啊?

宋从心:都说了不是我们无极道门选的,是海民和东海选的。

各方: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插手此事,无极道门也不会过问吗?

宋从心:那要看你们怎么插手咯,引发动荡或者压迫海民那就违反仙凡条例了。

但是说真的,为了争夺自己的话语权而故意将好不容易清澈的湖水给重新搅浑,各位这是意欲何为啊?

各方:……小辈你走,你不够格,让我们跟你师父说!

宋从心: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来啊我来跟你叨!

宋从心跟各方势力争辩之时,明尘上仙便坐在一边慢悠悠地煮水烹茶,见徒弟告一段落了,便十分温情地给徒弟斟一杯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