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朕的北宋欢乐多 > 第75章 太后BGM与朝堂狼人杀

朕的北宋欢乐多 第75章 太后BGM与朝堂狼人杀

作者:周三吃瓜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20:37:00 来源:全本小说网

晨光穿透慈宁殿精致的茜纱窗,将浮尘染成跳跃的金粉。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安息香,却压不住一种奇异的、与庄严肃穆的宫殿格格不入的律动。

“咚!哒哒!咚!哒哒!”

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的鼓点,伴随着编钟清越的敲击,在空旷的殿宇间回荡。殿中央,太后一身便于活动的绛紫缠枝莲纹窄袖襦裙,发髻高绾,簪一支简洁的金凤步摇,正随着那奇特的韵律,伸展手臂,扭动腰肢,脚下踩着精准的节拍点。她神情专注,脸颊因运动而泛着健康的红晕,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眼中却闪烁着一种近乎孩童般纯粹的光亮。十几个年轻宫女分列两侧,模仿着太后的动作,虽有些笨拙,但气氛热烈。

“对!就这样!手臂再抬高些!步子跟上!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太后口中喊着号子,动作愈发流畅,仿佛全身的筋骨都被这充满野趣的旋律唤醒,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中。

殿外侍立的嬷嬷和女官们,眼观鼻鼻观心,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但眼角眉梢的抽搐却暴露了内心的惊涛骇浪。这…这成何体统!堂堂太后,竟在寝殿内领着宫女…群魔乱舞?(在她们看来)那曲子虽被苏学士美其名曰《凤鸣朝阳调》,可这节奏,这动作,分明透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市井俚俗之气!哪里还有半分母仪天下的雍容?

“好!停!”一曲终了,太后收势,气息微喘,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接过宫女奉上的温帕子擦汗,“这曲子好!筋骨都活动开了!比那些软绵绵的宫商角徵羽强多了!苏卿果然懂哀家!”

她兴致勃勃地走到一旁摆放着那卷奇特乐谱的案几旁,拿起朱笔,在谱子上勾画着:“这里…哀家觉得再加两个鼓点更带劲!还有这段,转身的动作可以再大些…嗯,就这么改!”她沉浸在“编舞大师”的角色里,浑然不觉殿外侍立者们内心的崩溃。

一个穿着靛蓝宫装、眉眼精明的中年女官悄悄挪到掌事嬷嬷刘氏身边,压低声音,带着难掩的焦虑:“刘嬷嬷,您看这…这都连着三日了!太后娘娘沉迷此道,连每日批阅宫务的时辰都耽搁了!长此以往,后宫规矩何存?若传出去…”她是尚宫局的掌印女官,最重规矩体统。

刘嬷嬷眉头紧锁,看着殿内依旧兴致盎然的太后,叹了口气:“苏学士献的羹汤和曲子,把娘娘哄住了。眼下娘娘正在兴头上,谁去触这个霉头?再者…那日御街的事,娘娘似乎也信了官家是为查案…”她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白:太后现在对官家和苏学士的“新玩意儿”正上头,劝不动。

“可也不能由着娘娘…”掌印女官还想说什么。

“由着哀家什么?”太后的声音突然从殿内传来,带着一丝不悦的冷意。她不知何时已走到殿门口,目光如电般扫过窃窃私语的两人。

刘嬷嬷和掌印女官吓得魂飞魄散,噗通跪倒:“娘娘息怒!奴婢们…奴婢们是担心娘娘凤体,怕娘娘累着…”

“哼!”太后冷哼一声,拂袖转身,“哀家精神好得很!用不着你们瞎操心!传哀家懿旨,让尚仪局再调八个乐工来,哀家要重新编排鼓点和编钟!还有,内务府新进的那批湖州软缎,给哀家和这些丫头们各裁一身新的舞衣!要窄袖束腰,方便活动的!”

看着太后重新投入“编舞大业”的背影,刘嬷嬷和掌印女官相视苦笑,眼中充满了对后宫未来的深深忧虑。这慈宁殿的BGM(背景音乐)…怕是要长久响下去了。

---

与慈宁殿的“热火朝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垂拱殿内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夕的低气压。

紫宸御座上,赵小川面无表情,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紫檀扶手。他面前宽大的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像一座沉默的火山,随时可能喷发出灼人的岩浆。而其中绝大部分,都带着刺眼的“劾”字!

“臣御史中丞王黼冒死劾奏:官家身负社稷,当垂拱而治,以德化民。然近观圣行,实令臣等忧心如焚!其一,纵容皇后孟氏,着布衣,混迹市井,于御街抛头露面,献舞娱众,形同伶优,致使天家威仪扫地,国体蒙羞!此乃牝鸡司晨之兆,祸乱宫闱之始也!其二,奇技淫巧,不务正业!所谓‘木牛流马’,惊扰朝仪,险伤大臣,徒耗国帑,贻笑大方!更有甚者,竟欲于宫内设‘车道’,变庄严庙堂为市井驰道,何其荒谬!其三…”

赵小川懒得再看下去,随手将这封引经据典、骂得酣畅淋漓的奏折丢到一旁。下面还有:

“臣礼部侍郎李邦彦泣血上奏:祖宗礼法,国之根本!皇后当居深宫,母仪天下,岂可效仿商贾贩夫之妻,行那等轻佻之举?官家不加以约束,反与之同流,扮作落难书生…此等行径,置列祖列宗于何地?置天下臣民之望于何地?臣恐长此以往,礼崩乐坏,国将不国啊!”

“臣户部给事中白时中附议:木牛流马之制,工部核算靡费甚巨!宫内修‘车道’,更需征调民夫,摊派物料,劳民伤财!值此黄河水患初平,国库空虚之际,官家不思励精图治,反行此无益之举,臣实痛心疾首!请官家立毁奇器,停罢工役,以安民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臣等附议!”

“臣等附议!”

……

一份份奏折,如同淬毒的利箭,从四面八方射向御座。矛头直指两点:皇后御街“失仪”与皇帝“不务正业”搞“木牛流马”。言辞激烈,引经据典,仿佛赵小川和孟云卿已经成了败坏朝纲、动摇国本的千古罪人。

赵小川扫视着殿下肃立的群臣。王珪老相国闭目养神,仿佛神游天外。苏轼眉头紧锁,几次欲言又止。高俅眼观鼻鼻观心,努力降低存在感。更多的臣子则是低着头,脸上表情各异,有痛心疾首的,有幸灾乐祸的,也有漠然旁观的。一股无形的压力,如同沉重的铅云,笼罩在整个大殿之上。

赵小川心中冷笑。好一个“群情汹汹”!这背后没有推手,鬼才信!寿王,你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发动舆论攻势了?想用唾沫星子淹死朕?用祖宗礼法压垮朕?顺便把皇后也拖下水?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胸中翻腾的怒火。愤怒是弱者的表现。现代管理思维告诉他,面对危机公关,最重要的是:控制信息源头,引导舆论走向,分化瓦解对手,同时…找出幕后黑手,精准打击!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带着一种奇异的平静:“诸位爱卿的奏疏,朕,都看过了。”

大殿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天子的雷霆之怒或苍白辩解。

赵小川的目光缓缓扫过众臣,最后落在御史中丞王黼身上:“王卿。”

王黼心中一凛,硬着头皮出列:“臣在。”

“王卿弹劾皇后御街献艺,有损国体。朕问你,”赵小川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皇后当日所着,可是宫中制式礼服?所佩钗环,可有逾制?”

王黼一愣:“呃…据报,是…是布衣荆钗。”

“那便是了。”赵小川点点头,“皇后微服出宫,体察民情,了解汴京市井百态,有何不可?至于献艺…”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王卿可曾亲眼所见?还是道听途说?若皇后是体恤民情,以自身才艺换取些许微薄之资,接济真正落难之人,此等仁心善举,何来‘形同伶优’之说?莫非在王卿眼中,我大宋子民,皆是可供取乐的伶人不成?”

“臣…臣不敢!”王黼额头冒汗,一时语塞。皇帝这偷换概念、避重就轻的本事…

“至于‘木牛流马’…”赵小川不等他辩解,目光转向礼部侍郎李邦彦和户部给事中白时中,“李卿弹劾其惊扰朝仪,白卿弹劾其靡费国帑。朕也想问问二位。”

他站起身,走到御阶边缘,俯视着群臣:“朕登基以来,黄河水患频仍,流民失所。赈灾、筑堤、安民,哪一样不要钱?哪一样不要力?国库空虚,是朕愿意看到的吗?”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沉痛,“朕观禁卫军往来传递军情、巡逻宫禁,皆靠双腿!效率低下,疲于奔命!若遇紧急军情,如何能快人一步?‘木牛流马’虽有小瑕,然其代步之速,远胜人力!朕着其在禁卫军中试行,验其传递消息、巡逻警戒之效,何错之有?若真能提升禁军战力,保宫禁平安,些许试制之费,难道比将士们的性命、比宫城的安全更重要吗?至于宫内修‘车道’…”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扫过白时中:“白卿户部出身,当知开源节流之道。宫内各司衙门相距甚远,文书传递、物料运送,皆需大量人力抬轿推车。若以‘木牛流马’代步,省下的人力物力,长年累月,难道不是为国库节省?朕尚未正式下旨,只是在宫内规划几段短途试行路线,便被白卿扣上‘劳民伤财’的大帽!白卿是未卜先知,还是…刻意夸大其词,危言耸听?!”

白时中被问得脸色发白,冷汗涔涔而下:“臣…臣惶恐!臣只是…只是忧心国事…”

“忧心国事?”赵小川冷哼一声,回到御座,声音重新变得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压,“朕看诸位爱卿,是忧心得过了头!捕风捉影,以讹传讹,将皇后体察民情之举污为失仪,将朕改良军备、提高效能的尝试斥为奇技淫巧、劳民伤财!更有甚者…”

他的目光如同实质般,缓缓扫过几个跳得最凶、奏折写得最刻薄的官员,包括王黼、李邦彦、白时中,还有几个附议的言官,声音陡然转冷:

“言辞激烈,捕风捉影,甚至不惜以‘牝鸡司晨’、‘祸乱宫闱’、‘国将不国’等危言耸听之词,构陷中宫,动摇国本!这究竟是忧心国事,还是…受人指使,党同伐异,欲行那扰乱朝纲、欺君罔上之事?!”

“轰!”

如同平地惊雷!整个垂拱殿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息怒!”

“臣等绝无此意!”

“陛下明鉴啊!”

被点名的几个官员吓得面无人色,噗通跪倒一片,磕头如捣蒜。其他臣子也噤若寒蝉,大气不敢出。谁也没想到,年轻的官家不仅没有在汹汹舆论下退缩,反而以退为进,条理清晰地驳斥了所有指控,最后更是图穷匕见,直接扣上了“构陷中宫”、“扰乱朝纲”、“受人指使”的惊天大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珪猛地睁开了眼睛,浑浊的老眼中精光一闪。苏轼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看着御座上那个气势陡变的年轻帝王,眼中闪过一丝激赏。高俅缩了缩脖子,暗自庆幸自己没掺和。

赵小川看着殿下跪倒一片、瑟瑟发抖的官员,心中毫无波澜。现代管理学的“冲突管理”和“危机公关”告诉他,面对有组织的攻击,一味的防守和解释是下策。必须主动出击,分化瓦解,揪出领头的,打掉他们的气焰!

“都起来吧。”赵小川语气放缓,却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淡漠,“朕,只是提醒诸位爱卿。身为朝廷命官,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奏事议事,当以事实为依据,以国事为重。切莫人云亦云,更不可沦为他人党争之工具,徒惹天下人耻笑!”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疲惫(演的)和宽容(也是演的):“至于皇后体察民情之举,朕自有分寸。‘木牛流马’试行之成效,禁卫军自会呈报。若真如诸位所言,一无是处,朕自当废止。但若于国于军有利…”他目光扫过跪着的几人,意味深长,“朕也希望诸位爱卿,能放下成见,以国事为重。”

“陛下圣明!”群臣连忙躬身齐呼,声音比刚才整齐洪亮了许多。那几个跪着的官员更是如蒙大赦,连声称是,后背的官袍已被冷汗浸透。

一场看似来势汹汹的弹劾风暴,在赵小川连削带打、软硬兼施的手段下,竟被暂时压制了下去。但殿内所有人都知道,暗流并未平息,反而更加汹涌。

---

午后的坤宁殿,气氛却与朝堂的刀光剑影截然不同。静谧,甚至带着一丝…奇异的和谐?

孟云卿端坐在书案后,面前摊开着一本厚厚的名册,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宫中女官、太监的名字、职司、以及…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备注(如:与刘太监同乡、好赌、贪杯、惧内等)。她用朱笔在一些名字旁做着标记。

赵小川则毫无形象地盘腿坐在她旁边的地毯上,背靠着书案腿,手里也拿着一份名单——正是朝堂上那几个跳得最欢的御史言官的资料。他眉头紧锁,嘴里念念有词:

“王黼,御史中丞…啧,这老小子,弹劾奏折写得最狠!出身河东王氏,与寿王正妃的娘家是世交?…懂了,铁杆寿王党!绩效分:劣!优先打击目标!”

“李邦彦,礼部侍郎…老古板一个,家里开了三个书坊?嗯…文化产业…或许可以查查他有没有偷税漏税?或者出版的书籍有无违禁内容?绩效分:差!”

“白时中,户部给事中…管钱的?家里小妾上个月刚在城东买了座三进大宅?钱哪来的?绩效分:极差!重点查经济问题!”

他一边嘀咕,一边在名单上写写画画,像极了给问题员工打绩效考评的部门主管。

孟云卿偶尔抬眼瞥一下他,看着他认真“打分”的样子,唇角微不可察地弯了弯。她放下朱笔,拿起一份刚由心腹宫女送来的密报,轻声念道:“尚服局三等女官翠缕举报:刘太监溺毙前三日,曾秘密见过尚宫局掌印女官周嬷嬷。两人在御花园假山后交谈约半柱香,神色紧张。刘太监塞给周嬷嬷一个荷包。另,周嬷嬷近日常在无人时对太后娘娘练习新舞之事摇头叹息。”

赵小川猛地抬起头,眼中精光爆射:“周嬷嬷?慈宁殿的掌事嬷嬷之一?刘能的同党?还是…寿王安插在太后身边的眼线?”他立刻联想到早晨慈宁殿外那窃窃私语的一幕。“绩效!这就是绩效!线索指向清晰!皇后,你这个‘吹哨人’机制见效了!”

孟云卿点点头,神色凝重:“周嬷嬷侍奉太后多年,深得信任。若她真是寿王的人…恐怕太后宫中一举一动,皆在寿王掌握之中。”她将密报递给赵小川,“此人,需重点监控。她摇头叹息太后练舞,或许…是想借机制造矛盾?”

“有可能!”赵小川接过密报,快速浏览,“这老虔婆!吃里扒外!”他眼珠一转,计上心头,“不过…她既然对太后的BGM不满,那正好!皇后,你最近不是常去慈宁殿‘请教’舞姿吗?”

孟云卿何等聪慧,瞬间领会了他的意图,秀眉微挑:“陛下的意思是…”

“将计就计!”赵小川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你就大大方方地去!跟太后一起研究舞步!把气氛搞得更热烈些!顺便…多‘亲近亲近’那位周嬷嬷,看看她到底有几副面孔!这叫…深入敌后,收集‘员工’负面行为证据!”

孟云卿看着赵小川那副“搞事情”的兴奋表情,无奈地摇摇头,眼底却并无反对之意。她重新拿起朱笔,在名册上“周嬷嬷”的名字旁,画了个醒目的红色三角标记。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忍冬刻意提高的通禀声:“娘娘,尚食局送新制的点心来了。”

孟云卿和赵小川对视一眼,默契地收敛了话题。赵小川也迅速从地毯上爬起来,掸了掸衣袍,恢复了帝王的坐姿(虽然盘腿坐久了有点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个提着食盒的年轻太监低眉顺眼地走了进来,将食盒放在一旁的小几上,恭敬行礼:“请官家、娘娘用点心。”他动作麻利地打开食盒盖子,里面是几样精致的糕点。

就在他盖好盖子,准备退下时,经过孟云卿身边,脚步似乎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一个极其细微、如同蚊蚋的声音,借着食盒盖合的轻微响动作为掩护,飘入孟云卿耳中:

“目标:胡三。地点:金明池畔‘快活林’赌坊。时辰:今夜亥时三刻。”

声音消失,小太监已躬身退至殿门口,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孟云卿执笔的手稳稳当当,在“胡三爷”的名字上,画下了一个代表“今晚行动”的圆圈。然后,她拿起一块小巧的荷花酥,姿态优雅地递向赵小川,声音清泠平静,仿佛只是闲话家常:

“陛下尝尝,尚食局新研制的荷花酥,清甜不腻。”

赵小川看着那块精致的点心,又看看孟云卿平静无波、却仿佛洞悉一切的眼眸,心头那点因朝堂风波带来的阴霾彻底消散。他接过荷花酥,咬了一口,酥皮簌簌落下,满口清甜。

“嗯,不错。”他点点头,目光却越过点心,与孟云卿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带着心照不宣的锐利和即将展开狩猎的兴奋。

坤宁殿内,灯火摇曳,暗香浮动。一场针对寿王左膀右臂的“绩效清算”行动,已在无声的耳语中,悄然拉开了序幕。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