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澶渊新约》的签署,如同一块投入历史长河的巨石,其涟漪迅速扩散至方方面面。西北边境紧绷的弦骤然松弛,商旅往来骤然增多,带着新交子的宋国商队和满载青盐、铁矿的西夏驼队,开始在古老的丝路支线上频繁穿梭。边境百姓终于得以喘息,原本因战备而停滞的民间贸易和小手工业,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复苏,呈现出一种久违的活力。狄咏将军麾下的边军,按照赵小川“绩效窗口期”的指示,迅速转入高强度训练和轮休,消化此前“摩擦”中的经验教训,战斗力在稳步提升。
朝堂之上,反对新政的声音虽未完全消失,却已变得微弱。实实在在的边境安定、源源不断通过新贸易协议流入国库的财富(尤其是用交子结算带来的铸币税和金融控制力),以及皇帝那套日益成熟、难以辩驳的“绩效管理体系”,让大多数官员选择了顺应大势。就连李格非这样的清流,在翻阅了沈括提交的、用详实数据证明新政带来正面“绩效”的报告后,也只能私下叹气,不再于朝会上公开反对。大势所趋,个人的道德洁癖在冰冷的绩效数据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赵小川并未因此松懈。他深知,和平与稳定是最大的绩效成果,但也最容易滋生懈怠。他在一次小范围的御前会议上,对核心班底强调:“与西夏的和平,是我们争取来的战略机遇期,不是用来享乐的假期。各部门需借此机会,梳理内部流程,优化绩效指标,解决遗留问题。吏部要加快对各级官员的新绩效考成法培训;户部、三司要确保新贸易协议执行到位,同时开始着手规划下一步的财政预算和基础设施建设;枢密院要拿出边军改革的详细时间表和绩效评估标准……”
他将一项项任务分解下去,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整个朝廷机器,在短暂的庆祝后,再次高速而精准地运转起来,只是这次的目标,从对外博弈转向了对内优化和长远布局。
---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立刻适应这种“绩效至上”的节奏,尤其是那些利益受损的群体。
汴京城西,曾经与“赵氏甘浆铺”有过勾连、试图走私盐引的商人钱四海,如今的日子就极为难过。合法的盐引难以获取,成本高昂,走私渠道又被肃政司几乎彻底斩断,他的“南北货通”商号门可罗雀,伙计走了一半,仓库里积压的货物越来越多,资金链濒临断裂。
这一日,他愁眉苦脸地坐在店内,听着账房先生汇报这个月惨不忍睹的“绩效”——亏损额再创新高。就在这时,一个穿着体面、管家模样的人走了进来,自称姓孙,是城内某位“贵人”府上的。
“钱掌柜,久仰大名。”孙管家笑眯眯地拱手,“我家主人听说钱掌柜近来生意上有些……周转不便,特命在下前来,看看是否有能帮衬的地方。”
钱四海如今是病急乱投医,连忙将孙管家请入内室奉茶:“孙管家客气了,不知贵主人是……”
孙管家摆摆手,讳莫如深:“主人名讳,不便透露。只知主人一向爱惜人才,尤其欣赏钱掌柜这样敢于闯荡的商界精英。如今朝廷新政,苛待商贾,盐铁之利尽归官有,长此以往,我等还有何活路?”
这话说到了钱四海的心坎里,他忍不住大倒苦水:“谁说不是呢!这什么绩效考成,什么新交子,分明是不给我们这些小商人留活路啊!”
孙管家压低声音:“主人深知诸位之苦。实不相瞒,主人手中有一条门路,或许能解钱掌柜燃眉之急。只是……风险不小,但利润绝对远超寻常。”
钱四海心脏勐跳,警惕又期待地问:“不知是何门路?”
“海运。”孙管家吐出两个字,“不走漕运,不经市舶司,直通南洋、甚至大食的私港。丝绸、瓷器、茶叶,在外面都是天价!只要货能出去,回来便是金山银山!”
钱四海倒吸一口凉气:“走……走海?这可是杀头的买卖!朝廷海禁虽不如前朝严厉,但私通海外……”
“富贵险中求嘛。”孙管家意味深长地笑着,“况且,如今朝廷目光都在西北和内部绩效上,对东南海防难免有所疏忽。主人在沿海颇有门路,打点妥当,风险可控。只要钱掌柜有心,提供货源和部分本金,剩下的,主人自会安排。这绩效,可比你守着这破店强多了。”
巨大的利润诱惑和濒临破产的压力,让钱四海再次心动。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一咬牙:“孙管家,此事需从长计议,容我……容我考虑几日。”
“自然,钱掌柜慢慢考虑。三日后,我再来听信儿。”孙管家满意地起身告辞。
钱四海独自坐在屋内,内心再次天人交战。陆路走私刚被严厉打击,现在又要涉足更危险的海路走私?可若不铤而走险,商号破产就在眼前……他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悬崖边上。
---
皇宫之内,赵小川正在审阅顾千帆提交的关于“捕风”计划的第一份阶段性绩效报告。报告内容不多,但指向性明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