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折骨为诗 > 第156章 科举革新

折骨为诗 第156章 科举革新

作者:奎冈金Xx3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9 17:10: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永安十四年夏,京城的科举放榜之日,朱雀大街上却少了往日的欢腾。寒门学子沈砚站在榜单前,望着密密麻麻的名字,眼中满是失落。他自幼精通农桑水利,曾改良家乡灌溉之法,让十里八乡免受旱灾之苦,可三次参加科举,皆因“重文轻武、重理论轻实务”的科考制度,屡屡名落孙山。

“沈兄,不必灰心。”身旁的同窗拍了拍他的肩膀,“这科举本就是为文人墨客设立的,像我们这般精通实务、不善经义的,终究难入考官法眼。”

沈砚苦笑一声,心中满是不甘:“我大胤疆域辽阔,民生之本在于农桑水利,国防之固在于军政武备。可科举只重经义辞藻,选拔出的多是纸上谈兵之辈,像我们这样的实务人才,难道就无报国之门?”

这番话,恰被微服私访的萧承佑听在耳中。少年帝王站在人群后,心中五味杂陈。自推行科举革新增设“实务策论”后,虽选拔出一批实用人才,但传统科举“重文轻武、重理论轻实务”的弊端仍未根除。武将子弟因不善经义,难以入仕;实务人才因不符合科考传统,报国无门。

回到宫中,萧承佑将所见所闻告知云暮,语气中满是忧虑:“母后,科举虽经革新,但仍有诸多弊端。武将子弟与实务人才难以入仕,朝廷错失了许多可用之才。长此以往,恐不利于大胤的长远发展。”

云暮正翻阅着各地呈上来的奏折,闻言放下笔,神色凝重:“陛下所言极是。盛世之下,不仅需要文人墨客治理朝政,更需要文武兼备、务实能干的人才镇守边疆、发展民生。传统科举重文轻武、重理论轻实务,已难以适应如今的局势,必须进行彻底革新。”

她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本宫以为,当在科举中增设‘武科’与‘实务科’,与传统‘文科’并行。武科考核骑射、兵法、武艺,选拔能征善战的武将人才;实务科考核农桑、水利、工商、军政等实用技能,选拔能为百姓办实事的实务人才。三科独立考试,分别取士,共同为朝廷输送贤才。”

“太后此策甚妙!”萧承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增设武科与实务科,既能解决武将子弟与实务人才入仕困难的问题,又能选拔出文武兼备、务实能干的人才,为大胤发展注入新活力。”

次日早朝,萧承佑在朝堂上宣布了科举革新的新方案。此令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文臣们纷纷反对:“陛下,科举制度沿用千年,以经义取士乃是祖制,岂能轻易更改?增设武科与实务科,恐会降低科举的文化水准,影响朝廷的治理质量。”

武将们则表示支持:“陛下,我朝武将子弟多精通骑射兵法,却因不善经义而难以入仕。增设武科,既能为朝廷选拔优秀的武将人才,又能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实乃上策。”

两派争论不休,萧承佑看向身侧的云暮,寻求支持。云暮走出屏风,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诸位卿家,科举的目的是为朝廷选拔贤才,而非固守祖制。如今大胤疆域辽阔,边疆需要能征善战的武将,民生需要务实能干的人才。增设武科与实务科,正是为了弥补传统科举的不足,让各类人才都能有报国之门。”

她看向文臣们,继续说道:“文科仍以经义取士,选拔治理朝政的文官;武科与实务科则选拔武将与实务人才,三者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共同为大胤的长治久安效力。这并非降低科举水准,而是让科举制度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如今的盛世局势。”

楚怀瑾此时已从北疆回京述职,作为首席辅政大臣,他出列支持:“太后所言极是!臣在北疆所见,许多优秀的军官精通骑射兵法,却因科举制度的限制,难以晋升;许多地方官员精通农桑水利,却因不善经义,难以入仕。增设武科与实务科,实乃民心所向、国之所需。臣愿推荐北疆优秀军官参与武科监考,确保武科考试的公平公正。”

有了云暮与楚怀瑾的支持,文臣们的反对声音渐渐平息。萧承佑当即拍板:“传朕旨意,即日起,科举增设武科与实务科,与文科并行;武科由兵部牵头,邀请北疆优秀军官与朝中武将共同监考;实务科由户部、工部、兵部共同牵头,邀请精通农桑、水利、工商、军政的官员与学者共同监考;三科考试独立进行,分别取士,择优录用。”

“臣遵旨!”群臣齐声领命。

科举革新的消息传出,朝野上下一片欢腾。武将子弟与实务人才纷纷踊跃报名,京城的武学馆与实务学堂人满为患。沈砚得知消息后,激动得彻夜难眠,立刻报名参加实务科考试。

为确保武科考试的公平公正,楚怀瑾从北疆挑选了十名战功赫赫、品行端正的优秀军官,前往京城参与监考。他亲自对这些军官进行培训,强调道:“武科考试关乎朝廷选拔武将人才,务必公平公正,严格考核,选拔出真正能征善战、忠诚报国的人才,绝不能让庸碌之辈混入其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折骨为诗请大家收藏:()折骨为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军官们齐声领命:“将军放心!我等定当严格监考,绝不徇私舞弊!”

科举考试当日,京城的考场分为三处,分别进行文科、武科与实务科考试。文科考场内,学子们奋笔疾书,阐述经义辞藻;武科考场内,考生们骑马射箭、演练兵法,英姿飒爽;实务科考场内,考生们围绕农桑、水利、工商、军政等议题展开策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方案。

沈砚在实务科考试中,针对江南地区的水利问题,提出了“修堤筑坝、开渠引流、蓄水防旱”的详细方案,方案切实可行,得到了考官们的高度认可。武科考试中,楚怀瑾的侄子楚峰表现优异,骑射精准,兵法娴熟,被考官们一致评为武科状元。

放榜之日,朱雀大街上人头攒动,三科榜单前都围满了人。沈砚看着实务科榜单上自己的名字,激动得热泪盈眶。楚峰则身披红袍,骑着高头大马,在街道上巡游,接受百姓们的祝贺。

此次科举,共选拔出文科进士五十名、武科进士三十名、实务科进士四十名。萧承佑在太和殿亲自召见这些新科进士,对他们寄予厚望:“诸位皆是我大胤的栋梁之才,无论文科、武科还是实务科,皆有报国之门。希望你们日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勉理政,忠诚报国,为大胤的盛世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科进士们齐声领命:“臣等定不负陛下厚望,为大胤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后,这些新科进士被分配到各地担任官员。文科进士进入翰林院或地方政府,治理朝政;武科进士进入军队,镇守边疆;实务科进士则被分配到户部、工部、兵部等部门,或前往地方负责农桑、水利、工商等事务。

沈砚被任命为江南水利使后,亲自深入江南各地,实地考察水利情况,按照自己在考试中提出的方案,组织百姓修堤筑坝、开渠引流。不到一年,江南的水利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成功抵御了当年的洪涝灾害,水稻产量也大幅增长,百姓们丰衣足食。

楚峰则被分配到北疆,跟随楚怀瑾镇守边疆。他作战勇猛,指挥有方,很快便立下战功,成为北疆军中的新锐将领。

科举革新的成效日益显着,一批文武兼备、务实能干的人才脱颖而出,为大胤的后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民间传唱着“科举革新,人才辈出;文武并重,实务为先;帝后贤明,盛世绵延”的歌谣,对新政的认可度达到了新的高度。

长乐宫的暖阁内,云暮看着各地呈上来的奏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科举革新的成功,不仅解决了武将子弟与实务人才入仕困难的问题,更让大胤的人才选拔制度更加完善,为盛世的长久延续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晚晴轻声道:“太后,科举革新成效显着,各地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真是可喜可贺。”

“是啊。”云暮点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人才是国之根本,只有让各类人才都能有报国之门,才能让大胤的江山长治久安。如今,文科、武科、实务科并行,人才辈出,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此时,楚怀瑾的奏折也已送达,奏报北疆武将子弟入仕后表现优异,军队战斗力进一步提升。萧承佑看完奏折后,下令重赏新科进士与监考官员,同时要求礼部继续完善科举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核内容与标准,确保科举制度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夜色渐深,京城的万家灯火亮起,与天边的星河交相辉映。萧承佑站在太和殿的露台上,望着眼前的盛世景象,心中满是坚定。他知道,科举革新的成功,离不开母亲的运筹帷幄,离不开楚怀瑾的支持与协助。他定要继续推行新政,完善制度,让大胤的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公正,让各类人才都能施展才华,让这海晏河清的盛世,永远延续下去。

而云暮坐在长乐宫的窗前,望着远处的御花园,心中满是感慨。从皇后到太后,她辅佐两任帝王,推行多项新政,只为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如今,科举革新成功,人才辈出,大胤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她相信,在萧承佑的带领下,在众多贤才的辅佐下,大胤的江山定能长治久安,海晏河清的盛世定能永远延续。

喜欢折骨为诗请大家收藏:()折骨为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