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5章 九五 · 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译文:终止闭塞,大人吉祥。时刻警惕着“将要灭亡,将要灭亡”,就会像系结于丛生的桑树一样牢固。

含义:否塞的局面将要被终止(休否),君子(大人)的机遇来临,吉祥。但必须时刻保持“其亡其亡”的警惕心,居安思危,这样其事业才能像系在根深叶茂的桑树林上一样稳固。

九五故事:

岐山之下,周国的土地上,春风拂过田野,带来粟麦抽穗的清香。与朝歌的奢靡和血腥不同,这里的一切都透着秩序与生机。周侯姬发——后世尊称的周武王,站在新建的祭坛前,目光如炬,望向东方。他的父亲文王姬昌,在羑里之囚中积郁成疾,最终未能亲眼看到天下否塞的终结,但临终前紧握姬发的手,叮嘱道:“殷商其亡乎?其未亡乎?须时时警惕,如履薄冰。”

如今,姬发继位已三年。三年来,他广施仁政,整顿军备,接纳来自四方的贤士。太师疵、少师强的投奔,不仅带来了殷商的礼器乐谱,更带来了天命转移的明确信号。姜子牙,那位在渭水之滨垂钓的奇人,已成为军师,日夜操练兵马,筹划大计。

这一日,孟津之地,诸侯云集。

旌旗蔽日,战马嘶鸣。来自八百诸侯的代表,齐聚在周军大营外。他们中,有深受纣王暴政之苦的东方小国君主,有暗中支持周国多年的西部部落首领,还有从朝歌逃出的殷商旧臣。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对否塞世道的愤懑,和对新生的渴望。

姬发身穿玄端朝服,手持玉圭,登上高台。他的声音洪亮而沉稳,穿透了喧嚣:“诸位!今日会盟,非为私利,乃为天下苍生!殷商无道,纣王暴虐,酒池肉林,炮烙忠良。天地不交,万物不通,此乃否塞之极!我等奉天命而行,欲终止这黑暗闭塞(休否),还天下一个清平!”

台下爆发出一阵欢呼。许多诸侯激动地挥舞手臂,高呼:“周侯万岁!伐纣!伐纣!”

姜子牙站在姬发身侧,银须飘洒,眼神锐利。他低声道:“大王,民心可用,军心可用。然则,否极泰来之际,最忌骄躁。殷商六百年基业,根深蒂固,纵有千般不是,亦不可小觑。”

姬发微微颔首,抬手压下欢呼,朗声道:“诸君热忱,姬发感念。然,我有一言,愿与诸君共勉——”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一字一句道:“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众诸侯安静下来,面露不解。

姬发解释道:“此乃《易》之教诲。‘其亡其亡’,便是要我等时刻警惕,殷商是否将亡?我等是否将亡?居安思危,如履薄冰。唯有如此,我等的事业才能像系结在根深叶茂的桑树林上一样,稳固难摧!”

他走下高台,来到诸侯中间,声音愈发恳切:“今日会盟,兵强马壮,看似胜券在握。然,纣王虽昏,朝歌仍有数十万大军。费仲、恶来等奸佞,盘踞朝堂,树大根深。若我等因一时之势而骄,必遭反噬!故,伐纣之举,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步步为营。”

姜子牙接口道:“大王所言极是。老臣近日观测天象,虽吉兆显现,然东方煞气未消。我等需进一步整顿军纪,详查敌情,联合内应,方可万无一失。”

诸侯中,一位来自东方的老者颤巍巍道:“周侯仁德,老朽感佩。然纣王暴戾,若听闻会盟之事,必派大军征讨。我等……当真准备妥当了吗?”

姬发握住老者的手,郑重道:“老人家放心。周军虽非百万之众,然上下同心,纪律严明。我已下令,军中不得欺凌百姓,不得滥杀降卒,一切行动,皆以‘仁’字为先。此非仅凭武力,乃凭德行稳固人心,如桑根深扎大地。”

会盟结束后,姬发并未急于发兵,而是开始了更细致的准备。

周军大营内,日夜操练不休。

姜子牙亲自督导阵型。他创制“六韬”阵法,士兵们依令而行,进退有度。烈日下,汗水浸透甲胄,却无人抱怨。因为他们知道,每一声号令,都关乎天下否塞的终结。

姬发则频繁巡视各营。他走入士兵中间,询问饮食起居,查看兵器马匹。一次,他发现一名校尉因急于求成,鞭打了一名动作稍慢的新兵。姬发当即召集全军,严惩该校尉,并再次重申:“‘其亡其亡’!若我军中已有欺凌之事,何谈伐纣救民?纪律不存,则根基动摇!望诸君时刻自省!”

那名被鞭打的新兵热泪盈眶,日后成为军中悍卒,誓死效忠。

与此同时,派往朝歌的细作不断传回消息。

费仲和恶来果然已得知孟津会盟之事。朝歌城内,一片恐慌。帝辛闻报,暴跳如雷,下令集结大军,命恶来为主将,费仲督军,准备西征。

但商军内部,早已离心离德。许多将领和士兵,对比干之死记忆犹新,对炮烙之刑心有余悸,士气低落。加之连年大兴土木,国库空虚,军备废弛,所谓的数十万大军,实则外强中干。

姜子牙根据细作情报,制成沙盘,与姬发及众将推演战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王请看,”姜子牙指着沙盘上朝歌周边的地形,“商军虽众,然人心离散。我军可联合微子、箕子等内应,散布檄文,动摇其军心。牧野之地,地势开阔,利于我军车阵展开。届时,以仁义之师,击不义之众,必可一战胜之。”

姬发凝视沙盘,沉默良久,方道:“太公之策,甚善。然,我仍忧心——若战事迁延,百姓受苦;若一击不中,反遭其害。‘其亡其亡’,此言如警钟长鸣啊。”

他转身对弟弟周公旦道:“旦,你素来谨慎。我命你负责后勤粮草,务必确保万无一失。粮道畅通,则军心稳定,如桑根滋养枝叶。”

周公旦领命而去,日夜督查,在后方建立了牢固的补给线。

夜晚,姬发常独自登上岐山,仰望星空。

他想起父亲文王的教诲,想起比干剖心的惨状,想起微子、箕子还在朝歌煎熬。天下否塞太久,黎民百姓如陷水火。如今,终止闭塞的机遇就在眼前(休否),他肩负的不仅是周国的命运,更是天下的期望。

“其亡其亡……”他喃喃自语,寒风吹动他的衣袍,却吹不散他眼中的坚定,“唯有如此警惕,方能系天下于苞桑,稳固不摇。”

姜子牙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轻声道:“大王,天命在周,然天命亦在民心。您今日之警醒,正是来日胜利之基石。老臣观测星象,紫气东来,吉兆已显。当断则断。”

姬发回首,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太公,传令下去:三日之后,誓师伐纣!然,行军途中,每日皆诵‘其亡其亡’,令全军不敢有丝毫懈怠!”

“诺!”

三日后的清晨,周军誓师。

猎猎旌旗下,姬发一身戎装,手持黄钺,立于战车之上。八千虎贲,三百战车,以及诸侯联军,列阵于野,肃杀无声。

姬发高声诵读檄文,历数纣王罪状,声音传遍四野:“……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此战,非为征伐,乃为吊民伐罪,终止否塞!”

“终止否塞!吊民伐罪!”三军齐呼,声震天地。

大军开拔,向东而行。

每一步,都踏着谨慎与决心。探马前出百里,哨岗遍布沿途。军纪严明,不扰百姓,所过之处,民众箪食壶浆以迎。

而在朝歌,费仲和恶来正强迫大军出征。商军士兵们面带菜色,眼神惶恐,许多人在途中便开始逃亡。

否塞的坚冰,在周军这棵“苞桑”的稳固推进下,正悄然碎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姬发站在战车上,眺望东方朝歌的方向。那里,有他必须倾覆的黑暗,有他必须拯救的苍生。他的心中,没有狂喜,只有沉甸甸的责任,和那句时刻回响的警言——“其亡其亡”。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周武王姬发在孟津会盟诸侯、誓师伐纣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的警惕之心,生动阐释了否卦九五爻“休否,大人吉”的深刻智慧。在天下否塞即将被终止的关键时刻(休否),周武王作为“大人”把握住了历史机遇,获得吉祥征兆。然而,他并未被初步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反复强调居安思危、如履薄冰的警示(其亡其亡),通过整顿军纪、详查敌情、稳固后勤等一系列措施,使伐纣大业如同系结于根深叶茂的桑树林般牢固难撼(系于苞桑)。这深刻揭示了在否极泰来的转折点上,君子不仅需要抓住时机,更需保持极致的谨慎与自省,方能确保事业的持久稳固,为最终的倾覆否塞、迎来喜悦奠定坚实基础。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