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1章 火雷噬嗑(离上震下)+初九 · 屦校灭趾,无咎。

火雷噬嗑(离上震下)

卦辞: 亨。利用狱。

含义: 亨通。有利于处理刑狱之事。噬嗑卦上卦为离,代表火、光明;下卦为震,代表雷、动。卦象如口中含物,阻碍上下相合,必须咬断(噬)而后方能合拢(嗑)。象征遇到阻碍,需用雷霆手段(震)和明察秋毫的智慧(离)去果断解决,尤其是用于惩治罪恶、断案决狱。它阐述了克服障碍、消除隔阂、整饬秩序的原则。

故事:执法者——皋陶的刑狱之镜

在舜帝时代,天下大治,但人性复杂,作奸犯科之事仍时有发生。有一位名叫皋陶的贤臣,被任命为大理(最高司法官),他面色青绿,铁面无私,相传其座下有一头名为“獬豸”的神兽,能辨曲直。皋陶断案如神,执法如山的过程,正是噬嗑卦“明罚敕法”精神的深刻体现。

初九 · 屦校灭趾,无咎。

爻辞: 戴上脚枷,遮没了脚趾,没有灾祸。

含义: 对初犯的轻微过错,施以轻刑(如脚枷),惩戒其身体末端(趾),使其感到羞耻而不敢再犯。这种小惩大诫,是为了避免其将来酿成大祸,故而没有灾祸。

初九故事:

暮色四合,陶唐村笼罩在一片压抑的寂静里。

村中央的空地上,火把噼啪作响,映照着村民脸上复杂的情绪——愤怒、怜悯、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恐。

人群中央,跪着一个瘦弱的年轻人,名叫阿禾。他衣衫褴褛,头发散乱,脸上还带着挣扎时留下的泥痕。他死死低着头,肩膀微微颤抖,不敢看周围任何一个人。

他身边,站着怒气冲冲的里正和几名壮硕的村民。里正手里拎着两只被拧断脖子的母鸡,鸡毛上还沾着暗红的血迹。

“皋陶大人到!”一声通传打破了沉寂。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通道。

一个身影缓步走来,并未身着华丽官服,只是一袭简朴的麻衣,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面容奇特,隐隐泛着青绿之色,仿佛古玉雕琢,眼神沉静如深潭,正是被舜帝委以重任,执掌天下刑狱的大理——皋陶。

他身后,跟着一头形态奇异的走兽,羊身,独角,目射金光,正是能辨曲直、识忠奸的神兽——獬豸。它安静地随行,目光扫过人群,带着一种洞彻灵魂的清澈。

“大人!”里正急忙上前,将死鸡往前一送,愤慨道,“请您为小民主持公道!这阿禾,偷了我家仅存的三只下蛋母鸡,还当场打死两只!人赃并获!”

人群一阵骚动,议论声嗡嗡响起。

“真是造孽啊!里正家也不宽裕……”

“这阿禾,平日里看着老实巴交,怎会做出这种事?”

“饿极了呗,今年收成不好,他家就他一个劳力,老娘还病着……”

“那也不能偷啊!还下这么重的手!”

皋陶没有说话,目光落在阿禾身上。那年轻人感受到注视,抖得更厉害了。

“抬起头来。”皋陶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阿禾颤巍巍地抬起头,脸上满是泪水与恐惧,嘴唇翕动,却发不出声音。

“为何行窃?”皋陶问。

“我……我娘……她病得厉害,就想……就想给她补补身子……”阿禾的声音带着哭腔,断断续续,“我……我没想都打死……它们叫……我害怕……”

里正怒道:“狡辩!害怕就能下死手?这就是你偷东西的理由?”

阿禾绝望地闭上眼,泪水滚落。

皋陶看向里正:“他所言,其母病重,可是实情?”

里正一愣,语气稍缓:“这……他娘确实病了些时日。可这也不是他偷窃伤物的借口啊大人!”

皋陶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转向阿禾,更深处,似乎看到了这年轻人背后的困顿与无奈。他沉默片刻,对身后的随从示意。

随从会意,很快取来一副用硬木制成的刑具——脚枷。那是由两块厚木板中间挖孔制成,合拢后正好将犯人的双脚踝套住,限制行动,却又不会造成严重的肢体损伤。

“给他戴上。”皋陶下令。

村民们都屏住了呼吸。

阿禾脸上血色尽褪,认命般地闭上了眼睛。

“咔哒”一声,脚枷合拢,锁死。阿禾的双脚自脚踝以下被牢牢固定在这沉重的木枷之中,脚趾几乎被完全遮盖(屦校灭趾)。

“里正,”皋陶再次开口,“他偷了你三只鸡,打死两只。按律,窃盗需赔偿。他既无力偿还,便罚他为你家劳作,直至偿还清鸡只的价值,并额外劳作一月,以示惩戒。劳作期间,此枷不得卸下。你可能接受?”

里正看着戴着沉重脚枷、狼狈不堪的阿禾,又看看手中死去的母鸡,心中的怒火消了大半,叹了口气:“全凭大人做主。”

皋陶这才面向所有村民,声音清晰地传遍全场:

“阿禾行窃,证据确凿,其行虽恶,然念其初犯,事出有因,尚未铸成大错。”

他指着阿禾脚上的木枷:“此刑,名为‘屦校’。校者,木囚也。灭趾,非为伤其体肤,断其筋骨,而在于‘耻其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村民的脸:“让他戴着这枷锁,行走于人前,感受众人目光,知其行为之耻。罚其劳作,偿其罪责,知其所得皆需汗水换取。”

“若因其一时之过,便断其手,或囚其终身,乃是绝其自新之路,或逼其铤而走险,沦为真正大恶之徒。此非立法之本意。”

皋陶的声音沉静而有力,如同磐石落地:“今日小惩,意在戒其明日之大恶。使其知耻而后勇,改过以自新。如此,对其本人,对乡里,方可谓——无咎。”

“无咎……”村民们低声咀嚼着这两个字,看着阿禾那副既可怜又可气的模样,心中的愤懑渐渐被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取代。

是啊,若是重罚,这阿禾和他病重的老娘,恐怕就真的没有活路了。而这小小的惩戒,既让他受了罪,丢了面子,也给了他和他的家一条改正和活下去的路。

阿禾跪在地上,听着皋陶的话,看着自己脚上沉重的木枷,感受着那份屈辱与束缚,最初的恐惧慢慢被巨大的羞愧淹没。他想起病榻上母亲的呻吟,想起自己一时的糊涂与慌乱,泪水再次涌出,但这一次,里面多了悔恨。

接下来的日子,陶唐村的村民们每天都能看到阿禾戴着那副显眼的脚枷,艰难地在里正家的田地里劳作。

起初,他恨不得把头埋进土里,躲避所有目光。

但渐渐地,他发现,村民们看他的眼神虽然复杂,却少了最初的鄙夷,多了几分叹息和偶尔的帮扶。里正也没有过分苛待他,安排的活计虽重,却也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那副脚枷,沉重而羞辱,每一步都提醒着他曾经犯下的错误。但也正是这份沉重,让他无比清晰地意识到,何为对,何为错,何为廉耻。

他拼命干活,汗水浸湿了衣衫,脚踝被木枷磨破了皮,他也咬牙忍着。他只想尽快赎清自己的罪过,堂堂正正地站在人前。

一个月后,阿禾偿清了鸡只的价值。但他主动向里正提出,要继续完成额外的一月劳役。

里正惊讶地看着他。

阿禾低着头,声音却很坚定:“大人罚我,是为让我知错。我……我还想多干些日子,心里才踏实。”

里正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再说什么。

当阿禾终于卸下那副伴随了他两个月的脚枷时,他的脚踝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他感觉到的不是解脱,而是一种新生。

他变得更加沉默,也更加勤恳。他悉心照料病愈的母亲,努力耕种自家的薄田,对邻里也格外热心。村里谁家有什么重活累活,他总是默默上前帮忙。

人们渐渐忘了那个偷鸡的阿禾,只记得这个吃苦耐劳、懂得感恩的年轻人。

后来,村里遭遇山洪,阿禾不顾危险,救出了被困的里正家的小孙子。

里正老泪纵横,紧紧抓着他的手,半晌说不出话来。

再后来,阿禾凭借自己的勤劳,日子渐渐有了起色,还娶了邻村一个善良的姑娘。

许多年后,他已是儿孙满堂,常常对着绕膝的孙辈,讲起自己年轻时那段不光彩的往事,以及那位面容青绿、执法如山却心怀仁恕的皋陶大人。

“那时啊,爷爷戴着沉重的木枷,每一步都走得艰难……”他摸着孙儿的头,眼中没有怨恨,只有深深的感慨,“可正是那副枷锁,锁住了爷爷走向歧路的脚,也点亮了爷爷往后人生的路。皋陶大人说的对,‘小惩大诫’,是为了避免‘大祸’啊!”

月色如水,映照着老人平静而满足的脸庞。

通过皋陶处理年轻人阿禾因饥饿偷鸡的案件,生动阐释了噬嗑卦初九爻辞“屦校灭趾,无咎”的深刻含义。面对初犯且情有可原的过错,皋陶并未施以重刑,而是采用戴上脚枷、罚其劳作的方式,旨在“耻其心”而非“伤其体”。这种“小惩大诫”的智慧,既让犯错者付出了代价,感受到了耻辱,又为其保留了改过自新的机会与尊严,最终促使阿禾深刻悔悟,走上正途。这正体现了司法的根本目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适度的惩戒避免未来更大的灾祸,从而达到“无咎”的圆满结果。整章故事突出了刑罚的教化功能与执法者的人文关怀,为噬嗑卦的“利用狱”奠定了“公正”与“仁恕”并存的基调。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