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寺的晨钟刚过三遍,沈青竹已坐在禅房的蒲团上。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落在他摊开的《灶王经》上,书页间还夹着那片从归墟带出来的凝神草叶子,早已干透,却仍带着淡淡的清香。
自归墟归来,他总觉得体内有股气在徘徊,像找不到出口的溪流。功德金光虽在缓慢恢复,却始终隔着一层薄纱,运转到膻中穴时便会滞涩,引得胸口阵阵发闷。
“是心境未通。”了尘和尚的虚影不知何时出现在禅房角落,手里捻着串不存在的佛珠,“归墟一役,你虽守住了阴阳枢,却也见了太多生死,执念藏在心底,成了修行的阻碍。”
沈青竹抬头,看着老和尚虚幻的面容,忽然想起归墟里那些散落的白骨,想起被魔神残魂蛊惑时的动摇,指尖不自觉地握紧。“如何才能通透?”
“去后山看看吧。”了尘和尚笑了笑,虚影渐渐淡去,“你守护的,不只是人,还有天地间的生机。”
后山的坡地果然如他所言,蒲公英开得正盛。白色的绒毛在风中此起彼伏,像一片流动的雪。沈青竹蹲下身,看着一株刚抽出花茎的蒲公英,根部还沾着归墟带回的泥土——那是他特意种下的,想让归墟的阴霾也沾沾人间的阳气。
忽然,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绒毛纷纷飞起,却没有四散,反而绕着他旋转起来,像个白色的旋涡。更奇异的是,绒毛接触到他皮肤的瞬间,竟化作点点微光,顺着毛孔钻进体内,与他的功德金光交织在一起。
“这是……”沈青竹心头一震。他能感觉到,这些微光带着纯净的生机,正是他体内缺失的“活气”。归墟的阴寒之气让他的功德金光偏向刚硬,而蒲公英的生机恰好中和了这份凛冽,让气流变得柔和而绵长。
他索性盘腿坐下,任由蒲公英的微光涌入体内。那些滞涩的经脉仿佛被温水浸泡,原本卡顿的功德金光开始顺畅流转,在丹田处与灰金丹珠交汇。丹珠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快,表面竟裂开细密的纹路,像是有什么东西要从里面破壳而出。
“轰隆——”
体内仿佛响起一声惊雷。沈青竹只觉得眉心一热,阴阳眼看到的世界突然变得不同——他能看见蒲公英的根须在泥土里蜿蜒,能看见阳光顺着叶脉流淌,甚至能看见空气中漂浮的细小灵韵,像无数跳动的萤火。
这是……天地的呼吸?
他忽然明白了。所谓机缘,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奇遇,而是于细微处见真章。他守护人间烟火,草木便以生机相赠;他敬畏天地规则,自然便以灵韵相哺。归墟里的厮杀是考验,而此刻蒲公英的馈赠,才是真正的顿悟。
灰金丹珠在丹田内彻底碎裂,化作无数光点,与涌入的生机、功德金光交融,最终凝聚成一颗半透明的丹珠,里面既有金光流转,又有绿意盎然,像藏着一片微型的天地。
“这是……阴阳金丹?”沈青竹喃喃自语。《灶王经》的残页里提过,修行到极致,可将阴阳二气凝于丹中,既能驱邪镇煞,又能滋养生机,是无数降妖者梦寐以求的境界。
他站起身,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却又收放自如。指尖轻弹,一道柔和的金光落在枯萎的凝神草上,草叶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重新焕发出淡金色的光泽。
“沈大哥!”小满抱着个竹篮跑过来,里面装着刚摘的野果,“王大娘说你在这儿,让我给你送点吃的。”他看到重新焕发生机的凝神草,眼睛瞪得溜圆,“这草……活了?”
沈青竹笑了笑,揉了揉他的头发:“是这片土地不想让它死。”
两人往寺庙走时,路过丫蛋的坟头。坟上的蒲公英开得格外繁茂,白色的绒毛几乎将坟包盖住。一阵风吹过,绒毛纷纷飞起,其中一缕竟落在沈青竹的衣襟上,像在轻轻点头。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魔神的威胁仍在,世间的邪祟未绝,但他已不再是从前那个仅凭一腔热血的少年。阴阳金丹在体内流转,阴阳眼能辨虚实,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守护的真谛——不是一味强硬,而是刚柔并济,像这蒲公英,既能乘风而起,也能落地生根。
回到禅房时,《灶王经》的最后一页忽然自动翻开,空白的纸页上竟缓缓浮现出几行字:“阴阳相济,方为大道;守正出奇,生生不息。”字迹很快又淡去,仿佛从未出现过。
沈青竹握紧经书,走到窗边。远处的黑水河泛着粼粼波光,林家村的炊烟在晨雾中袅袅升起,静心寺的钟声再次响起,清越而坚定。
他知道,新的机缘已至,新的征程也即将开启。但这一次,他不再迷茫,不再孤军奋战。体内的阴阳金丹流转着天地的韵律,身边有等待他的人,身后有需要守护的人间烟火。
这大道,他会一步步走下去,带着蒲公英的生机,带着钟声的余韵,带着那份于细微处悟得的真谛,走出属于自己的,平衡阴阳的光明路。
《灶王爷的赊账簿》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灶王爷的赊账簿请大家收藏:()灶王爷的赊账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