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灶神的味觉:庶女厨娘逆袭录 > 第259章 火起家门

阿福的灯笼晃得人眼晕,苏小棠接过烫金请帖时,指腹被"苏"字的金粉硌得发疼。

春祭二字在暮色里泛着冷光,像根细针扎进她心口——上回踏足苏家老宅,还是十岁那年,她蹲在祠堂外的青石板上啃冷馒头,看嫡姐沈婉柔捧着新绣的百子千孙图给老夫人看,绣绷上的金线比她全年的月钱还亮。

"不去。"她把请帖往袖中一塞,转身要往灶房走。

陆明渊却先一步挡住去路,月光落进他眼底,像淬了层薄冰:"你当春祭是寻常家宴?

他们摆这帖子,是要在列祖列宗跟前坐实你'离宗'的名分。"他屈指叩了叩请帖边缘,"若你不去,苏家祠堂的族谱上,永远只有'苏门庶女,流寓外宅'八个字。"

苏小棠的脚步顿住。

夜风卷着灶房飘来的姜香钻进衣领,她忽然想起母亲咽气前攥着她的手,指甲几乎掐进肉里:"等你能站在最亮的灶前......"那时她只当是病中呓语,如今才懂,最亮的灶前从不在御膳房,而在苏家祠堂的供桌旁——那里供着苏家七代厨娘的牌位,藏着棠火的根。

"我去。"她翻出袖中的请帖,金粉在掌心蹭出一片斑驳,"但宴席我来操办。"

陆明渊挑眉:"春祭家宴历来由大房掌厨,你这是要虎口夺食?"

"他们要名分,我便给他们体面。"苏小棠扯了扯腰间的银勺,那是母亲留下的最后一件物什,"祖宗爱吃什么,我比他们清楚。"

苏家老宅的偏院比她记忆中更冷。

老榆树上还挂着去年的冰棱,几个穿灰布衫的仆役抱着胳膊靠墙站,见她带着三个学徒抬着竹筐进来,立刻交头接耳:"到底是开饭馆的,连锅都要自己带。听说要做什么'棠火煨八宝',也不怕闪了舌头。"

苏家族长苏伯年的三儿媳率先发难。

这女人梳着攒心髻,腕子上的翡翠镯子碰得叮当响:"小棠啊,春祭是大事,灶上的规矩讲究......"

"三婶是嫌我手艺上不得台面?"苏小棠弯腰解竹筐,里面码着云南的宣威火腿、太湖的糯米、山东的柿饼,每样都裹着潮润的草纸,"去年太后寿宴,我用这八宝煨了罐坛子肉,太后说比当年她奶娘做的还香。"她抬眼笑,"难不成苏家列祖列宗的嘴,比太后还刁?"

周围顿时静了。

三儿媳的翡翠镯子"当啷"掉在地上,她蹲下去捡,耳尖红得要滴血。

苏伯年从正房出来,手里攥着铜水烟袋,烟锅里的火星子一明一灭:"小棠有这份心是好,只是......"

"爷爷。"苏小棠打断他,从学徒手里接过陶瓮,瓮身还带着窑温,"我娘说过,苏家的灶火,该由最懂火候的人守着。"她指腹抚过瓮口的莲花纹,"当年太奶奶就是用这瓮煨了八宝,才让苏家在金陵城站稳脚跟的。"

苏伯年的水烟袋"啪"地磕在石阶上。

他盯着那陶瓮看了半晌,忽然咳嗽起来:"去后园搭灶吧,别碍着正院的香火。"

搭灶的活计干到三更天。

学徒阿梅揉着酸痛的腰抱怨:"这偏院的土硬得跟石头似的,砌个灶台比在御膳房雕花还难。"苏小棠蹲在灶前扇风,火星子劈里啪啦溅在她靛青围裙上,"难才对。"她望着渐起的火势,"当年我娘被逐出宫,在破庙搭灶给我做饭,风一刮灶就塌,她就用身子护着锅......"

话音未落,身后传来脚步声。

陆明渊抱来一捆松枝,松针上还沾着夜露:"我让人去城南买了新瓦,明早就能送来。"他蹲下来帮她添柴,火光映得他眉眼柔和,"需要我帮你查查祠堂的旧账?

听说苏家这几年的春祭供品,都是从福来楼采买的。"

"不用。"苏小棠往瓮里加最后一把桂圆干,甜香立刻裹着热气窜出来,"我要他们尝尝,什么才是苏家的味道。"

后半夜起了雾。

苏小棠裹着陆明渊的大氅坐在灶边,看陶瓮上的水珠顺着莲花纹往下淌。

祠堂的飞檐在雾里若隐若现,像座浮在云里的塔。

她摸了摸衣襟里的檀木匣,那里装着母亲的白发,发尾的红绳被她摸得发亮。

"明儿一早。"她对着渐弱的灶火轻声说,"我要先敬祖先,再分长幼。"

雾里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咚——"的一声,惊得檐下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振落的晨露滴在陶瓮上,"啪"地溅起一小团白汽。

晨雾未散时,祠堂前的铜盆里燃着柏枝,青烟裹着松木香往飞檐上窜。

苏小棠系着靛青围裙立在供桌前,陶瓮的盖子刚掀开一道缝,甜香便像活物般窜出来,撞得供桌上的烛火都晃了晃。

"一敬开基祖婆。"她捧起青瓷碗,碗底还凝着细密的水珠。

碗里的八宝煨得透烂,火腿的咸、糯米的糯、柿饼的甜在热气里缠成一股,直往人鼻腔里钻。

大房的三儿媳站在廊下,翡翠镯子在袖中晃了晃,终究没敢再开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灶神的味觉:庶女厨娘逆袭录请大家收藏:()灶神的味觉:庶女厨娘逆袭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二敬太奶奶。"第二碗递出时,苏伯年的水烟袋在石凳上敲了两下。

他眯着眼睛盯着那碗羹,喉结动了动——四十年前他娶亲那日,太奶奶也是用这陶瓮煨了八宝,红漆食盒捧出来时,整个苏宅的麻雀都围在檐下不肯走。

"三敬我娘。"第三碗放在最里侧的牌位前。

苏小棠的指腹蹭过牌位上"苏门杨氏"的刻痕,檀木匣里母亲的白发隔着衣襟贴着心口,烫得她眼眶发酸。

廊下突然响起抽鼻子的声音,是二房的小孙女儿,蹲在门槛边舔着嘴角:"阿娘,这糖糕比福来楼的甜。"

布完供菜,苏小棠转身时,二十余张八仙桌已坐得满满当当。

三儿媳捏着筷子尖,盯着碗里的八宝直犯怔——她昨日还托人去福来楼订了二十坛蜜枣,说苏家的春祭不能寒酸,此刻倒显得那蜜枣甜得发腻,哪里及得上眼前这碗的半分滋味。

"都动筷子吧。"苏伯年的水烟袋没点,搁在膝头直晃。

他夹起一筷子糯米,米粒裹着火腿油光,咬下去的瞬间,往事"轰"地撞进脑子里:那年他在码头上当学徒,饿得眼冒金星,是后巷破庙里的杨氏端来一碗热粥,说"小棠他爹走得早,这碗算我借你的"。

原来这么多年,他早把那碗粥的味道,错记成了福来楼的蜜枣甜。

席间渐起响动。

二房的大郎扒拉着碗底,连掉在桌上的饭粒都捡起来吃;三儿媳的翡翠镯子磕在碗沿上,她也不躲,只盯着碗里嘀咕"怎么和我小时候吃的......";最末座的小丫鬟捧着空碗,望着苏小棠腰间的银勺直咽口水——那勺子在晨光里泛着温黄,像极了当年在后院教她熬糖的杨妈妈别在围裙上的那把。

"你做的菜......像极了你娘。"

苍老的声音突然炸开。

众人抬头,见最上首的九叔公放下了筷子。

老人的手背上爬满老人斑,却把空碗捧得极稳:"五十年前,我在扬州盐商家帮厨,你娘跟着学颠勺,油星子溅在她手背上,她咬着牙说'要让苏家的灶火,比盐商的金漆灶台还亮'。"他转向苏伯年,"她承了棠火,便是苏家的人。"

祠堂里静得能听见烛芯爆响。

苏小棠的指甲掐进掌心,却觉不到疼。

她望着九叔公斑白的鬓角,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说的"最亮的灶前"——原来不是御膳房的鎏金锅,不是天膳阁的雕花案,是此刻祠堂里这些发红的眼眶,这些攥着空碗不肯放的手。

"小棠谢九叔公,谢列祖列宗。"她弯腰行礼时,银勺撞在供桌角上,"当啷"一声清响。

三儿媳的翡翠镯子不知何时摘了,正往她围裙兜里塞:"那什么,我屋里还有半车宣威火腿,明儿让人给天膳阁送......"

"三婶。"苏小棠直起身子,眼角还挂着泪,笑意在脸上漫开,"往后苏家的灶火,我守着。"

暮色漫进祠堂时,最后一盏烛火刚添上灯芯。

苏小棠捧着空陶瓮走出院门,夜风吹得她鼻尖发凉。

她仰头望向夜空,月牙儿像枚银勺挂在云边,忽然就笑出了声:"娘,我做到了。"

"苏掌事。"

身后传来脚步声。

她转身,见穿墨绿官服的门房捧着个红漆木匣,匣上"礼部"二字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方才有人送来请帖,说礼部尚书明日要亲自来天膳阁......"

苏小棠的手指轻轻抚过木匣上的云纹。

远处祠堂的灯火透过雕花窗棂,在地上投出一片摇晃的暖光,像极了当年母亲在破庙搭灶时,灶膛里跳动的火苗。

喜欢灶神的味觉:庶女厨娘逆袭录请大家收藏:()灶神的味觉:庶女厨娘逆袭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