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灶神的味觉:庶女厨娘逆袭录 > 第121章 最后的味道

广场上的欢呼声如浪涛般涌来,苏小棠却听得模糊。

她的掌心仍抵在味灵鼎的裂纹上,能清晰感觉到青铜表面的震颤正逐渐减弱,像垂暮老人的脉搏,一下比一下轻。

“小棠!”陆明渊的手悬在她肘弯上方,没敢真碰,“先下来,这鼎...”

话音未落,“咔——”

一声轻响从鼎心炸开。

苏小棠瞳孔微缩,本味感知不受控制地蔓延——她“看”到无数细碎的金光正从裂纹中渗出,像被揉碎的星子,每一粒都裹着熟悉的烟火气:糖画的甜黏、锅贴的焦香、还有她第一次在侯府厨房偷学时,老厨头熬的那锅萝卜汤的暖。

“它碎了。”她轻声说,指尖被震得发麻。

陆明渊抬头,正见青铜鼎表面的纹路如蛛网般迅速蔓延,原本浑浊的幽光突然大盛,却不是之前的冷冽,而是带着暖融融的橙黄。

下一刻,整座鼎“轰”地散作万千金芒,在半空盘旋片刻,便如归巢的蝶,纷纷朝着京城方向飘去——那里有千家万户的烟囱正飘着炊烟,有锅铲碰着铁锅的脆响,有孩童追着糖画跑的笑闹。

“这是...”苏小棠伸手,一粒金芒轻轻落在她掌心,温温的,像沾了点热粥的米。

“它把自己融进人间烟火了。”

沙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老厨头不知何时挤到了近前,手里攥着块巴掌大的鼎底碎片,边缘还带着未褪尽的金斑。

他向来板着的脸此刻松垮下来,眼角的皱纹里泛着湿意:“五十年前我师傅说,这鼎是灶神座下的味灵所化,替神尝遍人间百味。可它尝着尝着,就不愿再回神座了。”

苏小棠接过碎片,触手微凉,却有极淡的甜香——是她上月教街边阿婆做的桂花糕味道。

“它守了人间千年,该歇了。”老厨头用袖口擦了擦眼睛,又恢复了那副孤僻模样,背着手往人少处走,“你收着吧,比供在神坛上强。”

陆明渊望着老厨头的背影,又看向苏小棠掌心的碎片,刚要说话,腰间的玉佩突然一沉。

他摸出藏在暗袋里的密信,封口处的朱砂印还带着余温,显然是刚送进来的。

“谁送的?”苏小棠凑过去。

陆明渊没答,先撕开封泥。

泛黄的信纸上只一行小字:“灶神已归位,但非你所知。”墨迹未干,带着淡淡松烟味。

他垂眸盯着那行字,喉结动了动,突然低笑一声,将信纸折成极小的方块,塞进随身携带的锦盒。

“怎么?”苏小棠有些不安。

“无关紧要的事。”他扣上盒盖,指尖在盒面摩挲两下,“有些答案,等你我都准备好再听,更好。”

他说得轻描淡写,可苏小棠注意到他袖中握拳的手,指节泛着青白——这是他从前在侯府应对政敌时才会有的小动作。

她张了张嘴,终究没追问。

此时天已向晚,圣女的道袍在暮色里泛着银白。

她站在天膳阁的飞檐下,仰头望着最后几粒金芒消失在晚霞中,转身对跟来的学徒们道:“明日起,在后院建座‘烟火祠’。”

“祠?”最年轻的学徒挠头,“供灶神吗?”

“供人。”圣女指尖拂过廊下挂着的食单,那上面记着苏小棠改良的三十道平民菜,“供那些在灶台边站了一辈子的阿公阿婆,供把心得传给徒弟就转身离开的掌勺师傅。把他们的拿手菜记成册子,让子孙后代知道——”她顿了顿,眼尾微弯,“原来我家奶奶的腌萝卜,和李家爷爷的糖粥,都是能传下去的宝贝。”

学徒们面面相觑,却见向来清冷的圣女此刻眼里有了烟火气,像极了寻常人家灶前添柴的小媳妇。

而在天膳阁最里间的书斋,学者正伏在案前疾书。

狼毫笔锋蘸饱墨,在宣纸上落下最后一行:“味灵鼎碎于烟火,灶神归位在人心。”他搁笔时,窗外的炊烟刚好漫进窗棂,在纸页上晕开一片淡灰,像极了某种未写完的注脚。

书斋的烛火噼啪爆了个灯花,学者推了推老花镜,狼毫在宣纸上落下最后一个“安”字。

墨迹未干,他便小心地卷起竹简书轴,用细麻绳捆了三道——这是他熬了七个通宵写成的《心味录·终章》,卷首处“世间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天赋,也不是契约,而是每一个平凡之人用心做出的饭菜”几个字,被他刻意用了朱笔。

“苏师傅。”他转身时,正见苏小棠抱着一摞食单站在门口,发梢还沾着灶房的面粉,“可算等到你了。”

苏小棠把食单轻轻搁在案头,目光落在那卷朱笔题字的书轴上。

她伸手去接时,指尖微微发颤——这是学者第三次重写终章了,前两次都被他撕了,说“还差三分烟火气”。

“打开看看。”学者从袖中摸出块干净的丝帕,垫在她掌心,“最后那章,我写了味灵鼎碎时,你掌心那粒金芒里的桂花糕甜香。”

竹简书轴在她手中展开,墨迹未褪的字迹带着松烟墨的清苦,却在“平凡之人用心做出的饭菜”处,染了层极淡的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灶神的味觉:庶女厨娘逆袭录请大家收藏:()灶神的味觉:庶女厨娘逆袭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苏小棠喉头发紧,突然想起老厨头给她的鼎底碎片,此刻正收在她随身的锦袋里,贴着心口。

“这是你的故事。”学者摘下眼镜,用衣角擦拭镜片上的雾气,“我不过是个执笔记载的。”

苏小棠抬头时,见他眼角的皱纹里泛着笑,像极了她第一次在灶房偷学时,老厨头尝完她做的萝卜汤后,藏在眼里里的那丝认可。

她突然明白,学者写的哪里是她的故事?

分明是天下所有守着灶台的人,用锅铲和汤勺刻进岁月里的烟火志。

“谢谢。”她将书轴小心收进檀木匣,抬头时窗外已泛起鱼肚白,“我得去灶房看看早膳了,今日要教新学徒做糖蒸酥酪——”

“小棠。”学者突然叫住她,声音轻得像落在汤面上的油花,“味灵鼎碎了,可人间烟火从未断过。你若想走一走,去看看那些你没见过的灶台,天膳阁的门,永远给你留着。”

苏小棠的脚步顿住。

晨光透过窗纸落在她脸上,她望着案头那摞食单——上面记着江南的蟹粉狮子头、塞北的手把羊肉、岭南的椰子炖鸡,全是这半年里学徒们收集来的民间菜谱。

她忽然想起金芒归巢时,京城千家万户的炊烟,想起圣女说要建的“烟火祠”,想起学者笔下“平凡之人”的分量。

原来她一直困在天膳阁的灶台前,以为守住这一方厨房便是守住了烟火。

可真正的烟火,该在更辽阔的天地里,在没被味灵鼎照拂过的巷陌,在没被天膳阁记录的锅碗间。

三日后的清晨,陆明渊推开苏小棠的房门时,只看到案头一盏凉透的茶,和压在茶盏下的信笺。

他伸手去拿,指腹触到信纸上未干的墨痕——是她惯常的小楷,字迹清瘦却有力:“我要去走一走,看看这天下烟火,是否真的安稳。”

窗外的风掀起半幅窗纱,卷着信笺上的墨香扑进他鼻端。

陆明渊垂眸盯着那行字,喉结动了动,想起昨日她站在天膳阁顶楼,望着城南方向说“听说苏杭的船家妇,能用河鲜做出七十二种滋味”时,眼底跳动的光。

那光他曾在侯府的柴房见过,在御膳房的灶前见过,在味灵鼎碎裂的金芒里见过——是火种,是要烧遍人间的火。

他折起信笺,放进贴胸的暗袋里。

那里还收着那日的密信,收着这些年她送他的糖蒸酥酪的食单,收着所有与她有关的文度。

他转身走向窗前,晨雾未散的街道上,已能看见背着青布行囊的身影穿过街角的糖画摊。

“等你回来。”他对着玻璃窗上的雾气轻声说,呼吸在玻璃上凝成白雾,模糊了那抹越走越远的背影。

夜幕降临时,京城的灯火次第亮起。

苏小棠背着行囊穿过夜市,油润的炸丸子香、焦脆的糖画甜、滚热的茶汤气裹着人声,像张温柔的网将她罩住。

她摸了摸胸前的锦袋,鼎底碎片隔着布料贴着心口,还带着白日里晒过的暖。

“姑娘,来碗热汤?”

她抬眼,见街角小馆的灯笼被风掀起一角,灶台上砂锅里的汤正“咕嘟咕嘟”翻着泡,白汽裹着姜香、骨香、菌菇香扑面而来。

掌勺的老妇人撩起围裙擦手,脸上的笑纹比天膳阁的食单还深:“我这汤熬了整整一日,您尝尝,保准暖到脚后跟。”

苏小棠放下行囊,在条凳上坐定。

老妇人盛汤时,她瞥见灶边歪歪扭扭贴着张纸条,是用炭笔写的:“今日阿福说汤太咸,明日少放半勺盐。”字迹歪得像孩童的涂鸦,却让她想起天膳阁学徒们记的错题本。

热汤入口的瞬间,她的本味感知不受控制地漫开——她“看”到老妇人清晨去菜市场挑的筒骨,带着露水的菌子,在灶前转了七次的汤勺,还有她孙子阿福趴在灶边偷吃汤渣时,被烫得直跺脚的模样。

“好汤。”她笑着把空碗推过去,老妇人又要添,她却站起身,背起行囊,“明日再喝,我得赶路了。”

老妇人往她手里塞了个油纸包:“路上饿了吃,是我家阿福最爱的红糖发糕。”

苏小棠走出小馆时,晚风掀起油纸包的一角,甜香混着市井的烟火气涌出来。

她望着前方被灯笼照亮的青石板路,影子被拉得很长,与往来的行人叠在一起。

再往前,便是出城的官道,向南延伸,通往她从未到过的远方。

而在她看不见的小馆灶台上,砂锅里的汤仍在翻滚,蒸汽模糊了窗户,却模糊不了灶边那张新贴的纸条:“今日有位姑娘说汤香,明日要多放把枸杞。”

喜欢灶神的味觉:庶女厨娘逆袭录请大家收藏:()灶神的味觉:庶女厨娘逆袭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