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再续蜀汉的浪漫 > 第42章 湘江军屯

再续蜀汉的浪漫 第42章 湘江军屯

作者:调皮的龙哥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4:01:56 来源:全本小说网

刘封将收回的土地部分分给隐匿释放的农民,部分用于军屯,以减轻军粮的压力。

长沙郡中现军队有水军3000,刘磐从襄阳带来的3000人马,刘封从邾县、沙羡带来的3000人马,原来郡中有郡兵3000人,加上白毦精兵、神臂营、斥候营等特殊兵种,总共约余人。

甘宁率3000水军于罗县、洞庭洞一带,关平率1000人驻益阳,刘磐率1000人剿匪平乱。

刘封留1000人马维持长沙郡的安稳,除了白毦精兵等特殊兵种,剩余7000人于湘江流域进行军屯,韩暨为屯田官。湘江流域土壤肥沃,水路便于粮食运输至长沙、益阳。

湘江入洞庭处,十二座新建烽燧沿江矗立。每座高五丈,以夯土为基,顶部设青铜警钟与狼烟台。

老卒王三正将狼粪掺进柴堆。这玩意儿比荆州城的香火还灵,他拍了拍身旁的烽卒,只要战船过了洞庭,半刻钟就能烧到长沙城下!

暮色中,刘封登上新建的江口烽燧。五丈夯土台上,青铜警钟映着落日。

每燧驻兵五人:两名了望手轮值,两名弩手警戒,一名传令兵负责快船联络。

守卒演示遇敌情时:

昼警:燃湿柴掺硝石,青紫色的烟柱笔直刺破苍穹,三十里外的第二座烽台立刻回应。

夜警:悬红黄琉璃灯,十里可见

传讯:快船顺流,瞬息二十里

甘宁忽然从怀中掏出个竹哨,吹出似鹧鸪的声响。片刻后,沿江十二燧次第回应,鸟鸣声连绵二十余里。

好一个烽燧弦歌刘封拍栏长叹,如此,湘江可成铁壁,从今日起,这湘水两岸,再无盲眼之时。

春日的湘江两岸,沃野平畴,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湿润的气息。屯田军在韩暨调度下分作三营轮作,数下军士褪去甲胄,卷起裤腿,在韩暨的指挥下分成三队,沿江展开屯垦,使长沙军既无废农,亦不弛兵。江畔新垦的梯田层层叠叠,年产量可达 30万石。

第一营的两千士卒卷起裤腿,踏入泥泞的水田。他们以曲辕犁开沟,以木耜平土,将嫩绿的秧苗分行插下。田垄间,有人哼起了南阳老家的插秧歌,其余人应和着,劳作声与歌声在江风里飘荡。

第二营的两千将士则持戈立于田埂,一面警戒四方,一面习练阵型。休憩时,他们放下兵器,接过同伴递来的秧苗,弯腰帮忙补种几行——虽不精农事,但胜在手脚麻利。

第三营暂作休整,在营中擦拭兵甲、修补农具。待五日之后,他们便将轮替换下第一营,而第一营转为战备,第二营得以歇息。如此循环,田不荒废,兵不怠惰。

建安十三年仲春,湘江两岸的晨雾中,刘封策马沿新辟的田埂缓行。湿润的江风裹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远处数千屯田军正如蚁群般在沃野上劳作——有人执耒耜翻土,有人驾牛车运肥,更远处的水渠旁,几十个赤膊军汉正喊着号子夯筑堤坝。

郡丞请看。韩暨指向一片新淤的滩涂,按新法引江水淤田,这片芦苇荡能亩产三石。

刘封正欲答话,忽见田垄间走来个年轻文吏,粗布短打上沾满泥点,手中却捧着个精巧的木盘。

属下吕乂,参见郡丞。青年拱手,木盘上刻着湘江支流的走向,几粒豆子在沟壑间滚动,若在此处开渠引水,可增溉三千亩。

刘封挑眉:你怎知地下有水?

吕乂拔起一株香蒲:此物根系深达丈余,其下必有暗流。他指尖划过木盘,且此处土壤泛潮,插秧三日不萎,正是活水征兆。

韩暨突然拍腿:难怪周边的老农说,往年此处秧苗总比别处青翠!

“季阳,将你写的《屯田鱼鳞册》献给郡丞一观”

吕乂遂引众人来到屯田营帐中,让刘封阅览后拍案叫绝。

每块田标注土壤特性(黑垆土/黄壤/沙土)

每户屯兵记有特长(善耕/善修渠/善选种)

轮作方案精确到株(豆科与禾本科间作固氮)

你从哪学的这些?刘封翻着册子。

吕乂垂目:家父曾任灵帝朝荆州刺史……后因谏盐铁事被鸩杀。袖中双手微微发抖,家父在荆州劝农时书《劝农九要》,我根据湘江流域因地至宜总结的。

吕乂从书案上翻出一卷泛黄的绢书,双手捧着。

郡丞大人,某愿献家传《汜胜之书》注本。他额头抵地,先父临终有言:良法当济天下

刘封展开绢书,页边批注密密麻麻:长沙宜稻麦轮作洞庭土黏,当掺河沙……

刘封大喜道:“世人皆传《汜胜之书》遗失甚多,这是全本?”

“是的,家父就是根据《汜胜之书》根据荆州实际写出的《劝农九要》。”

刘封站起身来,走下案桌,躬身道:“我代长沙军民,为天下万民谢过你父子。你们父子功在千秋啊。”

吕乂泪流满面,猛然跪拜道:“谢过主公。”

刘封上前一步扶起他,沉声道:今日起,你为我长沙屯田副官,好好辅助韩大人。他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灼灼,我们要将种子撒遍大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再续蜀汉的浪漫请大家收藏:()再续蜀汉的浪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吕乂郑重抱拳:属下领命!必不负主公所托。

刘封微微颔首,转头望向远处绵延的湘江沃野。春风拂过,新翻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田垄间已有军士弯腰插秧,河水顺着沟渠流向新垦的荒地。

屯田之事,关乎三军粮秣,更关乎百姓生计。刘封缓缓道,“季阳,你善于机巧,我看这每日引水,所耗人力颇多,你看可不可以借鉴桔槔、辘轳,采用木质叶片连成循环链带,通过人力踩踏或畜力带动,将水从低处提至高处,可以实现连续提水。”

韩暨拱手道:“大人奇思妙想。我之前在南阳见过水排可以参照使用。”

“诸葛均也颇通墨家机巧,他现在也在研究水排冶铁,你们可以相互交流。”

一个月后,刘封踩着湿润的田埂缓步而行,靴底沾满了带着青草香的泥土。远处,士兵们正弯腰插秧,整齐的队列在田野间延伸,宛如正在布阵的军队。

忽然,一阵有节奏的声从河岸传来,低沉而有力,像是某种巨兽的呼吸。刘封拨开茂密的芦苇,眼前的景象让他驻足——一架三丈高的庞然木器矗立在江边,巨大的木制骨架浸在江水中,由无数木链板串联而成的正随着水流缓缓转动。每一节木斗舀起的河水,都在最高处哗啦啦倾入竹制导流槽,顺着新修的沟渠流向远方绿油油的稻田。

这是……刘封忍不住伸手抚摸水车立柱上刻着的建安十三年 韩暨 诸葛均制字样,指尖能感受到刻痕的新鲜。

郡丞大人!随行的亲兵指着下游方向,韩大人和诸葛先生正在那边调试新器。

转过一道河湾,眼前的场景更像是个露天工坊。韩暨赤膊站在齐膝深的江水中,古铜色的皮肤上沾满水珠,手中铜尺正在测量水流速度。岸边的诸葛均半跪在地上,手持炭笔在一块漆木板上飞快演算,白色衣袍下摆早已沾满泥渍。两人身旁堆着各种形状的木料零件,几个工匠正按照诸葛均的计算结果锯削木材。

将军来得正好!诸葛均抬头笑道,鼻尖还沾着木屑,这第二十一架水车今日试转。他站起身,指着木板上的图样解释:此物融合了南阳水排的齿轮传动与巴蜀翻车的链斗设计,但我们在咬合处做了改良。

韩暨从江中走上来,水珠顺着他的胸膛滚落。他接过话头:关键在于这斜齿咬合——说着转动一个精巧的木质模型,展示内部的齿轮组,纵使枯水期流速减缓,亦不会卡死。而且……他用力晃了晃模型,就算遇到急流冲击,也不会散架。

刘封注意到,水车基座竟是用缴获的江东战船龙骨改造的。诸葛均轻抚木料上残留的箭痕:这些木头浸透桐油,在水里泡了三年反而更加坚韧。他手指划过一道深深的刀痕,这是当年甘宁将军的战利品,如今倒成了造福百姓的利器。

不远处,休整营的士兵们正使用特制的量杆检查水位。这些量杆形如标枪,却是丈量水深的利器——这本是军中丈量城墙的器械,如今在田间发挥了新作用。一个老兵笑着对刘封说:将军,现在咱们放下刀枪是农夫,拿起农具还是兵。这量杆既能测水,必要时捅个把江东探子也不在话下。

正午时分,试车正式开始。士兵们松开制动闸,江水立即推动叶轮转动。链斗次第入水,发出悦耳的声。突然地一声异响,一根主轴出现了歪斜。

不等旁人反应,韩暨已经抄起木槌跃入水中。他瞄准榫头连敲三下,异响顿时消失。诸葛均抚掌笑道:这是故意留的活榫,好比弩机上的望山,微调则准。

当第一股清水涌入干涸的支渠时,围观的老农们纷纷跪地。他们世代使用桔槔汲水,何曾见过蛟龙自行吐水的奇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颤抖着捧起渠水,浑浊的泪水滴入水中:老汉活了七十岁,第一次见到不用人力的水车......

刘封蹲下身,掬起一捧清水。阳光透过指缝,他惊讶地发现水中竟有几尾细小的鱼苗游动——这活水连鱼种都送进了稻田。韩暨解释道:江鱼入田能食害虫,鱼粪又可肥田,一举两得。

夕阳西下,刘封独自登上江畔的了望台。极目远眺,二十架水车沿着湘江一字排开,宛如一列戍边的将士。转动的水车将晚霞搅碎成千万片金鳞,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

远处,新修的沟渠像血脉般延伸,将活水送往曾经荒芜的田地。更远处,炊烟从屯田军的营帐升起,与暮色融为一体。刘封仿佛看到秋收时金黄的稻浪,看到粮仓里堆积如山的谷粟,看到将士们饱食后红光满面的脸庞……

将军!诸葛均的声音从台下传来,第二十一架水车的图纸已经绘好,这次我们打算……

刘封指向江畔转动的水车群:这些是真正的国之重器啊,比任何刀剑都能开疆拓土。

夜风拂过,带来泥土与禾苗的清香。在这仲春之夜,湘江两岸的龙骨水车依然不知疲倦地转动着,将一斗斗江水送入田间,也将军民的心血浇灌进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喜欢再续蜀汉的浪漫请大家收藏:()再续蜀汉的浪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