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再续蜀汉的浪漫 > 第394章 笔墨风雷

再续蜀汉的浪漫 第394章 笔墨风雷

作者:调皮的龙哥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4:01:5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汉中王宫的偏殿,烛火映照着几张凝重的面孔。曹操的舆论攻势如同两道淬毒的冰锥——陈琳那篇文采飞扬却字字诛心的《讨刘备僭逆檄》,与那卷盖着传国玉玺、冰冷宣告革除刘备宗室属籍的所谓“天子诏书”,就并排摊在诸葛亮的案头。

空气仿佛凝固,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法正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节奏急促,透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与不耐。刘巴则正襟危坐,面前铺好了上等雪浪纸,手边的砚台里,墨汁研得浓黑如夜,他神色肃穆,如同即将参与一场庄严的祭礼。马良在一旁整理着典籍卷宗,神情专注而恭谨。

诸葛亮端坐主位,羽扇轻放在侧,并未急于动笔。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陈琳檄文上那些尖锐的辞藻,眼神平静如古井深潭,唯有眉宇间那道深刻的褶皱,显示着他正在进行的深度思考。

“曹孟德此举,意在釜底抽薪。”诸葛亮终于开口,声音清越,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寂,“他不仅要污大王之名,更要动摇我‘兴复汉室’之根基,绝我大义之旗。故,我等之回应,不可堕入其彀中,与之纠缠于细枝末节,徒作口舌之争,那便落了下乘。”

他拿起陈琳的檄文,轻轻一抖,语气中带着一丝洞察本质的鄙夷:“陈孔璋之文,如市井泼妇骂街,虽疾言厉色,状若疯魔,泼洒污秽,然通篇只见怨毒攻讦,不见煌煌正道。其格已卑,其气已馁。”

法正冷哼一声,接口道:“即便如此,其言恶毒,流传甚广,亦能蛊惑无知之辈!我等之文,不仅需立意高远,更需如良医之金石针砭,直刺其膏肓,将其伪饰一一剥落,将其脓疮彻底暴露于烈日之下!”

“孝直所言甚是。”诸葛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陡然变得恢宏坚定,“然,此‘刀’,此‘剑’,当以何铸之?非怨非毒,乃天命、道统、人伦也!吾等之文,当如九天雷霆,以正气磅礴之势,碾压其邪佞之语!要在政治站位与正统性上,便彻底压倒对方,让其无立锥之地!”

他缓缓站起身,在殿中踱步,声音如同黄钟大吕,在殿内回荡,带着一种宣示真理般的强大力量:

“开篇,不与他争‘僭越’之虚名,直指其根本——曹操,汉贼也!”这二字,他咬得极重,如同定鼎之音,带着千钧之力,“历数其罪:鸩杀母后,屠戮皇子,此乃绝灭人伦,禽兽不如;挟持天子,欺凌君父,此乃悖逆纲常,臣节尽丧;所过屠城,尸骸盈野,泗水为之不流,此乃背弃仁德,虐害苍生!此等之行,天地不容,神人共愤!岂配妄谈‘维护汉室’?岂敢自诩‘汉相’、‘魏公’?”

刘巴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仿佛接到了进攻的号令。他提笔蘸墨,那狼毫在宣纸上落下第一个字,便如刀劈斧凿,力透纸背。他写道: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曹孟德者,本谯郡一阉宦遗丑,性狡志残,好乱乐祸……”

开篇即从大义入手,旋即直刺曹操出身(攻击其宦官之后,在此时代是极重的羞辱),定下讨伐基调。

“其次,”诸葛亮继续道,思路如江河奔涌,“要昭示大王之正统与仁德。大王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此乃天命所归,血脉相连,岂是一纸刀锋下逼出的伪诏所能革除?大王起兵以来,仁德布于四海,信义着于天下,新野携民,荆州抚士,益州安民,非为私利,实为拯黎民于水火,扶汉室于将倾!汉中一役,大破国贼,正是天命在汉,人心思刘之明证!”

马良迅速找出宗室谱系记载与刘备历年仁政事例,恭敬呈于案前。法正补充道:“此处当与曹操之暴虐形成鲜明对比!让天下人自辨,孰为光明,孰为黑暗!孰为解民倒悬,孰为涂炭生灵!”

诸葛亮点头,目光变得愈发深邃,带着洞察世情的睿智与战略家的远见:“再次,需析其势,攻其心。此文不仅要对天下人言,更要对曹操麾下那些尚存忠义之心、或首鼠两端之士言,对北方饱受蹂躏、心生怨望之民言!”他转向法正,“孝直,你素知曹营内情,洞察其弊,可知其眼下致命弱点?”

法正精神一振,立刻道:“曹操新遭汉中惨败,十万精锐折损,其‘战神’光环已破,内部必生裂隙!夏侯渊、曹仁等宗族与张辽、徐晃等外姓大将之间,许都虚位之朝廷与邺城实权之幕府之间,世家大族与寒门新贵之间,岂无猜忌?且其连年用兵,强行征发,关中迁民,淮南屯田,民怨如沸鼎,此皆可大书特书!要直言其‘外强中干,众叛亲离之象已显’!更要正告彼辈——”

他深吸一口气,言辞犀利如剑:“‘顺天应人,弃暗投明,归附王师,方是正途;助纣为虐,死守孤城,终为齑粉!’凡我大汉旧臣,岂可终身为贼驱使?凡我天下士民,岂愿永堕豺狼之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再续蜀汉的浪漫请大家收藏:()再续蜀汉的浪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番剖析,刻骨穿心,直指曹操集团内部的权力隐忧、士人的恐惧与民众的苦难,充满了强大的战略威慑与心理攻势。

“妙极!”诸葛亮抚掌,“如此,此文便不止于辩驳,更有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刘尚书,”他看向刘巴,“此段需以雄辩之逻辑,层层推进,如剥笋抽丝,令观者心惊,闻者胆寒,更要让北方士大夫读之,觉其理甚正,其情可悯,其路当通!”

刘巴沉吟片刻,眼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他运笔如飞,将法正所指的危机、民怨与劝降之意,以典雅而有力、理据充分的文辞锻造出来:

“……今操外托汉相之名,内尽枭桀之实,纵骋狼噬,社稷丘墟。其将士疲于征伐,甲不得解;百姓困于徭役,膏血已尽。凉州羌胡伺隙于外,许昌忠良扼腕于内。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凡我大汉忠良,岂无廉颇、蔺相之思?天下义士,宁无陈涉、吴广之叹?……”

接下来数日,这座偏殿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智慧的火花在此激烈碰撞。诸葛亮是运筹帷幄的主帅,把握着全文的基调、结构与最高论点,确保其始终立于道义的制高点,气势恢宏,如王者之师。法正则如同冲锋陷阵的先锋大将,负责撕开对手的防线,其言辞之犀利,剖析之深刻,往往能一针见血,将曹操的伪善与脆弱暴露无遗,攻击性极强。刘巴如同坐镇中军的主将,将诸葛亮的宏大意境与法正的尖锐攻击,用最庄重、最典雅、引经据典最充分的文辞熔铸一体,使文章无懈可击,极具说服力。马良则负责查漏补缺,提供佐证,确保每一个论断都有史实或情理支撑。

他们时而为一个用词的褒贬,一种句式的气势而激烈争论;时而陷入长久的沉默,各自沉思推敲;时而又因一句切中肯綮的妙语诞生而抚掌称善。烛光映照着他们或清癯睿智、或刚毅锐利、或肃穆庄重的面容,废弃的稿纸堆积如山,墨汁耗去了一砚又一砚。

最终,当这篇汇聚了三人智慧精华,经由诸葛亮最终定稿润色,题为《为汉中王告天下讨曹贼檄》的雄文呈现在刘备面前时,刘备只看了不到一半,便不由得霍然起身,拍案而起,声震屋瓦:

“好!好!好一篇煌煌正论!如拨云见日,如雷霆扫穴!有此文在,陈琳之语,不过秋蝉聒噪!曹操之伪诏,更是跳梁丑行!”

此文开篇定调,直斥汉贼本质,历数罪行,铁证如山,言辞如斧钺,气势如长虹贯日。转而阐述刘备正统仁德,复兴汉室之正义,如春风化雨,又似日月昭昭。中间剖析曹氏危机,指陈利弊,鼓舞天下忠义,既有战略家的深刻洞见,又有政治家的强大号召力。通篇文采斐然,理据充足,格调高远,正气凛然。与陈琳那篇如暴雨梨花般密集却难免气急败坏、格调卑下的檄文相比,此文确如九天雷霆,恢宏正大,在格局、境界与政治高度上已判若云泥!

刘备立即召来世子刘封,指着那墨迹已干、却仿佛仍散发着智慧与正气光芒的雄文,郑重下令:“封儿,以此定稿为准,动用所有工匠,给孤日夜赶工,大量刊印!不仅要在我荆州、益州、交州各郡县广为张贴,宣示于众!更要通过一切渠道,商旅、流民、细作,不惜代价,将其传往北方,传往中原,传往许都、邺城,乃至曹操的每一个州郡!孤要让天下每一个人,无论是士人农夫,兵卒商贾,都能读到、听到这篇雄文!要让曹操知道,什么是煌煌正道,什么是人心所向,什么才是不可阻挡的滔滔大势!”

“儿臣领命!”刘封大喜,双手接过文稿,他清晰地感受到手中这卷纸张重于千钧。这不仅是文章,更是射向曹魏阵营的一支最锋利、最正义的文箭,是点燃天下人心的火种!

很快,成都特设的印刷工坊内,排字声、印刷声昼夜不息,如同为这篇雄文擂响的战鼓。带着浓郁墨香的纸张如雪片般飞出,通过驿马、商队、秘密信使,流向四面八方,越过秦岭,渡过江河。

这篇凝聚了蜀汉最高智慧与意志的《为汉中王告天下讨曹贼檄》,如同一声震彻寰宇的惊雷,又似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开始席卷天下。它所代表的,已不仅仅是一次舆论的反击,更是一种政治宣言,一种道义的彰显,一个新生政权向旧有强权发出的、充满自信、力量与历史必然性的挑战书。笔墨之戈,在此刻,锋芒更胜千军万马。

喜欢再续蜀汉的浪漫请大家收藏:()再续蜀汉的浪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