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在美漫当心灵导师的日子 > 第三千八百四十三章 校医的“日常”(二十一)

席勒被克里斯亢奋的状态吓了一跳,刚想关心他一下,就被克里斯一把抓住。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

“什么?”

“‘越是虚假的东西,在细节处就要越完善’。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席勒看出来克里斯并不是想问他,也并不需要他回答,所以他就装作不懂的样子追问。

“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是将观者带入另一个世界。”克里斯语速飞快地说,“不论是音乐、绘画、小说还是电影,都是如此。欣赏艺术的观众越是沉浸进去,就说明这艺术越成功。而编造细节是提升沉浸感效率最高的方法。”

“观者千面,人人的内心世界都不一样,但他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一样的。通过看,通过听,通过理性去分析,通过情感去共鸣。他们看到的东西越丰富,之间相互印证的越严谨,就越容易被他们的大脑器官判定为真实,沉浸感也就越强。”

“我的电影需要许多有说服力的东西。它们未必真实,但是处在那个环境下一定是合理的。观众们会觉得那是最优解,觉得如果自己在那里也会那么做。这就是沉浸感。”

这让席勒想起了克里斯拍摄的着名电影《小鬼当家》。这部喜剧电影当中的很多场景其实很荒谬,那两个笨贼挨的机关也有些儿戏,现实当中恐怕很难做到。但是当人们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又觉得很合理,如果自己是个独自在家的小男孩,也会这么惩治笨贼。

这其实就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布景很真实。至少对于美国人来说,就像是他们每天生活的房子;那些机关道具也是他们的日常用品。最火爆的第一部当中,小男孩的智商和动手能力也算符合这个年龄段,不算特别夸张,一些小机灵反而让人想起小时候的自己。

这就是克里斯强调的沉浸感。要是把同样的故事放宇宙飞船里,那就没这么强的代入感了;要是把主角换成大人,那也会显得幼稚荒唐,没有博人一笑的轻松感。

一部好电影,注定是在各种细节十分考究的。既要多而真实,又不能显得杂乱。比起无脑的堆砌,更看重体系化和严谨性。

像《小鬼当家》这样的背景设定在真实世界的电影,细节的严谨性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除了要注意按一下牛顿的棺材板之外,就没什么难度了。

但是构筑虚幻世界的难度可不是大了一点。这里的所有东西的规律,都和人们常见的真实世界不一样。这要如何让人们理解,又让他们觉得真实,就很考验导演的功力了。

席勒能理解克里斯为什么这么激动。因为编写这本书的人,是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在的。他眼中的魔法世界就是这样的,他能用这套东西解释魔法世界里的一切事物,同时还能表达出来,让人们理解。

别看大部分人都看不懂这东西,但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没有静下心来看。如果真拿出搞学术研究那劲头去看这本书里写的东西,就会发现这真实又合理的可怕。

克里斯也与席勒产生了同样的疑惑——道具组里还有这样的人才?

他赶紧把道具组的负责人给找了过来,问问他是谁写的这东西。很快,一个戴着眼镜的大胡子走了过来,和导演握了握手。

席勒觉得他有点眼熟,想了想才想起来,他好像是迪士尼动画电影的编剧,编剧的一些影片还挺出名的,今年还新上了一部动画片,在孩子们之间流传得很广。

可是席勒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他觉得,面前的这位编剧似乎并不是这样认识魔法世界的。克里斯和他探讨了两句,也发现了问题。

对方也明显感觉到了不对,他把克里斯手里的那本书拿过来看了看,有些震惊地说:“这不是我写的那版,你们从哪儿找到这个的?”

所有人都很震惊,又是找副导演,又是找场务,还把图书管理员给找过来了。但是找了半天,也根本没有人知道这本书是哪来的。

“是上帝,一定是上帝。”克里斯说。

墨菲斯托明显有些不乐意了,他说:“比起上帝,还是史蒂芬更有可能吧?既然你说他很有研究,那肯定是专业人士,说不定是史蒂芬的朋友。”

这么一说,席勒倒是想起来了:“该不会是托尼·斯塔克吧?”

斯塔克一直在尝试科魔结合,虽然也不太知道他到底取得了什么具体成果,但是如果非要说谁能写出这玩意,那大概也就他了。

但席勒忽然想起,比起遥远的斯塔克,这满学校的蝙蝠侠嫌疑才更大。但是这也说不通,因为蝙蝠侠没有动机。

首先,学校里没网,蝙蝠侠压根都不知道他们在拍电影;就算顺着蛛丝马迹查到了一些不对,可也没这么快确定。

其次,就算知道他们在拍电影,蝙蝠侠可没有斯塔克那么骚包,他完全不想在大众眼前露面。就算他们想,版权也是个大问题——电影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无版权角色的正面镜头的。退一万步说,就算蝙蝠侠想参与电影拍摄,他也没必要写一本书吧?这除了能让小演员们看得晕头转向之外,还能干什么?

席勒虽然对蝙蝠侠有怀疑,但因为动机实在太过不足,所以他内心还是偏向于斯塔克,或者是史蒂芬找了个其他的能人,比如毁灭博士或者里德之类的——这俩人都能写出这玩意。

“我们就照这个来!”克里斯一拍桌子说,“这本书里的东西明显是成体系的,也很严谨。如果我们照着里面的东西布置魔法森林,肯定能呈现出最完美的魔法世界!”

道具组的脸立刻就垮了下来——那他们这么久,岂不是白忙活了?

克里斯征求了制片人的意见。制片人其实不太同意,因为这会拖慢拍摄进度,而且还会浪费预算。但是克里斯十分坚持,制片人只能去咨询投资方。

小法师们也面如苦瓜——要是真采取了这版方案,他们岂不是要把那本书全看完?这对小学生来说也太超前了吧?!

克里斯的态度前所未有的强硬。他觉得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小法师们看不懂,就找能看懂的人给他们讲;投资方要是不愿意再掏钱,他就去找别人投资;制片人要是坚决不同意,那就换一个制片人。

席勒知道克里斯的目的多半能达成,因为第一部实在太火了。好莱坞很多年没出过这种现象级电影了,不会有人傻到愿意把续作的机会拱手相让的。

克里斯连夜把那本书复制了很多份,要求剧组人手一本:能看完的都要看完,看不进去的也要硬着头皮看,拿出毕业设计时的精神和严谨性,务必弄懂整个体系。

该说不说,能进这个剧组的也都是行业顶尖人士,都憋着一口气更进一步,谁也不愿意露怯。导演能看,他们也能看;小法师们能学,他们也能学。一人捧着一本书在附近的拍摄基地看了起来。

席勒也把这本书拿回办公室去看。首先欣赏了一遍插图——画得还真不错。每一张图都是活灵活现的,而且画风很统一;更重要的是,植物都编排了很合理的演化和分支过程,每一种变化都在图像上体现出来了。

这非常有利于理解:看到拉丁文命名,大概就能想象出这个植物的样子,这让阅读变得容易了许多。动物方面更是包罗万象,从节肢动物到哺乳动物到鸟类。某些动物是怎么从普通动物变成魔法动物的,在变成魔法动物之后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化,全都写得明明白白。

对于小孩来说,这可能确实有点晦涩,但是对于一个心智成熟的大人来说,只要对这方面感兴趣,就会越看越觉得好看。席勒看到最后也是津津有味。

这里面其实没有什么很有趣的故事,都是大段大段的科普,但是前后文照应,前面看过的知识,后面很快就用得上,让人有一种学习的快乐。

席勒完全可以想象这本书出版之后会带来怎样的热潮——完全是考究党狂喜。要是真能照着这本书布置出一个魔法世界,那就真的如克里斯所说,是里程碑式的成就了。

席勒花了整整一天才把这本书看得差不多,这还是他阅读速度极快、记忆力也不错的情况下。正常人起码得看一周,小法师们怕是半年也看不完。

席勒觉得,自己有必要以校医的视角,写一份读书笔记,给这本书增添一些神秘色彩:

“在我读书时,就对医疗与草药很感兴趣,常常调配药水,研究治愈魔法。那些形状相似但效用完全不同的魔法植物曾带给我很多困扰。为了辨别它们,我从伊法魔尼图书馆的**区找到了一本由历代**师不断补充整理和编撰的图鉴。据说,这本书揭示了魔法界生物演化的秘密,就像是遗落人间的造物主手记。因为太过丰富和全面,为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找到,才放入了**区……”

夜间,席勒熄灭了明亮的吊灯,只点燃了桌子上的烛台。他在昏暗的光线下用羽毛笔写作,力求模仿巴顿医生的口吻,对书中的知识一条一条地进行批注。

就在他奋笔疾书的时候,斯特兰奇如狂风一般刮了进来,“啪”的一下把一本书拍在他的桌面上:

“这是你写的吗?!”

席勒抬头,看着桌面上那本和他手边一模一样的书,有些茫然地看着斯特兰奇说:“不是你找人写的吗?”

两人大眼瞪小眼。斯特兰奇翻开他放了书签的一页纸,指着上面的内容说:“这个蘑菇的分支路线的思路非常好,之前我就在想要怎么培育这种功能的蘑菇了,没想到还有这种办法。你赶紧把作者找出来,我要让他参与三期培育工程……”

席勒已经隐约猜到这书是谁写的了。

他不紧不慢地喝了口水说:“不是我写的。不过恐怕就算你找到原作者,他也参与不了培育工程。”

“为什么?作者到底是谁?”

“蝙蝠侠。”

“咳咳咳咳咳咳!”

? ?最近真的忙疯了,谁懂在没空调的土胚新房里语音码字的痛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