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乔慈一双乌湛湛的眼睛看过来,用最童真的话问道:“为什么要看药方?这病方是可随意示人的吗?”
病患服用的汤药方子算是一种**,许黟提出这话时,便存在着被拒绝的可能性。
他却坦然道:“先天禀赋不足,致使心之气、血、阴、阳皆是不足,乃素体虚损,阳微阴弦所致的胸痹之症。”
[注1]
许黟能诊断出来方乔慈的病因,算是博得了方楚良的一大信任。
上一回,还有一个大夫问诊后,说他儿子是“热结血瘀”
之症,直接就被他赶出庄子,但凡说的是“心痹者,脉不通”
都不至于让他气到失态。
说起来方楚良也是翻阅过不少古医书的。
作为博览群书的教谕,他手里头就有不少寻常百姓接触不到的医书。
甚至与,因为读得太多,他越明白胸痹之症为何少有大夫能医治,实在是难以治愈,就更加的害怕失去慈哥儿。
这种煎熬太少人能理解了,他夜夜入梦,常因为梦到慈哥儿离他远去的画面而惊醒。
方楚良问道:“许大夫想看以往的药方也可以,不过这是为何呀?”
许黟说:“令郎的辩证初判,更像是心阳不足,为先天之兆,可综合种种却不止这一病因。
我想知道,以前脉诊的大夫都用的何种药汤。”
虽《金匮要略》里有素体虚损的辩证之说,但在宋时,可没有先天心脏病的说法。
据说心脏病这个病名的起源是来自于明朝中后期,名医龚廷贤医治好鲁藩王妃的胸痹之症,从而才有了“心脏病”
这个名词。
不过,在心脏病学家还没有出现之前,古中医里对胸痹的各种辩证与治疗,已经有非常多的临床病例。
随手翻一翻古医书,就能看到各种关于“胸痹”
的辩证之法。
也有不少治疗方案,比如是“活血化瘀法”
“芳香温通法”
“化痰逐饮法”
“益气养阴法”
等。
[注2]
到现代,以许黟接触到的中医学中,对于胸痹的治疗已经有了新的辩证与分类。
所以许黟很想知道,这时候的大夫,在临床医学中,是如何用药的。
好在,许黟上面那段话,还是打动了方楚良。
他往外喊了一声,很快方管家就进来了,方楚良吩咐他:“你去将慈哥儿以往喝的药汤方子都拿来。”
方管家退下后,许黟把视线落到小孩的身上。
小孩瞧着如同瓷娃娃,面色白皙,细看又过于苍白,没有血色的嘴唇带着一丝淡淡的紫气。
不过他的指甲光滑圆润,虽不够粉红,但不至于色变带紫。
方乔慈见许黟一直在看他,就问:“许大夫,你怎么一直看着我?”
“我想问,你走动时可会气喘?”
许黟顺着他的话问。
“不会呀,除了不能跑,我其他都很正常的。”
方乔慈为了让许黟相信自己说的话,就拉着他小声说,“我只有偷偷哭的时候会难受,但我很少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