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宇宙地球人类三篇 > 第58章 MASS褐矮星

宇宙地球人类三篇 第58章 MASS褐矮星

作者:道一一因梦而生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9 13:41: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2MASS J1541-2250:极低温褐矮星的极限代表

1. 发现与基本特性

2MASS J1541-2250(简称2M1541)是一颗距离太阳系约27光年的Y型褐矮星,最初由2MASS(2微米全天巡天)和WISE(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在2011年联合确认其存在。它是一颗极低温的亚恒星天体,光谱类型被分类为Y0,使其成为已知最冷的褐矮星之一。

物理参数:

有效温度:300–350 K(约27–77°C,接近地球室温)

质量:10–15 MJup(木星质量)

半径:0.08–0.1 R☉(接近木星大小)

光度:<0.000001 L☉(仅为太阳光度的百万分之一)

表面重力:log g ≈ 4.5 (cm/s2)

金属丰度:接近太阳值(\[Fe/H]≈0)

它是继WISE 0855–0714之后,第二颗被认为可能接近星际行星质量范围的褐矮星,几乎模糊了恒星与行星的界限。

---

2. 极低温褐矮星的观测挑战

由于表面温度如此之低,2M1541几乎只在中红外波段(4–10 μm)显着发光,而光学和近红外(1–2.5 μm)辐射极其微弱。这使得其研究依赖以下技术突破:

2.1 探测历史

2011年初步发现(WISE数据):在W1(3.4 μm)和W2(4.6 μm)波段检测到点源,但JHK(近红外)完全不可见。

2012年光谱确认(哈勃WFC3):首次获得1.1–1.7 μm光谱,显示强烈甲烷(CH?)和水(H?O)吸收。

2013年斯皮策/IRAC扩展观测:确认其在4.5 μm波段的持续辐射,支持存在非平衡光化学过程。

2022年JWST/NIRSpec进一步解析:揭示可能的\\磷化氢(PH?)\\信号,颠覆传统褐矮星大气化学模型。

2.2 观测难点

1. 极度暗弱的红外辐射:J波段(1.25 μm)星等>24等,需8米级望远镜长时间曝光。

2. 背景恒星干扰:位于银道面附近,易受到前景/背景星污染。

3. 大气模型的局限性:现有理论无法完全解释其极低温大气中的分子分布。

---

3. 大气化学与气候特性

2M1541的大气可能是太阳系外唯一与\\巨型气态行星(如木星)\\可比拟的研究样本:

3.1 分子吸收特征

甲烷(CH?)主导:3.3 μm吸收带比理论模型预测的更宽,暗示大气深层可能仍存在湍流混合。

水(H?O)异常:其H?O吸收强度在1.4 μm和1.9 μm处低于预期,可能被高层云雾遮蔽。

可能的磷化氢(PH?):JWST光谱中3.9 μm的未知吸收可能指示意外的光化学过程。

3.2 云层与气象活动

硫化氢(H?S) 氨(NH?)冰晶云:模型预测其高层大气可能形成类似木星的。

光解雾霾层:高层大气中复杂的碳氢化合物(如C?H?)可能形成类似土卫六的有机雾霾。

可能的天气变化:2015年斯皮策望远镜检测到其4.5 μm亮度波动3%,暗示大气环流或风暴系统。

3.3 能量平衡矛盾

其辐射比标准冷却模型预测高15–20%,可能的解释:

1. 深层对流异常:内核的剩余热流比预期更有效传输。

2. 磁场加热:虽未直接探测到磁场,但可能存在的极弱磁场产生焦耳耗散。

3. 化学能释放:非平衡反应(如H?–H?相互作用)可能额外供热。

---

4. 形成与演化

2M1541的质量(10–15 MJup)使其处于褐矮星与行星定义的临界区,挑战恒星形成理论:

4.1 形成途径的争议

微型分子云坍缩? 传统恒星形成模型难以解释如此低质量孤立天体的形成。

被抛射的行星? 无证据显示其曾属于恒星系统。

特殊的原恒星盘碎裂? 需极低角动量环境才能产生此类天体。

4.2 未来演化方向

尽管不做未来预测,但其当前的冷却轨迹表明:

已度过最活跃的收缩期(年龄>1 Gyr)

将在数百亿年内继续降温,最终成为几乎不发光的天体

可能保留微弱磁场与残余大气,但逐渐向星际空间温度趋近

---

5. 科学意义与未解之谜

5.1 行星-恒星界限的挑战者

2M1541的质量与木星接近,但形成机制类似恒星:

是否应归类为自由浮动的行星?

是否挑战了传统恒星形成的最小质量标准(≈13 MJup)?

5.2 星际化学实验室

其大气条件下的分子反应可能类似于:

早期宇宙的化学环境

巨行星深部(高压 低温)的光化学过程

5.3 核心未解问题

1. 真正的能源机制? 为何辐射超出冷却模型?

2. 内部是否分异? 是否存在金属核 分子包层结构?

3. 磁场存在与否? 能否解释部分热异常?

---

结语

2M1541虽然光度微弱,却是人类理解恒星与行星界限的关键样本。它的极低温大气、特殊的化学组成以及模糊的质量分类,使其成为褐矮星研究中的极端实验室。随着JWST更深入的光谱分析,这颗27光年外的宇宙邻居或将揭示更多关于低质量天体物理本质的奥秘。

喜欢宇宙地球人类三篇请大家收藏:()宇宙地球人类三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