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宇宙地球人类三篇 > 第320章 制作古代天文简易仪器

圭表:

以下是 圭表 的 超详细制作指南,从原理到实操步骤,包含误差控制与数据记录方法,适合精准复刻古代天文测量工具:

一、圭表的核心原理

功能:通过测量正午太阳影长确定节气、计算黄赤交角,甚至推算地球半径(如埃拉托斯特尼实验)。

关键部件:

表(立杆):垂直投影杆,高度影响影长灵敏度。

圭(刻度尺):水平测量基准,需绝对平直。

天文关系:影长 \( L = H \cdot \cot(\alpha) \),其中 \( H \) 为表高,\( \alpha \) 为太阳高度角。

二、材料与工具清单

基础版(纸质/木板)

| 部件 | 材料选择 | 替代方案 |

| 表 | 直径5mm木棍/不锈钢焊条 | 竹签(需加重防倒) |

| 圭 | 1米长钢尺/激光打印刻度纸 | 硬纸板 手绘刻度(0.5mm精度) |

| 底座 | 30×10cm木板 | 快递纸箱多层胶合 |

| 校准工具| 气泡水平仪、铅垂线 | 手机水平仪APP |

进阶版(提高精度)

表高调节:使用螺纹杆 螺母,可微调高度(如从10cm至50cm)。

圭面升级:亚克力板激光刻线,减少热胀冷缩变形。

三、分步制作流程

步骤1:制作底座与圭尺

1. 底座加固:

木板钻孔插入表杆(孔径略小于杆径,敲入后自紧)。

防倾斜技巧:在底座另一侧粘贴配重块(如电池)。

2. 圭尺刻度:

用钢尺复印或直接打印刻度(推荐分度值1mm,总长≥60cm)。

防水处理:透明胶带全覆盖或喷涂清漆。

步骤2:垂直校准立杆

1. 双验证法:

铅垂线法:杆顶悬挂细线 螺母,调整至线与杆完全平行。

三角板法:用直角尺三边紧贴底座和立杆,缝隙≤0.5mm。

2. 误差控制:

若杆倾斜1°,夏至影长误差约2%(北纬40°地区)。

步骤3:整体水平校准

1. 气泡水平仪:先调底座长边水平,再调圭尺方向。

2. 自然验证法:

早晨放置圭表,标记影尖位置;午后影尖应回到同一点(若偏离需重调水平)。

四、使用方法与数据记录

1. 正午影长测量

真太阳时计算:

\( \text{真太阳时} = \text{北京时间} \text{时差} \text{经度差} \)

(例如杭州东经120°,无需修正;乌鲁木齐需减2小时10分钟)

操作流程:

1. 提前10分钟开始,每分钟标记影尖位置。

2. 取影长最短时刻为正式数据(精确到0.5mm)。

2. 节气推算表

| 节气 | 理论影长(H=15cm,北纬30°) | 实际测量修正项 |

| 夏至 | 5.2cm | 0.3cm(大气折射) |

| 春秋分 | 15.0cm | ±0cm |

| 冬至 | 41.5cm | 0.8cm(蒙气差) |

3. 拓展实验

计算地球周长:

1. 夏至日在两地(如北京广州)同步测量影长。

2. 代入公式:\( \text{地球周长} = \frac{\text{两地距离} \times 360°}{\text{太阳高度角差}} \)。

五、误差分析与修正

| 误差来源 | 影响程度 | 解决方案 |

| 立杆倾斜 | 每1°误差1.7% | 使用铅垂线双重校验 |

| 圭尺热胀冷缩 | 夏季±2mm | 选用因瓦合金尺/清晨测量 |

| 大气折射 | 太阳高度<30°时需修正 | 应用蒙气差公式:\( R = 58.2 \cdot \cot(\alpha) \) |

日晷:

制作一个简易日晷是一个有趣且能直观了解古人计时方式的项目。以下是详细步骤和科学原理的讲解:

一、日晷的类型选择

推荐制作水平式日晷(适合放置在地面或桌面),因为材料易得且制作简单。

二、材料准备

1. 底座:硬纸板、木板或平整的塑料板(约20cm×20cm)。

2. 晷针(表针):吸管、竹签、铅笔(长度1015cm)。

3. 工具:剪刀、胶水、量角器、指南针、记号笔。

4. 装饰(可选):颜料、贴纸。

三、制作步骤

1. 制作晷盘(刻度盘)

在底座上画一个圆形或方形(代表晷盘)。

将晷盘分为24等份(对应24小时),每15°为一个时刻(360°÷24=15°)。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宇宙地球人类三篇请大家收藏:()宇宙地球人类三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注:实际只需画白天时段(如6:0018:00)。

2. 固定晷针

在晷盘中心垂直插入晷针(如铅笔)。

关键点:晷针必须与底座呈90°(水平式日晷的特点)。

3. 校准方向

使用指南针:将晷盘的“12点”刻度线对准正北方(北半球)。

原理:日晷依靠太阳影子方向判断时间,正午时影子最短且指向正北。

4. 标记时刻(进阶调整)

纬度修正:若想更精确,需根据当地纬度调整晷针角度(晷针与底座的夹角等于当地纬度)。

示例:北京纬度约40°,则晷针向北倾斜40°(需用量角器测量)。

四、使用方法

1. 放置地点:阳光充足的户外平坦处。

2. 读数:观察晷针影子所指的刻度(如影子指向“10”即为上午10点)。

3. 误差说明:

日晷显示的是真太阳时,与钟表时间(平太阳时)可能有±15分钟差异。

需考虑夏令时或时区修正。

五、科学原理

地球自转:太阳每小时移动15°,影子随之变化。

纬度影响:不同地区太阳高度角不同,需调整晷针倾斜度(赤道地区可用垂直晷针,高纬度地区需倾斜)。

赤道式日晷:晷盘倾斜与地球赤道平行,晷针平行于地轴(更适合中高纬度地区)。

注意事项

阴天或夜晚无法使用。

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影子方向最准。

浑仪:

制作简易浑仪(古代天文测量仪器)是一个既能学习天文知识又能动手实践的项目。以下是详细步骤和原理讲解:

一、浑仪的功能与结构

浑仪用于测量天体的赤经、赤纬和地平坐标,核心部件包括:

1. 子午环(测量南北方向)

2. 赤道环(平行于地球赤道)

3. 地平环(水平基准)

4. 窥管(瞄准天体)

二、材料准备

1. 支架:硬纸板、PVC管或木条(支撑结构)。

2. 环形部件:一次性纸盘、铁丝或3D打印环(直径2030cm)。

3. 窥管:吸管、笔管或卷纸筒(长1015cm)。

4. 工具:剪刀、胶水、量角器、指南针、圆规。

5. 转轴:牙签或细铁丝(模拟旋转轴)。

三、制作步骤

1. 制作基础环架

地平环:用纸盘剪成环形,标记0°~360°方位刻度(每45°一格)。

子午环:垂直固定另一个纸盘,标出0°(天顶)至90°(地平线)的高度角。

赤道环:倾斜固定第三个纸盘,与地平环夹角等于当地纬度(如北京40°)。

2. 组装支架

将三个环通过支架连接,确保:

地平环水平放置(用水泡水平仪校准)。

子午环对准正南北(用指南针校准)。

赤道环倾斜角度匹配纬度(用量角器调整)。

3. 安装窥管

在赤道环上固定窥管,使其能绕中心旋转(用铁丝做转轴)。

窥管两端开小孔作为瞄准器。

四、校准与使用

1. 校准方位:

用指南针将子午环的0°对准正北。

夜间用北极星校准赤道环(北极星赤纬≈90°)。

2. 测量天体:

转动窥管对准目标(如月亮),读取赤道环上的刻度(赤经/赤纬)。

或用地平环读取方位角(如日出时东方90°)。

五、简化设计(低成本方案)

若材料有限,可仅制作赤道环 窥管:

1. 用铁丝弯成圆环,标0°~360°。

2. 将环倾斜固定(角度=当地纬度)。

3. 用吸管做窥管,贴于环上自由转动。

六、科学原理

赤道坐标系:以地球赤道为基准,测量天体的赤经(类似经度)和赤纬(类似纬度)。

纬度关联:赤道环的倾斜角度需与观测者所在地纬度一致,才能对齐天球赤道。

七、注意事项

夜间观测效果更好(可测月亮、亮星)。

纸质结构易变形,建议用PVC管或木棍加固。

对比手机星图软件(如Stellarium)验证测量结果。

八、教学延伸

1. 历史背景:介绍张衡、郭守敬等古代天文学家改进浑仪的故事。

2. 误差分析:讨论古代与现代天文测量的精度差异。

象限仪:

制作一个简易象限仪(古代用于测量天体高度的仪器)是一个结合天文、几何和手工的实践项目。以下是详细步骤和原理讲解:

一、象限仪的作用与原理

用途:测量天体的高度角(如太阳、月亮、星星相对于地平线的角度)。

原理:利用重力垂线和角度刻度盘,通过瞄准天体读取其仰角。

历史背景:象限仪是古代航海和天文观测的重要工具,改进后成为六分仪的前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宇宙地球人类三篇请大家收藏:()宇宙地球人类三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