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的经济血脉打通后,宋阳将目光投向了根基,农业。乱世之中,粮食是生存的根本,而土地是粮食的载体。同盟境内尚有大片无主荒地(多为战乱后无人耕种的弃田),加上之前组织庄民新开垦的坡地、河谷地,总量足有数千亩。这些土地若闲置浪费,不仅可惜,更会让不少无地、少地的庄民(尤其是外营难民、新吸纳的俘虏)缺乏归属感。
“土地是同盟的根基,也是庄民的命根子。”宋阳在执政团队会议上提出“授田制”,“让每个无地、少地的家庭都有田种,让耕者有其田,才能真正安定人心,激发大家的耕作积极性,为同盟储备更多粮食。”
《同盟授田章程》很快拟定并经议事会通过,核心条款清晰明确:
授田对象:同盟内无地、少地的家庭(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优先保障难民、新吸纳俘虏、贫困庄民的需求;
授田标准:按户分配,每户授田三至五亩(根据家庭人口数量调整,三口以下三亩,三口以上每多一口加一亩,最多不超过五亩);
土地权属:土地所有权归同盟,庄民拥有永久耕种权,可由子女继承,但不得荒废、私自买卖、转租;
种植要求:授田后,第一年必须完成至少八成土地的耕种,第二年起需全额耕种,不得闲置;若连续两年荒废超过三成土地,同盟有权收回未耕种部分;
管理监督:由各庄庄头负责登记造册(记录授田户信息、土地位置、面积),农会负责监督耕种情况,每年秋收后核查,确保土地得到有效利用。
授田工作在春耕前全面展开。各庄庄头带着登记册和丈量工具(公库统一监制的丈量绳、木尺),组织庄民实地丈量土地、划分地界,用石头或木桩做标记。宋家庄的外营难民张二,之前一直靠打零工、参加民兵训练糊口,如今终于分到了三亩地(他一家三口),地块在宋家庄东的河谷旁,土壤肥沃、水源便利。
“俺也有自己的田了!”张二抚摸着松软的土地,眼眶泛红。他之前是流民,辗转多地,从未有过属于自己的土地,如今握着锄头,站在自家田地里,心里满是踏实感,“以后俺一定好好种,多收粮,不辜负同盟的照顾!”
类似的场景在同盟各村庄上演。孙家庄的孙小五,家里只有两亩薄田,这次分到了两亩新垦地,凑够四亩;李家庄的俘虏李铁牛,因训练表现优异,加上无地,分到了三亩地,他激动地对庄头说:“俺一定好好种地,好好当兵,报答同盟的信任!”
授田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争议。有老庄民觉得“新户分的地比自家好”,还有人想多要土地。宋阳亲自出面调解,强调“授田按规矩来,不分新旧,只看人口和土地需求”,并承诺“老庄民若有扩种需求,可申请开垦新荒,同样享受授田待遇”。同时,他让农会派人对所有授田地块进行评估,确保地力、水源等条件相对均衡,避免不公。
不到一个月,同盟境内的三千多亩无主荒地和新开垦土地,全部分配到位,惠及五百多户家庭。看着庄民们在新分的土地上翻耕、播种,宋阳心里清楚,授田制不仅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更让无地庄民有了安身立命之本,他们对同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将转化为耕作的巨大热情,为同盟的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喜欢玉佩求生之路请大家收藏:()玉佩求生之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