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月照寒襟 > 第23章 寒夜映星火

月照寒襟 第23章 寒夜映星火

作者:吕玄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13:17:55 来源:全本小说网

贡院九日,如同一场漫长而严酷的炼狱。

号舍狭窄如囚笼,只能容人屈膝而坐,或是蜷缩在那两块硬木拼成的“床榻”上,稍一动弹便吱呀作响。白昼需正襟危坐答题,夜里勉强和衣而眠,寒风顺着号巷卷进来,砭人肌骨。食水皆需自理,几块冷硬的饽饽,一壶冰凉的水,便是支持连续三天两夜高强度脑力与体力消耗的全部供给。空气中弥漫着难以消散的汗酸、墨臭与厕桶的骚腥气,混合着无处不在的紧张与疲惫。

九日分三场:首场考经义(对儒家经典的理解阐述),次场考诗赋(作诗与骈文),末场考策论(对时政的看法建议)。场场皆重,尤其那第三场的千字策论,乃是真正衡量士子洞察力、格局与文韬武略的关键所在。

经义场,崔?笔下生风。十年苦读,早已将“四书五经”的精髓融汇贯通。面对题纸,他心如明镜台,思绪清晰如溪流奔涌。墨锭在砚中沉稳磨动,发出沙沙的轻响,如同踏雪前行的笃定。条条疏注、句句义理,顺着紫毫笔尖流淌于宣纸之上,点划遒劲,行文如老僧入定,不见丝毫滞涩。

诗赋场,重在才情与格律。限题限韵,如同在无形的樊笼中跳舞。当“春雨润物”之题落下,崔?并未如寻常般只咏自然。他笔下春雷隐隐,唤醒蛰伏大地,生机潜藏于泥泞之下,字句间隐隐呼应朝堂“庆历新政”破冰之举。偶有斟酌推敲,他便微阖双目,指尖在冰冷的案板上轻轻叩击,节奏沉稳,仿佛在叩击时代的脉搏。待到定稿,文采斐然中藏着不易察觉的锋芒。

真正的考验,在最后一场的策论。

考题由皇帝与主考官亲定,甫一下发,便引起全场无声的骚动:《论当今财赋军备之急务并择其良策》。

这正是范仲淹“新政十疏”中反复论及的焦点,亦是新旧势力激烈交锋的前沿。题目之锋利,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刃!

夜色深沉,号巷两侧悬挂的油纸灯笼在寒风中明灭不定,如同无数双窥视的眼睛。崔?端坐于号舍昏黄的光晕里,砚中墨汁渐浓,映着他沉静如水的双眸。外界权斗的暗影、朝堂的风云、王仲玉的提点、甚至腊月那冰冷的刀光……瞬间涌上心头,最终又在强大的心志下沉淀、析离。

他并未急于落笔。而是闭上眼,仿佛穿越了眼前这逼仄的牢笼,心神融入了帝国的山川舆图——他看到北方边镇军费如流水、将兵骄惰难堪一击的隐忧;看到江南富庶却赋税不均、底层不堪重负的呻吟;看到冗官糜费的巨大黑洞;也看到海运漕运、兴办教育、更戍法初显成效的一线曙光。

提笔!落墨!

开篇直指核心:“国用之巨,非民穷竭而国富饶,实冗费未革、冗兵未汰也!” 字字如刀劈斧凿!随即条分缕析财赋之弊与边备之危,痛陈其害,毫不避讳。论述既指陈时弊,根基于对大量史实与当前官牒、邸报数据的熟稔;继而破题立论:唯有“清吏治以塞冗费之壑”、“强军实以固国防之屏”、“节浮用以通生民之脉”,数策并行,方能缓解危局,为国续命。中间更引古证今,商鞅变法、管仲治齐、乃至唐朝两税法之得失,皆信手拈来,为其论点张目。文风如熔岩地火,于厚重的经史底蕴中喷薄而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气势磅礴!

烛火摇曳,映照着他专注的侧脸,也照亮了笔下的字字千钧。寒梅墨锭在砚中化为浓墨,笔锋所过,仿佛带上了凌寒绽放的孤傲与不屈。长夜漫漫,他只在手臂酸麻时略作停顿,用指尖按揉眉心,或是将冻僵的手凑到微弱的灯火旁汲取片刻暖意,随即再次埋首案牍。邻舍陶承良几次望过来,只看到那一动不动的、如磐石般的背影,以及笔尖划过纸面那稳定而持续的、仿佛带着韵律的沙沙声,不由得心生敬畏,也强迫自己安定下来。

至东方初露鱼肚白,最后一字落定。崔?吹干墨迹,小心将厚厚一叠策论卷纸封入纸函。窗外寒气浸骨,而他放下笔的瞬间,才感到浑身早已被一层薄汗浸透,虚脱般的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但眼中那簇燃烧了九日的精神之火,却如暗夜星辰,灼灼生辉。

九天八夜的煎熬终于结束。

当贡院厚重的大门重新洞开,放这群形容憔悴、步履蹒跚的“天子门生”出来时,汴京城正是春意渐浓。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春日美景早已黯然失色。许多人走出贡院便直接瘫倒在路边,面无人色,甚至嚎啕大哭;也有人踉跄奔走,去寻找酒肆试图用醉意淹没焦虑;更多人如崔?一样,默默汇入散去的人潮,背影中透着难以言喻的沉重与疲惫。

崔?回到护龙河畔的小院,一连沉睡了一日一夜,方才缓缓恢复元气。接下来,便是比贡院那九天更加漫长的、无形的煎熬——等待放榜。

日子在抄书、整理旧稿、偶尔与陶承良会面相顾叹息的忐忑中滑过。汴京城依旧繁华喧嚣,莺歌燕舞,但对无数举子而言,心已悬在了贡院外那堵贴榜的高墙之上。街头巷尾,茶楼酒肆,私下的议论与押注悄然进行,无数传闻、猜测、流言,如同春日柳絮般纷扬飘荡。有人言宋学士青睐某大族子弟文章,有人言叶绣衣严查舞弊致数份可疑考卷已被剔除,更有甚者信誓旦旦称榜单已内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月照寒襟请大家收藏:()月照寒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崔?面上平静,依旧每日在窗下读书习字,整理历年读书笔记,仿佛又回到了备考时的沉潜。只有魏老悄悄收走了他桌上那方略显杂乱的茶具,换上了最清洌的甘泉水;只有砚童时不时带来王仲玉简短的问候与“稍安勿躁”的口信,让他维持着内心的安定。

寒梅墨锭愈发短小,时光在笔尖下悄然流逝。终于,到了庆历三年三月丁未日——省试放榜之日!

天色未明,汴京城便已躁动不安。数千举子、其亲眷仆从、看热闹的士绅百姓,早已将贡院附近的几条街道围得水泄不通。贡院东侧那堵被称为“金榜墙”的高墙前,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禁军兵士持矛立盾,排成森严的队列,勉强将汹涌的人潮挡在警戒线之外。空气仿佛凝固,数千人的呼吸声汇成一片低沉的嗡嗡背景音,无数道目光如同探照灯般,紧紧锁住那空无一物的墙面。

崔?立于人群边缘稍高处,一袭洗得发白的青衫。陶承良站在他身侧,脸涨得通红,双手死死攥着衣角,不住地跺脚,似乎想靠这点小动作驱散那冻结心房的紧张。

“皓月兄!我、我喘不过气了……”

“心定。”崔?低声道,目光却同样锐利地投向那堵即将决定无数人命运的高墙。

突然!

“铛——铛——铛——” 洪亮悠扬的钟声,自贡院内响起!如同滚滚春雷,瞬间盖过了一切嘈杂!

“放——榜——喽——!” 一个极其嘹亮、拖长了调子的声音穿透云霄!

人群骤然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声浪!人潮疯狂地向前涌去,又被禁军的铜墙铁壁死死拦住!所有人的血液都涌向了头顶!

只见高大的贡院仪门缓缓开启,数名身着礼部官服的书吏,在禁军严密护卫下,手捧巨大的黄榜卷轴(称为“金花帖子”),庄重肃穆地走出,一步一步走向金榜墙!

书吏登上高梯,展开卷轴!

两个巨大的隶书“黄甲”(黄榜之意)先现顶端!

全场瞬间寂静!落针可闻!

只见那最顶端的位置,用朱砂描金,赫然书着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省元——襄州崔?!”

紧随其后,一行行、一列列朱红的名字,如星光般洒落于榜上!

“哗——!” 如同点燃了巨型火药桶,整个现场彻底沸腾了!欢呼、尖叫、狂喜的大笑、绝望的哭嚎、难以置信的吸气声……种种声音轰然炸响,交织成一曲人间悲喜最激烈的狂想!

陶承良双眼瞪得溜圆,死命地在那榜单的中下游区域扫视,忽然间,他发出一声撕裂空气的、带着哭腔的狂吼:

“中了!我中了!皓月兄!我……我在上面!我在上面!戊字……戊字六十九……是我!是我!呜……” 他猛地抱住旁边的崔?,激动得语无伦次,涕泪横流。

崔?的心,在看到自己名字稳居首位那一刻,确实如被重锤击打,猛烈地跳动了一下!一瞬间,过往无数寒窗苦读、深夜孤灯、巷战惊魂、贡院煎熬的画面在脑海中轰然掠过!随即,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将那汹涌的情绪压回心底深处。他并未如陶承良般狂喜失态,只是用力拍了拍陶承良激动颤抖的肩膀:“好!子安兄!恭喜!”

“是我该恭喜你啊皓月兄!”陶承良抹着眼泪鼻涕,又哭又笑地大喊,引来周围无数艳羡或惊愕的目光,“省元!你中省元了!魁首!魁首啊!”

省元!解试(乡试)之后,礼部主持的省试头名!这是何等的荣耀!足以让崔?之名,一日之间震动汴京!

贺喜的人潮瞬间将崔?淹没。平日里有过点头之交的举子纷纷上前拱手作揖,道一声“崔省元”;护龙河巷的邻里更是早早备下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魏老笑得合不拢嘴,连声道“早知公子非池中物”。

但最引人瞩目的两份贺礼,接踵而至:

其一来自“清秋阁”。

一名仆人手捧一长形紫檀木匣,恭敬献上。木匣打开,并非金银珠宝,亦非名贵书画,而是一套装帧极其精美的孤本《柳河东集》!书页陈旧却保存完好,显然是经过名家精心修复装裱。匣内附一张洒金笺,上是颜清秋那骨秀神清的字迹:

“蟾宫折桂,实至名归。孤本寒梅,并贺春风。望勤拂拭,莫使尘侵。”

贺语之外,更暗含期许与鞭策——提醒崔?这省元,亦如孤本易损,需时刻自省,莫坠凡尘。其用心之深,礼物之贵重(对文人而言),令人侧目。赠书为“柳河东”(柳宗元),亦是失意锐志后成就斐然之名士,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其二来自西城沈府。

沈文漪竟亲自乘车而来。她一袭鹅黄春衫,略施粉黛,明艳照人,身边侍女捧着一个锦盒。

“崔公子,”沈文漪盈盈一礼,笑容如春日暖阳,“恭喜省元!家父闻听亦甚欣喜,嘱我代赠薄礼。” 锦盒开启,内里是一方质如紫玉、莹润透亮的徽州紫玉砚,旁有一包名贵的滋补药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月照寒襟请大家收藏:()月照寒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此紫玉砚乃是家父珍藏,”她声音清脆,“家父言公子之文有金石气,当配此砚。这包温补药材,公子数日劳神伤身,还需好生将养才是。” 话语得体,既有沈家对才俊的肯定(借父亲之名),又有少女细致入微的体贴关怀(那包补药)。

两份厚礼,两种情谊,都送到了崔?心坎上。

榜下喜讯自然也飞传各处。

王仲玉第一时间派人送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亲笔贺辞。连绣衣直指叶英台,也在查阅省试存档卷宗时,指尖在那份署名“崔?”的策论考卷上略作停留,素来冰冷的唇线似乎微不可查地向上弯了一下。

整个汴京城都知道了这匹横空出世的黑马——出身襄州、毫无背景、却一举摘下省元桂冠的崔?崔皓月!

然而,身处贺喜喧闹漩涡中的崔?,捧过珍贵的孤本,抚摸着温润的紫玉砚,听着陶承良兴奋的“殿试必是状元”的醉言……他的内心反而愈发清明澄澈。喧哗声浪外,他仿佛听到了更高远处传来的、更加沉重的金殿玉墀的召唤。

省元非终点,更非铁券丹书。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是最终一搏!省元在殿试中被黜落者,史不乏例。此刻的喧嚣,不过是登顶天梯前的浮云。

夜深人散。

护龙河小院内重归宁静。窗棂半开,透入清冷的月光,也带来汴河奔流不息的呜咽。崔?坐在书案前,案上摆着颜清秋所赠《柳河东集》,沈文漪所赠紫玉砚,以及王仲玉那力透纸背的八字贺联。

他没有急于翻阅新得的孤本,也没有欣赏那方名贵的砚台。他只是取过一叠素纸,铺开。

新墨入砚,是颜清秋所赠那方刻着寒梅印的松烟墨锭。

紫毫笔在砚池中饱蘸浓墨。

腕动!

笔锋落于素纸,一行行沉稳的字迹再次显现。

这已不再是破题应试,而是梳理心境,沉淀功名,更为了迎接那金殿之上,面君策对的终极洗礼!

窗外,汴京城的灯火璀璨依旧,映照着无数醉人的富贵风流,也映照着案头这盏孤灯下,一位不骄不躁、省元郎君沉毅凝定的身影。

“省元……尚未及第。”他对着幽暗的灯火,低声自语,“殿试方是真章。”

月落乌啼,涛声隐隐,通向帝国权力核心的最后一级台阶,已在黑暗中显现轮廓。崔?的心神,早已越过眼前的荣耀与喧嚣,投向了那座禁宫深处,紫宸殿上高高在上的身影。一场新的、更微妙的较量,即将开始。

喜欢月照寒襟请大家收藏:()月照寒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