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用户90391439的新书:悟 > 第394章 云锦裁霞?绣列群芳

立夏那日,金陵贡院西街的戏楼被改作绣场,朱红梁柱间挂满了江南各府的绸缎,湖蓝、月白、绯红、黛绿的锦缎从二楼垂落,风过时如翻涌的云霞。费雪蕾站在后台整理绣绷,湖蓝比甲的袖口沾着金粉,指尖捏着的银针正穿过顾芷琪的霞帔 —— 那袭孔雀绿的妆花缎上,要绣出百鸟朝凤的纹样,凤凰的尾羽需用七色彩线掺珍珠粉,光是配色就耗了三日。

“雪蕾姐姐,这金线总打结。” 顾芷琪坐在镜前,22 岁的年纪恰是风华正茂,鬓边斜插的赤金步摇随说话的动作轻颤,映得她颈间的珍珠项链愈发莹润。她指尖捏着的绣花针歪在缎面上,凤凰的左翼刚绣了半只,金线在布面缠成乱麻,倒像团没梳理的雀羽。

费露浓正替陆宜昕系裙腰,月白袖口拂过对方 21 岁的腰线,那里束着条攒珠玉带,将水红罗裙的弧度衬得愈发窈窕。“宜昕的‘烟雨图’用了晕染绣,” 她拈起根灰蓝丝线,“针脚要藏在色阶过渡处,才像西湖的雾。” 陆宜昕低头时,看见裙裾上的断桥残雪正渐渐成形,针脚细得像蛛丝,不凑近看竟瞧不出绣痕。

朱琬清的 20 岁生辰刚过,她选的藕荷色杭绸最是考验绣工。此刻正趴在绣架上,用发丝般的银线绣着并蒂莲,指尖的薄茧蹭得绸缎发颤 —— 她自幼在苏州绣坊长大,最擅乱针绣,花瓣的肌理需用数百针交叉叠起,远看竟有水墨晕染的效果。“琬清这手艺,” 费雪蕾凑过去看,“倒比宫里的绣娘更见功夫。”

张雯玉是四人中最年长的,23 岁的她偏爱素净的湖绫,此刻正用指甲在缎面上划出兰草的轮廓。“听说六爷在闽浙查抄了批倭锦,” 她忽然开口,银簪在发间绾出个利落的发髻,“那些掺了粗麻的料子,竟想冒充贡品?” 费露浓穿针的手顿了顿,月白褙子的下摆扫过绣筐里的丝线:“所以今日这场秀,不只是比手艺。”

开秀的铜锣声响起时,顾芷琪的百鸟朝凤霞帔刚绣完最后根凤尾。她踩着莲花步走上戏台,孔雀绿的裙摆在灯影里流转,凤凰的金羽随动作泛着细碎的光,惹得台下喝彩声雷动。费雪蕾在后台听见喝彩,忽然想起布政使送来的那几匹假贡缎,此刻正被陈小静改造成戏服衬里,鹅黄比甲的身影在晾衣绳间穿梭,像只忙碌的春燕。

陆宜昕的烟雨罗裙出场时,戏楼的梁柱忽然被泼上水汽,朦胧中看她裙裾上的断桥,竟真有雨雾弥漫的意境。“这是用了苏州的‘水引绣’,” 张雯玉在侧台解说,指尖划过朱琬清刚绣好的并蒂莲,“丝线先在茶水里浸过,才会有这种晕染的效果。” 台下的盐商们正襟危坐,却没人注意到朱琬清裙角暗袋里,藏着普陀山仓库的草图。

压轴的张雯玉穿湖绫素裙上场,裙门处用乌绒线绣着幅《海疆图》,岛屿的轮廓里掺了银丝,在烛火下泛着冷光。“这裙料用的是辑里湖丝,” 她忽然扬声,声音透过水汽传遍戏楼,“每匹都盖着‘露浓记’的印,就像咱们江南的民心,掺不得半点假。”

台下忽然响起骚动,费雪蕾瞥见几个穿官服的身影匆匆离席,袖口露出的补子正是浙东巡抚府的样式。她转身时撞进费露浓怀里,姐妹俩相视而笑,湖蓝与月白的衣袖交叠处,藏着刚收到的密信 —— 鬼子六已照着绸缎商路,在温州港截获了倭寇的硫磺船。

戏楼的烛火渐渐暗了,陈小静抱着堆绣剩的线头跑来,鹅黄比甲上沾着金粉与银箔。“姐姐你看,” 她举起片凤凰尾羽的绣样,“顾姐姐说要把这个寄给六爷。” 费雪蕾接过那片缎面,金粉蹭在指尖闪闪烁烁,忽然明白这场丝绸秀,原是用针作笔,以线为刃,在江南的锦缎上,绣出了幅看不见的兵防图。

后台的梨花木妆镜前,顾芷琪取下赤金步摇时,镜中映出的不仅是她 22 岁的容颜,还有顾府门楣上那块 “江南织造世家” 的匾额。她指尖缠着的金线,原是祖父在万历年间为万历帝织龙袍时剩的料,藏在樟木箱底近三十年,如今却要用来绣凤羽 —— 顾家世代掌管苏州织造局,库房里的贡品料子,能从拙政园排到虎丘山。

“这金线得用鹿胶浆浸过才不打结。” 费雪蕾取来个青玉小碗,里面盛着半凝固的琥珀色胶浆。顾芷琪的指尖沾了胶浆,金线果然服帖起来,她忽然压低声音:“家父说,巡抚府采办的假贡缎,用的正是顾家淘汰的旧织机织的,那些粗麻里还掺着咱们顾府的标记。” 镜中她的眉峰挑起,像极了她父亲在织造局验布时的神情。

陆宜昕系裙时,攒珠玉带上的每颗珍珠都来自太湖的陆家采珠场。21 岁的她指尖划过水红罗裙上的烟雨,忽然道:“我兄长昨夜派人送了消息,浙东海防的布防图,被巡抚的人抄录在绸缎的暗纹里。” 她掀起裙摆,让费露浓看裙裾内侧 —— 那里用极细的银线绣着组密码,需用陆家特制的药水擦拭才能显形,“这是我们陆家祖传的‘水纹密写术’,比墨写的更保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用户90391439的新书:悟请大家收藏:()用户90391439的新书: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琬清趴在绣架上时,藕荷色杭绸下露出的银锁片,刻着 “苏州朱氏” 四个篆字。20 虽的她绣并蒂莲的针法,原是朱家绣坊的独门绝技 “乱针叠影”,早年专为宫廷绣制密信。“祖父说普陀山的仓库,其实是我朱家早年的旧船坞,” 她银线在布面穿梭如飞,“那些倭寇不知道,坞底的排水道藏着朱家的族谱,记着每处暗藏的位置。”

张雯玉绾发髻的银簪,簪尾刻着极小的 “闽张海商” 印记。23 岁的她抚摸着湖绫上的《海疆图》,忽然冷笑:“我张家在闽浙沿海走船三代,哪处礁石能藏船,哪片海域有暗礁,比巡抚府的舆图还清楚。” 她用指甲在海岛轮廓处用力划了划,“这里 —— 钓鱼屿的山洞,能藏下三十艘走私船,六爷要的硫磺,多半就在那里。”

开秀前的三炷香时间,四大望族的管事们借着送茶水的名义聚在后台耳房。顾府的账房先生掏出本蓝布账册,上面记着巡抚府三年来的采办账目;陆家的水师教头展开张羊皮海图,用朱砂圈出倭寇常走的航线;朱家的绣娘带来桶特制染液,能让绸缎上的暗纹显形;张家的船老大则揣着串海螺,说吹三声长调,就能让闽浙的渔船聚拢成阵。

当张雯玉在台上说出 “露浓记” 时,台下的盐商们忽然交换了个眼神 —— 这些人多是四大望族的姻亲,袖口都藏着块相同的云锦手帕。费雪蕾看见前排的苏州知府悄悄将块绣着并蒂莲的帕子塞进袖中,那针脚与朱琬清绣架上的如出一辙。

散场后,陈小静抱着的线头堆里,混着四片极小的绸缎碎料。费露浓将碎料拼在一起,恰好是幅完整的闽浙海防图,顾府的金线勾出了关隘,陆家的银线标出了水道,朱家的丝线绣出了仓库,张家的乌绒线则圈出了倭寇的巢穴。

“难怪六爷说,江南的望族,才是真正的定海针。” 费雪蕾将拼好的图纸折成方块,塞进费露浓的月白褙子暗袋里。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四位千金留下的绣品上,百鸟朝凤的霞帔、烟雨朦胧的罗裙、并蒂相连的杭绸、海疆分明的湖绫,在烛火下泛着微光,像四颗缀在江南锦缎上的明珠,彼此辉映,却又同气连枝。

喜欢用户90391439的新书:悟请大家收藏:()用户90391439的新书: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