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654集:乡村孩子的“博物馆门票”

逸霄 第654集:乡村孩子的“博物馆门票”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20 11:56: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纸间霜华,山巅花开

温如霜站在非遗传承博物馆的虚拟展厅里,指尖划过屏幕上滚动的参观数据。线上开馆三个月,访问量突破三百万,留言区里满是各地网友的赞叹——有人说隔着屏幕摸到了老手艺的温度,有人晒出自己跟着体验课做的纸鸢,还有家长留言说孩子每天吵着要“云逛馆”。可温如霜的目光,却停留在数据后台的地域分布栏上,那些深褐色的空白区域,像一块又一块补丁,缀在祖国的西南腹地。

她想起上周和一位乡村教师的通话。对方是云南山区的支教老师,说班里的孩子从没见过电脑,更别提上网看博物馆,“孩子们问我,非遗是不是只有城里人才配看?”这句话像根细针,扎在温如霜心里,好几天都拔不出来。

“风痕,你来看。”温如霜叫住正在调试虚拟糖龙投影的技术总监,指着屏幕上的空白区域,“这些地方的乡村孩子,不是不想看,是没条件看。我们不能让博物馆只停在屏幕里。”

风痕凑过来,眉头也皱了起来:“可那边很多地方连网络都不稳定,虚拟展厅根本打不开。难道要把博物馆搬过去?”

“搬不过去,但我们可以把博物馆‘拆’开,变成孩子们能摸到的东西。”温如霜的眼睛亮了起来,她想起小时候外婆教她剪窗花,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就能剪出整个春天,“不如做绘本和工具包?把展品故事、手艺教程印在纸上,再配上简单的工具,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学。”

这个想法像颗种子,一落地就疯长出枝叶。当天下午,温如霜就联系了长期合作的公益组织“微光计划”。对接人陈姐在电话里听完她的设想,声音都透着激动:“温老师,你这想法太及时了!我们一直在找适合乡村孩子的文化公益项目,非遗绘本加工具包,既有内容又有互动,绝对可行!”

合作的齿轮迅速转动起来。温如霜牵头成立了专项小组,第一步就是筛选绘本内容。博物馆里的展品成千上万,不能一股脑全塞进绘本里,得挑孩子能看懂、学得会的。团队成员蹲在展厅里,逐个筛选展品:竹编太复杂,先放一放;泥塑需要黏土,运输不方便;剪纸倒是合适,一张纸、一把剪刀就能操作,而且图案能融入各地民俗,孩子们容易有共鸣。

“就以‘指尖上的非遗’为主题,先做第一册剪纸专辑。”温如霜拍板,“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剪纸的历史,用卡通插画讲古代匠人剪窗花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基础教程,从最简单的五角星、小花教起,步骤要像漫画一样直观;第三部分放博物馆里的经典剪纸展品,配上简短的解说,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学的手艺有多厉害。”

绘本绘制花了整整一个月。温如霜要求画师摒弃成人化的笔触,用圆润的线条、鲜艳的色彩,把每个知识点都藏在故事里。比如讲剪纸起源时,画里的古代匠人变成了留着长胡子的老爷爷,正蹲在院子里给孩子们剪小兔子;教程里的步骤图,特意放大了手指的动作,连剪刀该怎么拿都标得清清楚楚。

校对绘本样张的那天晚上,温如霜坐在办公室里,一页页翻看着。灯光落在纸上,卡通化的剪纸纹样在眼前跳动,她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捧着绘本时的笑脸。可转念一想,光有绘本还不够,没有工具,孩子们还是只能看不能做。

工具包的筹备比想象中麻烦。剪刀是第一个难题,普通剪刀太锋利,孩子用着不安全;圆头剪刀又怕剪不动红纸。温如霜带着团队跑了十几家文具厂,终于找到一款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安全剪刀——刀刃钝圆,握柄防滑,既能剪开红纸,又不会伤到手。

彩纸的选择也费了番功夫。普通彩纸太薄,一剪就破;太厚又太硬,孩子不好操作。最后他们选定了80克的双面彩纸,颜色选了红、黄、蓝、绿四种亮色,既符合剪纸的传统审美,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每包工具里除了10把剪刀、20张彩纸,还加了一本练习本,让孩子们可以先在纸上画草稿。

打包工具包的时候,团队里的年轻人提议:“温老师,我们在工具包上印上博物馆的logo吧,让孩子们知道这是谁送的。”温如霜却摇了摇头,她拿起笔,在一张便签上写了句话:“每一双小手,都能剪出春天。”“把这句话印在工具包上,”她说,“我们要给孩子的不是‘施舍’,是鼓励。”

物资筹备完毕,运输又成了难题。他们要送的第一站,是四川大凉山深处的瓦吾小学。陈姐说,那所学校在半山腰上,车子只能开到山脚下,剩下的路得靠人背。温如霜放心不下,决定亲自跟着物资车过去。

从成都出发,车子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六个多小时。越往山里走,路越窄,一边是陡峭的山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峡谷。温如霜坐在副驾驶座上,紧紧抓着扶手,心里却越发坚定——这样的地方,孩子们更需要看到山外的世界,更需要触摸非遗的温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车子终于在山脚下停了下来。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公益组织志愿者和学校老师,立刻围了上来。温如霜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李老师——她穿着朴素的蓝色外套,头发扎得整齐,脸上带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笑容。“温老师,可把你们盼来了!”李老师握住她的手,掌心粗糙却温暖,“孩子们昨天就问了我十几遍,城里来的老师什么时候到。”

物资被分装成一个个沉重的包裹,志愿者和老师们轮流背着,往山上走。山路崎岖,碎石子硌得脚生疼,温如霜走了没一会儿,就气喘吁吁。可看着前面李老师背着比自己还大的包裹,脚步却依旧轻快,她咬了咬牙,又跟上了队伍。

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瓦吾小学终于出现在眼前。那是一座简陋的院子,几间土坯房拼成的教室,屋顶上的瓦片有些已经松动,院子中央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下课铃刚响,几十个穿着洗得发白校服的孩子,从教室里跑了出来,好奇地围在他们身边,小脸蛋晒得黝黑,眼睛却亮得像星星。

“孩子们,快跟温老师问好!”李老师笑着说。

“温老师好!”孩子们齐声喊道,声音清脆得像山间的泉水。

温如霜蹲下身,看着面前的孩子,心里一阵发酸。她从工具包里拿出一本绘本,递给最前面的一个小女孩:“想不想学剪窗花?”

小女孩怯生生地接过绘本,指尖轻轻摸着封面上的卡通剪纸图案,小声说:“想。”

当天下午,第一堂剪纸课就在瓦吾小学的教室里开讲了。温如霜原本想自己教,可孩子们太多,她一个人忙不过来。李老师提议让高年级的孩子先学,再当小老师教低年级的同学。这个办法果然管用,教室里很快就热闹起来。

温如霜走到那个接过绘本的小女孩身边。她叫阿依,是三年级的学生,父母都在外打工,平时跟着奶奶生活。阿依的手很巧,跟着绘本上的步骤,很快就剪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五角星。可她看着自己的作品,却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把剪纸往背后藏。

“阿依剪得真好。”温如霜轻轻摸了摸她的头,“你看,这个五角星的角很尖,说明你剪的时候很用力,很认真。”

阿依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惊喜:“真的吗?可是它歪了。”

“歪了才好看呀,这是阿依独一无二的五角星。”温如霜拿起一张红纸,“我们再试试剪小花好不好?你看绘本上的这个太阳花,花瓣是圆圆的,像不像你笑起来的脸蛋?”

阿依点点头,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了起来。这一次,她不再紧张,手指虽然有些笨拙,却很专注。温如霜坐在她身边,偶尔提醒她“剪慢一点”“转弯的时候小心”,看着红纸在她手里慢慢变成一朵太阳花,花瓣边缘虽然不够整齐,却透着一股天真的灵气。

“温老师,你看我的!”

“我剪了一只小兔子!”

教室里,孩子们纷纷举起自己的作品,兴奋地喊着。温如霜站起身,看着满屋子的剪纸——有歪歪扭扭的五角星,有缺了花瓣的小花,有长着四条腿的小鸟,虽然都很稚嫩,却每一个都充满了想象力。李老师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嘴里念叨着:“太神奇了,孩子们以前连剪刀都很少拿,现在居然能剪出这么多东西。”

剪纸课结束后,温如霜要离开了。孩子们跟着她走到山脚下,阿依跑过来,把手里的太阳花递给她:“温老师,这个送给你。”

温如霜接过剪纸,花瓣上还留着阿依手心的温度。她蹲下身,对阿依说:“阿依,你剪得这么好,愿意让更多人看到你的作品吗?我们博物馆里有一个展区,专门放像你一样的小朋友的作品。”

阿依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温如霜笑着说,“等李老师把你们的作品发给我,我就把它们放进博物馆,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瓦吾小学的孩子们剪的窗花。”

车子开动的时候,孩子们还在山脚下挥手。温如霜看着手里的太阳花,心里暖洋洋的。她知道,这一趟大凉山之行,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回到城里的第二天,温如霜就收到了李老师发来的照片。照片里,孩子们的剪纸被贴在教室的墙上,像一片盛开的花海。李老师在消息里说:“温老师,自从上了剪纸课,孩子们每天都盼着下课,一有空就拿出彩纸剪。阿依以前很内向,现在会主动教别的同学剪窗花了。”

温如霜把照片一张张保存下来,然后召集团队,开始筹备“乡村孩子新展区”。她想,这个展区不能只是简单地展示作品,还要让参观者知道这些剪纸背后的故事——知道在大凉山的半山腰上,有一群孩子,用一双双小手,剪出了对世界的向往。

展区布置好的那天,温如霜特意把阿依的太阳花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旁边配上了她和阿依的合照,还有一段文字:“这朵太阳花,来自四川大凉山瓦吾小学的阿依。她用一双稚嫩的手,将山里的阳光,剪进了红纸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开馆当天,有很多参观者在“乡村孩子新展区”前驻足。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指着阿依的太阳花,对孩子说:“你看,这个小姐姐剪得多好。以后我们也去学剪窗花,好不好?”

孩子点点头,伸手想去摸展柜里的剪纸,却又小心翼翼地收了回来,小声说:“妈妈,我也想让我的作品放在这里。”

温如霜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了笑容。她知道,那些被送进大山的绘本和工具包,就像一颗颗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而“乡村孩子新展区”,就是这些种子开出的第一朵花。

后来,温如霜又和“微光计划”合作,把绘本和工具包送到了更多的乡村小学。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收到当地老师发来的照片和视频——贵州山区的孩子剪了苗族纹样的剪纸,甘肃乡村的孩子剪出了大漠里的骆驼,云南边疆的孩子把傣族的孔雀剪得栩栩如生。这些作品,源源不断地被送进博物馆的“乡村孩子新展区”,让这个展区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温暖。

有一次,温如霜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阿依寄来的一封信和一幅剪纸。信上的字歪歪扭扭,却写得很认真:“温老师,我现在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我教班里的同学剪了很多窗花,我们还在学校里办了剪纸展。这是我剪的凤凰,送给你。我以后想当一名剪纸老师,把剪纸教给更多的人。”

信封里的凤凰剪纸,比第一次的太阳花精致了很多,羽毛层层叠叠,翅膀张开,仿佛要从纸上飞出来。温如霜把这只凤凰放在“乡村孩子新展区”的中央,旁边加了一行新的文字:“传承的种子,正在山巅绽放。”

那天晚上,温如霜站在展区里,看着满墙的剪纸,心里充满了感慨。她想起第一次去大凉山时,看到的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想起孩子们第一次拿起剪刀时的紧张与期待;想起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放进博物馆时的惊喜与自豪。

她知道,非遗的传承,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一群人的事。它需要有人搭建桥梁,有人播撒种子,更需要有人用热爱与坚持,守护着这些种子,等待它们开花结果。而那些乡村里的孩子,用一双双小手剪出的不仅是窗花,更是非遗传承的未来,是文化延续的希望。

窗外的月光洒进展厅,落在那些色彩鲜艳的剪纸上,仿佛给它们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晕。温如霜轻轻抚摸着展柜的玻璃,心里默默想着:下一站,该去看看贵州的孩子们了。那里的苗族剪纸,一定能在展区里,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