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613集:糖坯里的竹溪风

逸霄 第613集:糖坯里的竹溪风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11 17:27:12 来源:全本小说网

竹溪纹里的温度

温如霜是被竹溪村的晨雾叫醒的。她刚推开陈老家的木门,潮湿的雾气就裹着竹香涌进来,带着山间特有的清冽。院角的老竹树下,竹阿婆正蹲在竹筐旁,银白的头发用蓝布帕子挽着,手里攥着几根泛着青晕的竹篾。指尖在篾条间翻飞的模样,像极了她小时候在老家看母亲纳鞋底——不用看,全凭手感,转眼间就编出半片菱形的竹网,纹路齐整得像提前画好的格子。

“阿婆,您这是在做什么?”温如霜放轻脚步走近,鞋尖沾了点院角的露水。直到离得近了,她才猛地顿住——竹网的纹路和工作室里“虚拟糖坯”项目的竹篾纹几乎一模一样,只是眼前这张更鲜活:竹篾边缘还挂着晨露,阳光穿过雾气落在上面,闪着细碎的光,像撒了把碎星子。

竹阿婆抬头时,眼角的皱纹挤成了两道弯,和竹筐边缘磨得光滑的纹路一样温和:“给小风他们编个‘竹篾参照架’。上次视频里看他调纹路,总觉得少点竹溪的风。”她把编了一半的竹网递过来,温如霜伸手去接时,指尖先触到篾条的温度——不凉不热,刚好是竹溪村清晨的温度,比空调房里的虚拟触感暖多了。

“你摸摸,”竹阿婆示意她捏捏篾条,“真竹篾编的时候,每根篾条的软硬度都不一样。靠近竹芯的地方软,像刚抽穗的稻秆;靠竹皮的地方韧,得用点劲才能弯过来。你们虚拟的要是能有这差别,就更像了。”

温如霜顺着阿婆的话捏了捏——靠里的篾条轻轻一弯就贴了手,外层的却带着股韧劲,松手时还弹了弹指尖。她忽然想起前阵子风痕总说“竹篾纹少点魂”,当时她没懂,现在握着这根温乎的竹篾,倒一下子明白了:虚拟数据里的“软”和“硬”是死的,可竹溪村的竹篾,连硬度里都带着晨雾的湿气。

当天下午,温如霜抱着竹篾参照架赶回工作室。玻璃门刚推开,就看见风痕蹲在显示屏前,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屏幕上的虚拟竹篾纹却歪歪扭扭的,像被风吹乱的麻线。

“回来了?”风痕抬头看见她怀里的竹筐,眼睛一下子亮了,“阿婆真给编了?”

温如霜把竹网递过去,风痕立刻摸出扫描仪,小心翼翼地把篾条一根根放上去。激光扫过的瞬间,屏幕上立刻跳出一串数据:靠近竹芯的篾条弹性系数1.2,竹皮处的1.8,连竹阿婆编网时手指按压的力度轨迹,都被精准地记录成了一条波动的曲线——编到拐角时力度重了0.3牛顿,收尾时又轻了0.1,像极了阿婆指尖的轻重。

“难怪上次编竹篾纹时,总觉得少点灵动感。”风痕调出之前的代码,光标在“材质参数”那一栏停住,原来他们之前只设了“统一硬度”,难怪虚拟竹篾摸起来像块硬纸板。他飞快地敲着键盘,把“篾条软硬梯度”加进“材质记忆库”,又把阿婆的力度轨迹嵌进了“编织反馈”里。

小陆凑过来试了试。他戴着触感手套,指尖划过虚拟竹篾时,突然“咦”了一声:“有感觉了!”编到竹芯处的篾条时,手套的震动变得轻柔,像摸着刚抽芽的竹枝,连指尖都能感觉到“软乎乎”的反馈;编到竹皮处时,震动稍显紧实,带着股咬劲,和上午在竹阿婆院里摸到的手感几乎不差。

“还有这个。”温如霜忽然想起布包里的东西,赶紧从背包里掏出个蓝布包——里面是竹阿婆晒干的竹叶,淡绿色的叶片压得平平整整,还带着点晒干的竹香。“阿婆说,竹编时总有竹叶落在篾条上,她想让虚拟糖坯上也有这‘野趣’。”

她把竹叶摊在桌上,阳光透过叶片的纹路,在桌面上投下细碎的影子:“阿婆说,不用多,用户编竹篾纹时,偶尔飘个一两片就好。要是能刚好落在纹路间隙里,就弹出‘竹溪小幸运’的提示——像她年轻时编竹篮,竹叶落进网眼,就知道今天能编完一个好筐。”

风痕的眼睛亮得更厉害了,抓起一片竹叶就往扫描仪里放。当天晚上,他就加了“竹叶飘落”的随机特效:虚拟糖坯上方会偶尔飘下淡绿色的竹叶,速度和角度都参照了竹溪村的风向——有时飘得慢,像被晨雾托着;有时又快些,像被午后的风推着。

测试时,小陆戴着耳机编竹篾纹。编到第三圈时,一片竹叶慢悠悠地飘下来,刚好落在“回字纹”的间隙里,不大不小,刚好嵌住。屏幕瞬间弹出一行浅绿色的小字:“竹阿婆说,这是竹溪的祝福,要把这份巧劲传下去哦~”

耳机里还传来一声轻响——是风痕特意加的,用了竹阿婆早上编竹网时,篾条轻轻碰撞的声音,脆生生的,像山里的鸟鸣。

“绝了!”小陆摘了手套,兴奋地拍了下桌子,“上次给用户测试,他们说‘像在摸假竹子’,这次肯定不一样!”

温如霜看着屏幕上飘着的竹叶,忽然想起竹阿婆早上说的话。阿婆说,竹溪村的竹子,每一根都不一样——有的长得直,适合编筐;有的弯点,适合做竹椅。以前她觉得虚拟技术要的是“标准”,现在才明白,那些“不一样”的细节,才是最打动人的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二天,工作室收到了竹阿婆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捆新鲜的竹篾,用湿棉布裹着,还带着山间的湿气。附了张纸条,是阿婆用铅笔写的,字歪歪扭扭的:“小风,如霜,编竹篾要顺着竹的性子,别太急。村里的竹笋冒芽了,有空回来吃。”

风痕把竹篾放在鼻尖闻了闻,又扫进了扫描仪。这次,他在“材质记忆库”里加了“竹香浓度”——用户编竹篾纹时,要是连续编十分钟,虚拟环境里就会飘出淡淡的竹香,浓度和新鲜竹篾的一样,不浓不淡,刚好能让人想起山里的晨雾。

“对了,”温如霜忽然说,“上次陈老家的孙子,不是说想看看虚拟糖坯吗?他说从来没见过‘会编竹篾的糖’。”

风痕点点头:“等下周测试版出来,我们带个设备回去,让村里的老人都试试。”

小陆凑过来:“那我要不要加个‘竹编教学’的小模块?阿婆编竹网的手法,我录了视频,能不能做成动画?用户编不会时,点一下就能看阿婆怎么编。”

“当然要加!”温如霜笑了,“阿婆说,手艺是要传的。咱们这虚拟糖坯,不就是在传竹溪的手艺嘛。”

接下来的半个月,工作室里天天飘着“竹香”。有时是风痕在调竹叶飘落的角度,有时是小陆在录阿婆的竹编口诀,温如霜则忙着整理村里老人的话——王爷爷说竹编要“紧三松二”,李奶奶说编到最后一圈要“留三分劲”,这些都被她记在本子上,变成了虚拟糖坯的“编织小贴士”。

测试版出来那天,他们带着设备回了竹溪村。竹阿婆和村里的老人们围在院子里,看着温如霜戴上触感手套,在虚拟糖坯上编竹篾纹。

当第一片竹叶飘落在纹路间隙,屏幕弹出“竹溪小幸运”的提示时,竹阿婆忽然笑出了声,伸手摸了摸显示屏:“像,真像。这竹叶落的位置,跟我年轻时编竹篮一模一样。”

陈老家的孙子凑过来,也想试试。他戴着小一号的手套,笨手笨脚地编着,忽然抬头问:“如霜姐姐,为什么编到这里,手套会软一点呀?”

温如霜指着屏幕上的竹篾:“因为这里是竹芯呀,就像你手里的竹筷子,里面的芯是软的。”

小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编着。不一会儿,一片竹叶飘下来,刚好落在他编的歪歪扭扭的纹路里,提示弹了出来。他兴奋地跳起来:“阿婆!阿婆!我也有竹溪小幸运!”

竹阿婆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是呀,咱们竹溪的孩子,都有巧劲。”

温如霜看着眼前的画面,忽然觉得眼眶有点热。她想起刚接这个项目时,领导说“要做最真实的虚拟糖坯”,那时她以为“真实”是数据精准,是触感逼真。可现在她才明白,真正的真实,是藏在数据背后的温度——是竹阿婆指尖的力度,是竹叶飘落的角度,是村里老人说的“顺着竹的性子”。

那天晚上,他们在陈老家吃饭。竹阿婆煮了竹笋汤,鲜得能尝出山间的露水味。风痕说,要把“竹笋汤的香味”也加进虚拟糖坯里——用户要是编出完整的竹篾纹,就能解锁“竹溪风味”,闻着竹笋汤的香味,看虚拟的竹溪村日出。

“还要加个‘竹溪之声’,”小陆喝着汤,含糊地说,“把村里的竹风声、鸟鸣声都录下来。用户编竹篾时,能听见风穿过竹林的声音,就像真的在竹溪村一样。”

温如霜点点头,看向窗外。夜色里,竹影摇曳,风穿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那是竹溪村最温柔的声音,也是她要放进虚拟糖坯里的,最珍贵的声音。

后来,虚拟糖坯正式上线。后台数据显示,有很多用户会特意等到“竹叶飘落”,甚至有人为了“竹溪小幸运”,反复编同一圈竹篾纹。评论区里,有人说“摸虚拟竹篾时,想起了外婆编的竹篮”,有人说“竹香飘出来的瞬间,突然想回乡下看看”。

温如霜把这些评论打印出来,寄给了竹阿婆。没过多久,阿婆寄来了回信,还是歪歪扭扭的铅笔字:“如霜,村里的老人们都知道了,说咱们竹溪的竹编,现在全国人都能看见。谢谢你,把竹溪的风,装进了机器里。”

那天下午,温如霜在工作室里,戴着触感手套,编了一个完整的竹篾纹。竹叶飘落在间隙里,竹香轻轻散开,耳机里传来风穿过竹林的“沙沙”声。她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晨雾弥漫的清晨——竹阿婆蹲在院角,指尖翻飞,竹篾间的晨露,闪着细碎的光。

她忽然明白,技术或许是冰冷的,但藏在技术里的心意,永远是暖的。就像竹溪村的竹子,不管过多少年,只要有人记得它的纹路,记得它的温度,它就永远不会消失。而她要做的,就是把这份温度,一直传下去。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