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611集:虚拟糖坯里的老规矩

逸霄 第611集:虚拟糖坯里的老规矩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06 11:00:50 来源:全本小说网

风痕的指尖在平板屏幕上悬停了三秒,才缓缓落下。虚拟糖坯是淡金色的,像陈老灶台上刚熬好、还泛着热气的麦芽糖,指尖划过的瞬间,屏幕里立刻浮出一道细痕——不是生硬的像素线条,而是带着点绒感的浅金色刻痕,像极了二十年前,他蹲在竹溪村老糖坊里,看陈老用小竹刀在真实糖块上留下的印记。

“还是太‘利’了。”他皱着眉往后退了半步,把平板转向身旁的小陆。屏幕里的刻痕边缘泛着冷白的光,像没揉开的糖渣,“陈老刻糖的时候,竹刀走得慢,糖会顺着刀刃微微化开,边缘是圆的,不是这样扎手的。”

小陆赶紧凑过来,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调出“刻痕边缘算法”的参数面板:“风哥,是不是把‘糖体融化系数’再调高一点?之前设的是0.3,模拟刚凉透的糖坯,要是调到0.5,应该能出那种温润的质感。”

风痕没说话,只是重新拿起平板,指尖贴着屏幕慢慢移动。这次刻痕边缘果然软了些,可他还是摇了摇头:“不对,是手法的问题。陈老刻糖有个规矩,‘先定线,再走刀’——先拿刀尖轻轻划一道印子定方向,再顺着印子慢慢推刀,这样刻出来的线才稳。咱们现在是‘一划成型’,少了‘定线’那步的缓冲,所以才显硬。”

他说着,刻意放慢了动作:先让指尖在虚拟糖坯上轻点,留下一道几乎看不见的浅印,停顿半秒,再顺着浅印匀速滑动。这一次,屏幕里的刻痕先是细如发丝的淡金,随后慢慢晕开,边缘裹着一层极淡的糖雾,像真实糖块被竹刀温过的样子。

“对,就是这个感觉!”小陆的眼睛亮了,赶紧在代码里加了“双阶段刻痕”指令——第一阶段是“定线模式”,指尖压力低于200g时,只生成浅印;第二阶段是“走刀模式”,压力超过200g,才会生成完整刻痕,“这样用户只要模仿陈老的手法,就能刻出老糖艺的质感,不用自己调参数。”

风痕点点头,目光又落回屏幕中央的虚拟糖坯上。那是一块标准的“糖龙坯”,长约十厘米,宽五厘米,顶部留着个小尖角,是刻龙首的位置。他记得陈老说过,刻糖龙最忌“急”,有句老话说“慢过竹节,快过糖流”——刻到龙身竹节纹的时候要慢,不然纹路会断;刻到龙尾“糖流纹”的时候要快,不然糖凉了会结硬,刻不动。

“把‘走刀速度反馈’拆成两段。”他头也没抬,指尖在虚拟糖坯的龙身位置点了点,“龙身竹节区,速度超过0.5cm/s就触发震动提醒,模拟‘糖要断’的手感;龙尾糖流区,速度低于1cm/s就弹出提示,像陈老当年在旁边敲我手背那样。”

小陆立刻修改参数,还加了个“实时手感曲线”在屏幕角落——蓝色线代表当前走刀速度,红色线是标准速度范围,一旦蓝色线超出范围,曲线就会变粗,同时平板机身会发出对应的震动。风痕试了试刻龙身,当他走刀稍快时,手腕突然感觉到一阵轻微的、断断续续的震动,像陈老当年用竹刀背轻轻敲他的手:“慢些,慢些,竹节要一节一节刻,急不得。”

“这个震动频率对了。”风痕松了口气,把平板递给小陆,“再加个‘老匠人提示’模块——别用‘失败’‘错误’这种词,用户刻坏了,就弹出陈老的语音气泡。我记得昨天温姐带回来的录音里,陈老说过‘别急,糖凉了能回炉,手艺错了能重练’,就用这句。”

小陆边输代码边笑:“之前做游戏模块的时候,策划总说要‘强反馈’,错了就亮红灯,现在倒好,错了还要哄着来。”

“这不是游戏。”风痕靠在桌边,望着窗外远处的老槐树,忽然想起昨天去竹溪村的事。温如霜带着他去见陈老,老人正坐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手里攥着块裂了纹的糖坯,阳光照在糖坯上,裂纹里还嵌着点竹刀的木屑。

“当年我学刻糖龙,头三个月只许刻碎糖块。”陈老的声音还在耳边转,“刻坏第一块,师父说‘糖碎了能熬,手慌了熬不回来’;刻坏第五十块,师父说‘你不是在刻糖,是在跟糖较劲’;直到刻坏第一百块,师父才把正经的糖龙坯子放在我面前,说‘现在你知道糖的性子了’。”

风痕当时没说话,只是摸了摸陈老放在桌上的竹刀——刀柄被磨得发亮,靠近刀刃的地方有个小缺口,是当年刻坏糖坯时崩的。老人说那把刀用了四十年,刻过三千多条糖龙,“刀有刀的性子,糖有糖的性子,人得顺着它们来,这就是老规矩。”

“风哥,想啥呢?”小陆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语音气泡加好了,你再试试——我故意把龙鳞刻断了。”

风痕接过平板,屏幕上果然有一块龙鳞歪歪扭扭地裂着,没等他点“重来”,一个带着木纹边框的气泡弹了出来,陈老的声音慢悠悠地响起来:“别急,糖凉了能回炉,手艺错了能重练。你看那糖坯,就算裂了,放回到灶上烤烤,还是能捏回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气泡下面还有个小图标,是个迷你的铜勺——那是陈老熬糖时用的工具。风痕点了点图标,虚拟铜勺立刻带着橘色的光,轻轻舀起一点“热糖”,敷在断裂的龙鳞上,裂纹竟然慢慢愈合了,连痕迹都几乎看不见。

“这个设计好!”他忍不住夸了句,“不是让用户‘重来’,是让用户‘修补’,这才是学手艺的样子——没人一开始就刻得好,都是修修补补练出来的。”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温如霜抱着个木匣子走了进来。木匣子是老松木的,边角磨得圆润,上面还刻着个小小的糖龙图案,是陈老年轻时的手艺。她把匣子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铺着红绒布,放着三样东西:一把小竹刀,一把铜勺,还有一块巴掌大的麦芽糖坯。

“陈老让我带来的,说给你们当‘参照’。”温如霜拿起那把竹刀,递给风痕,“你掂掂,这刀的重量有讲究——刀柄是楠木的,比普通竹刀重两钱,刻糖的时候,手不容易抖。陈老说,刻糖龙的‘刀感’,一半在手上,一半在刀上,你们做虚拟反馈的时候,可别漏了刀柄的重量。”

风痕接过竹刀,指尖捏着刀柄——确实比他想象的沉,楠木的纹理磨得光滑,贴在掌心很舒服。他试着像陈老那样,用拇指顶着刀柄末端,食指压在刀背上,轻轻往下按,忽然明白过来:重一点的刀柄能自然下垂,帮手稳住方向,这就是陈老说的“刀帮人稳”。

“我知道该怎么改了。”他立刻坐回电脑前,调出“力度反馈”模块,在代码里加了一行新指令,“根据用户刻痕的长度,调整震动的‘沉坠感’——刻0-3cm时,震动频率是20Hz,模拟刀柄刚抬起的轻;刻3-8cm时,频率降到12Hz,震动更厚重,像刀柄自然下垂的重量;超过8cm,再降到8Hz,模拟刀身压在糖坯上的实。”

小陆凑过来看代码,越看越兴奋:“风哥,这么一来,用户握平板的手,就能感觉到‘刀在变重’?就像真的拿了把陈老的竹刀?”

“试试就知道了。”风痕把改好的程序导进平板,递给温如霜,“温姐,你按陈老教的手法刻刻看,不用急,就刻龙角。”

温如霜接过平板,指尖在虚拟糖坯的尖角处定了定神,才像陈老那样,先轻轻划了道浅印。指尖刚碰到屏幕,就感觉到一阵轻微的震动,像竹刀刚离开桌面的轻;她慢慢往下刻,刻到5cm时,震动忽然变沉了,掌心能感觉到一种往下坠的力道,像刀柄真的在自然下垂;刻到龙角顶端,需要轻轻挑起时,震动又轻了些,刚好能稳住手的力道。

“就是这个感觉!”她惊喜地抬头,手里还捏着平板,“刚才刻到龙角转弯的时候,震动突然变沉,我下意识就放慢了手速,跟当年在竹溪村学刻糖龙时一模一样——陈老当时就说,‘龙角要挑着刻,刀重了就会断,刀轻了就会歪’,现在这震动,比陈老的话还直观!”

风痕笑了,指了指屏幕角落的小图标:“不止这个,我们把你整理的‘糖艺老规矩’都做成了隐藏提示。比如刻龙鳞的时候,要是相邻的鳞片离得太近,就会弹出陈老的语音:‘鳞要留缝,糖要透气,不然烤的时候会裂’;要是刻得太密,就会提示‘糖龙要穿“松衣裳”,太挤了不舒服’——都是陈老原话,没改一个字。”

温如霜心里一暖,伸手摸了摸木匣里的真实糖坯。那糖坯已经凝固了,表面泛着琥珀色的光,靠近边缘的地方,还有陈老当年试刀时留下的细痕,跟虚拟糖坯上的刻痕几乎一模一样。她忽然想起三个月前,第一次跟陈老提“虚拟糖坊”的事,老人当时还皱着眉说:“糖是热的,手是暖的,屏幕是冷的,怎么传手艺?”

现在她终于能回答陈老了——屏幕或许是冷的,但技术能把糖的热、手的暖,都装进去。

“对了,陈老还有个想法。”温如霜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手机,点开一段录音,“他说想在虚拟工坊里‘带徒弟’,不是放预制好的视频,是要‘实时教’——用户点‘跟着陈老学’,屏幕就能分屏,左边是他拿真刀刻糖的画面,右边是用户的虚拟糖坯,还能实时对比纹路偏差。”

风痕眼睛一亮,立刻打开“模式开发”文件夹:“我们早就预留了‘师徒模式’的接口!之前还担心没人愿意来教,现在有陈老,刚好能用上。分屏对比没问题,还能加个‘纹路重叠’功能——把用户刻的线和陈老的线叠在一起,差多少用颜色标出来,红色是差1mm以上,黄色差0.5-1mm,绿色就是合格。”

“这个好!”温如霜赶紧把录音发给风痕,“陈老说,明天就去糖坊录视频,从熬糖开始录,连‘糖要熬到挂丝’‘火要烧到蓝焰’这些细节都录进去。他还说,要穿那件蓝布衫,就是当年教徒弟时穿的那件,让用户看着亲切。”

小陆在旁边听得直点头,忽然想起什么,问:“风哥,那用户刻完的糖龙,能保存吗?比如刻好了,能不能生成图片,或者同步到藏品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早想好了。”风痕调出“藏品系统”的界面,屏幕上出现一排排虚拟糖龙的预览图,“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糖龙阁’,刻好的糖龙会自动存进去,还能标上‘刻制时间’‘所用规矩’——比如用了‘先定线再走刀’‘慢过竹节’这些规矩,都会在糖龙下面标出来。要是用户刻得特别好,还能申请‘陈老点评’,陈老有空就会看,点评完会给个‘匠人印’,能贴在糖龙上。”

温如霜看着屏幕里的“糖龙阁”,忽然想起昨天在竹溪村,陈老领着她看的那面“糖龙墙”。老糖坊的墙上,挂着一百多条陈老刻的糖龙,每条下面都挂着个小木牌,写着“某年某月刻,赠某徒弟”。最老的一条是四十年前刻的,糖已经氧化成深褐色,木牌上的字却还清晰:“赠大徒弟,首条合格糖龙,记‘慢’字诀。”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没机会去竹溪村看那面墙。”温如霜轻声说,手指在虚拟“糖龙阁”上划过,“但他们能在屏幕里,建一面自己的‘糖龙墙’,每条糖龙下面都记着陈老的规矩,记着自己练了多少遍——这跟陈老的墙,不是一样的吗?”

风痕没说话,拿起平板,又刻了一条糖龙。这次他刻得很慢,先定线,再走刀,刻到竹节时特意放慢速度,刻到糖流时加快手速,指尖能清晰感觉到震动的轻重变化,像陈老的手在旁边扶着他的手腕。刻完最后一笔,屏幕里的糖龙亮了起来,淡金色的身体上,竹节纹圆润,糖流纹流畅,龙鳞之间留着均匀的缝,像刚从陈老的糖坊里拿出来的。

“叮”的一声,屏幕上弹出个提示:“恭喜!您熟练运用‘先定线再走刀’‘慢过竹节,快过糖流’两条老规矩,获得陈老‘初阶匠人印’一枚。”

风痕把平板递给温如霜,两人看着屏幕里的糖龙,都笑了。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木匣里的真实糖坯上,又反射到平板屏幕上,虚拟糖坯的淡金色和真实糖坯的光泽交叠在一起,像两道光拧成了一股绳——一道是陈老传了四十年的老手艺,一道是他们用技术搭的新桥梁。

“对了,明天测试版上线,优先邀请哪些用户?”小陆忽然问,手里拿着用户名单。

“就邀之前参与‘非遗故事征集’的用户,还有公益捐赠过的藏家。”风痕想了想,补充道,“再加个‘新手引导’,一进去先让用户听陈老的一段话,不用多,就一句:‘学手艺不是闯关,是跟糖做朋友,你对它好,它就给你好纹路。’”

温如霜点点头,拿起木匣里的铜勺,轻轻碰了碰虚拟糖坯。屏幕里的铜勺立刻泛起点热气,像真的舀了热糖。她忽然觉得,这虚拟糖坯好像真的有了温度,不是屏幕的光,是陈老的竹刀、是老糖坊的火、是那些传了一代又一代的老规矩,慢慢焐热的。

当天晚上,风痕在办公室加班,把最后一段代码导进系统。平板屏幕亮着,虚拟糖坯静静地躺在中央,像在等谁来刻。他想起陈老下午在电话里说的话:“小风啊,我知道你们年轻人懂技术,但记住,技术是帮衬,不是主角。真正的规矩,在人的手里,在人的心里——你刻糖的时候想着‘慢’,糖就不会断;想着‘稳’,龙就不会歪。”

他指尖在虚拟糖坯上轻轻点了点,没刻纹路,只是画了个小小的圈。屏幕里的圈泛着暖金色,像陈老灶台上的糖心,也像他小时候,第一次在竹溪村吃到的那块糖——甜,且暖。

第二天早上十点,虚拟糖坊测试版准时上线。风痕的手机很快收到一条消息,是温如霜发来的,附带一张截图:陈老坐在糖坊的老灶前,手里拿着竹刀,平板放在旁边,屏幕里是他刚刻好的虚拟糖龙,龙身上标着“陈老亲刻,首条示范糖龙”。

消息下面,是陈老的语音:“小风,温丫头,我刻完了。这虚拟糖坯,跟真的一样——我好像又看到当年教徒弟的样子了。”

风痕点开语音,陈老的声音里带着笑。他抬头看向窗外,阳光正好,远处的老槐树上,有几只鸟在叫。平板屏幕里,虚拟糖龙的刻痕泛着光,那些老规矩,像藏在光里的星星,正等着更多人来发现,来传承。

他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把老东西封在玻璃柜里,而是让它跟着时代走——用竹刀刻是传承,用屏幕刻也是传承;在老糖坊里教是传承,在虚拟工坊里教也是传承。只要那些规矩还在,那些温度还在,糖龙就永远不会凉。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