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573集:生态升级

逸霄 第573集:生态升级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23 10:38: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糖田新绿:一场传统与科技的生态答卷

六月的南方,溽热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罩在双生谷糖龙生态原料基地的上空。温如霜蹲在甘蔗地里,指尖捻起一撮土,在掌心搓了搓——土粒粗糙,带着几分板结的硬实,不像去年那样松软。

“温小姐,这甘蔗怕是长不大了。”旁边的王伯直起身,用草帽扇着风,他黝黑的脸上满是愁绪,“你看这叶子,边缘都发焦了,往年这个时候,早就绿油油的能遮太阳了。”

温如霜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连片的甘蔗地里,果然有不少植株的叶片打了卷,原本该饱满的茎秆也显得细弱。她心里清楚,这不是缺水,也不是缺肥,而是基地连续五年种糖料作物,土壤肥力早就跟不上了。

“王伯,咱们这地,得歇一歇了。”温如霜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一直种糖料,土壤里的养分被吸得太狠,再这么种下去,别说甘蔗,连草都长不好。”

王伯叹了口气:“歇着?那咱们下半年的糖料从哪来?糖龙工坊等着用呢,要是断了货,风先生那边的订单都得黄。”

正说着,远处传来车轮碾过田埂的声音,风痕开着电动巡逻车过来了,车斗里装着几个银色的金属盒子。他停下车,拿起一个盒子递给温如霜:“刚从实验室拿的检测报告,上个月的糖料样本,虽然没超标,但还是检出了微量的农药残留——之前为了防蚜虫,喷的那点药,还是留下痕迹了。”

温如霜接过报告,指尖划过“微量残留”那几个字,眉头皱得更紧了。他们建这个生态原料基地,就是为了给糖龙技艺提供最干净的原料,可现在,土壤肥力下降,农药残留问题也冒了头,再不想办法,“生态”两个字就成了空谈。

“我有个想法。”温如霜抬头看向风痕,眼里闪过一丝亮光,“我之前在邻县调研的时候,见过老农户种水稻和油菜轮作,说是能养地。咱们能不能试试,水稻和糖料作物轮作?”

风痕愣了一下,随即拿出平板,调出基地的土壤数据:“稻糖轮作?水稻喜水,能改善土壤的透气性,收割后稻秆还田,还能当有机肥。理论上可行,但具体怎么轮作,种哪个品种的水稻,什么时候换茬,都得算清楚。”

“我明天就去邻县找那位老农户请教。”温如霜语气坚定,“土壤的问题,得用传统的法子慢慢养;至于农药残留……风痕,你那边能不能想想办法,不用农药也能防虫?”

风痕晃了晃手里的金属盒子,嘴角勾起一抹笑:“巧了,我带的就是智能虫情监测系统的配件。之前查资料的时候看到,现在有农户用这个,能实时监测虫情,精准防控,不用再漫天喷药了。”

两人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了谱——一个用传统农法养地,一个用科技手段防虫,这场基地升级的仗,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第二天一早,温如霜就揣着笔记本去了邻县的李家庄。李家庄的李老汉种了一辈子田,是当地出了名的轮作能手,听说温如霜是来学稻糖轮作的,立马拉着她去了自家的田。

“你看,这块地去年种的是甘蔗,今年我种了早稻,等下个月收割了,再种晚稻,年底收完稻子,明年开春就能种甘蔗了。”李老汉指着田里金黄的稻穗,声音洪亮,“水稻的根能松土,稻秆还田了,土就肥了。我这地,种了二十年轮作,土还是黑油油的。”

温如霜蹲在田埂边,仔细看水稻的根系——根系发达,扎在土里密密麻麻,扒开土层,能看到细碎的稻秆在慢慢腐烂。她一边记笔记,一边问:“李伯,那水稻品种有讲究吗?要是种错了,会不会影响后面的甘蔗?”

“当然有讲究!”李老汉蹲下来,拿起一根稻穗,“得选早熟的品种,生长期短,不耽误种甘蔗。还有,水稻收割后,得把田翻一遍,晒半个月,把土里的虫卵晒死,这样来年种甘蔗,虫害也少。”

温如霜把这些细节一一记在本子上,还拍了稻田的照片,连李老汉用的肥料配比都问得清清楚楚。临走时,李老汉给她装了一袋自己留的稻种:“这是‘早优8号’,抗病性强,产量也高,你回去先试种一小块,不行再调整。”

回到基地,温如霜立马找王伯商量,想把靠近河边的十亩甘蔗地改成稻田。可王伯一听就摇头:“温小姐,这不行啊!那十亩地是咱们今年的主力产区,要是改种水稻,下半年的糖料至少少三成,工坊那边肯定不答应。”

“王伯,眼光得放长远点。”温如霜把李老汉的话复述了一遍,又拿出土壤检测报告,“现在这地已经快种不动了,再种一年,就算能收,糖料品质也得下降。咱们先试种十亩,要是成功了,明年再扩大面积,到时候土壤肥了,糖料产量和品质都能上来,比现在划算多了。”

王伯还是犹豫,他种了一辈子糖料,从没试过种水稻,心里没底。温如霜知道他的顾虑,拉着他去了河边的地:“你看这地,靠近河边,灌溉方便,正好适合种水稻。咱们就试半年,要是真不行,明年还种甘蔗,行不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看着温如霜诚恳的眼神,王伯终于点了头:“行,我信你一次。不过,种水稻的活我不熟,还得靠你多费心。”

接下来的半个月,温如霜几乎天天泡在田里。翻地、灌水、育苗、插秧,她跟着从邻县请来的稻农学,手上磨出了水泡,晒得比王伯还黑。王伯看她这么拼,也主动过来帮忙,跟着学插秧的技巧。

可刚插完秧没几天,就出了问题——田里的秧苗开始发黄,有的甚至蔫了。温如霜急得睡不着觉,半夜还去田里看。风痕看她着急,陪着她一起查原因,最后发现是田里的水太满,把秧苗的根泡烂了。

“李伯说水稻喜水,但没说要一直泡着。”温如霜蹲在田边,看着发黄的秧苗,声音有点低落,“是我没经验,把水放多了。”

风痕拍了拍她的肩膀,拿出平板调出水稻种植的资料:“别着急,咱们现在把水排掉一部分,再撒点生石灰消毒,应该还能救。下次我跟你一起去请教李伯,多问几遍总没错。”

两人连夜排掉田里的积水,又撒了生石灰。第二天一早,温如霜又去了李家庄,这次风痕也跟着去了。李老汉听了情况,笑着说:“傻丫头,水稻是喜水,但根系也需要呼吸,水不能没过秧心,得留着一寸的水面。”

按照李老汉的指导,温如霜调整了田里的水位。又过了半个月,秧苗慢慢转绿,长出了新的叶片。看着田里生机勃勃的稻苗,王伯终于松了口气:“温小姐,没想到这水稻还真能种活,看来你的法子是对的。”

温如霜笑了,眼里满是欣慰:“等秋收了,咱们就知道这地养得怎么样了。”

这边温如霜忙着稻糖轮作的试验,风痕也没闲着。他带来的智能虫情监测系统,是由六个监测站组成的,每个监测站都有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和虫情诱捕灯,能实时捕捉田间的虫情数据,还能通过5G传到后台。

可安装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基地的田埂高低不平,有的地方信号不好,监测站的太阳能板也容易被树枝挡住。风痕带着技术员小周,在田里跑了两天,才选定了六个安装点:三个在甘蔗地,两个在稻田,一个在基地的仓库旁边。

安装好的第一天,监测系统就传来了数据。风痕打开后台,看到屏幕上显示甘蔗地里有少量蚜虫,还附带着清晰的照片。他立马通知王伯,让农户们手动摘除有蚜虫的叶片,不用喷药。

王伯半信半疑:“就这么摘?能除干净吗?以前一有蚜虫,都得喷药才行。”

“王伯,你看这数据。”风痕把平板递给王伯,“现在蚜虫才刚开始出现,数量少,手动摘除就能控制住。要是等数量多了再喷药,反而麻烦。”

王伯拿着平板,看着上面的蚜虫照片,又去甘蔗地里看了看,果然只有几株甘蔗上有蚜虫。他赶紧叫上农户,一起摘除叶片。当天下午,风痕再看后台数据,蚜虫数量已经降为零了。

可没过几天,一场大雨又把监测系统淋出了问题。雨停后,风痕去检查,发现有两个监测站的摄像头进水了,屏幕显示黑屏。小周急得直跺脚:“风先生,这可怎么办?要是监测不到虫情,万一蚜虫又多了,咱们都不知道。”

风痕蹲在监测站旁边,仔细看了看进水的地方:“是密封胶没打好,雨水从缝隙里渗进去了。咱们把摄像头拆下来,烘干了重新打胶,再给监测站加个防雨棚。”

两人忙活了一下午,终于把两个监测站修好了。风痕还特意在每个监测站旁边搭了个简易的防雨棚,用的是防水布和竹竿,既轻便又能挡雨。

“以后下雨前,咱们得提前检查一遍监测站,别再出这种问题了。”风痕对小周说,“你也多学着点,以后这些设备的维护,就交给你了。”

小周点点头,拿出笔记本把维护步骤记下来。他之前是基地的普通农户,因为对电子产品感兴趣,风痕才让他跟着学技术。现在看着自己维护的监测站正常运行,小周心里满是成就感。

有一次,小周在后台看到稻田里有稻飞虱的迹象,赶紧告诉风痕。风痕去田里一看,果然有少量稻飞虱在稻叶上爬。他没让农户喷药,而是从网上买了一批寄生蜂——寄生蜂是稻飞虱的天敌,能把卵产在稻飞虱的体内,让稻飞虱自然死亡。

“这叫生物防治,比喷药环保多了。”风痕给小周和农户们讲解,“以后咱们就用这种法子,既不用农药,又能防虫,糖料的品质也能保证。”

农户们看着寄生蜂在稻田里飞,都觉得新鲜。没过几天,稻飞虱的数量就少了很多,稻田里的稻穗长得越来越饱满。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十月。基地的早稻成熟了,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秆,远远望去,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温如霜和王伯带着农户们收割水稻,收割机在田里穿梭,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

“温小姐,你看这稻穗,颗粒多饱满!”王伯拿着一把稻穗,笑得合不拢嘴,“这十亩地,收了差不多五千斤稻子,比我预想的还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温如霜拿起一粒稻谷,放在嘴里嚼了嚼,清甜的米香在嘴里散开。她笑着说:“这稻子不仅能吃,稻秆还能还田。等把稻秆粉碎了撒在田里,再翻一遍地,明年种甘蔗的时候,土壤肯定能变肥。”

水稻收割完后,风痕又带着小周去检测土壤。这次的检测报告显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比去年提高了15%,板结的情况也改善了很多。温如霜拿着报告,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稻糖轮作的试验,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有机认证了。之前温如霜就向有机认证机构提交了申请,机构的李工说,等水稻收割完,就来基地检查。

十一月初,李工如约来到基地。他先是查看了基地的种植记录,从播种、施肥到防虫,每一项都看得很仔细。然后又去田里取样,土壤、水稻、甘蔗都取了样本,还要去仓库检查肥料和农药的存放情况。

“你们这基地,管理得挺规范啊。”李工看着记录册,点点头,“稻糖轮作,生物防虫,不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符合有机种植的要求。”

温如霜和风痕跟着李工,心里既紧张又期待。李工最后去了糖龙工坊,查看新产出的糖料——用基地的甘蔗熬出来的糖,颜色金黄,带着淡淡的甘蔗清香,比普通的糖料更透亮。

“这糖料品质不错,没检出农药残留,糖分含量也高。”李工拿起一块糖料,闻了闻,“等样本检测结果出来,要是没问题,就能发有机认证证书了。”

半个月后,有机认证证书寄到了基地。温如霜拿着证书,激动得手都在抖。风痕也笑了,他拿出手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糖龙工坊的负责人。

消息一传开,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之前合作的几家糖龙工坊,都想订有机糖料,还有不少新客户找上门来,愿意出更高的价格。

“温小姐,有机糖料的价格,比普通糖料高50%,还是供不应求。”王伯拿着订单,笑得合不拢嘴,“咱们明年得扩大稻糖轮作的面积,不然根本不够卖。”

温如霜点点头,看向窗外的田地——稻田里已经种上了油菜,绿油油的油菜苗在寒风中长势正好,明年春天收割了油菜,就能种甘蔗了。风痕走到她身边,拿出平板,上面是新的智能监测系统规划图。

“明年咱们再增加十个监测站,覆盖整个基地。”风痕说,“还要再建一个小型的有机肥厂,用稻秆和甘蔗叶做有机肥,这样咱们的生态种植就能形成闭环了。”

温如霜笑着看向风痕:“好啊,那咱们就一起,把这个基地打造成最好的糖龙生态原料基地。”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田地里,油菜苗在风中轻轻摇曳,远处的智能监测站闪着微弱的灯光。温如霜和风痕站在田埂上,看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心里满是希望。他们知道,这场传统与科技的结合,不仅让土壤恢复了活力,也让糖龙技艺的传承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因为最好的糖龙,永远始于最好的原料。

来年春天,当第一批有机甘蔗成熟的时候,糖龙工坊用它制作的糖龙,在非遗展上一举夺魁。参展的观众看着那栩栩如生的糖龙,不仅惊叹于匠人的技艺,更被背后那片生态稻田的故事所打动。而温如霜和风痕,也在这场生态升级的实践中,找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发展的最佳平衡点,为糖龙文化的传承,写下了新的篇章。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