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548集:应对快消

逸霄 第548集:应对快消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19 11:32: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慢糖纪事

温如霜第一次注意到巷口那家糖龙铺子,是在某个加班到深夜的冬夜。路灯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冷风吹得她缩紧衣领时,一股暖融融的焦糖香忽然钻进口鼻,像只温柔的手,轻轻勾住了她的脚步。

铺子的木门是旧的,门框上刻着模糊的“林记糖龙”四个字,暖黄的灯光从玻璃窗里透出来,映着柜台后老人佝偻的身影。老人正低着头,手里握着根黄铜长勺,在熬得泛着琥珀光的糖浆里慢慢搅动,勺子移动的轨迹里,似乎藏着某种古老的韵律。

“姑娘,要点什么?”老人抬头,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指了指柜台上摆着的糖龙。那是些半尺长的糖制品,龙身蜿蜒,鳞爪分明,阳光照在上面时,会泛出晶莹的光泽,舔一口,先是纯粹的甜,而后会漫出淡淡的麦芽香,余味里还藏着一丝桂花的清苦——那是老林师傅的独门配方,用晒干的桂花蕊和麦芽糖慢慢熬煮,要耗上三个钟头。

温如霜买了一根,指尖触到糖龙时,还带着刚做好的微热。她站在巷口慢慢吃,糖在嘴里融化的速度很慢,不像超市里买的水果硬糖,三下五除二就没了踪影。那一刻,她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牵着她的手,在庙会里买糖龙的场景。那时候的糖龙要排队等,师傅当着众人的面熬糖、塑形,孩子们围在旁边,眼睛瞪得溜圆,连呼吸都放轻,生怕错过了哪个步骤。

可现在,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少了。

第二天,温如霜去超市买咖啡,路过零食区时,看到货架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快消糖品——有裹着糖霜的水果软糖,有印着卡通图案的奶糖,还有号称“零蔗糖”的凝胶糖。它们包装精美,价格便宜,堆得像小山一样,几个年轻人正拿着购物篮,随手就抓了好几袋。而在货架最底层,她看到了林记糖龙的身影,包装还是老样子,用透明的塑料袋装着,上面贴着张手写的标签,落满了薄薄的灰尘,显然很久没人动过了。

她心里忽然有些发堵。晚上回到家,她翻出通讯录,拨通了风痕的电话。

风痕是她的大学同学,现在开了家文化传播工作室,专做非遗手艺的推广。电话接通时,他那边正吵吵嚷嚷,隐约能听到敲木头的声音。“如霜?我正跟老木匠聊榫卯呢,啥事这么急?”

“风痕,你还记得小时候吃的糖龙吗?”温如霜的声音有些发紧,“现在快消糖把市场占满了,老手艺快没人要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风痕的声音:“你在哪儿?我现在过去找你。”

一个小时后,风痕坐在温如霜的客厅里,手里拿着一根林记糖龙。他咬了一口,眼睛忽然亮了:“就是这个味道!我小时候跟我爸去赶集,非要买这个,我爸说‘这糖贵,能买两斤水果糖’,可我就不依,非要等师傅现做。”他顿了顿,看着手里的糖龙,“现在的快消糖是方便,可吃起来没滋味,一口一个,吃完就忘了。”

“我想做点什么。”温如霜看着他,眼神很亮,“我是做文化编辑的,我可以写文章,告诉大家糖龙不是‘贵且麻烦’的老古董,它里面有手艺,有文化,还有我们小时候的温度。”

风痕眼睛也亮了:“我来做直播!现在年轻人都爱刷直播,我让老师傅当着镜头熬糖、做糖龙,让大家看清楚,一块好糖要耗多少功夫——从选麦芽,到泡桂花,再到熬糖塑形,每一步都不能省。他们看了,就知道这糖为什么值这个价。”

两人一拍即合,第二天一早就去了林记糖铺。

老林师傅正在熬糖,黄铜锅里的糖浆泛着细密的泡泡,他手里的勺子慢慢搅动,手臂上的青筋都绷了起来。听到温如霜和风痕的想法时,他手里的勺子顿了顿,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怀疑:“直播?能有人看吗?现在的年轻人,谁愿意等三个钟头看熬糖?”

“会有人看的。”风痕蹲下来,看着老林师傅的眼睛,“您还记得您年轻时,在庙会做糖龙的场景吗?孩子们围着您,眼睛都不眨。现在我们只是把‘庙会’搬到线上,让更多人看到您的手艺。”

老林师傅沉默了很久,最后点了点头:“行,我信你们一次。”

接下来的半个月,温如霜和风痕忙得脚不沾地。温如霜泡在糖铺里,跟着老林师傅学做糖龙——选麦芽要挑颗粒饱满的,泡桂花要用山泉水,熬糖时火候要拿捏得正好,火太大会糊,火太小熬不出琥珀色。她把这些细节都记在本子上,写成了一篇文章,标题叫《一块糖龙里的时光》。

文章里,她写了老林师傅的故事:老林师傅十五岁跟着父亲学做糖龙,父亲告诉他“做糖要慢,要用心,甜才能渗到骨头里”;写了糖龙的工艺:熬糖要三个钟头,塑形要趁糖还热的时候,手指要稳,力道要匀,不然龙鳞就会歪;还写了自己小时候的回忆:外婆牵着她的手,在糖铺前等糖龙,糖龙做好时,外婆会帮她把糖纸剥开,先咬一口,说“甜,日子就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文章发在公众号上的那天,温如霜心里很忐忑。她怕没人看,怕大家还是觉得糖龙“不值”。可没想到,当天下午,文章的阅读量就破了万。评论区里,很多人留言:“小时候吃过!现在再也没看到过了”“原来做一根糖龙要这么久,以前只觉得贵,现在觉得太值了”“想尝尝,哪里能买到?”

而风痕那边,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直播。他把直播设备搬到了糖铺里,调试灯光时,特意把镜头对准了黄铜锅和老林师傅的手。直播前一天,他在社交媒体上发了预告:“明天上午十点,带大家看老匠人做糖龙,从麦芽到糖龙,全程无快进。”

直播那天,温如霜也去了糖铺。她站在角落里,看着老林师傅穿上干净的蓝布衫,坐在镜头前。十点一到,风痕点开直播键,屏幕上慢慢出现了观众:一开始只有几十人,后来慢慢涨到几百人,再后来,人数突破了一千。

“师傅,这糖要熬到什么程度啊?”弹幕里有人问。

老林师傅拿起勺子,舀了一勺糖浆,对着灯光晃了晃:“要熬到琥珀色,用筷子挑起来,能拉出细细的丝,不断。”他的声音很稳,手上的动作也没停,勺子在锅里慢慢搅动,泡泡在糖浆表面轻轻破裂,发出细微的“滋滋”声。

“哇,好治愈啊,看着师傅搅糖,感觉心里都静下来了。”

“以前买快消糖,从来没想过糖是怎么做的,原来这么麻烦。”

“师傅,桂花是什么时候放啊?我家孩子最喜欢桂花味的。”

老林师傅笑了,指了指旁边的小碟子:“等糖浆熬到差不多,就把桂花放进去,还要再熬半个钟头,让桂花的香味渗进糖里。不能放早了,放早了香味会散;也不能放晚了,放晚了桂花会糊。”

直播进行到两个钟头时,有观众留言:“我守了两个钟头了,还没看到糖龙的样子,有点急,但又舍不得退出,觉得看着师傅做糖,很舒服。”

风痕把这条留言读给老林师傅听,老林师傅点了点头:“做糖就是要等,慢工出细活。以前在庙会,有人等不及,我就跟他们说‘再等等,好糖值得等’,他们等了,吃到糖的时候,就会说‘值了’。”

下午一点,糖浆终于熬好了。老林师傅把糖浆倒在抹了油的石板上,等糖浆稍微凉一点,他双手蘸了点凉水,开始揉捏糖浆。他的手指很粗糙,布满了老茧,但动作却很灵活,糖浆在他手里慢慢变成了长条,然后他拿起一把小剪刀,开始剪龙鳞——每一片龙鳞都要剪得均匀,角度要刚好,这样龙身看起来才会立体。

弹幕里一片惊叹:“天呐,师傅的手也太巧了吧!”“这龙鳞剪得也太整齐了,我手残党看哭了。”“我决定了,以后再也不买那些随便做的快消糖了,要吃就吃这种有手艺的糖。”

下午两点,第一根糖龙做好了。老林师傅把糖龙举起来,对着镜头晃了晃,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糖龙上,泛着晶莹的光泽。弹幕里瞬间被“想要”“求链接”刷屏了。

风痕趁机把林记糖铺的线上店铺链接放在了直播间简介里,没过几分钟,链接里的糖龙就被抢空了。老林师傅看着手机上的订单,眼睛里泛起了泪光:“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喜欢吃我做的糖。”

那天的直播,一共吸引了三万多人观看,线上店铺的订单排到了一个月后。之后,温如霜又写了好几篇文章,有写其他老手艺的,也有写“慢糖生活”的——她在文章里说,“慢糖生活”不是要大家少吃糖,而是要大家用心感受糖的味道,感受制作糖的过程,就像感受生活一样,慢一点,才能品出其中的甜。

风痕也开了一个“匠人直播”系列,除了老林师傅的糖龙,还邀请了做剪纸的、做陶艺的、做木活字印刷的老匠人,每次直播,都能吸引很多观众。有人在弹幕里说:“以前觉得老手艺离我们很远,现在才发现,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以前没注意到。”

三个月后,温如霜和风痕又去了林记糖铺。老林师傅的铺子里多了两个年轻人,是他收的徒弟——他们看了直播后,特意来拜师学做糖龙。老林师傅正在教他们熬糖,手里的勺子慢慢搅动,就像他年轻时,他父亲教他那样。

温如霜和风痕站在门口,看着里面的场景,相视一笑。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糖龙上,泛着温暖的光。温如霜忽然想起自己写在文章里的一句话:“快消品能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却填不满我们对温度的渴望。而那些慢下来的手艺,那些用心制作的东西,才是能留在我们记忆里的甜。”

巷口的风吹过来,带着淡淡的焦糖香,温如霜深吸一口气,觉得心里满是甜意。她知道,“慢糖生活”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人愿意慢下来,愿意用心感受,那些老手艺,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甜,就不会消失。

那天晚上,温如霜又买了一根糖龙,她慢慢吃着,糖在嘴里融化的速度很慢,甜意一点点渗出来,漫过舌尖,漫过心头。她想起外婆,想起小时候的庙会,想起老林师傅熬糖时的身影,想起直播时弹幕里的那些留言——原来,有些甜,真的可以留很久很久。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