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538集:数字藏品

逸霄 第538集:数字藏品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19 11:32: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数字糖魂

温如霜的指尖拂过展柜里那尊“九转糖龙”,糖体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的柔光,龙鳞纹路细如发丝,却在岁月里微微发脆——这是老匠人阿松二十年前的巅峰之作,如今只能隔着玻璃供人观赏。她回头看向风痕,后者正蹲在角落,用激光扫描仪给一尊民国糖龙残件建模,屏幕上的三维轮廓正一点点补全残缺的龙尾。

“风痕,”温如霜的声音轻得怕惊到展品,“阿松师傅昨天跟我说,他的老寒腿越来越重,冬天连熬糖的铁锅都端不动了。咱们之前帮他申请的非遗补助,也就够贴补点医药费。”

风痕停下手中的活,摘下防尘口罩,眼底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不光是阿松师傅,上次去山里找李婆婆,她的‘喜字糖龙’模具都快锈透了,说做不动了就把模具当废铁卖。这些老匠人一辈子守着技艺,可手艺不能当饭吃啊。”

办公室的空调嗡嗡作响,两人对着桌上摊开的老匠人名单沉默了。名单上列着十二位糖龙匠人,最年轻的也已年过花甲,每个人后面都标注着代表作:阿松的“九转糖龙”、李婆婆的“喜字糖龙”、周师傅的“祈雨糖龙”……这些曾在节庆市集上引来万人围观的作品,如今大多封存在展馆的储藏室里,连匠人自己都难得再看一眼。

“上次参加数字文创论坛,有人提到‘非遗数字藏品’,”温如霜忽然眼前一亮,指尖在名单上划过,“咱们能不能把老匠人的代表作做成数字藏品?既有3D模型,再配上他们的访谈视频,既能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技艺,说不定还能给他们带来点收入。”

风痕的眼睛瞬间亮了,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飞快地画起来:“我可以用高精度扫描还原作品细节,连糖体的纹理、光泽都能复刻;你负责跟老匠人访谈,记录他们做每一件作品时的故事——比如阿松师傅的‘九转糖龙’,他说当年为了练熬糖的火候,烧坏了三口铁锅。这些故事要是放进数字藏品里,比单纯的模型有温度多了。”

两人越说越兴奋,直到窗外的天色暗下来,才想起还没吃晚饭。风痕拿起手机订外卖,温如霜已经拨通了阿松师傅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老人略带沙哑的声音,听到要给“九转糖龙”做“数字分身”,老人先是愣了愣,随即笑出声:“啥是数字藏品?是把糖龙装进手机里?那挺好,我孙子在外地,也能看看爷爷当年做的龙了。”

第二天一早,两人带着扫描设备来到阿松师傅家。老人特意穿上了过年才舍得穿的蓝色中山装,把“九转糖龙”小心翼翼地从樟木箱里取出来——箱子里垫着层层软布,还放着防虫的樟木条。“这糖龙我宝贝了二十年,当年在省里的非遗展上拿过金奖,”阿松师傅的手指轻轻摸着龙身,“熬糖的时候得盯着火候,火大了糖会糊,火小了糖太稀,捏龙鳞的时候要趁糖还没凉透,手指得有劲儿,还得稳。”

风痕的扫描设备缓缓绕着糖龙转动,激光线在糖体上勾勒出细腻的轮廓,屏幕上实时生成的3D模型,连龙角上那道细微的裂痕都清晰可见。温如霜坐在一旁,拿着录音笔,听老人讲起当年制作“九转糖龙”的往事:“那时候没有温度计,全靠手摸、眼看,熬好的糖要拉十二遍,每拉一次,糖的颜色就浅一分,口感也更脆。有次熬到后半夜,实在困得不行,差点把糖锅打翻,幸好我老伴儿及时叫醒我。”

访谈进行到一半,阿松师傅的孙子打来了视频电话,老人举着手机对准扫描中的糖龙,又指了指屏幕上的3D模型:“你看,这是爷爷做的糖龙,现在能装进手机里了,你在学校也能看。”电话那头的年轻人兴奋地喊着“爷爷好厉害”,老人的眼角笑出了皱纹,温如霜悄悄按下了录像键——这一幕,后来成了“九转糖龙”数字藏品里最动人的片段。

接下来的一个月,两人跑遍了十二个老匠人的家。在李婆婆家,老人回忆起当年给村里姑娘做“喜字糖龙”的场景:“那时候姑娘出嫁,都要带一对喜字糖龙,寓意龙凤呈祥。我做的糖龙,喜字是嵌在龙肚子里的,咬开才能看到,姑娘们都喜欢。”风痕扫描“喜字糖龙”时,特意放慢了速度,只为清晰还原糖龙肚子里那娟秀的喜字;在周师傅家,老人拿出珍藏的“祈雨糖龙”,糖龙的爪子下踩着小小的云纹,“当年村里大旱,我做了这糖龙,村民们抬着去祈雨,没想到真的下了雨,后来这糖龙就成了村里的宝贝。”

扫描工作并不总是顺利。有位吴师傅的“清明柳龙”因为保存不当,糖体出现了多处裂痕,风痕只能一点点调整扫描参数,再用建模软件修复缺损的部分。“要尽量保留原作的质感,”他跟温如霜说,“这些裂痕不是瑕疵,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得让数字藏品也带着这些温度。”

访谈视频的剪辑则由温如霜负责。她把老匠人的讲述剪成五分钟左右的短片,配上扫描过程的延时摄影,再加上老匠人年轻时制作糖龙的老照片——这些照片大多是从匠人家里的旧相册里翻出来的,有些已经泛黄卷边,却记录着他们最意气风发的模样。“周师傅年轻时还是个帅小伙呢,”温如霜拿着一张黑白照片给风痕看,照片里的年轻人正专注地捏着糖龙,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他说这张照片是他刚出师那年拍的,现在看,跟他现在做糖龙的神情一模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数字藏品的发行平台是风痕联系的,对方听说他们是为老匠人做非遗传承,特意降低了平台服务费。两人还跟平台约定,每卖出一份数字藏品,老匠人能拿到七成收入,剩下的三成用于后续的数字藏品开发——他们计划着,等第一批藏品卖得好,就把更多老匠人的作品搬上数字平台。

发行前一天,两人在糖龙展馆举办了一场小型预览会,邀请了部分老匠人和文化界的专家。当大屏幕上出现“九转糖龙”的3D模型时,阿松师傅激动地站起来,指着屏幕说:“这就是我的糖龙!连龙尾巴上那道我当年不小心捏出来的小凸起都有!”专家们也纷纷称赞,说这种形式既保留了非遗的文化内涵,又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做了传播。

正式发行那天,两人守在电脑前,看着订单数一点点上涨。第一批十二款数字藏品,每款限量发售1000份,定价99元。不到两个小时,“九转糖龙”和“喜字糖龙”就卖光了,其他几款也陆续售罄。温如霜第一时间给阿松师傅打了电话,告诉他“九转糖龙”卖了1000份,他能拿到近七万元收入。电话那头,老人的声音带着哽咽:“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了,还能靠做糖龙给家里添点收入,真是谢谢你们俩。”

更让两人惊喜的是,很多购买数字藏品的年轻人,还在平台留言询问糖龙的制作工艺,甚至有人表示想来糖龙展馆学习。有个年轻人在留言里说:“看了李婆婆的访谈,才知道喜字糖龙里藏着这么多故事,原来非遗不是老古董,是有温度的文化。”

发行结束后,两人带着结算的收入去看望老匠人。李婆婆拿着厚厚的信封,拉着温如霜的手说:“我要把这笔钱存起来,等明年春天,再做一次喜字糖龙,教村里的年轻人做,不能让这手艺断了。”周师傅则计划用这笔钱修缮家里的工作室,“以后就能在家教孩子们做祈雨糖龙了,让他们也知道咱们老祖宗的智慧。”

那天傍晚,两人走在回展馆的路上,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风痕忽然说:“咱们下次可以在数字藏品里加个互动功能,让购买者能自己给糖龙上色,说不定更受欢迎。”温如霜笑着点头:“我还想把老匠人的制作口诀也放进藏品里,做成音频,让大家不仅能看,还能听。”

路过展馆的橱窗时,两人停下脚步,橱窗里陈列着十二位老匠人的代表作,旁边的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数字藏品的预览视频。几个年轻人正围着电子屏,指着上面的糖龙讨论着,脸上满是好奇和喜爱。

温如霜忽然想起,刚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她只是想给老匠人多一份收入,可现在她发现,数字藏品带来的不只是收入,更是让这些快要被遗忘的技艺重新活了过来。风痕好像看穿了她的心思,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以后咱们还要做更多,让更多人知道,糖龙不只是一块糖,更是咱们的文化魂。”

夜色渐浓,展馆的灯光亮了起来,照亮了橱窗里的糖龙,也照亮了两人眼中的希望。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老匠人的故事,等着他们用数字技术,讲给更多人听。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