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501集:新匠登场

逸霄 第501集:新匠登场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19 11:32: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糖霜与代码

双生谷的初秋总裹着一层蜜色的雾。风痕站在糖龙展馆的玻璃展柜前,指尖无意识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那里是他刚用建模软件勾勒出的糖龙轮廓,线条精准到毫米,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展馆里弥漫着熬糖的焦香,甜得发暖,混着老木头展架的沉味。正中央的展柜里,一条民国时期的糖龙静静卧着,琥珀色的糖体上,鳞片纹路细如发丝,龙角蜿蜒处还留着匠人手指捏合的细微痕迹。风痕盯着那痕迹,眉头微蹙,他昨晚反复调整3D打印的参数,却始终复刻不出那种带着温度的“不完美”。

“你对着这条‘云纹糖龙’看了半小时了。”

清亮的女声从身后传来,风痕回头,看见一个穿米白色衬衫的女人站在不远处,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写着“双生谷糖龙民俗调研”。她的头发束成低马尾,发梢沾着点谷里的雾气,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浸了蜜的糖。

“温如霜,民俗学博士,来这儿做技艺源流调研。”女人主动伸手,指尖带着纸质书籍的粗糙触感,“看你手里的建模平板,是做技术相关的?”

“风痕,机械工程师。”风痕回握,目光落在她笔记本上的手绘草图——那是一条糖龙的分解图,标注着“祈雨仪式用,龙腹空心填五谷”,“你也研究糖龙?”

“不止研究,是想弄明白它为什么能在双生谷传三百年。”温如霜走到展柜前,指尖轻轻点在玻璃上,对着那条民国糖龙,“这条龙是民国二十三年,老匠人周阿福为了祈雨做的,熬糖时加了当地的蜜枣汁,所以糖体偏红。你看龙尾的地方,有个小缺口——当年祈雨成功后,村民们分食糖龙祈福,周阿福特意留了这一块,说‘留着根,技艺就断不了’。”

风痕的目光落在那个缺口上,突然想起自己昨晚的建模——他为了追求“完美”,把所有棱角都磨得光滑,却忘了糖龙本就是“活”的,是带着人的温度和故事的。但这种念头只闪了一瞬,他又习惯性地掏出平板:“我最近在试3D建模优化糖龙塑形,传统手工做一条复杂的糖龙要三天,建模打印只要四小时,还能精准复刻花纹,减少损耗。”

他点开屏幕,展示自己设计的数字模型:龙身的鳞片用参数化设计,能一键调整大小;龙腹的空心结构通过算法优化,既减轻重量又保证强度。温如霜凑过来看,眉头却慢慢皱了起来。

“精准是精准,但你这模型里,没有‘人’。”温如霜指着屏幕上的龙角,“传统糖龙的角,匠人会根据当天的天气调整弧度——晴天做直角,取‘阳气盛’之意;雨天做弯角,求‘雨水顺’之愿。你这固定参数的模型,能算出天气对人心的影响吗?”

风痕一怔,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在他的认知里,技术的意义就是消除变量,追求效率,但温如霜的话像一颗糖粒,卡在了他的代码逻辑里。

“而且你说减少损耗,”温如霜翻到笔记本的某一页,指着上面的记录,“双生谷的老匠人熬糖,从来不是为了‘不损耗’。他们说‘糖屑是龙的鳞粉,落进土里能养技艺’,每次做完糖龙,都会把剩下的糖渣埋在展馆的老槐树下。去年我来的时候,老馆长还指给我看,说那棵树结的槐花都比别处甜。”

“这是封建迷信。”风痕下意识反驳,“损耗就是资源浪费,3D打印能把材料利用率从60%提升到95%,这是客观的技术优势,不能用民俗说法否定。”

“不是否定技术,是讨论边界。”温如霜合上笔记本,语气认真起来,“我不反对用科技帮传统技艺走得更远,但‘优化’不等于‘替代’。你能用代码算出糖龙的弧度,却算不出匠人捏糖时心里的祈愿;能打印出一模一样的鳞片,却打印不出老匠人手上几十年磨出的茧子——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才是糖龙能传三百年的根。”

风痕的手指顿在平板屏幕上,屏幕里的数字糖龙泛着冷白的光,和展柜里那条带着岁月痕迹的糖龙形成鲜明对比。他想起自己来双生谷的初衷——上个月在市里的非遗展上,他看见老匠人王阿松用布满皱纹的手熬糖,糖液在铜锅里翻滚,熬到火候时,王阿松闭着眼睛,仅凭手感就知道该什么时候关火。那一刻,他觉得震撼,想用自己的技术帮这种技艺留住。可现在,他好像走偏了,把“留住技艺”变成了“替代技艺”。

“我没说要替代。”风痕的语气软了些,“我只是觉得,传统技艺不能一直靠‘手感’‘经验’传承,万一老匠人走了,那些技艺就没了。3D建模能把这些经验转化成数据,保存下来,不是更好吗?”

“数据能保存‘怎么做’,但保存不了‘为什么这么做’。”温如霜走到展馆的老槐树下,仰头看着枝叶间的阳光,“去年冬天,王阿松老人生病,没法熬糖,就让徒弟照着他的‘数据’做——温度、时间、力度都对,可做出来的糖龙就是没有灵气。后来老人强撑着起来,在徒弟熬糖时,用拐杖敲了敲铜锅,说‘今天风大,糖要多熬半炷香’。你看,这‘半炷香’的经验,怎么转化成数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风痕沉默了。他想起自己做过的一个机械臂项目,当时为了让机械臂精准模仿人的动作,他采集了上千组数据,可最终机械臂做出的动作,还是少了人的灵活性。那时他以为是数据不够多,现在才明白,有些东西本就不是数据能衡量的。

展馆里的挂钟敲了十下,阳光透过窗户,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温如霜的笔记本摊在展柜上,其中一页画着双生谷的地图,标注着“周家糖坊遗址”“祈雨台”“老槐树下糖渣埋葬处”,每一个标记旁都写着简短的故事。风痕凑过去看,看见其中一行小字:“糖龙不是死的工艺品,是活的文化——它的每一片鳞片,都藏着双生谷人的日子。”

“我不是要跟你争对错。”温如霜的声音轻了些,“只是希望你在敲代码的时候,能记得糖龙里藏着的人。比如你做3D建模,能不能不要只追求参数精准,也留一点空间给匠人——让他们能根据当天的心情、谷里的天气,调整一点弧度,添一点自己的东西?”

风痕低头看着平板上的数字糖龙,突然伸手,在建模软件里加了一个“手动调整”的模块——匠人可以在基础模型上,用触屏笔直接修改龙角的弧度、鳞片的密度,就像在糖坯上用手捏合一样。做完这个调整,他心里那种“不完美”的感觉突然消失了。

“这样呢?”风痕把平板递给温如霜。

温如霜接过,指尖在屏幕上滑动,调整着龙尾的曲线。阳光落在她的手上,和展柜里那条民国糖龙的糖体一样,泛着暖融融的光。

“这样很好。”温如霜笑了,眼睛弯成月牙,“既有代码的精准,也有人的温度。”

展馆外传来老槐树的叶子沙沙声,熬糖的焦香又浓了些。风痕看着温如霜在笔记本上记录下“3D建模可保留手动调整空间”,突然觉得,或许科技与传统的边界,从来不是非此即彼——就像糖龙需要糖霜的甜,也需要匠人的手温,二者混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传承。

他掏出手机,把刚才修改后的建模图发给团队成员,附言:“明天来双生谷,我们去跟老匠人聊聊,看看他们想要什么样的‘调整空间’。”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温如霜刚好抬头,对着他举了举笔记本:“下午我要去祈雨台调研,那里有清代的糖龙模具,要不要一起?说不定能给你的建模找些灵感。”

风痕点头,把平板放进包里,指尖还留着屏幕的余温。他抬头看向展柜里的民国糖龙,那条带着缺口的糖龙,在阳光下好像活了过来,龙鳞上的纹路,正慢慢和他脑海里的代码线条,缠绕成一条新的龙。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