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498集:文化基因库

逸霄 第498集:文化基因库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19 11:32: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糖脉入芯

双生谷的晨雾还没散,林砚白的指尖已经沾了层薄糖霜。熬糖锅在柴火上泛着琥珀光,他盯着温度计,308华氏度时手腕轻转,糖液如金瀑落入大理石槽,这是祖父传下的“火候诀”,也是糖龙技艺里最不能走样的核心。

“小林师傅,基因库的人到了。”门口传来学徒的喊声,林砚白擦了擦手,转身看见三个穿白大褂的人站在院子里,为首的陈教授举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我们要提取糖龙的‘文化基因’,不是简单记录步骤,是把它拆成能复制、能活用的符号。”陈教授说着,调出三维模型,糖龙的龙首弧度、鳞片排布、尾鳍摆动轨迹,都被标上了精确的坐标。

林砚白皱了皱眉。他守着这门手艺二十多年,从揉糖、拉糖到塑形,靠的是手感和记忆,祖父常说“糖是活的,得顺着它的性子来”。可陈教授手里的模型,把活灵活现的糖龙变成了一串数字,他心里发慌:“这东西……能代替手艺人的感觉?”

“不是代替,是延续。”陈教授打开一个文件夹,里面是全国各地非遗技艺消失的案例,“很多手艺断了,就是因为只靠口传心授,一旦没人学,就彻底没了。我们要做的,是把糖龙最核心的东西——比如龙身的‘三曲九弯’、糖料的‘五味配比’——变成标准符号,就像汉字的偏旁部首,不管用在什么地方,一看就知道是糖龙。”

接下来的半个月,双生谷的糖坊成了临时工作室。陈教授的团队跟着林砚白熬了十锅糖,录下他捏龙首时拇指的力度,记下鳞片每一片的倾斜角度,甚至把不同季节糖料的软硬度数据都测了个遍。最费劲的是提取“文化寓意”,林砚白讲起祖父说的“糖龙祈年”,龙角要像麦穗,龙尾要卷成祥云,这些藏在造型里的讲究,被团队拆成“丰收符号”“吉祥符号”,一一对应到模型上。

这天傍晚,林砚白看着屏幕上的“糖龙文化基因图谱”,突然愣了神。图谱里,糖龙的核心元素被分成了三类:技艺符号(火候、手法)、造型符号(龙身结构、装饰)、文化符号(寓意、典故)。陈教授指着图谱说:“现在,这些符号可以‘移植’到任何地方了。”

第一个找上门的是文创公司。设计师拿着笔记本电脑来的,屏幕上是草稿:书签的挂坠做成迷你糖龙,龙身刻着“三曲九弯”的纹路;笔记本封面用糖龙的祥云尾做底纹,摸起来有糖霜般的凹凸感。“我们不用真糖,用环保树脂和特种纸,既能保留糖龙的样子,又能长期保存。”设计师说着,拿出样品,书签上的小龙首惟妙惟肖,龙角的麦穗纹路和林砚白手里的糖龙分毫不差。

林砚白捏着书签,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他原本以为,离开糖料的糖龙就没了魂,可这小小的金属挂坠,却让他想起第一次跟着祖父做糖龙的场景——那时他才八岁,捏坏了五六个龙首,祖父却说“没事,记住这弧度,下次就好”。现在,这弧度变成了符号,藏在书签里,能被更多人看见。

没过多久,教育局的人也来了。他们想把糖龙元素放进中小学美术课教材,还带来了课件初稿:低年级学生用彩纸折“简化版糖龙”,跟着视频学龙身的“三曲九弯”;高年级学生则通过3D打印笔,打印出糖龙的鳞片,再组装成模型。“我们还会在教材里加‘文化小课堂’,讲糖龙和节气、祭祀的故事。”教育局的张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手艺陌生,可如果用他们熟悉的方式——比如3D打印、手工折纸——来接触,说不定能提起兴趣。”

林砚白跟着张老师去了附近的小学,看四年级学生上美术课。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用彩纸折龙身时,特意把尾巴折成了祥云的形状,还抬头问老师:“这个尾巴是不是和糖龙的一样,能带来好运呀?”林砚白站在教室后门,突然红了眼眶。他想起祖父去世前,躺在病床上说“怕这手艺没人记着”,可现在,连十岁的孩子都知道糖龙的祥云尾,这大概就是祖父想看到的“活着的传承”。

最让林砚白意外的,是科技公司的合作。他们要做一款“糖龙元宇宙展馆”,用之前提取的文化基因,在虚拟世界里还原糖龙的制作过程。林砚白戴着VR眼镜,走进虚拟糖坊时,差点以为回到了现实——锅里的糖液在冒泡,温度显示正好是308华氏度,虚拟的“祖父”正站在灶台边,手把手教观众揉糖。“我们把您的手法数据输入了AI,虚拟老师的每一个动作,都和您一模一样。”科技公司的工程师说,“就算有人在国外,只要戴上VR眼镜,就能学做糖龙。”

林砚白试着在虚拟世界里捏龙首,手指的动作和现实里没差别,虚拟糖料的软硬度也和真糖一样。他突然明白,陈教授说的“基因级传承”是什么意思——不是把手艺锁在玻璃柜里,而是让它像种子一样,落在文创、教育、科技的土壤里,长出新的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年底的时候,国家文化基因库举办了成果展,糖龙的展区前围满了人。有人拿着文创书签拍照,有人戴着VR眼镜学做糖龙,还有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彩纸折着“三曲九弯”的龙身。林砚白站在展区中央,看着屏幕上滚动的糖龙文化基因图谱,突然想起祖父常说的一句话:“好手艺不是用来藏的,是用来让人记着的。”

展会快结束时,一个老太太拉着孙子走到林砚白面前,指着展柜里的糖龙模型说:“奶奶小时候,你爷爷就在集市上做这个,那时的糖龙,也是这样的龙角、这样的尾巴。”小男孩仰着头问:“奶奶,我能学做这个吗?”林砚白蹲下来,从口袋里拿出一个迷你糖龙书签,递给小男孩:“当然能,以后不管是用纸折,还是用电脑做,只要记住这龙的样子,就是在学做糖龙。”

那天晚上,林砚白回到双生谷,又熬了一锅糖。糖液落入槽中时,他特意多留了几分“三曲九弯”的弧度。月光洒在糖龙上,泛着柔和的光,林砚白摸着龙身,突然觉得,这手艺从来都不是他一个人的,它藏在文创书签的纹路里,藏在小学生折的彩纸龙里,藏在虚拟世界的糖坊里,更藏在每一个记得它的人心里。

春节前,林砚白收到了陈教授的消息:糖龙的文化基因图谱,已经被纳入了国家文化基因库的共享平台,全国各地的学校、企业,都能申请使用这些符号。林砚白看着消息,笑着给祖父的照片上了一炷香:“爷爷,您放心,这糖龙的脉,断不了了。”

大年初一那天,双生谷的糖坊开了门,林砚白带着几个年轻学徒做糖龙。学徒们有的用传统手法揉糖,有的用3D打印笔做鳞片,还有的在手机上直播制作过程。直播间里,有人问“哪里能买到糖龙书签”,有人说“想带孩子去元宇宙展馆看看”,还有人留言“我是美术老师,想把糖龙元素放进课堂”。

林砚白看着屏幕上的留言,又看了看手里的糖龙,突然明白:所谓“基因级传承”,不是把手艺封存在过去,而是让它带着最核心的魂,走进现在,走向未来。就像这糖龙,不管是用糖做、用纸折,还是用代码编,只要那“三曲九弯”的龙身还在,那“麦穗龙角”的寓意还在,它就还是那个能让人记着、爱着的糖龙。

夕阳西下时,林砚白把做好的糖龙挂在糖坊门口,风一吹,糖龙的尾巴轻轻摆动,像在和过往的岁月打招呼,也像在迎接未来的日子。他知道,这糖龙的故事,还会继续写下去,写在文创产品里,写在孩子们的课本里,写在虚拟世界的展馆里,更写在每一个愿意把它记在心里的人眼里。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