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484集:文化申遗

逸霄 第484集:文化申遗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19 11:32: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糖龙出海:一场跨越国界的非遗申遗之路

申报材料第七次被退回时,林砚的指尖在“证据链需补充跨国传承实证”那行字上反复摩挲,纸上的墨迹被指腹蹭得发毛。窗外,双生谷的糖枫正落着今年最后一场叶,金黄的碎屑飘进窗棂,落在摊开的清代《糖作谱》复印件上,像极了糖龙熬制时溅出的糖霜。

“光靠国内的史料和传承人口述还不够。”非遗申报专家周教授的话又在耳边响起,“人类非遗讲究‘共享性’,得让评审看到这门技艺早已跨越国界,在不同文化里扎了根。”

林砚是糖龙技艺第七代传承人,三个月前接下申遗重任时,她以为整理好百年史料、录完十多位传承人的影像就足够。可现实给了她一记重击——前六次申报材料均因“跨国影响力证据不足”被打回,眼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报窗口期只剩半年,她急得嘴上起了燎泡。

“或许,我们该找海外的人帮忙。”助手小苏抱着一摞海外来信推门进来,信纸上印着不同国家的邮票,“这是近五年海外糖艺爱好者寄来的信,有人说在当地见过类似糖龙的技艺。”

林砚拆开最厚的一封,信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位糖艺师写的,署名“马可”。信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一位华人老人正在制作一条盘旋的糖龙,周围围满了金发碧眼的孩子。马可在信中说,这位老人是他的师父,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中国广东移民到意大利,教他做“中国龙糖”时,总说“这手艺要让全世界知道”。

“广东?”林砚猛地想起,师父曾提过,上世纪确实有位师叔去了意大利,后来断了联系。她立刻让小苏联系马可,三天后,视频电话里出现了一位高鼻梁、深眼眶的中年男人,手里捧着一条用琥珀色糖料做的龙,龙身刻着意大利传统花纹,龙首却保留着中式的威严。

“这是我按照师父教的方法做的‘中西合璧糖龙’。”马可举起糖龙,镜头里的糖料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师父说,他离开中国时,带了一本手写的《糖龙制作要诀》,现在这本册子还在我手里,上面有很多他标注的海外适配技巧,比如用当地的柑橘糖代替麦芽糖。”

林砚的心猛地一跳——这本《糖龙制作要诀》,很可能就是缺失的跨国传承证据。她立刻协调团队,为马可办理了来华签证。半个月后,马可带着那本蓝布封皮的册子出现在双生谷,册子的纸页已经发脆,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最后一页还画着一条简易的糖龙,旁边写着“1985年于佛罗伦萨,教马可作此龙,望他不忘本源”。

“这还不够。”周教授翻完册子后说,“还需要更多国家的证据,最好能找到研究者的学术支持,证明糖龙技艺对海外糖艺的影响。”

林砚想到了巴黎高等文化遗产学院的艾米丽教授,她曾在两年前的国际糖艺论坛上发表过关于“东方糖艺对欧洲的影响”的论文。林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发去邮件,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回复,艾米丽在邮件里说:“我研究欧洲糖艺史时,发现19世纪末巴黎世博会曾展出过中国糖龙,当时的报纸称其‘用糖塑造的东方神话’,这或许能作为早期跨国传播的证据。”

艾米丽还主动提出,愿意协助整理欧洲各国博物馆收藏的糖龙相关文物资料。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她陆续发来二十多份资料: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的1902年中国糖龙模型照片、法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19世纪欧洲糖艺师临摹的糖龙图纸、德国某私人收藏家捐赠的民国时期“出口糖龙”广告画……每一份资料都标注着明确的时间和来源,像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凑出糖龙技艺跨越国界的轨迹。

就在林砚以为证据链即将完整时,新的问题出现了——申报材料需要海外传承人的亲笔证词,证明他们的技艺确实源自中国糖龙。除了马可,林砚一时找不到其他海外传承人。

“我或许能帮上忙。”一天,林砚接到一个来自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电话,对方是华人糖艺师陈福生。他在网上看到糖龙申遗的消息,主动联系林砚:“我祖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福建泉州去马来西亚的,他教当地人做糖龙时,还融入了马来传统的花卉图案,现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区,每年春节都会做糖龙祈福。”

陈福生不仅提供了自己家族三代传承的照片和视频,还联系了新加坡、泰国的几位华人糖艺师,他们纷纷录制证词,讲述糖龙技艺在东南亚的传承故事。其中,泰国糖艺师李娜的证词让林砚格外动容:“我不是华人,但我师父是中国糖龙传承人,她告诉我,糖龙不只是华人的技艺,是能让不同文化的人感受到吉祥与温暖的艺术。”

随着跨国证据越来越丰富,林砚的团队开始撰写最终版申报材料。他们将史料分为“早期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中期传承(20世纪中期-21世纪初)”“当代发展(21世纪初至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附上海外文物照片、传承人口述视频、研究者学术论文作为支撑。马可捐赠的《糖龙制作要诀》被扫描成高清图片,艾米丽整理的欧洲博物馆资料被制成时间轴,陈福生等人的证词被翻译成联合国官方语言,一一归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提交材料的前一天,林砚和团队熬了一整夜,最后检查时,小苏突然说:“要不要加一段海外爱好者的创作视频?我之前收到过美国一个中学生的邮件,她用糖做了一条‘宇航员糖龙’,说想让糖龙‘飞向太空’。”

林砚点头同意。当那段充满童趣的视频被加入材料时,她忽然明白,糖龙申遗不只是为了一份“身份认证”,更是为了让这门技艺被更多人看见——它可以是清代匠人手里的传统纹样,也可以是意大利糖艺师笔下的中西合璧,还可以是美国中学生想象中的太空探索。

申报材料提交后的三个月里,林砚每天都在等待消息。直到某天清晨,她接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邮件,邮件里写着:“经评审,糖龙技艺符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标准,尤其认可其跨国传承的多样性与共享性,正式列入名录。”

消息传来时,双生谷的糖枫正抽出新芽。林砚拨通了马可、艾米丽、陈福生的视频电话,屏幕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笑着举杯,马可手里捧着新做的糖龙,艾米丽展示着刚整理好的欧洲糖龙研究专着,陈福生身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区的孩子们正举着小糖龙欢呼。

“这不是结束,是开始。”林砚看着屏幕里的人们说,“从今天起,糖龙不只是中国的技艺,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是不同文化交流的纽带。”

那天下午,林砚带着团队在双生谷的糖龙展馆里,为新展出的“跨国传承展区”揭幕。展区中央,一条由多国糖艺师共同制作的糖龙静静陈列:龙首是中式的威严,龙身刻着意大利花纹、马来花卉、泰国图腾,龙尾缀着美国孩子画的太空元素。阳光透过玻璃展柜洒在糖龙上,折射出五彩的光,像极了不同文化交融时绽放的火花。

揭幕仪式结束后,林砚收到了艾米丽的邮件,附件是一张照片:巴黎高等文化遗产学院的学生们围着一条糖龙,正在听教授讲解它的历史。邮件末尾写着:“你看,糖龙已经在海外扎根,它会像糖枫的种子一样,飘向更多地方,长出新的枝芽。”

林砚抬头望向窗外,双生谷的风正吹过糖枫林,带着糖的甜香。她知道,这条跨越国界的糖龙,终将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续写属于它的传承故事。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