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464集:生态原料

逸霄 第464集:生态原料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9 11:46:56 来源:全本小说网

糖叶生绿:一场从根脉开始的传承革命

双生谷的六月总是裹着黏腻的热,风里飘着熬糖时特有的焦甜香,可这份熟悉的甜,最近却成了压在林砚心头的石头。他蹲在传承基地后院的空地上,指尖捻起一片发黄的甘蔗叶,叶脉里的水分像被抽干了似的,一捏就碎。

“又枯了?”身后传来脚步声,是团队里负责原料采购的老周,手里还拎着半袋刚送来的糖料,“今年南方旱,甘蔗减产三成,价格涨了快一半,更糟的是——”老周把袋子往石桌上一放,倒出几颗泛着黑斑的甜菜根,“这批甜菜根农残超标,熬出来的糖液发苦,根本没法做糖龙。”

林砚站起身,望着基地里一排排空荡荡的原料架,眉头拧成了结。他是糖龙技艺第七代传承人,三年前接下传承基地时,师父千叮万嘱“原料是根”,可现在,这“根”快扎不住了。前阵子环保局来考察,指着基地后门外堆积的甘蔗渣和废弃糖料包装袋,语气严肃:“传统技艺要传承,但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你们这原料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再这么下去,怕是要影响非遗后续的评级。”

那天的话像根刺,扎得林砚夜里睡不着。他翻出师父留下的古籍,里面记载着初代传承人阿竹“取于自然,还于自然”的理念,可现代种植为了高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收割后废料随意丢弃,哪里还有“还于自然”的影子?“要是能有不用破坏环境,还能循环种的糖料就好了。”林砚对着古籍叹气,手指无意间划过书页上一句模糊的批注——“双生谷北坡,有野蔗,叶可肥土,汁可熬糖”。

第二天一早,林砚就扛着锄头往双生谷北坡走。北坡是片没人打理的荒坡,长满了齐腰的野草,他扒开草丛,果然在石缝里发现了几株低矮的植物,叶子比普通甘蔗窄,茎秆细弱,却透着韧劲,掐开一点茎皮,清甜的汁水立刻渗了出来。

“这是野生甘蔗的变种!”跟着来的农业大学教授陈默眼睛一亮,掏出检测仪测了测土壤,“你看,这植物根系能固氮,落叶腐烂后还能改良土壤,根本不用施化肥。而且它耐旱,在石缝里都能活,太适合循环种植了!”

林砚的心一下子活了。他立刻召集团队,提出培育可循环糖料作物、建“生态原料基地”的想法,可刚说完,就有人皱起了眉。负责技艺教学的张叔摆了摆手:“小林,不是我泼冷水,这野生甘蔗产量这么低,熬十斤糖要耗上百斤原料,咱们做糖龙讲究‘形准味纯’,万一这糖液口感不对,砸了招牌怎么办?”

“还有建基地的钱,”财务大姐翻着账本,“咱们去年刚修了非遗展馆,账上没多少余钱,租地、买设备、请农科团队,哪一样不要钱?”

会议室里的空气沉了下来,林砚看着大家脸上的犹豫,突然想起上个月去留守儿童学校开公益课的场景。孩子们拿着用传统糖料做的糖龙,仰着小脸问:“林老师,以后我们还能做这么甜的糖龙吗?会不会有一天,糖料用完了?”

“会有的,肯定会有的。”林砚当时是这么回答的,可现在,他知道自己必须守住这个承诺。他站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木盒,里面是师父传给他的第一块糖龙成品,糖衣已经有些融化,却还能看出精致的龙鳞纹路。

“师父说过,‘技艺活着,才是最好的传承’。可要是连原料都没了,技艺怎么活?”林砚把木盒递给大家传看,“这野生甘蔗是双生谷自己长出来的,是咱们糖龙技艺的‘根’。现在,咱们要做的就是把这‘根’护好,让它长出新的绿来。钱的事我来想办法,咱们先试试培育,行不行?”

看着木盒里那块旧糖龙,大家沉默了片刻,张叔率先点了头:“我跟着你干,大不了咱们多熬几锅,总能调出好口感。”其他人也纷纷应和,会议室里的气氛重新热了起来。

接下来的三个月,林砚和陈默教授的团队扎在了北坡。他们把野生甘蔗移栽到试验田,每天记录生长数据,调整种植密度,尝试用落叶和甘蔗渣制作有机肥。一开始,幼苗长得很慢,还总被害虫啃食,林砚夜里就打着手电筒在田里守着,看到虫子就用手抓,手上被划得全是口子。

有一次,连续下了三天暴雨,试验田被淹了。林砚和团队成员跳进齐腰深的水里,一棵一棵把甘蔗苗扶起来,用塑料布挡住泥水。等水退了,他们又蹲在田里检查,发现有几株苗的根烂了,林砚心疼得眼圈发红,陈默拍着他的肩膀说:“别急,咱们再试,植物比咱们想的要顽强。”

就这么折腾了大半年,试验田终于有了起色。改良后的糖料作物长得比野生品种高大,茎秆里的糖度达标,而且落叶腐烂后,土壤变得越来越肥沃,连旁边的杂草都长得更绿了。林砚带着团队第一次用新糖料熬糖,看着琥珀色的糖液在锅里慢慢冒泡,甜香里没有一丝杂味,张叔尝了一口,笑着说:“就是这个味!比以前的糖还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可建基地的钱还是没着落。林砚跑了好几家企业寻求合作,都被拒绝了,有人说“环保是赔本买卖”,有人说“传统技艺没必要搞这么复杂”。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之前来考察的环保局工作人员带来了好消息——当地政府有一笔非遗生态保护专项资金,专门支持传统技艺与环保结合的项目,他们的“生态原料基地”符合申报条件。

林砚立刻准备申报材料,熬夜写方案,把基地的规划、糖料作物的循环种植模式、对非遗传承的意义一笔一笔写清楚。提交材料那天,他站在政府大楼前,手心全是汗,直到半个月后接到审批通过的电话,他才终于松了口气。

基地开工那天,双生谷的村民都来帮忙。有人平整土地,有人搭建灌溉系统,孩子们也跟着在田里捡石头,嘴里唱着林砚教他们的糖龙童谣。林砚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突然觉得,这基地不只是种糖料的地方,更是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的地方。

基地建成后,林砚请了村里的农户来管理,教他们循环种植的方法。甘蔗收割后,叶子和渣子用来做有机肥,剩下的茎秆熬糖,熬糖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用来灌溉,真正实现了“取于自然,还于自然”。有农户算了一笔账,种这种循环糖料,不用买化肥农药,成本降了不少,而且收购价比普通糖料高,一年能多赚好几万。

最让林砚开心的是,孩子们对糖龙的兴趣更浓了。每次基地组织参观,孩子们都会围着田里的糖料作物问东问西,有的还会小心翼翼地摘一片叶子,说要带回家做书签。有个叫小宇的留守儿童,之前在公益课上总是沉默寡言,自从跟着农户学种糖料后,变得开朗了很多,他说:“我要好好种糖料,以后做最甜的糖龙,寄给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

这天,基地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国际手工艺认证机构的专家。他们参观了糖料种植园,看着有机肥堆里蠕动的蚯蚓,尝了用新糖料做的糖龙,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你们不仅守住了传统技艺,还让它变得更环保、更有生命力。这种‘绿色传承’,值得在全世界推广。”

送走专家后,林砚站在基地的了望台上,望着一望无际的糖料田。风拂过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唱一首绿色的歌。他想起师父临终前的话:“传承不是把技艺锁在盒子里,而是让它跟着时代走,跟着人心走。”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糖龙的“根”,不仅在技艺里,在原料里,更在这片被用心守护的土地里,在每个人对传统与未来的期待里。林砚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刚做好的糖龙,糖衣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绿光,那是生态糖料特有的颜色,也是传承新生的颜色。

他咬了一口,清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阳光的温暖。他知道,这条“绿色传承”的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但只要这片糖料田还在,只要还有人愿意为这份传承付出,糖龙就会一直“活”下去,带着双生谷的甜,带着绿色的希望,走向更远的地方。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基地的牌子上,“糖龙生态原料基地”几个字被镀上了一层金边。林砚看着远处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的身影,听着他们清脆的笑声,嘴角忍不住上扬。他知道,属于糖龙的故事,还有很长很长,而每一个新的篇章,都会比过去更甜、更绿、更有力量。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