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443集:成功入选

逸霄 第443集:成功入选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5:00: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糖龙照壁

青砖灰瓦的天井里飘着蜜香,七岁的阿竹踮脚够着灶台边沿的糖罐,指腹刚沾到晶亮的糖霜,就被祖母用竹杖敲了手背。"毛手毛脚的,"老太太往铜锅里撒着麦芽糖块,"这是祭祖用的,沾了孩子气,龙王爷该不高兴了。"

阿竹缩回手,看着祖母把熬得琥珀色的糖液倒在青石板上。铜勺在她手里活过来,游走间拉出细如发丝的糖线,转眼就盘出鳞爪分明的龙首。穿堂风卷着祠堂里的檀香过来,混着糖香在檐角打了个旋,像极了祖母说过的"龙气"。

五十年后,阿竹的徒孙林砚之站在人民大会堂的后台,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西装口袋里的青铜小勺。这是祖母临终前塞给他的,勺柄上刻着极小的"竹"字,边缘被岁月磨得温润。走廊尽头传来司仪报幕的声音,他深吸一口气,闻到的却不是会场里的百合香,而是双生谷老宅里永远不散的焦糖气息。

一、霜糖

授牌仪式的灯光比谷里的日光要烈,林砚之走上台时,看见台下第一排坐着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最左边那位穿靛蓝对襟衫的是苏伯,去年冬天还在谷口的老槐树下教孩童们搓糖珠。此刻老人正用袖口抹眼睛,袖口沾着的糖渍在灯光下泛着光。

"二十年前,我第一次熬坏糖浆时,祖父用这把小勺敲了我的头。"林砚之举起青铜勺,台下响起低低的笑声。他忽然想起十二岁那年的雪夜,祖父把冻得发僵的他拽到灶台前,指着结了冰碴的糖锅说:"糖性如人,急了会焦,冷了会硬,得顺着它的性子来。"

那天最终熬成的糖龙只有巴掌大,龙尾还缺了一块。祖父却用红线串起来挂在他脖子上,"要记住,龙有逆鳞,糖有筋骨。能熬住性子,才能让糖听话。"后来他才知道,那是祖父患眼疾后看得最清的一件作品——老人提前在糖液里掺了极细的金沙,在月光下能映出流动的光。

台下的掌声将他拉回现实。他展开手里的卷轴,百米长卷上印着百幅糖龙图,从清代匠人用铜模压出的规整纹样,到如今孩子们捏出的卡通造型,最末一幅是苏伯上个月完成的"雪龙",龙身缠绕着整串晶莹的糖霜,像极了双生谷冬天的冰棱。

"去年申报材料里,有评审问我们,糖龙会祈雨是不是迷信。"林砚之的声音微微发紧,"我们翻遍了县志,找到民国二十三年的记载——那年大旱,十六位匠人守在龙王庙前,七天七夜熬制糖龙,村民们分食剩下的糖渣时,忽然天降大雨。"

他顿了顿,看见后排有人举起相机。"但我们想说的不是神迹。"百幅糖龙图在他身后缓缓展开,"是那年之后,双生谷养成了一个习惯:谁家有难处,邻里就凑在一起熬糖龙。糖液沸腾的泡泡里,藏着的是人心。"

二、火候

后台的化妆镜里,林砚之看见自己鬓角新添的白发。三天前整理申报材料时,他在祖父的木箱底发现了一本泛黄的账簿,其中一页记着1983年的开销:"买麦芽糖三斤,换铜勺一把(用两斗玉米),给阿砚买糖人一个(五分钱)。"

那年他三岁,拿着糖人蹲在作坊门口看祖父干活。阳光穿过木窗棂,在祖父佝偻的背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老人手里的糖坯在石板上敲出笃笃声,像在跟空气对话。后来他才明白,那是在听糖的硬度——七分软时可塑,九分硬时能刻,差一分火候,龙鳞就没了立体感。

授牌仪式的音乐响起时,林砚之忽然想起申报最艰难的那段日子。有位年轻评审质疑传统技法效率太低,"现在机器一天能做百条,何必守着老手艺?"那天晚上,他带着团队在工作室熬了整夜糖,天亮时捧出三条糖龙:一条用机器压制,线条工整却无神;一条掺了现代添加剂,色泽鲜亮却失了焦糖香;最后一条是按古法熬制的,龙身有细微的气泡,却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上个月在博物馆预展,有个小姑娘问我,糖龙会化吗?"林砚之望着台下,"我说会的。就像祖父雕的那条,在我十八岁那年化在了梅雨季里。但他教我的翻糖手法,现在能在三百个孩子手里看到。"

展厅入口处的玻璃柜里,躺着阿竹留下的唯一作品。那尊糖龙历经百年仍保持着形态,秘诀在于她独创的"三水三火"技法:用晨露调糖,松木火慢熬,最后埋进谷里的黄泥坛窖藏三月。去年修复时,专家在龙腹里发现了一张油纸,上面是阿竹用胭脂写的字:"糖会化,人会老,手艺在人心里,就不会绝。"

三、回甘

下台时,苏伯攥着他的手不放。老人掌心的老茧蹭过他的手腕,像小时候作坊里的青石碾子碾过糖坯。"阿砚你看,"苏伯指着窗外,"天放晴了。"

仪式开始前一直下着小雨,此刻阳光正穿过云层,在广场的水洼里映出碎金般的光。林砚之忽然想起祖父说过的"回甘"——好的麦芽糖初尝是甜,回味带点微苦,最后留在舌尖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温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走廊里传来孩童的嬉笑声,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迷你糖龙跑过,糖丝在风里拉出晶莹的线。她们是苏伯在社区学校教的学生,最小的那个总把龙尾捏成兔子形状,苏伯从不纠正,只说"龙有九子,多一个兔尾也无妨"。

林砚之摸出手机,屏幕上是昨天收到的照片:双生谷的新作坊里,二十个年轻人围着灶台,手里的糖坯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其中有几个是留守儿童,去年在公益课堂上学会这门手艺,现在成了暑假工坊的志愿者。

"林老师,该去领证书了。"工作人员的声音传来。他最后看了眼手里的青铜勺,勺柄的"竹"字被摩挲得发亮。远处的会场上,国歌正在响起,林砚之忽然觉得,那旋律里混着糖液沸腾的咕嘟声,混着孩童们捏糖时的欢笑声,混着百年间所有匠人低头专注的呼吸声。

证书捧在手里时,林砚之闻到一阵熟悉的香气。转头看见苏伯正从布袋里掏出个纸包,里面是刚熬好的糖块。"尝尝,"老人笑得眼角堆起皱纹,"按你祖母的方子,加了点桂花。"

糖块在舌尖化开时,林砚之忽然懂了阿竹那句话的意思。就像此刻,阳光落在证书的烫金大字上,也落在远处奔跑的孩童发梢上,落在所有正在揉捏糖坯的手指间——所谓传承,从不是把技艺锁进玻璃柜,而是让它活在烟火气里,活在人的掌心与舌尖,活在每个愿意为它停留的瞬间。

散场时,林砚之把青铜勺别在腰间。阳光穿过大会堂的穹顶,在他身后投下长长的影子,像一条正在舒展的龙。他知道今晚的双生谷,作坊的灯一定亮着,年轻人们会守在灶台前,等着把新熬的糖液,变成明天的故事。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