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429集:品牌打造

逸霄 第429集:品牌打造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9 11:57:3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糖龙赋:从匠心到品牌的涅盘

清晨的阳光透过双生谷的薄雾,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砚之蹲在传承馆的老槐树下,指尖轻抚过一尊断裂的糖龙——龙头与龙身的衔接处凝结着琥珀色的断口,那是上周从邻省展销会退回来的残品。

"第三十七件了。"身后传来木杖点地的轻响,七十八岁的苏老爷子拄着刻有缠枝纹的拐杖站在门廊下,"各地作坊的手艺参差不齐,有的用麦芽糖偷换蔗糖,有的为了塑形加工业明胶。再这样下去,糖龙要变成甜腻的笑话了。"

林砚之起身拍掉裤腿上的尘土,望着馆内陈列的百余种糖龙:江南的婉约玲珑,塞北的雄浑粗犷,岭南的艳丽繁复......这些凝聚着各地匠心的作品,此刻却像一盘散沙。三个月前在上海举办的非遗博览会上,有客商指着三种风格迥异的糖龙问:"这些真是同一种技艺?"当时他无言以对。

一、破局之议

初秋的传承者大会在双生谷的祠堂召开,三十六个省市的传承人围坐在百年银杏树下。墙上投影着近半年的销售数据:散装糖龙均价下跌17%,劣质仿品投诉量上涨43%。

"我铺子隔壁的小卖部,用糖稀灌的塑料龙模具,十块钱三个,抢了我一半生意。"来自山东的赵铁锤把粗瓷茶碗重重磕在石桌上,碗沿的豁口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云南的白族姑娘金花转动着银手镯叹气:"上个月有游客买了我家的糖龙,回去说跟网上买的'正宗糖龙'味道不一样,给了差评。我去看那网店,发货地竟是个从不出产甘蔗的北方小城。"

林砚之看着众人焦灼的面容,忽然想起祖父临终前的话:"技艺是骨,名声是皮,骨肉相连才能立世。"他深吸一口气,将一张绘制着腾飞糖龙的草图推到众人面前:"我们得有个统一的名字,统一的模样,让大家一看到就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糖龙。"

草图上的糖龙融合了各地特色:取江南龙的灵动眼波,纳塞北龙的遒劲龙须,采岭南龙的绚丽鳞甲,龙爪紧握的谷穗暗合双生谷的起源。最妙的是龙身缠绕的绶带,上面用篆书写着"一脉相承"四字。

"这是要断了各地的特色?"川西的老匠人陈二叔摸着山羊胡反问,他制作的"火纹糖龙"曾得过省级非遗奖。

"不是断,是立。"林砚之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故宫博物院的资料,"您看这故宫的龙纹,琉璃瓦上的、金砖上的、龙袍上的,形态各异却都认得出是皇家龙纹,因为有魂。我们的糖龙也要有魂,这标志就是魂。"

争论持续了整整三天。有人担心失去地方特色,有人顾虑商标注册的繁琐,直到苏老爷子敲着拐杖站起身:"我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过最好的糖龙能引来蜜蜂绕着飞。现在呢?有的糖龙硬得能硌掉牙。要让好东西活下去,就得按新法子来。"

最终,"龙涎记"这个名字以微弱优势胜出——既点明糖龙的精髓在于熬制时的"涎丝",又暗合"龙涎香"的珍贵之意。

二、千面归一

品牌标志定稿后,包装设计成了新难题。林砚之带着三个年轻传承人扎进了省图书馆的古籍部,在泛黄的《天工开物》《糖霜谱》里寻找灵感。

"有了!"学平面设计出身的周棠棠突然欢呼,她指着一页明代糖画作坊的插画,画中盛放糖人的纸匣上印着缠枝莲纹,"咱们用传统纹样,但用现代配色。"

他们最终确定了三层包装体系:基础款用再生纸制作,印着简化的龙纹与"龙涎记"标志,适合日常销售;礼盒款采用蓝底烫金工艺,侧面绘制糖龙制作流程图,供节日馈赠;收藏款则与青瓷匠人合作,将糖龙放入定制瓷盒,附上手写编号的收藏证书。

山西的传承人带来了祖传的槐木糖模,经过数字化扫描后,工匠们用3D打印技术复刻出标准模具,再分发给各地作坊。"眼睛的弧度要刚好能反光,龙须的长度不能少于三厘米。"林砚之在培训课上反复强调,他手里拿着游标卡尺,像给艺术品做体检般测量着每一个试制品。

最棘手的是口味标准化。南方偏爱清甜,北方喜欢醇厚,经过上百次试验,他们最终确定了蔗糖与麦芽糖7:3的黄金配比,既保留了糖龙的韧性,又让甜味层次分明。"就像老面馒头,每家发面的手法不同,但麦香是一样的。"苏老爷子尝着新出炉的标准糖龙,满意地眯起了眼。

第一批统一品牌的糖龙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上市。当印有腾飞龙纹的红色礼盒出现在各大超市的年货专区时,立刻引起了轰动。有顾客拿着礼盒翻来覆去地看:"这糖龙做得跟艺术品似的,舍不得吃了。"

三、破圈之路

春节刚过,林砚之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国内顶尖糕点品牌"稻香村"想合作推出联名款。对方的设计总监在电话里说:"我们注意到'龙涎记'的糖龙在社交媒体上成了网红,很多年轻人买来拍照打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次合作催生了"龙纹酥"——外层是千层酥皮,内里包裹着糖龙造型的流心馅。上市当天,线上预售的三万盒在十分钟内售罄。更意外的是,许多美食博主拆解酥皮时,特意将里面的糖龙完整取出,拍摄它遇热融化的过程,相关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借着这股热度,"龙涎记"启动了"百城百坊"计划。他们在每个城市挑选一家老字号作坊授权生产,要求作坊必须保留开放式制作间,让顾客能亲眼看到糖液如何在匠人的手中变成腾飞的龙。

杭州的胡庆余堂药馆主动找上门,希望用糖龙技艺制作中药糖。传承人尝试着在糖液中加入薄荷、陈皮等药材,制成了能清咽利喉的"润喉糖龙"。这种创新遭到了部分老匠人的反对,陈二叔红着脸争辩:"糖龙是用来观赏的,加了药味就变了味!"

林砚之带着大家去医院看望一位患喉癌的老艺人,老人吃着润喉糖龙,眼里泛起泪光:"这辈子做了无数糖龙,没想到老了还能被糖龙救急。"那天的讨论会从黄昏开到深夜,最终大家达成共识:传承不是守旧,就像当年祖先从糖画中创出糖龙技艺,现在也该让糖龙有新的生命力。

四、龙行天下

九月的国际食品博览会在广州举行,"龙涎记"的展位前总是排着长队。一位法国甜点师对着3D打印的糖龙模具惊叹不已:"我们做拉糖要靠机器恒温,你们竟然能用手控制糖液的温度,太神奇了。"

会后,巴黎的一家米其林餐厅发来合作意向,希望邀请传承人驻场表演。当林砚之带着团队在塞纳河畔的餐厅里制作糖龙时,蓝色火焰舔舐着铜锅,琥珀色的糖液在铁板上渐渐成型,围观的食客纷纷举起手机,闪光灯像星星般闪烁。

国内市场也捷报频传:"龙涎记"成为首个入驻故宫文创店的糖艺品牌;在热播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中,道具组使用的糖龙正是出自他们的作坊;就连航天员在空间站过中秋节时,携带的特制糖点里也有迷你糖龙。

这天,林砚之收到了一个快递,是山东的赵铁锤寄来的新糖模。模具上,腾飞的糖龙脚下多了一行小字:"二〇二四年,传至第二十八代"。他摩挲着那些凹凸的刻痕,忽然想起苏老爷子的话:"品牌不是商标,是让后人知道,我们这代人没把老祖宗的东西弄丢。"

夕阳透过传承馆的窗棂,在地面投下龙形的光斑。林砚之打开电脑,开始设计明年的新款包装——他想把各地传承人的手纹印在礼盒内侧,就像无数双手共同托举起这条腾飞的糖龙。

糖液在铜锅中咕嘟作响,匠人的手指翻飞如舞。这一次,腾飞的不仅是糖龙,更是一个民族的手艺与匠心。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